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

劉平現自己陷入了嚴重的危機。天 籟小 』說不至於掉腦袋,但一定會丟官除爵。

大清早便接連而來兩個打擊,一是長安城的流言,王付渠的死顯然給有心人弄垮安平侯提供了完美的藉口,或者乾脆說,王付渠的死根本就是有心人爲了製造這個藉口而下的手。

所以,原本一樁很簡單的謀殺案,現在變得複雜了。按傳言的說法,王付渠是對侯傑下手的人,打斷了腿又被安平侯滅口,劉平現在渾身長滿了嘴也無法解釋了,因爲王付渠死了。

所謂“死無對證”,人都死了,你愛怎麼解釋都行,但也要看我們信不信,別把天下人都當成了傻子。當今天子曾經起的玄武門之變,他解釋了麼?當然解釋了,官方最標準的答案是隱太子李建成多麼多麼惡劣,多麼多麼不仁不義,一心想將他誅之而後快,所以當今天子爲了自保,不得不起玄武門之變,最後忍痛含淚親手射殺了親兄長。

時隔多年,天下人信了麼?

現在劉平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不同的是,劉平是真正的被冤枉了,然而,還是那句話,——誰信?

王付渠一死,劉平註定無法辯白了,黃泥巴掉褲襠裡,不是屎都是屎。

如果說王付渠的死還沒能將劉平逼進絕境的話,那麼此刻侯氏滿門跪在侯府門口求饒,這個就實實在在要了劉平的命了。

權貴之間的爭鬥很殘酷,一團和氣之下裹挾着刀光劍影,不過權貴的爭鬥通常還是有着基本的遊戲規則,那就是別公開撕破臉。暗地裡什麼陰招都可以出,當着面大家還是好好揮一下演技,你笑我也笑,關係親密得同穿一條褲子,如同千年後的明星一樣,暗地裡都快抄刀互砍了,記者的閃光燈面前卻勾肩搭背,信誓旦旦說是好兄弟好姐妹。

侯方氏今日的做法,顯然是撕破臉了。不僅撕破臉,而且當着長安城百姓的面扇劉平的耳光。

不論出於何種心態何種目的,領着全家老少跪在侯府門口求饒,這個做法實在太噁心人了,這個年代的人尤其是權貴,還是非常看重名聲的,侯方氏這麼一跪,就算劉平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損失,可名聲卻從此徹底臭了,兩代內都擡不起頭。

劉平急了,擡腳便往大門外飛奔而去。

衝出大門,劉平現門前空地上黑壓壓跪了數十人,一名神態雍容的中年女子爲,後面跪着一羣老弱婦孺,更可氣的是,就連那個被打斷了腿的侯傑也來了,躺在一張軟榻上,一臉的生無可戀。

侯家一衆老少周圍,看熱鬧的百姓早已圍得水泄不通,人人皆饒有興致地盯着侯府大門,目光各異,劉平甚至敏銳地現,看熱鬧的人羣裡還混雜着幾位眼熟的同僚,很不幸,這幾位同僚都是朝堂上的監察御史……

看到眼前這架勢,劉平心中咯噔一下,明白情勢已經很不妙了,今日的局勢斷難善了,不死也得脫層皮。

努力平復心中的驚惶,劉平幾步上前,撲通一下跪在侯方氏面前,語氣沉痛道:“嫂夫人這是做什麼?劉某當年是侯大將軍的部將,與大將軍有袍澤之誼,嫂夫人此舉折煞劉某,幾陷劉某於不義也,若是劉某做錯了什麼,嫂夫人任打任罵,劉某絕無二話。”

話說得很周全很穩妥,姿態放低了,態度謙遜了,任誰也挑不出錯。

侯方氏卻不是那麼好打的,今日她就是爲了鬧事而來,怎會輕易被劉平的一番話給套住?

仍舊四平八穩跪在侯府門前,侯方氏盯着府門上的牌匾,淡淡地道:“劉侯爺如此客氣,倒令破家罪婦惶恐了,侯爺萬萬莫提當年的袍澤之誼,侯家已落魄,攀不起劉侯爺,罪婦今日此來,只爲求侯爺高擡貴手,當年你與我家夫君的恩怨,誰對誰錯我不清楚,夫君當年行軍法,爲的是社稷,侯爺派人打斷我兒的腿莫非也是爲了社稷?”

