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威尼斯紅利

在激動地說完了這些話以後,她鬆懈了下來,對着鏡頭扮了個鬼臉,回身重新鑽入記者羣中,攝影師安東尼則敬業地跟隨着霍莉,在採訪的記者人潮中尋找着恰當的拍攝角度,等待着珍妮弗的出現:這段新聞的重要程度上不了現場直播,所以在剛纔的開場白和短介紹後,後期編輯會把中間這段無用的鏡頭剪掉,再配上一些採訪素材,編輯成一條新聞進行播放,當然,這中間的時間差沒必要在最終的視頻中體現出來。

作爲一個專業的攝影師,他知道電視臺會很喜歡新科影后緩緩步出會場,進入採訪區域的鏡頭,所以安東尼示意霍莉和他一起移到了場地邊緣,這裡他可以很方便地拍攝到兩個角度的畫面,不論是珍妮弗從後臺走出,還是進行採訪,都可以取到不錯的鏡頭。

“這真是讓人難以置信。”霍莉一邊張望着遠處的景象,一邊和安東尼閒聊了起來,“我是說,事先誰能想到呢?總部那邊已經快瘋了,他們連續打了起碼七個電話過來——這絕對會是我們的一個大好機會,這一次過來威尼斯真是正確的決定。”

作爲全美名氣最響亮的新聞網,cnn一直以時效性、中立性和全球性知名於全世界,全球的政經熱點新聞都在他們的關注之中,娛樂新聞當然也不例外,他們位於全球的36個記者站使得cnn對於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熱點新聞都有迅速的響應機制,也是因此,他們成爲了有數幾個前來威尼斯電影節報道頒獎典禮的團隊之一。畢竟,威尼斯電影節在美國地區的關注度並不是那麼高,大多數美國媒體都是派遣記者拍攝過開幕式紅毯,做過採訪就打道回府,只有在柏林就有記者站的cnn有這個底蘊派出一支小團隊來盯着頒獎典禮,畢竟他們面對歐洲的國際臺也用得上這些新聞。

當然了,由於美國本部並不是那麼重視威尼斯,而娛樂、文化新聞在cnn臺的地位並不是那麼的高,前來威尼斯採訪在記者站內部並不是什麼讓人豔羨的工作,記者站更願意關注英國上議會的紛爭,法國總統大選的風雲。霍莉和安東尼會選擇接下這個活計,完全是因爲他們資歷尚淺,還不夠格奮戰在政經新聞的第一線。但他們的運氣相當不錯,頒獎典禮上好萊塢成了大贏家,三尊金獅獎都落入了好萊塢系人馬手中,再加上傳奇人物珍妮弗.傑弗森又一次拿到了大獎,這使得這條新聞一下就從‘歐洲cnn’級別,上升到了本土新聞網級別,總部的娛樂新聞總編親自打了三個電話,命令他們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拿到視頻採訪素材。而這對於霍莉和安東尼來說當然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貢獻出色的採訪,他們的努力一下就會被全美,最次也是自己上司的上司看到。

“這一屆的威尼斯太多意外了。”一旁的法國記者搭腔了,他操着不那麼熟練的英文,搖着頭嘆息地說,“完全是好萊塢的勝利,但最讓人沮喪的是,你們美國人還並不看重這個勝利。”

“誰說我們不看重的?”霍莉笑了起來,“恰恰相反,我們非常看重——因爲這一次,我們贏了。”

法國人和霍莉其實都並沒有說謊,美國人在此前對於國外的電影節簡直是漠不關心,除了他們天生的國民性以外(美國一般國民普遍不關心國門以外的事務),好萊塢系電影很少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拿獎也是原因之一,畢竟沒有誰喜歡一直去玩你不會贏的遊戲。

而這一次珍妮弗.傑弗森得到大獎,那就不一樣了,她的高關注度反而會推動威尼斯電影節在美國國內的知名度上升,從娛樂新聞部十萬火急地要拿到採訪視頻上節目就可見一斑。——雖然丹尼爾也是好萊塢走出來的名演員,但他都五十多歲了,成名也有幾十年之久,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肯定也算是水到渠成,戲劇性又怎麼能趕得上一個年紀輕輕就榮膺三大光環,又會演戲又有票房號召力,彷彿是好萊塢救世之星的女天才演員?

