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

上回書說到魏王遲遲不來探視皇后,爲了編書把人子之道拋之腦後,朝廷內外議論紛紛。魏王在手下人的勸誡之下,終於決定來大內拜見皇后。來到皇宮見了母親,發現皇后臉色慘白,連睜開眼睛的力氣都沒有了。爲王非常的難過,抓着皇后的手說:“母親,你還好嗎?”皇后說:“你爲什麼沒有編書到這裡來了呢?”魏王流着眼淚說:“身爲人子我怎麼能不來呢?”皇后說:“你的父親非常不容易,希望你能多多幫助他。”而這個時候,皇嗣正好走進來聽到了這一段對話,心裡非常不是滋味,轉身就往出走。不久之後聽到身後的腳步聲,一回頭看到魏王滿臉堆笑,拱手說:“大哥,許久不見。”皇嗣說:“現在纔想起來見母親,不覺得太晚了嗎?”魏王說:“雖然晚了一些,但我還是來了,母親已經交代過了,讓我以後多多協助父親。”皇嗣冷笑着說:“是協助,而不是繼承陛下的大位。”

魏王說:“我也沒有說繼承大位,大哥爲什麼這麼着急呢?這些日子你一直在陪着母親,實在不知道你心虛什麼?”皇嗣說:“我並沒有興趣,我只是想告訴你,現在朝廷內外對你不滿的人有很多,即使陛下對你中意,也未見得你就會如願,要知道陛下以接受諫言著稱。”魏王冷笑着說:“我還什麼都沒有說,大哥就說出這麼多話,可見心虛的不是我,而是大哥。其實只要你具備做天子的才德,誰也不能奪走你儲君的位置,大哥好自爲之吧!”在之後的日子裡,魏王每天都來探視皇后,朝廷之上關於這件事議論大大減少了。皇后說:“我可能沒有辦法康復了,你們的父親擁有了天下,對你們未必是好事,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你們很可能會拋棄手足之情,做出違背天理的事。”魏王說:“母親放心,無論怎麼樣,我一定聽父親的話。”這話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上裡邊是設有機關的,如果皇上讓他做儲君他是不會拒絕的,甚至可以說,這是他內心真正期盼的。

在這期間,孫思邈對皇后病情的分析也越來越細緻,當着皇帝的面他拿出了那一份記錄,一邊翻閱着記錄一邊說:“陛下,其實一直以來皇后的鳳體就比較虛弱,而且長期患有氣疾。據說在前年的時候,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當時陛下和皇后還在九成宮,忽然柴紹來報,說有人反了,陛下身穿甲冑拿着兵刃,出來詢問情況,而皇后也跟在身邊。經歷了那次事件之後,皇后的病情就日益加重。”皇上說:“的確是這樣的。”孫思邈說:“皇后操心的事情太多,這樣必然導致夜間失眠,當人睡眠不實的時候,人自然就會虛弱,乃至於精神恍惚,疾病就會趁虛而入。人越是操心的事多,睡眠就越是奢侈,睡眠越是不足,人的體質就會越弱,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氣虛,爲你消化不盡。疾病就會在有利的環境之下不斷滋長,以至於到了今天這步田地。”

皇上點點頭說:“她的煩惱大多是因爲朕,回想這麼多年,從來都是她體諒朕,朕反過來體諒她的時候非常少,事情鬧到今天這步田地,怎麼能不讓人感到難過呢?”孫思邈說:“臣說句不吉利的話,皇后的命已經掌握在司命的手裡,郎中已經無力迴天了,這些日子陛下一直都在尋找更好的郎中,其實再好的郎中也沒有辦法醫治好不聽醫囑的人。”皇上說:“你不要怪她,她已經盡力了。”孫思邈說:“陛下,臣不想怪任何人,臣只是替天下人感到可惜,這樣因爲先後,而我卻沒有辦法醫治好她,行醫多年,這恐怕是臣爲數不多的污點吧!”皇上像是被摘去了心肝兒一樣,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不斷往出滾,嘴裡說:“千錯萬錯都是朕的錯。”

