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生死籌碼黃粱一夢 貧富學子家教不同

長孫無忌睜大了雙眼說:“大人二字不可以輕易說出來。”對方說:“大人指教的極對。”長孫無忌說:“我的意思是你把大人二字用在我的身上非常不妥,你要是再這樣做,我就只好請你出去了。”對方說:“卑職專程來拜訪,一來是爲了聯絡聯絡感情,二來是希望我就能夠在皇上駕前替我多多美言……”長孫無忌立刻打斷他的話,說:“來我這裡之前,你應該去打聽打聽我到底替誰美言過?”對方說:“只要國舅能替我美言,我得了官職之後,一定全心全意爲國舅效力。”長孫無忌說:“你要記住你做的是朝廷的官,不是我長孫無忌的官,這樣的話你要是讓別人聽了去,我就有拉幫結派、蓄意謀反的嫌疑。”對方趕緊閉嘴,遲疑片刻又說:“國舅,我的事情就拜託你了。”長孫無忌面色陰沉,說:“送客。”兩位家丁上來把他請了出去,回去之後,他左思右想不得其中的要領。

回憶在會面當中的每一個細節,並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妥之處,爲什麼國舅會突然不高興呢?沒有想明白就將這件事情放了下來,轉而去琢磨自己的女兒。孟嘉鳳性情溫順,長得也非常的體面,用她做交易的籌碼,自己一定能夠從中受益。爲了讓女兒跟上自己的戰略,他終於找到了我的家。並沒有直接去見女兒,而是先見了我。一開始我還非常的興奮,生怕自己在哪一方面表現不好惹的,老泰山不高興。見面之後,老泰山開門見山的說:“山幽兄,你霸佔我的女兒這麼久是不是該還給我了?”一聽這話我立刻驚呆了,不知道怎麼接他的話。老泰山又說:“自古以來,婚姻大事都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們這個只屬於野核合,並不具有婚姻事實,所以請你把女兒還給我。”我當時目瞪口呆,老泰山進一步說:“你最好配合,否則我讓你吃不了兜着走。”我說:“我之所以能夠跟令愛成親,一來是因爲她與我情投意合,二來是因爲王員外鼎力相助。”

老泰山說:“你放心,王員外支付的那筆錢我會還給他,至於女兒,你一定要還給我。”說完之後拂袖而去,回到家裡,我把這件事情說了。當時孟氏正處於興奮之中,以爲自己終於可以一家團聚了。我說:“令尊已經說了,他要我把你還給他。”一聽這話孟氏臉上的笑容消失了,說:“這話什麼意思?我好像沒有聽懂。”我說:“令尊把話說的很清楚,你我之間的婚姻一沒有父母之命,二沒有沒說之言,完全是私定終身。所以老泰山不接受它,我想過了,你出自官家,而我不過是一介草民……”說到這裡夢是突然大怒了,說:“你以爲我是什麼?說留着就留着說還回去就還回去。”我說:“這不是我的意思,而是令尊的意思。正所謂父命難違,我們之間的緣分到頭了。”說到這裡,我的眼睛裡含着眼淚,孟氏說:“你實話告訴我,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

我說:“我不過是一個教書的先生,而且是沒有得過任何功名的教書先生,我哪裡有這樣的本錢呢?我仔細的想過了,老臺山這樣考慮也有他的道理,他是希望你能有更好的夫君過上更好的生活,老人家有這樣的好心,我不忍心辜負了他。”孟氏冷笑着說:“你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你真的不瞭解他。”我說:“你放心的去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也請你多多保重。”孟氏說:“我可是王員外花了錢買來送給你的,我這麼走了,你覺得不虧嗎?”我說:“這段時間你給我的已經夠多了,至於王員外花的錢,令尊已經說了他會還。”孟氏說:“你指望他還這筆錢,那還不如指望太陽從天上掉下來。別怪我沒有提醒過你,他隨時有可能向你索取一筆鉅款。”

隔了一天老泰山來到了我家,見到我之後,人就顯得非常的客氣,說:“山幽兄,感謝這一段時間你對小女的照顧,我們來算一算賬吧!”我只注意到前面那一句,後面那句我竟然沒有在意。只顧着說:“其實一直都是她在照顧我。”老泰山立刻把話接過去,笑着說:“太好了,我得把這個算進去。”說着從包裹裡掏出一副算盤,在那兒敲打起來,嘴裡說:“其實我之前就已經算過了,在小女陪着你的這段時間,你除了提供衣食之外,沒有支付給他相應的報酬,再加上爲行嫁娶之禮,你就把他當做是自己的妻子,此舉嚴重的冒犯了我孟家,這些損失要是摺合成銀兩的話,剛好能抵過王源外,爲了購買小女兒支付的那筆錢。”當時我目瞪口呆,老泰山又說:“我又算了其他的費用,不多不少,你還欠我300兩紋銀。”我說:“要是這樣的話,我們還是到衙門去說理吧!”