當然了,三大光環是法國人的說法,在霍莉和安東尼心裡,奧斯卡的格調是要顯著地高過威尼斯的,沒辦法,這就是美國人天生的傲慢,而起碼在電影工業這個領域,他們的傲慢還是有些道理的。

“我聽說你們的報刊雜誌已經把她叫做‘上帝的寵兒’了,”在等待的間隙,大家都閒聊起了珍妮弗.傑弗森,“這女孩的運氣的確好得讓人妒忌,對於她來說,似乎不存在進步了以後沒人賞識的事情,她的每一個進步都會得到榮譽,每一個傑作都會被肯定。《邁克爾.克萊頓》裡,她的表演的確可圈可點,但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貢獻出類似表演的女演員……”

盤點到這裡,記者們有點卡殼了,他們試圖尋找一個和珍妮弗一樣有才氣又有票房,但卻遲遲得不到獎項肯定的女演員,但數來數去,大部分女演員都是有才氣、沒票房,又或者才氣趕不上珍妮弗,要找到一個和她一樣的女演員着實並非易事。哪怕放眼過去20年,也很少有人在26歲就達到這個高度,朱迪.福斯特拿到第一個奧斯卡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了,茱莉亞.羅伯茨也差不多,她們的事業高峰都要比珍妮弗晚上好幾年,只能說,她取得的成就看似驚人、看似不合理,但落到她本人的成績身上,這一切又顯得那麼恰如其分了。就像是這一次的威尼斯電影節,《邁克爾.克萊頓》包攬男女演員,初看似乎爭議不小,但只要是看過電影,見識過兩個演員的演技,對此又還能說什麼呢?這就是人家的實力,不論是丹尼爾還是珍妮弗,都幾乎已經是非人的怪物了,他們的表演就是能登峰造極又爐火純青到這個地步,對於平常人來說,已經是興不起質疑、貶損的衝動,甚至都沒法去理解他們怎麼完成這樣的偉業,只能是以膜拜的態度來看待他們完成過的偉業,然後期待着他們能帶來的下一部驚喜了。

“她在好萊塢應該已經毫無對手了吧?前年我們還在談論她和娜塔莉.波特曼誰會先拿影后,但現在她們早就不在一個跑道上了。”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她什麼時候能拿到她的第三個奧斯卡——”

“聽說丹尼爾的下一部作品還會和珍妮弗合作……”

“她不是在拍卡梅隆的大作嗎,我聽說她還要拍《瑪麗蓮.夢露》,她在進行中的項目也太多了吧……”

“最近一部上檔的電影應該是明年的《鋼鐵俠》,漫畫改編作品,真是太奇怪了,天知道他們是怎麼打動珍妮弗的,她居然會去演漫改……”

“她出來了!”

“出來了嗎?啊,是她!珍妮弗!珍妮弗!”

原本嘈雜輕鬆的對話瞬間終止了,和之前的得獎者出門時,多數只有本國的媒體上前採訪的動作不同,這一次,所有記者全都向前擁去,興奮地高叫了起來,“珍妮弗!看這裡!”

在鎂光燈不斷的閃動中,新科影后珍妮弗.傑弗森容光煥發地走出了電影宮的工作人員通道,她還穿着剛纔領獎時所穿的長款正紅色晚禮服,高高挽起的金髮下方,兩枚閃爍的藍寶石耳環和白皙的脖頸上環繞的同款碎鑽藍寶石項鍊交相輝映,在燈光下散發着迷離的寶光,讓她的氣質更加優雅高貴,這個作風一向極爲低調,幾乎把典雅兩個字蝕刻進骨頭裡的大影星以輕盈的腳步走到了人們跟前,即使面對的是黑黝黝一片的□□短炮,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團隊,她的笑容依然帶着遊刃有餘、優雅從容的感覺,彷彿得到這個威尼斯影后,也不能讓她失態分毫——要知道,這可是威尼斯電影節啊,能夠在電影節上得到金獅的演員們,有哪個不是滿臉真誠興奮的笑容,比平時受訪、拍照時的狀態要興奮上好幾倍的?