不久之後,宮裡大多數人都已經知道。孫思邈向皇上亮出了底牌,話已經說的如此直接,所以大多數人都相信皇后的病,已經無藥可醫了。可皇嗣卻並不願意,就這樣放棄母親的性命,轉而把希望寄託在鬼神的身上,不久之後他就託人找到了一僧一道。這位僧人穿着雪白的僧衣,整個人看上去氣宇軒昂、風度翩翩,年紀應該在三十出頭,手裡拿着一根純銀打造的禪杖,他還有一個純銀打造的鉢,據說這位僧人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唱的梵唄非常的動人,當你閉上眼睛,有時候你能夠感覺到對面海上一輪紅日在照耀着自己,有時候你能夠感覺到身邊有一條小溪流過。總而言之,他能夠讓你進入一種完全寂靜的狀態,這位僧人叫做雪純法師。另外一位道人滿頭銀髮,一副雪白的鬍鬚,臉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身材高挑、步履輕盈,無論走到哪裡,總會揹着一口桃木劍,雖然只是一把木劍,只要他開始舞劍的時候,你能夠透過風聲感覺到劍氣。

這一天一僧一道來到了東宮,皇嗣非常高興,打算直接把二人帶進去,給皇后一個驚喜。杜謀士攔住了他,說:“殿下,皇后素來不喜歡僧道,如果沒有事先向她說明,直接帶進去,萬一觸怒了她,後果不堪設想。”皇嗣一臉不以爲然說:“母親是一個沒有脾氣的人,你就放心吧!”杜謀士說:“她可能不發火,但並不表示她心裡沒氣,其實作爲兒子,聽她幾句訓斥也不算什麼,可你要是把她氣出個好歹來,情況就不一樣了。”皇嗣點點頭說:“你提醒的好,我這就去向她說明,不管怎麼樣,我都希望她能夠答應我的請求,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杜謀士說:“對於這一生一道,你不要表現出過多的信任,因爲皇后非常厭惡這些人,你要表現的是你對皇后的關心,以及你希望皇后能夠從疾病當中走出來的誠心。”

皇嗣把頭垂得很低,說:“帝王家真可謂是無情無義,母親的病情,難道我不是心裡真的着急嗎?可到了這種時候我還得演,演的讓人滿意。”杜謀士笑着說:“不忙的時候,殿下可多讀一讀《禮記》,在人生許多場合都是需要演的,這樣纔可以讓你表現的得體。”不久之後,皇嗣來到皇后的寢宮,如此這般一說,皇后聽着聽着就皺起了眉頭, 她說:“僧道都是異端,你要多讀聖人之書,不要被這些異端所蠱惑。”皇嗣說:“我只是想借助神力盡快的讓母親病癒。”皇后臉上露出慘淡的笑容說:“我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一生我嫁給自己想嫁的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想盡人間富貴,可謂此生無悔,如果一定說有什麼放心不下的,那就是你們兄弟了,希望我死之後你們不要骨肉相殘,一定要好好的孝順你們的父親。”

皇嗣說:“父親和母親都更喜歡魏王,覺得他更適合繼承父親的大業,既然如此,爲什麼早早的把我立爲嗣君呢?”皇后聽了說:“我知道,在很多時候我們冷落了你,但你不能冷落你自己,你應該好好的積攢人品,將來有一天你坐到天子的位置上,也好讓天下人服氣。其實你能感受到的未必是你得到的全部,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在意你,爲什麼要讓你做嗣君呢?”之後的日子裡,魏王和皇嗣經常在皇后的寢宮遇到,這一天他們又遇到了,按說承乾既是大哥又是皇嗣,理應被尊敬,魏王卻愛搭不理,承乾說:“我知道你不把我這個大哥放在眼裡,但是在母親的寢宮之內,你也懶的做樣子嗎?”魏王說:“怎麼,大哥生氣了?打算拿出嗣君的威風來震懾我嗎?”承乾說:“你照着父親對你的寵幸,不把我放在眼裡沒什麼,但你連文武百官都不放在眼裡,甚至在皇后的寢宮之內都不願意遵守禮法,即使有一天你做了皇帝也不會是有道的明君。”

魏王一臉不以爲然的說:“你大概分不清什麼是明君昏君。”這些事情很快就被皇后知道了,她又被氣的咳出了血。皇上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勃然大怒,立刻把承乾和魏王都叫了過去,指着兩個人怒吼道:“你們還真是狼心狗肺,明知道皇后病重,還敢在他的寢宮之內互相傾軋,你們真是太讓朕失望了。”魏王說:“陛下,也不能全怪大哥,我也有錯,畢竟我不知道收斂鋒芒,夾着尾巴做人,一不小心觸犯了他的禁忌,纔會讓他不快。”皇上說:“住口,明明是你自己有問題,還敢栽贓你大哥。”話雖然這麼說,眼睛卻看着承乾,在他的目光裡似乎透着狐疑。承乾之道魏王的詆譭又奏效了,承乾說:“父親,在母親的面前我盡了作爲人子的本分……”