劉平眼皮一跳,趕緊道:“嫂夫人明鑑,令郎斷腿真不是我乾的,當着長安父老們的面,我劉平願毒誓,若令郎的腿是我派人所爲,管教我劉平從此……”

話沒說完,侯方氏打斷了他,淡淡地道:“侯爺是體面人物,誓這種事說得再壯烈,終歸也是縹緲得很,侯爺還是免開尊口吧,萬一哪天果真應了誓,倒成了我的罪過了。”

不待劉平反應,侯方氏指了指身後躺着的侯傑,道:“侯爺看清楚,他就是侯傑,被人打斷了一條腿,今日罪婦把他帶來了,侯傑是我侯家的長房嫡長子,不論當年夫君與你有何恩怨,罪婦今日便代夫君做主,把侯傑的命交給你,只問你一句,侯傑的命夠不夠抵償當年你和夫君的恩怨?如果不能,侯爺可隨便在我侯家的男丁裡選人,若侯爺存着滅我侯家滿門的心思,也不勞侯爺玩弄手段,今日我全家男女老少都來了,當着侯爺的面抹了脖子便是。”

說完侯方氏忽然從袖從抽出一柄小匕,瞪着劉平厲聲道:“侯爺看清楚了,罪婦先把侯傑的命拿給你!”

匕閃爍着寒光,猛地朝侯傑的胸口紮下,動作太突然,去勢太迅疾,圍觀的百姓一齊出一聲驚呼,眼看着匕朝侯傑的胸口狠狠刺去。

劉平離侯方氏最近,見她拔出匕便情知不妙,當匕刺向侯傑時,劉平眼疾手快,幾乎下意識地出手,舉臂擋住了侯方氏的手腕,匕尖在離侯傑胸口僅只三寸的地方停住。

成功擋住了匕,劉平方覺後怕,額頭已滿是冷汗,此刻他嚇得差點魂飛魄散,前面的一切可以說是侯方氏在做戲,但劉平從擋住侯方氏匕的力道上能感覺到,那刺向侯傑的一刀,委實用了十成十的勁道,沒有半點作假。

額頭上的冷汗都來不及擦,劉平第一眼便望向侯傑,只見侯傑臉色蒼白,和他一樣也是滿頭大汗,劉平馬上朝他投去一記疑惑的眼神,——下手這麼狠,你個倒黴孩子到底是她親生的嗎?充話費送的也不至於這麼不珍惜吧……

***

安平侯府門前熱鬧非凡,李素也沒閒着。

一大清早村裡便來了一位宦官,傳李世民的旨意,召李素進宮奏對。

李素不敢怠慢,急忙穿戴整齊後,隨着宦官一同往長安城行去。

兩個時辰後,大約晌午時分,李素已在太極宮甘露殿坐定。

李世民私下召見臣子的時候,穿着都很隨便,今日他穿了一身黑色圓領寬袍,頭未着冠,頭略見散亂,隨便在頭頂挽了一個髻,用一支碧玉簪固定住,看起來頗得魏晉狂士之風采,傳說李世民是王羲之的腦殘粉,看來這位迷弟很稱職,不僅模仿偶像的字,連不羈的做派都模仿了。

端坐側位,李素小心地看了看李世民的臉色,見他表情正常,也不知是喜是怒,李素不由愈謹慎了。

今日還好,李世民沒有設宴,李素面前只有一盞清茶,飄散着淡淡的茶香,李素不用看,聞一聞就知道,面前的茶還是他進貢給太極宮的。

進殿半天了,李世民還是沒說話,反而端着茶盞淺淺地啜着,每啜一口便燙得齜牙咧嘴,出長長的滿足的嘆息,模樣非常享受。

良久,李世民擱下茶盞,笑道:“這茶果真是個好東西,雖說比不得大唐繁瑣複雜的烹茶之道,但貴在簡潔淡雅,品之猶覺回味悠長,如飲今生。”

李素急忙陪笑:“陛下喜歡就好,臣的榮幸,明日臣再送幾十斤來。”

李世民笑道:“年紀越長,越來越懂事了,朕甚慰。”

“陛下謬讚,臣汗顏。”

“非謬讚,除了上次關於真臘稻種之事,朕很少聽到你闖禍了,看來確實是懂事了,認真說來,真臘稻種其實也不算闖禍,反而是立功,爲我大唐立下的大功,農學的房子已經蓋好,朕在農學外劃了幾百畝地,專門種植真臘稻,還有西域,高句麗的一些農作物,甚至包括吐蕃的青稞都種了一些,眼下農學百廢待興,農學到現在仍未設監正,只任了一位少監,名叫李義府……”

李素聞言猛地一驚。

李義府!這位可是有名的大奸臣,居然跑到農學當少監去了?