雖然在採訪中也經常能見到名人,但在珍妮弗的微笑中,霍莉還是感受到了一種輕微的迷醉感——她並不是個影迷,關於珍妮弗的資料也是來到威尼斯後才進行了解、惡補的,對她來說,珍妮弗的魅力點除了她在電影中的喜怒哀樂以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電影和現實中的極端對比:珍妮弗在電影中有多奔放,在現實中就有多內斂,從出道到現在,她在現實採訪和節目中總是顯得彬彬有禮,幾乎從不失態,彷彿她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笑容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然而,這樣的矜持並不會讓人覺得她做作,這種距離感反而讓人覺得她很酷、很神秘,讓人有種想要探索靠近的感覺。不論是觀衆還是主持人,可能都本能地知道她還保留了很大一部分自己沒有展示在大衆面前,而正是這一部分的她讓她取得了現在的成就,這種面對成功人士的崇拜感,以及神秘感所帶來的好奇,使得她的矜持非但沒有虛僞造作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她很有深度,讓人不會去質疑她的成就是否有幕後運作的因素,而是直覺地感到,這還不是她的極限,她還藏了好幾手牌沒打出來呢。

此時此刻,被她的雙眼注視着,近距離看到她的笑容時,這種混合了好奇、崇拜、驚豔的感覺讓霍莉陷入了一種微醺的狀態,又朦朧、又興奮而又清醒,她靈巧地擠到了人羣前方,一等珍妮弗舉着兩尊金獅給攝影記者們拍完了照片,就大聲地說,“珍妮弗,我是cnn的記者,你拿到了兩尊金獅——恭喜你!”

“謝謝。”珍妮弗的態度還是那樣超然冷靜,霍莉意識到她雖然心情不錯,但真的並不亢奮——她真的如此沉穩和冷靜!

這實在是太酷了……她吞嚥了一下,抑制住興奮的心情,繼續地問,“我們都知道威尼斯電影節的意義,你在奧斯卡之後這麼快又得到了權威獎項的肯定,現在心情如何?”

“我感到非常榮幸,威尼斯電影節對我和丹尼爾的肯定並不是單純對我們兩人,而是對於好萊塢藝術片的肯定,我非常高興能代表好萊塢和我們的歐洲同行們交流,並得到他們的讚許。”珍妮弗的聲音清晰、語調也不緊不慢,在強力的燈光中,她渾身上下似乎都在閃閃發亮,而她的成就則是環繞周身最大的光環,她典雅的舉止則壓住這一切的陣腳,這種‘女神範兒’使得她的個人魅力在這一刻似乎達到了最大化,不僅僅是霍莉,就是她身邊的意大利同行,也用意大利語不斷地在低聲稱讚着她,‘美極了,她真是美極了’。

“我知道你也是《邁克爾.克萊頓》的主要製片人,同時丹尼爾能出演這個角色是你一手促成,你認爲丹尼爾知道這個好消息時會做什麼反應?”

“我想他一定會很高興的,也許他會做一個木頭小獅子,和這一個擺在一起。”

俏皮的回答引來記者們的陣陣笑聲,霍莉把握機會繼續問道,“《邁克爾.克萊頓》獲得威尼斯影后,是否意味着它在奧斯卡中也會獲得有利的地位?你認爲你會獲得你的第三個奧斯卡嗎?”

“威尼斯的給威尼斯,好萊塢的給好萊塢。”不出所料,在微笑中,珍妮弗巧妙地繞開了這個問題,“這是兩個不同的獎,讓我們專心談論威尼斯吧。”

“我聽說你打算籌拍一部和瑪麗蓮.夢露有關的影片,”霍莉知道自己不該再問下去,因爲珍妮弗已經明確要求問題最好和威尼斯有關,但這就是記者,有時候觀衆要求、明星想答和主辦方希望看到的問題,根本就不可能一樣,所以她還是硬着頭皮繼續地問,“請問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它何時投拍,會是哪一位導演接手呢?”

“這是真的,”珍妮弗笑容迷人地說,“導演人選會擇日公佈。”

這還是珍妮弗第一次正面承認她要拍攝這部影片,霍莉不禁更是一陣興奮,但她還沒來得及再問下去,一邊的意大利記者已經急不可耐地搶過了提問權,“您喜歡威尼斯嗎?傑弗森小姐。”

“我非常喜歡,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在cnn電視網的logo下,這段視頻逐漸變小,鏡頭回到了演播室,美麗動人的主播介紹起了威尼斯電影節的背景知識——這是考慮到那些對國外漠不關心的觀衆們。“這是歐洲影響力最大,歷史也最悠久的電影節之一,它幾乎和電影一起誕生,甚至可以說是歐洲的奧斯卡……”

“哦——”在電視機前,瓊恩的媽媽發出了恍然大悟的聲音,這個只是對珍妮弗有一定好感,在粉絲和民衆邊緣來回打轉的中年女性也帶了一絲興奮,她笑呵呵地對女兒說,“看起來,珍妮弗又演出了一部好電影,不過,你怎麼沒帶着我們去看?”