承乾這麼說,其實是想得到父親的讚許,沒想到皇上說:“怎麼?盡了人子的本分,你很得意嗎?”一聽這話,承乾心中十分不滿,說:“身爲人子盡了自己的本分,不能得意嗎?”一聽這話魏王立刻抓住機會說:“陛下,皇嗣口口聲聲說自己已經盡了人子的本分,事實果真是這樣嗎?陛下說一句他頂一句,可見在他的眼裡沒有人子的本分,也沒有人臣的本分。”皇上點點頭說:“以後不許這麼說你大哥。”然而他的表情動作似乎都在呼應魏王的詆譭。承乾失望至極,皇上說:“好了,看着你們兩個,朕就覺得鬧心,都滾吧!不要在這裡煩着了。”二位皇子離開之後,太監趕緊湊上來說:“陛下喜歡魏王,這也沒有什麼好指摘的,爲人父母都會有相對偏愛的子女,只是人應該把這樣的想法藏在心裡,而不能表露在外,特別是想陛下這樣的身份。”

皇上說:“你是認真這麼說還是逗着朕玩兒?”太監趕緊說:“你就是借我二百個膽子,也不敢逗皇上玩兒啊!”皇上說:“算了,還是去皇后那邊看看吧!”兩個人一前一後來到了皇后的寢宮,雖然皇后還活着,可是在她居住的房間之內,已經出現了一種極爲詭異的氣氛。皇上說:“看來承乾說的沒有錯,應該找人來驅散一下房間裡的邪氣。”皇后聽見了,立刻把話接過去說:“佛道都是異端,只怕是來宮裡鬧騰之後,屋子裡的邪氣更多。”皇上說:“那就這樣吧!我讓他們把宮裡的藏書搬過來,一些震一震屋子裡的邪氣。”皇后說:“還是算了吧!萬一玷污了聖賢之書,罪過可不小。”皇上說:“你總是想着別人,爲什麼不想想自己呢?”皇后說:“我已經什麼都不缺,還想什麼呢?”看着身患重病的皇后說出這樣的話,皇上心裡非常的難過。

而這個時候皇嗣回到東宮,杜謀士說:“殿下看上去臉色不是特別好,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皇嗣說:“我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讓父親滿意,我真不知道爲什麼他要立我做嗣君。”杜謀士不加思索的說:“雖然皇上對殿下不是很滿意,但殿下也不要過於擔心,讓誰繼承大同這件事並非皇上一個人說了算,從古至今有成文的規矩。”皇嗣說:“我真不知道李泰好在哪裡,陛下那麼喜歡他,雖然讀了不少書,喜歡結交士大夫,可你看他的樣子,身材臃腫全無帝王之相,這種人坐在金殿之上就是個笑話。”皇嗣說這話的時候,下意識的把自己的一隻腳收了起來,杜謀士說:“當初殿下被立爲皇嗣,主要是因爲長孫無忌的建議,魏王想要說服皇上立他爲皇嗣,他就要反覆的在皇上的耳邊說起,玄武門之役,這件事陛下當年不得已而爲之,並不是什麼光彩得意的壯舉可以被反覆提起。”

皇嗣認真的聽着,杜謀士接着說:“而殿下想要繼承大統,就得反覆在皇上的面前說起廢長立幼的壞處,比如當年秦始皇把公子扶蘇送到邊疆,而把幼子胡亥留在身邊,到最後胡亥得了天下,而秦亡了天下。隋文帝得了天下,聽信婦人之言,行廢長立幼之事,結果隋朝跟秦朝一樣,二世而亡。到時候也有人一定會給陛下說起袁紹和曹操的故事,袁紹廢掉長子立幼子作爲繼承人,他的家也沒有辦法延續下去。而曹操汲取了袁紹的教訓,曹丕被立爲繼承人,最終得了天下。”承乾說:“哪一個故事更能夠打動陛下呢?很多年前我就聽人說過,人只願意相信對自己有利的事,我想父親也是這麼想的。”說這話的時候他非常的難過,杜謀士說:“這麼說吧!誰能夠在玄武門之役當中學到更多?誰就可以在最後贏得勝利。”