一聽這話,老泰山趕緊說:“你不用擔心,衙門一定能夠還你公正。”說着抓着孟氏的手拂袖而去。跟孟氏在一起的這一段時間,對我來說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人們做的是如此的真切美好,充滿詩意。然而最終還是回到了現實,不久之後王員外聽說了這件事情。他說:“你不要覺得沮喪,大不了我再替你買一個就是了。”我說:“千萬不要再做同樣的事情,我現在只想一個人好好的冷靜一下。”王員外說:“那你保重,我還有很多事,要去了。”事情的發展就是這麼出乎意料,我沒有跑去告官,孟氏的父親居然把我給告了。說霸佔了他的女兒,還提出向我索賠900兩紋銀。我還沒有來得及的這件事情做出反應,王員外就已經大陸了,說:“想不到世上竟然有這樣厚顏無恥的人。”我說:“對於刑名之事,我知之甚少,看來這一次我要折在上面了。”王員外說:“你放心吧!我做生意這麼多年不知道打了多少官司,雖說未必比他厲害,但是也可以打幾個回合。”

我說:“我看你還是不用摻和進來了,你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王員外說:“瞧你這話說的,朋友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事情我怎麼能置之不理呢?”不久之後對簿公堂的日子要了,王源外因爲沒有被告,所以不能出現在公堂之上,但是他拜託一位常年幫着他打官司的人來給我幫忙。這位仁兄在升堂的前一天夜裡把工堂之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給我推演了一遍,然後爲我設計好了劇本兒,說:“記住一定不能太死,要隨機應變。如果發現情況對你不利,你就要想辦法把明白的事情說的不明白,把清楚的事情說的不清楚,讓大老爺產生疑慮,從而不能當堂作出裁決,事後我會想辦法彌補,幫你贏得這一場官司。”

大老爺一拍手裡的驚堂木說:“擊鼓升堂。”衙役們一邊敲着手裡的棍子一邊嘴裡喊着:“威——武——”大老爺說:“帶原告被告。”我和孟氏的父親一起走到大堂之上,老爺說:“堂下何人報上名來?”我拱手說:“大老爺,我在這裡蹲過監獄,我叫苗山幽。”一聽這話,大老爺就覺得非常的心煩,說:“蹲過監獄是什麼露臉的事嗎?你還好意思在公堂之上提起,簡直是無羞無恥……”話還沒有說完,孟氏的父親立刻把話接了過去說:“這個人果然無羞無恥,不但夥同他的朋友霸佔了我的女兒,還不願意給錢。”老爺一聽這話就皺起了眉頭說:“你說這叫什麼話,既然是霸佔有何來給錢之說呢?”對方說:“就是因爲沒給錢,我才說他們是霸佔。”老爺又把話倒過來說:“是不是在你看來給了錢就不算霸佔了呢?”對方說:“就算是給了錢,仍然是霸佔。”

老爺說:“很好,那你又憑什麼說人家是霸佔呢?”對方說:“他們二人一沒有媒妁之言,而沒有父母之命,就這樣不明不白的生活在一起,難道不是霸佔嗎?”老爺說:“你有沒有辦法證明,不是你的女兒心甘情願的和這位苗兄住在一起呢?”對方一聽這話,就感覺老爺似乎在有意迴護這個姓苗的,於是說:“我的女兒是最有家教的,絕對不可能做出這種沒有教養的事。”姥爺又說:“苗山幽,你說說看孟氏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說:“孟氏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我希望他即使不跟我在一起了,仍然能夠生活的好,說實在的,我不願意跟他們家打官司。”老爺說:“這件事還真由不得你,人家把你給告了。”對方立刻把話搶過去說:“這個苗山幽欠錢不還人面獸心,希望老爺能夠將他投入監獄,如果能夠將它直接仗斃在衙門之外,那真是太符合我的心意了。”老爺說:“住口,我早就看出來你不是什麼好東西,居然敢在公堂之上胡言亂語,官家的差異不是你家的家奴,你的訴求一概不準,來人,將他給我趕出去。”