瓊恩一家都對珍妮弗有很深的好感,父親是最含蓄的那個,平時幾乎不留意她的新聞,只是有了電影會去電影院看,母親對於大新聞會關注和討論,至於瓊恩那當然是深度粉絲,有她在,父母都不需要自己關切珍妮弗,只要是有新片上映,瓊恩就會帶着家人去看,一般都是首映看一遍,帶家人看一遍,和朋友們再看一遍。

“因爲它在國內還沒上映,媽媽。”早已通過網絡,把威尼斯電影節的地位,以及珍妮弗這次得獎的意義都摸索得一清二楚,更是下載了視頻檔存着,和朋友們膜拜、欣賞了好幾遍珍妮弗得獎後淡定反應的瓊恩,這下是被媽媽給戳到痛點了,她有些不平地叫了起來,“都到現在了,居然還沒進行點映,一直在辦試映會,全是邀請制的,根本就弄不到票——這簡直是太過分了!”

“原來是這樣。”瓊恩媽媽被女兒逗得笑了起來,“但你有必要這麼激動嗎,瓊恩?”

“相信我。”瓊恩氣鼓鼓地盤起了手,“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激動的人,就連影評人也在抱怨——人們多想看《邁克爾.克萊頓》啊,可他們就是不肯安排試映會!”

是的,《邁克爾.克萊頓》在威尼斯斬獲兩尊金獅以後,在國內一下就引起了大衆的關注,畢竟,雖然美國人一貫重視自己的獎項,但影評人等專業人士還是清楚這個獎的含金量的,這個新聞已經突破了娛樂新聞的範疇,更接近於文化新聞了。也因此,甚至不消公關公司的推波助瀾,各大媒體也紛紛在報道這事的同時,附帶介紹珍妮弗這個‘正統美國演員’在威尼斯取得成績的難得,以及科普威尼斯電影節的地位。而cnn拍攝的那段採訪視頻,也成爲珍貴的新聞素材,被各大電視網轉載使用,在網絡上激起了不大不小的‘j.j熱潮’。

——雖然對於外界的肯定不是那麼在乎,國民性更專注於自high,但這不意味着人們不喜歡看到美國人獲得國際範疇的肯定,尤其還是對於美國人來說這麼難得的獎項,對於新聞受衆來說,更是有種克服萬難後取得成就的爽快感,而還有些有心人,找出了珍妮弗兩獲奧斯卡後的採訪視頻,當他們發現珍妮弗拿到奧斯卡,明顯比拿到威尼斯金獅獎更激動的時候,更是有種優越感和自豪感浮上心頭,對於愛國熱情非常高漲的美國普通人民來說,珍妮弗的表現非常合乎胃口,以至於他們愛屋及烏,把珍妮弗在採訪中的冷靜自持吹捧得上了天,什麼‘迷人’、‘魅力四射’‘酷極了’,這些詞一個勁兒地往她身上砸去,當然了,隨之流傳網絡的,還有珍妮弗那讓人自慚形穢的簡歷,很多人在瞭解她的同時喜歡上了她,而更多人則因爲這些帖子燃起了好奇心,想要看看她在《邁克爾.克萊頓》裡的表現到底有多好。

重回熱詞搜索,imdb名次又反彈回了前列,和她有關的幾部作品dvd銷量都是見漲,她佩戴的珠寶品牌、禮服品牌詢問度增多……在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注意力就等於金錢,即使不說這些較爲間接的影響,最直接的一點:查詢《邁克爾.克萊頓》上映日期,搜索其預告片的網絡ip一下驟增至之前的數千倍、數萬倍,網民們在抱怨電影沒有官網,沒有上映甚至沒有點映,而一些影評人也在抱怨——在此之前,《邁克爾.克萊頓》舉辦的試映會都是邀請制的,總有人拿不到票,當然在那之前,影評人也無所謂,奧斯卡宣傳季已經快開始了,他們有太多片要看。但現在,在這部電影拿了兩個金獅以後?無需任何炒作、邀請,這種熱度和好奇都讓他們想要在最快的時間內看到這部影片,以給出自己的評價了。