關於儲君的事,皇上也非常的頭疼,因爲皇后病重,他不方便跟皇后商量這件事情,而是跟魏徵聊了起來,說:“魏夫子,魏王李泰非常的能幹,很有太平天子的氣象,長子承乾雖然已經被列爲嗣君,但朕對他不是很滿意,你說這該怎麼辦呢?爲了避免發生跟玄武門之役類似的事,枕是不是應該廢掉承乾給力李泰呢?”魏徵說:“臣想請教陛下,翻開史書像陛下這樣以次子和功臣的身份最後擁有天下而創立制式的皇帝有幾人呢?不說寥寥無幾,也是鳳毛麟角。陛下今天遇到的問題,古人其實也已經遇到過了,可爲什麼還是要創立嫡長子繼承製而又能一直沿用至今呢?現成的經驗就放在這裡比一下爲什麼要視而不見呢?”皇上說:“你是有識人之明的人,你告訴朕,承乾是合適的繼承人嗎?”魏徵有些無奈的說:“臣是沒有知人之明的人,要不然臣不會多次改換門庭了。”

此言一出,兩個人都覺得非常的尷尬,本應該魏徵更尷尬,但因爲是他說出來,那就輪到皇上尷尬了。魏徵說:“陛下手底下的大臣當中,房先生的目光最爲獨到,當年也是他在萬花叢中識得了陛下,如果陛下就這個問題去問房先生,他一定會有一個讓陛下感到滿意的答案。”於是皇上就派人來到房喬的家中,當面提出了這個問題,讓房喬作答,房喬笑着說:“臣能識得一個這樣的人才就已經盡了全力,怎麼可能認出第二個呢?”欽差一下子就懵了,於是帶着這麼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回來覆命,皇上說:“真是一隻老狐狸。”旁邊太監說:“房先生說這樣的話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他真的說出第二個人的名字,就說明他的陛下有二心,一向謹慎的房先生怎麼能夠說出如此犯忌諱的話呢?”皇上說:“貞觀朝真的是人才濟濟,連你這樣的人都能活得如此通透。”

太監說:“其實這也不是通透,宦官就是靠勤勉和察言觀色過日子,沒有這樣的功夫,怎麼能夠在大內立足呢?”皇后的病情還在持續的惡化,孫思邈忙得腳不沾地,蕭玉蓉說:“皇后已經撐不了幾天了,我們走吧!”孫思邈笑着說:“你知道嗎?方纔說的這些話足以讓我們腦袋搬家,雖然你是修道之人,但也要知道謹言慎行,禍從口出的道理,無論在誰身上都是適用的。”現如今皇后說話都非常的吃力,而孫思邈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承乾,一次皇后昏了過去,他被嚇得夠嗆,竟然衝到孫思邈的跟前擡手就是一記耳光。孫思邈儘管心裡有一萬個,不高興也只好先忍着,不久之後皇上知道了這件事,立刻把皇嗣叫了過去,嚴厲的說:“這些日子孫師父爲了醫治你母親的病已經一連輸好幾天沒有閤眼了,他已經憔悴成那個樣子,你居然下得去手?”

承乾說:“我要看的不是說他在那裡有多辛苦,我想看到的是他把母親的病醫好。”皇上說:“你母親的病醫不好不能怪他,他已經竭盡所能的在醫治了,說句實在話,如果不是他,你母親連今天都撐不到。”皇嗣仍然很不高興,等到魏王出現之後,面對孫思邈,他表現的非常得體。皇嗣又一次被比下去了,皇上越想越替,自己委屈,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怎麼可以交給一個平庸的人去管呢?這是一個美麗的夜晚,皇上獨自行走在月光之中,那個時候他與月色融爲一體。皇后躺在病榻之上,呼吸困難,看着她痛苦的表情,宮女們也都非常的難受。不久之後承乾到了,他哭着說:“從前母親抱怨,我嫌棄東宮的器物太少,而不擔心自己的德行不立,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能理解母親的苦心,現在我已經明白了。”

皇后說:“你知道什麼叫明白嗎?你能說到做到才叫明白,沒上明白,不是明白,而要明白,在你日常的修爲上。”皇嗣說:“魏王哪一方面都比我強,我該如何自安呢?”皇后說:“作爲一個天子,最重要的不是聰明,而是德行,只要你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停的積攢人品,時間一長,你就會被天下人所歌頌,得到羣臣的支持,到了那個時候,憑他是誰也沒有辦法撼動你的地位了。不要總想着對付別人,真正導致你不安的人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足夠強大,何至於會有這樣的擔心呢?而一個人能否變得強大,也完全取決於你自己。身爲皇嗣,想着與人爭權奪利是不吉利的,你要建立對天下百姓的責任心。”雖然承乾聽得一知半解,但還是在那裡故作認真。皇后也知道,他很可能沒有完全聽懂,可她還是在那裡說着,她說:“希望你不用花費太長的時間,就能琢磨明白我說的話。”

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
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