李世民沒察覺李素的吃驚,自顧道:“這個李義府,本是崇賢館直學士,崇賢館隸屬東宮,掌經籍圖書,教授諸生之責,李義府的學問不錯,但一直不曾被重用,這次設了農學,朕思量着不妨讓他試試,不過農學事大,不知他將如何施爲,所以也不敢讓他獨掌,所以只將他任爲少監,算是留了一步餘地吧……”

說着李世民擡眼看着他,笑道:“農學監正之職空懸,這真臘稻種之事本是你一手促成,更何況你這麼久沒闖過禍了,看來比當年穩重多了,朕在想,要不要乾脆讓你來當這個農學的監正?”

李素一驚,毫不猶豫地決定拒絕。

引進真臘稻種沒問題,動點小心思,玩點小聰明,可若讓他負責具體的事務,李素可不願答應,又苦又累且不說,農學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地方,三五年出不了成績很正常,那時皇帝催,宰相催,苦了累了還兩頭不討好,更何況,那位少監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奸臣,雖然不怕他,也有把握能把他壓得死死的,但李素實在不願意整天跟別人鬥心眼,太無趣了。

“陛下,臣……恐怕不太合適,還請陛下收回成命。”李素趕緊道。

李世民挑了挑眉:“爲何不合適?你也是農戶出身,種田務農之事對你來說應是駕輕就熟,何以言拒?”

李素嘆道:“臣雖是農戶出身,但不是真正的農戶呀,從小臣的父親便沒讓我做過農活,臣對種田務農一竅不通,再說臣雖然不闖禍了,但懶惰的毛病卻一點沒改,反而變本加厲,農學事關社稷興亡,若交到臣這麼一個懶散之人的手裡,陛下您覺得合適麼?”

李世民一臉怒其不爭地瞪着他:“知道自己懶,就不能學着勤快些嗎?”

李素眨巴着無辜的眼睛:“陛下,本性難移呀,您能想象臣有一天變成勤勤懇懇,忙碌奔波的模樣麼?”

李世民愣了片刻,看錶情居然真的在想象李素勤奮時的樣子,隨即李世民狠狠甩了甩頭,把腦海中那幅怪異的畫面強行抹去。

變勤快的李素,還叫李素麼?鬼上身了好吧。

悻悻一哼,李世民使勁指了指李素,想說點什麼終究還是沒說出口,李素猜測,應該不是想誇他。

“農學的事先放着吧,不過設農學因你而起,你也不能完全不聞不問,李義府日後若有什麼疑難之處,朕會讓他來找你,你也幫着出出主意。”

李素急忙恭謹地答應了。

這個安排就舒服多了,說白了其實就是“農學顧問”,顧而不問,出了事也不用擔責任,典型的閒職,這個不錯,李素能接受。

說完了農學的事,李世民再次沉默了,端起了面前的茶盞,慢悠悠地開始品茶,一臉的滿足。

李素愈提心吊膽了,今日李世民將他召進宮顯然有事,而且絕不是農學的事,卻不知李世民到底想說什麼,坐在李世民側面,李素不停的三省吾身,省了又省,除了王直手下那股勢力之外,最近幾乎沒做什麼虧心事了啊……

說是“幾乎”,當然不是絕對,李素想着想着,忽然眼皮一跳,然後開始思索,——難道給安平侯劉平下套佈局的事,李世民已經知道了?這也太恐怖了吧?只不過……這個事算不算虧心事?

思索許久,李素下了結論。

虧不虧心,李世民說了算,如果李世民還算三觀正常的話,應該不會拿這事來怪罪自己。

******

ps:還有一更。。。

呃。。要不,順便求一下月票?最近這麼勤奮,似乎有底氣求月票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計東宮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八百一十五章 開誠佈公 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二十二章 村學冷清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恥下問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
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獻計除敵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計東宮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八百一十五章 開誠佈公 上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女隔閡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二十二章 村學冷清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恥下問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