因爲不是奧斯卡重點影片,《邁克爾.克萊頓》的檔期本來是定在12月初,從數百個影院開始排片放映,如果按照華納原本的試映會規劃,在正式上映之前,很多前哨獎項的評委甚至都沒機會事先看到影片,當然他們會收到dvd光碟,但這和看試映會的效果怎麼一樣?當然更不必說公關遊說,這也是絕對不會有的待遇。——這麼做除了幾乎是放棄獎項角逐,完全只能靠質量去硬撼公關以外,其實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畢竟,大規模上映反而對於這種嚴肅題材的藝術片不利,當時《第五個莎莉》也是通過輪映、增映等手法控制發行成本,細水長流地進行盈利。

然而,威尼斯電影節改變了一切,正當珍妮弗因爲自己的‘酷勁’又招攬了一波人氣的同時,華納也因爲超高詢問度和日漸改變的發行現實——數碼拷貝在過去的幾年裡可謂是突飛猛進,05年末《莎莉》上檔的時候,數碼拷貝才只是新生事物,而到了07年末的現在,數碼放映設備已經形成主流,而製作數碼拷貝的成本和製作膠片拷貝的成本比起來有多低?一份膠片拷貝,足以製造數千份數碼拷貝了……

這種改變,也使得電影大規模、多廳開畫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還有在線訂票對於首日票房的把握度,大數據的迅猛發展,網絡營銷的興起……這一切因素都使得華納改變了自己原本有些保守的思路,重新部署了《邁克爾.克萊頓》的發行策略——

照樣是沒有任何的衝奧宣傳活動,也沒有首映禮,因爲丹尼爾不會出席,而珍妮弗根本沒空出席,但在首輪上映影院數增加到2000家,正式上映之前也會有一輪點映,還有開放性的試映會,影評人和記者可以寫信索取電影票——在威尼斯的加持,以及首輪影評人的盛讚後,華納已經不懼差評了,現在正是藉着威尼斯的東風擴大影響、繼續維持關注度的好時機。

初冬11月中,威尼斯電影節兩個月後,《阿凡達》的攝製已經進入了尾聲,《鋼鐵俠》的後期製作接近完成,配音、宣傳工作涌現,《我和夢露的一週》業已完成前期籌備工作,而《暮光之城》也是箭在弦上,《馬利與我》也在切薩雷的把控下開始拍攝,珍妮弗.安妮斯頓欣然出演,她的加盟和珍妮關係很大——

也就是在大規模上映前的半個月,洛杉磯、紐約、芝加哥等票倉城市中,有限的數百家影院開放了《邁克爾.克萊頓》的點映場購票,一家影院只有一廳、一場,上座率高達100%——不開放現場購票,所有點映場票源都在開放網絡預約的兩分鐘內就被搶光了,這對於文藝片的點映來說,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了……

