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

基隆目前的梯田並不是很多,差不多隻有五六千畝左右,這也是靠近基隆一帶的山體被開發出來之後所誕生的第一批梯田,這個時候被當做是第一批的試驗田來施行項玉的計劃了。

水泥田埂相對於傳統的田埂來說,它的優勢就在於能夠抵擋住一些水生動物的侵蝕,比如水中的龍蝦、泥鰍、鱔魚這類生物,它們一般喜歡在這種淺水區生存繁衍,而且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在夏季時候活動十分頻繁,對水田的田埂能夠造成嚴重的破壞,這主要是因爲它們喜歡在這裡面打洞。

但是如果將梯田的田埂換上水泥堆砌的之後,這些動物就很難在堅固的水泥上面鑽洞,因此避免了水田之中的水土流失,這項工作解釋起來也十分的方便,廣大的農民們都是祖祖輩輩種田爲生的,自然知道這些東西的危害,以往只有黃鱔和泥鰍這類的生物,後來從南美洲引進了龍蝦之後這種東西的危害程度更加嚴重,不只是梯田會遭殃,就連平地上面的水田也會被它們搞的亂七八糟,水土流失也非常嚴重。

在水泥廠的技術工人們細緻的教導和演示一遍之後,水泥的用法就被傳授了下去,其中有些老工匠他們之前就使用過,因此也被提拔爲技術骨幹,負責幫助其他農民們使用水泥,其實這種大型工事都是整體進行的,就算是自己不太會用也不要緊,因爲現場的調試是由專人進行的,這些人只需要將這些調好的水泥按照別人的示範用到田埂上去就好了。

整整三四個月的時間,中華帝國一直也沒有太大的軍事動作,而是一門心思的撲在了發展建設上面去了,項玉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因此在做好迎戰清軍的準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臺灣發展建設好,以期能夠在日後的軍事戰略之中提供給中華軍源源不斷的支持。

除了興建基礎設施和開墾田地之外,還有一個工作就是選育優良的種子,臺灣的水稻種子是從福建一帶帶出來的,這種水稻是當地的一種退化稻。原本是從越南一帶引入的,但是在中國南部種植多年之後出現了一些退化,因爲水稻最早是熱帶的一種自生植物,比較適合在熱帶生產,而且還擁有多個亞種,並不是只有一種水稻,但是引進到中國的水稻的種類確實比較單一的,這還是經過了很多年的傳承下來的,因爲缺乏和其他變種之間雜交的機會。所以退化的比較嚴重,產量也是越來越低,後世的水稻能夠達到畝產六百到八百公斤,甚至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能夠超過畝產一千公斤,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糧食的產量提升並不是單單是一個數字的遊戲,而是切實的關心到人民的肚子的溫飽的問題,如果這個時候的畝產能夠達到這個數字。那明朝就算是在腐朽,只怕也是很難覆滅了。因爲老百姓種田能夠養活自己誰還去冒着生命的危險舉起反旗啊。

目前臺灣的水稻的平均產量在三百到四百斤每畝,不同的地方產量也有很大的區別,這也和當地的土壤結構、氣溫等多個因素有關,比如說,臺南的水稻畝產能夠達到四百斤,而基隆的水稻只能達到三百五十斤。這主要是因爲臺南一帶的水土更加肥沃,溫度更高加上降雨更加豐沛,所以產量上面更加有優勢。

不過畝產四百斤的產量實際上已經到達極限了,根據文獻記載,在南宋時期。水稻剛剛被引進中國的時候,那個時候最高的畝產量甚至達到了五百斤以上,這是有文獻記載的,儘管宋代和明朝的計量單位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南宋有記載的最大產量高於明朝的水稻產量,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按理說隨着種植時間的增長,種植技術也在日益提高,水稻的產量應該是逐年增加纔對,爲什麼反而會減產了呢?

雖然這個時候處於小冰河期時代,溫度方面的影響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應該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後世的時候水稻還被推廣到了黑龍江了呢,黑龍江可算是夠冷了吧,水稻的產量還不是一樣很高,可見育種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時候想要獲得水稻的優質稻種,只能將目光盯緊東南亞這一代的地區了,這個時候的越南、泰國(暹羅)、緬甸幾個國家都有水稻,不僅如此,就連呂宋島上也有很多土生土長的水稻,而且種類也不輸給這些國家。

這個時候越南分爲南越和北越兩個朝廷,直到1698年最終統一,這個時間估計雙方還在掐架,所以派遣人員上去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而後世重要的大米出口國——泰國,這個時候正在受到西方國家的侵略,包括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先後崛起的海上強國,都對這個土地肥沃的國家虎視眈眈,中華帝國自然是要去分一杯羹的,自詡爲最新崛起的海上強國,項玉可不打算缺席這個時候的殖民地之爭,這也是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深藍,走向世界的絕好機會,試想一下,要是日後中華軍的殖民地遍佈世界各處,海軍編隊出去之後處處都能落腳,到處都能遊弋,那豈不美哉。

緬甸這個時候還是不要考慮了,這個國家目前正在被清軍的兵鋒威脅,主要是之前吳三桂的軍隊過境追捕永曆皇帝,導致緬甸人對於北方的這個強敵戰戰兢兢,生怕他們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給滅了,所以一副要巴結清廷的樣子,如果派人到緬甸去了被當地的政府知道了的話,多半是小命難保了,所以項玉遂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幾個選項這種最合適的顯然是呂宋島了,因爲這整個島目前都在中華軍的控制之下,之前北部剩餘的幾個部落這個時候也被中華軍給肅清了,他們經過了大大小小的多次征戰之後根本就無力抵抗中華軍的入侵,而且呂宋之前招募的一萬兩千名新軍,訓練完成之後,在整個東南亞一帶都是一個無可匹敵的存在,無論是荷蘭人、英國人,還是之前敗走的西班牙人,都沒有能力來挑戰中華軍在呂宋的霸權。(。)

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7章 成功北上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176章 起航!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36章 圍困第86章 籌備貨幣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28章 問計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294章 騷亂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96章 項玉回府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350章 援軍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81章 挑撥離間第123章 陸上交戰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28章 偷襲開始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328章 問計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69章 呂宋軍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249章 遊逛基隆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9章 糧食危機第337章 戰果第168章 女海盜第6章 三桂定策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350章 援軍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
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7章 成功北上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285章 再攻鎮海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232章 衝出重圍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176章 起航!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373章 關寧鐵騎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36章 圍困第86章 籌備貨幣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354章 無理要求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186章 海灣炮戰(下)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28章 問計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294章 騷亂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96章 項玉回府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265章 攻佔海南島第350章 援軍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81章 挑撥離間第123章 陸上交戰第346章 海澄攻防戰(九)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190章 馬尼拉攻防戰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189章 聖地亞哥堡第128章 偷襲開始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15章 清軍的困擾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328章 問計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69章 呂宋軍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119章 糧價風雲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249章 遊逛基隆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139章 中華帝國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99章 項玉成親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344章 海澄攻防戰(七)第237章 城外交戰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35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419章 對抗沙俄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9章 糧食危機第337章 戰果第168章 女海盜第6章 三桂定策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350章 援軍第336章 清軍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