這樣的結局實在是太出乎我的預料了,我趕緊跪在地上,因爲渾身不停的發抖,不知道該說什麼。老爺說:“回去吧!好好教導你的學生,據我所知,現在連你的家人都不知道你的下落,不忙的時候回去看看你的父母。”我說:“我是個沒有出息的人,回去也是給他們添堵。”老爺說:“要不要回去你自己斟酌吧!只是你要時刻把父母的恩情記在心上。”說完之後就退堂了,回到家裡,看着空空蕩蕩的房間,一時間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此時此刻,我也不知道孟氏是否過得好,不知道他的父親會給他找一個什麼樣的如意郎君。沒過多一會兒,趙鐵錘提着一壺酒,拎着一條豬肉來了,說:“知道你心裡不好受,特意過來陪你喝點兒。”

我說:“我只會煮粥,不知道怎麼做肉。”趙鐵錘說:“爲你一個人生活這麼多年竟然沒有學會怎麼做肉,這樣吧!回頭我讓我內人做好了給你送過來。”我說:“不用了,因爲我的緣故,王員外都和他的夫人和離了。”趙鐵錘說:“放心吧!我內人通情達理。”我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希望不要再虧欠自己的兄弟,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情。”趙鐵錘點點頭說:“喝酒。”於是兩個人就在那裡幹,喝了起來。喝飽了酒趙鐵錘離開了,我也很快不省人事。等到明日天亮,屋子裡仍舊充滿了酒氣。再說孟氏的父親把女兒要回去之後,卻輸掉了官司,竟然把火氣全部撒到了女兒的身上。說:“你說你你怎麼找了這麼個東西呢?衙門裡的老爺居然向着他說話。”孟氏說:“姥爺這麼做並沒有偏向任何人,只是公正執法罷了。”

這話當然讓父親氣不打一處來,擡手就把一記耳光甩在了孟氏的臉上。孟氏因爲不堪受辱,竟然逃回了我家。她哭着說:“不能他說和離就和離,爲了我,你一定要爭。”於是我們又一次對簿公堂,老爺說:“按道理說,你已經被革職,你的家已經被抄,女兒已經被變賣入了奴籍,在這種情況之下,自然談不上父母之命。王員外花錢買人,又讓令愛從奴籍當中被剔除出來,雖然沒有明面上說,但實際上他就是令愛與苗山幽之間的媒人,更何況你提出的想法是讓他們和離,如果按照你的說法,他們之間不存在婚約,有何來和離的說法呢?假設他們之間存在事實的婚姻,你作爲父親能不能要求他們和離呢?答案是不能,因爲他們之間的婚約在形成的時候,你就沒有在其中發揮作用。”判決即刻生效,孟氏的父親當然不服,表示一定要繼續上告,並且揚言自己會一直告到刑部,讓三法司的官員替他主持公道。

就在這個時候,一紙委任狀寄到了他手裡。上邊忽然任命他爲長安縣丞,這樣一來,他的處境就非常的尷尬了。他和他的頂頭上司有了很大的矛盾,就在這個時候,他又聽到了風聲。知道我雖然看起來不起眼,我的父親苗懷仁竟然是當今聖上的親隨,曾經跟着陛下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這件事要是被皇上知道了,被皇上厭惡。自己的仕途怕是也走到頭了,就在這個時候,京兆尹的新裁決出來了。他說:“孟氏被王員外買來送給了苗山幽,並且除去了奴籍,可是他們之間卻並沒有舉行婚禮,這種做法不合時下風俗,所以凡夫不承認他們之間的婚約。着孟氏的父親即可將孟氏帶回,同時應該償還王員外花的錢。但是在這期間,苗山幽從夢時的身上得到不少便宜,摺合成銀兩,剛好抵償王員外的花費,至此雙方倆不相欠。”

這件事讓孟氏的父親感到極爲棘手,他有意把孟氏送還給我,這樣既可以與皇上的親隨教交好,無意中也拉近了自己與皇上的距離。同時也可以藉助這一層關係,結交更多的達官顯貴。於是他就派手底下的人來跟我接觸,希望我能夠親自上他的門,祈求將孟氏還給我。我說:“府尹已經做出了判決,我斷然不敢忤逆了他老人家的意思。”來人說:“我們已經查閱了朝廷律令,你如果這麼做,並沒有觸犯其中任何一條。”我說:“說句實在話,孟氏我是很歡喜的,但我很不喜歡他的父親,我的家人會更厭惡他,事已至此,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你請回吧!我們不願意與他有任何瓜葛。”一開始孟氏的父親也打算放棄了,但他經過仔細的盤算。認爲一個小小的縣丞,實在是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要想謀得更高的職位,就一定要抓緊與皇上親隨的這一層關係。