第181章 一些人的驚喜第N次撕X第四次撕X(上)第392章 首日1.4億第408章 薩爾維的地獄漫步第244章 入夢第160章 漁翁得利第419章 試映與首播(上)第114章 滅火第342章 阿凡達首映(上)第373章 繼續X4第421章 首播收視率第106章 《Prada》上映第87章 戀情曝光第128章 擴張中的版第345章 反省時間與首日海外票房第33章 詹姆斯.舒伯特第392章 首日1.4億第221章 芝加哥試映會第202章 暗戰第108章 Bravo第340章 強運的失去?第274章 阿蘭.莫里森的糾結第171章 世界之王的好感第455章 JesusfuckingChris第411章 雪夜談心第355章 最佳電影第378章 大戰升級第30章 人情投資第81章 讓人意外的託尼獎第281章 威尼斯的麻煩第285章 太漂亮了第168章 來自《阿凡達》的邀請第二朵桃花?第210章 你要什麼樣的電影第184章 報復性惡評第325章 不喜歡潮流的那個人第67章 羅傑的洗禮第285章 太漂亮了第72章 珍妮弗的喜劇天分第391章 中國午夜場第34章 零和遊戲第394章 凱莉的歸屬第91章 BigDream電影公司第120章 鬥志熊熊第68章 《Renee-Jennifer0:100》第187章 切薩雷的缺點第434章 人生旅(中)第310章 落幕時間(下)第425章 蝴蝶效應第288章 王霸之氣第444章 絕響?第328章 當面打臉第101章 對戰梅麗爾第321章 Hughug第155章 金球封后第33章 詹姆斯.舒伯特第237章 新的開始第325章 不喜歡潮流的那個人第一場PK:金球第一尊奧斯卡第163章 活着的傳奇第一尊奧斯卡第110章 天翻地覆第277章 屠殺者瑪麗蓮(上)第177章 越有錢越窮第241章 錨準第2010章 年的奧斯卡(下)第404章 貪婪第177章 越有錢越窮第276章 影評與查爾斯的都市傳說第276章 影評與查爾斯的都市傳說第347章 中場休息第253章 柳暗花明第227章 中國這條線第215章 兩通電話第441章 通用的邀請第180章 衆說紛紜第342章 阿凡達首映(上)第431章 薩爾維的蓋茨比第227章 中國這條線第402章 百億女孩第291章 美動全球第43章 《芝加哥》首演第409章 減法表演第6章 機會變現第297章 假戀愛疑雲第256章 Seali第150章 可怕的聖人傑弗森第418章 索尼的算盤第141章 敬業的珍妮弗第415章 紳士的背面第一道勁風第319章 送蛋糕第130章 順着感覺走第118章 宣佈訂婚第462章 真實與謊言(上)第170章 男人,你的名字是幼稚第263章 我有一個小秘密第100章 初戰
第181章 一些人的驚喜第N次撕X第四次撕X(上)第392章 首日1.4億第408章 薩爾維的地獄漫步第244章 入夢第160章 漁翁得利第419章 試映與首播(上)第114章 滅火第342章 阿凡達首映(上)第373章 繼續X4第421章 首播收視率第106章 《Prada》上映第87章 戀情曝光第128章 擴張中的版第345章 反省時間與首日海外票房第33章 詹姆斯.舒伯特第392章 首日1.4億第221章 芝加哥試映會第202章 暗戰第108章 Bravo第340章 強運的失去?第274章 阿蘭.莫里森的糾結第171章 世界之王的好感第455章 JesusfuckingChris第411章 雪夜談心第355章 最佳電影第378章 大戰升級第30章 人情投資第81章 讓人意外的託尼獎第281章 威尼斯的麻煩第285章 太漂亮了第168章 來自《阿凡達》的邀請第二朵桃花?第210章 你要什麼樣的電影第184章 報復性惡評第325章 不喜歡潮流的那個人第67章 羅傑的洗禮第285章 太漂亮了第72章 珍妮弗的喜劇天分第391章 中國午夜場第34章 零和遊戲第394章 凱莉的歸屬第91章 BigDream電影公司第120章 鬥志熊熊第68章 《Renee-Jennifer0:100》第187章 切薩雷的缺點第434章 人生旅(中)第310章 落幕時間(下)第425章 蝴蝶效應第288章 王霸之氣第444章 絕響?第328章 當面打臉第101章 對戰梅麗爾第321章 Hughug第155章 金球封后第33章 詹姆斯.舒伯特第237章 新的開始第325章 不喜歡潮流的那個人第一場PK:金球第一尊奧斯卡第163章 活着的傳奇第一尊奧斯卡第110章 天翻地覆第277章 屠殺者瑪麗蓮(上)第177章 越有錢越窮第241章 錨準第2010章 年的奧斯卡(下)第404章 貪婪第177章 越有錢越窮第276章 影評與查爾斯的都市傳說第276章 影評與查爾斯的都市傳說第347章 中場休息第253章 柳暗花明第227章 中國這條線第215章 兩通電話第441章 通用的邀請第180章 衆說紛紜第342章 阿凡達首映(上)第431章 薩爾維的蓋茨比第227章 中國這條線第402章 百億女孩第291章 美動全球第43章 《芝加哥》首演第409章 減法表演第6章 機會變現第297章 假戀愛疑雲第256章 Seali第150章 可怕的聖人傑弗森第418章 索尼的算盤第141章 敬業的珍妮弗第415章 紳士的背面第一道勁風第319章 送蛋糕第130章 順着感覺走第118章 宣佈訂婚第462章 真實與謊言(上)第170章 男人,你的名字是幼稚第263章 我有一個小秘密第100章 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