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塗嶺大戰(二)

弓箭手之後是兩千名長槍兵,手裡的武器是一丈長的長槍,清軍慢慢逼近山腳,項玉向下看去,只見清軍如同青色的潮水一般向山上涌來。

明軍士兵紛紛端起了槍,半山腰上面無法列成三隊進行三段射,項玉於是讓士兵們從高到低挖開了四道深溝,將士兵們分散到四道挖好的溝裡面,射擊時依次射擊,這樣雖然第一次射擊的火力會有很大的分散,但是容易形成連續火力,對於步兵的進攻是一種很好的壓制。

清軍還在穩步向強推進,山下的傅察義也微微有些緊張,右手緊緊抓住坐騎的繮繩,雙眼緊緊的盯着半山腰上的那四道土堆,他只道明軍就在那裡,只是這時清軍已經攻上去了,爲何明軍還不反擊,甚至是連常見的滾木礌石都不放?

這時兩軍的距離已經到了五十步了,清軍前面的盾牌兵高舉着盾牌,大吼一聲紛紛發力向上衝去,長槍兵緊隨其後,弓箭手緊緊的跟着盾牌兵,邊往上跑便放箭,火槍兵因爲無法瞄準,也不能拋射,所以無法開火。

清軍的拋射對明軍造成了一定的殺傷,不時又明軍的慘呼聲傳來,士兵們的心裡緊張極了,敵人越來越近了,甚至已經可以看見衝在前面的清軍臉上猙獰的表情。

“將軍,下令開火吧,韃子已經衝上來了!”鄧明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項玉還是沒有說話,他回頭看了一眼,見士兵們都緊張的臉色發白,顯然是快速靠近的清軍給了他們巨大的壓力。

項玉知道要儘早開槍,但是這個距離不是最適合的距離,清軍的盾牌可以有效地抵擋住大部分的攻擊,即使子彈擊穿了盾牌也不會對盾牌後的士兵造成較大的殺傷。

清軍已經到了三十步了,殺喊聲滔天,項玉抓起放在一旁的大刀,對着身邊的一根繩子狠狠的一刀砍下,大吼一聲:“放滾木礌石!”

頓時明軍陣中十幾名士兵揮刀砍斷了懸綁着滾木的繩索,上百根粗壯的圓木帶着風聲向山下滾去,清軍此時衝到了距離明軍不過二十五步的地方,而恰好是在這個地方,明軍早就將地面上的一些突出物給剷平了,滾木沒有遇到較大的障礙物,可以一直貼着地面滾動,狠狠的撞在清軍的陣型上面,前排的盾牌兵一下子便到了一片,盾牌兵一倒,躲在後面的弓箭手和長槍兵馬上就暴露在明軍的火力之下。

項玉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一聲令下,頓時槍聲大作,躲過一劫沒被滾木砸到的清軍哪裡還能有精力估計明軍的火力,這時紛紛在躲避滾木,陣型大亂,這一番射擊剛好打在陣型的缺口上面,大批清軍被擊倒,倒在半山腰上,清軍前線指揮官也算是經驗豐富,見明軍火槍射擊並麼有慌張,而是命令士兵向前衝,他心裡明白,清軍人多,明軍人少,只要衝上去近身肉搏,那他的軍隊就能取得勝利,這時趁着明軍火力間歇期,只要一口氣衝上去這仗就打贏了。

如果是對上一般的明軍,他的想法可能就對了,只可惜他的對手是項玉,而且碰上的是使用三段射的明軍,結果清軍剛一起身,還沒衝上幾步,就又被一陣密集的彈雨射到一片,中彈倒地的士兵佔據了大量的地方,成爲了清軍前進路上最大的障礙了。

明軍火力連綿不絕,清軍死傷慘重,加上道路被堵塞的十分嚴重,已經很難前進了,這一波攻勢是徹底失敗了。傅察義雖然性格粗暴,但是也算是久經沙場,眼見再繼續硬攻下去沒有絲毫作用,於是下令讓清軍撤退。

這時陣地上的清軍還是交替掩護,殘存的一部分盾牌兵又重新將盾牌舉起來,慢慢向山下退去,留下一大批傷兵和死屍無法帶走。

清軍火炮這時也清理的差不多,傅察義所投入進攻的八旗軍不多,他也沒有什麼顧忌,於是再度下令開炮,撤下來的清軍見炮彈落在之前的戰場上,對留在上面的傷兵造成了嚴重的死傷,個個都義憤填膺,卻又敢怒不敢言。

項玉本打算出手救下着一些傷兵的,但是清軍這時火力十分猛烈,明軍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險去救下清軍自己都不放在心上的傷兵的。

李權快步走了過來,趴在裡項玉不遠處。

“項統制,清軍從後面攻上來了,人數在三千人左右,張隊長那邊恐怕是不好守。”李權跟張聰的關係不錯,這時見清軍被打退了,便十分擔心張聰那邊的情況。

項玉朝山下看了一眼,見清軍正在整隊,看樣子馬上要發動第二波的進攻了,他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剛剛那一波大概對清軍造成了近三百人的殺傷,清軍的主力並未受損,仍然擁有較大的兵力優勢。

“先守下這一波,然後你帶人去支援張聰,告訴他,天黑之後將所有火炮全部丟棄,部隊悄悄的撤下山來,我在泉港等着他,你告訴他,一定要輕裝簡行,要在天亮之前趕到泉港,不然就趕不上南下的船隊,記住了嗎?”

李權鄭重的點了點頭,將項玉的話牢牢記在心裡。

其實項玉兩天之前就可以撤退,他已經完成了鄭成功交給他的任務,至於泉州那邊周全斌的話他是不會聽的,一個狠心將自己至於死地的人,你還要別人爲你賣命,那怎麼可能?眼下廈門那邊戰局也十分不利,清軍兩個方面已經打到了海澄,鄭成功正在收縮防線,意在死守廈門,泉州的戰事恐怕是大局已定了,永春州的清軍即將攻下了溪尾,馬上就會對他形成三面合圍,到時候想走恐怕都走不了。

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99章 秦良才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209章 全殲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56章 軍械所第98章 發展戰略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55章 金門海戰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174章 海盜島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30章 遊說董江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2章 出兵臺灣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168章 女海盜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94章 安置俘虜第91章 大獲全勝第49章 成功突圍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209章 全殲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53章 拜訪漁村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115章 大演武第97章 人口計劃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207章 突圍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120章 價格戰第73章 日軍投降第30章 遊說董江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80章 劉吳聯合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61章 神秘來賓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230章 陷阱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177章 海商第8章 梟雄相會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8章 梟雄相會第371章 破局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208章 滔天火海
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99章 秦良才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209章 全殲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23章 拔掉澎湖島第56章 軍械所第98章 發展戰略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165章 俘獲蒂亞戈號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55章 金門海戰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174章 海盜島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30章 遊說董江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2章 出兵臺灣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333章 家族難關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168章 女海盜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42章 廈門風雲(一)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06章 城中決戰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94章 安置俘虜第91章 大獲全勝第49章 成功突圍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360章 濃霧偷襲(三)第209章 全殲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53章 拜訪漁村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115章 大演武第97章 人口計劃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207章 突圍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120章 價格戰第73章 日軍投降第30章 遊說董江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80章 劉吳聯合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61章 神秘來賓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282章 作戰分析第230章 陷阱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245章 秘密武器第177章 海商第8章 梟雄相會第396章 清廷北逃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8章 梟雄相會第371章 破局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208章 滔天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