於是他竟然沒有經過,我而是直接去拜會了我家,當時我的父母對於這一樁婚事渾然不知。這就使得孟氏的父親有了非常大的創作空間,在我的父母面前信口開河。最終說的他們羞愧不已,表示一定會將孟氏接回。而她的父親也非常慷慨的表示不會再向我們索要財物。我的父母簡直是感激涕零,不久之後家人就找到了我。苗山風親自來到學堂,說:“你居然揹着父母私自成親,更令人感覺到可惡的是竟然敢合夥,你的朋友霸佔別人的女兒,幸虧你的老岳丈心軟,要不然到了衙門,咱們家可就算是惹上大麻煩了。”一聽這話我簡直要炸了,說:“這老小子完全是一片胡言,我們都已經兩次對簿公堂了,他是怎麼找到咱們家的?”這麼一說苗山風也是一頭霧水。等我把事情的前前後後說了一遍,他說:“如此說來,是這個姓孟的老匹夫太不是東西了。”

看着自己的父親是如此的折騰,孟氏實在是忍不下去了。竟然服用毒藥自盡,在此之前就會擔心她的父親找我家的麻煩,就寫了一封信飛鴿傳書給我。在心中他感謝了王員外,也感謝了我,並聲明她自己的死應該由他的父親負責。事發之後她的父親很快就將這件事情轉到了我家頭上。不久之後皇上知道了這件事,於是對皇后說:“就算是我的親隨,也應該嚴格遵守朝廷律令,絕不能袒護他們。”皇后說:“苗懷仁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這你應該是知道的,苗山風很有學識,而且已經擁有功名,至於那個苗山幽這個人不是很省事,但也不是那種十惡不赦之人,既然是皇上的親隨,如果犯事我們絕不會包庇,但如果有人欺負他們,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理。”皇上說:“就算是要爲他們出頭,宮裡也不能直接出面。”

不久之後這個案子鬧到了三法司,因爲牽涉到了皇上的親隨,所以皇上對這個案子也是非常的關注。一天清晨房喬、李靖、溫彥博、魏徵等人來到了御前,皇上說:“我聽說這個姓孟的人也在朝廷裡當職。”房喬說:“這個人過去一直在權萬紀的手底下當差,權萬紀出事之後他受了連累,被革職抄家,家人或者是被流放或者是被變賣爲奴。前些日子他被召回,又做了長安縣丞,此人的官聲一直不是很好,但他也從不將百姓的口碑放在心上。”皇上說:“有時候我們聽到的所謂百姓的口碑,未必是百姓的心聲,因爲在江湖之中,聲音比較大的往往是當地的士紳,而士紳的利益未必與那些田間地頭的百姓是一樣的。”房喬說:“陛下說的極對,所以周朝的時候就發明了從各地採集民歌的做法,以此來了解各地的治理情況。”

皇上說:“周朝的《詩經》,漢朝的《樂府》,這些都是先人留給我們的財富。不知道大唐能留給後人什麼呢?房先生,你有什麼好的辦法瞭解各地的民情呢?”房喬說:“臣以爲地方出了問題,根源一定在中樞,中樞出了問題,根源一定在一人。只要皇上率先垂範,百官又怎麼敢有所懈怠呢?只要中樞綱紀肅然,地方上又怎麼敢任意妄爲呢?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說:“你說的話對朕是很大的勉勵。”雖然他嘴上這麼說,心裡卻不是很痛快。魏徵說:“陛下,房先生所言極是。周朝也好,漢朝也罷,他們也都瞭解了各地的民情,可瞭解之後他們又做了什麼呢?遇到了昏聵的天子,他們照舊賣官鬻爵、胡作非爲。地方上的官員爛了自有朝廷來管,可要是朝廷裡爛掉了,那就沒有人管。反過來地方上的官員之所以會爛掉,是因爲沒有人管。”清晨一縷斜陽撒進了學堂之中,那些蒙童們紛紛涌了進來,凡是穿着體面的都衝着我從容行禮,凡是那些穿着亂七八糟的,一個個見到我手足無措、眼神閃爍。

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
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