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進軍朝鮮

此時的沙皇是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他今年剛剛三十六歲,正值壯年,他在位期間俄國對外戰爭不斷,國內的暴動和起義也不斷,這個時候他剛剛鎮壓了鹽商們的暴動,卻已經將自己的視線轉移到了遠東地區,在他看來,遠東的這塊土地不僅遼闊,而且人口稀少,即便是不用通過戰爭的手段,也能夠將它們據爲己有,只需要派遣一支人數很少的探險隊,就能向歐洲人在海上圈佔殖民地一般將這些地方全都納入囊中。︽,

不過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舉動引來了遠東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仇恨,甚至爲兩國接下來的戰爭埋下了伏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俄國人是在三月份才收到了遠東的探險隊被清軍全部殲滅的消息,阿列克謝心中憤怒不已,但是眼下也沒有精力向遠東繼續派兵,西伯利亞的這些地區被吞併的時間還不長,這裡幅員遼闊,但是卻地廣人稀,沒有深厚的根基,再加上氣候過於寒冷,使得這裡的農作物一年甚至都只能收穫一季,這樣的條件顯然不太適合軍隊駐紮的,因爲人數太多的話,糧食的問題就很不好解決了。

至於遠東地區,這裡的條件比之西伯利亞還要差上許多,大軍過來之後後勤補給自然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他還不太敢派出大部隊前來,不過這件事情肯定也不能就着算了,阿列克謝想了半天,最後決定派出一支三千人的部隊到遠東來。他對自己的士兵十分有信心。東方的那些落後的民族只會使用一些冷兵器。戰鬥意志又差,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精銳部隊的對手,因此只需要三千人的部隊就能輕易的拿下遠東地區。

再將目光轉回到清廷這邊,儘管猜不透項玉送信給自己的意圖,但是康熙皇帝不想失了風度和禮節,於是也給項玉寫了一封回信,不過兩軍之間的對峙情況並沒有因爲高層的兩封書信而有所改變。

整個冬天雙方都在緊張備戰,寒冷的天氣終於將滿清人骨子裡面的血性重新的激發了出來。他們意識到了生存的空間要用自己的戰刀去開闢,而和先輩們一樣的功績也要憑藉着自己的一步步拼搏而爭取。

在趕走了俄國人之後,清軍派出了四五支部隊向西邊和北邊進軍,意在恢復他們之前的統制,重新將這些地區納入自己的版圖,而且康熙皇帝還想趁着冬天中華軍不會向北用兵的時機,向東進軍,跨過鴨綠江,拿下整個朝鮮,在這之前。朝鮮就已經是清朝的藩屬國了,每年都要向清廷進貢大量的糧食和物資。不過因爲清軍在正面戰場上的節節失利,使得朝鮮人這個時候已經不再願意向清廷納貢了,要是放在以前,這樣的事情康熙皇帝還不會大動干戈,但是眼下朝鮮的糧食對於清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沒有了糧食,這個冬天幾十萬清軍將很難完成冬訓,這樣的話就會大大影響來年開春的戰鬥了。

於是康熙皇帝派出了使者,帶着自己的嚴厲責令,讓朝鮮人繼續向自己稱臣,並且及時繳納上之前沒有進貢的糧草及其他物資。

朝鮮國王這個時候是顯宗李棩,顯宗今年只有二十六歲,還十分年輕,他繼位的時間已經有七年了,在他的祖父仁祖皇帝在位期間,後金當時對朝廷進行了多次的征服,終於在1636年至1637年這一次出征的時候將朝鮮征服,使得朝鮮被迫向後金稱臣。

當時清軍圍困了朝鮮的都城很長時間,給朝鮮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儘管朝鮮最終成爲了清朝的藩屬國,但是因爲朝鮮人十分排斥清廷,稱他們爲胡虜,心裡還是更加親近於明朝的漢人政權。

雖然漢人的政權已經滅亡了幾十年,但是朝鮮人依然對清朝十分反感,在顯宗的心裡,他也不想受制於清廷,而這個時候剛好中原地區崛起了一個新的漢人實力,這個政權不僅從日本人的手中收回了琉球羣島,而且還將清廷的上百萬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狼狽的逃回了關外。

顯宗一看,時機到了,眼下正是脫離清廷的影響,恢復自我的大好機會,於是一邊派人偷偷的坐船前往北京,準備向中華帝國遞交國書,請求得到中華軍的保護,朝鮮人願意尊中華帝國爲他們的宗主國,不願意再受滿人的管制,一邊斷絕了鴨綠江,並且從國內調集了八萬軍隊,部署在北邊的防線這裡,準備做好武力的防衛。

可是令顯宗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國家對於自己的行爲的反應可謂是大相徑庭,他想要得到迴音的中華帝國那邊,遲遲不見到有回信,似乎對方早就忘記了這件事情,顯宗等得焦急,於是又派了一批使臣前去,再一次遞交國書,想要引起中華帝國皇帝項玉的注意。

不過另一方面,朝鮮人的舉動卻真的引起了清廷的注意,這個時候本來就在正面戰場上憋了一口氣,好哇,你個跳樑小醜還敢竄出來,那就別怪我拿你開刀了!

清廷很快就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其中六萬是騎兵,準備一舉跨過鴨綠江,進攻朝鮮。

朝鮮人這個時候可真的是被嚇到了,他們幾十年前就跟清軍打過仗,對清軍的戰鬥力可謂是記憶尤新,雖然清軍在中原的戰場上打不過中華軍,但是收拾收拾自己家裡的那些二三流的軍隊,怎麼都不是難事吧!

朝鮮人心裡一慌,就有點後悔自己當初的舉動了,不應該在沒有得到中華帝國的保護的情況下,就貿然的跟清廷撕破了臉面,這個時候被人的軍隊打了過來,自己上面還沒有大哥罩着,這可如何是好?

二月初,清軍就已經跨過了鴨綠江,向南殺了過來,朝鮮軍隊一觸即潰,根本就沒擋住清軍的攻勢,甚至連拖延一下清軍的前進的作用都沒有起到。

清軍勢如破竹,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拿下平壤,然後清軍一路燒殺搶掠,很快就抵達了朝鮮的首都漢城的腳下了。

在1636年的那一次出兵的時候,清軍並沒有攻城的打算,一路上南下也都是發揮自己善於野戰的特長,繞過了朝鮮的一衆城市,快速的南下,趕在朝鮮的各支勤王的軍隊抵達漢城之前,就已經將漢城給圍住了,而且採用了圍城打援的方式將陸續抵達的各地勤王的軍隊逐個擊敗,這才使得朝鮮國王心灰意冷,只能投降。

而這一次清軍在進軍的路上,雖然速度依舊很快,但是因爲跟進了很多的步兵,所以一路下來,各地的城池紛紛陷落,而且八旗子弟還殺出了血性,一路之上燒殺搶掠,簡直是在施行種族屠殺,僅僅十天的時間,朝鮮王國北邊的人口就被屠殺了大半,本來朝鮮的人就不多,再加上萬歷年間的那一次朝鮮戰爭,使得南部的人口數量大爲減少,這個時候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總算是恢復了一些人口,但是這個時候被清軍這麼一屠殺,這些年增長的人口立馬都化爲泡影了。

(。)

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73章 日軍投降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71章 引蛇出洞第120章 價格戰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418章 滅清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82章 戰爭威脅第328章 問計第314章 白塔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176章 起航!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314章 白塔第73章 日軍投降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27章 新的危機第93章 惠子入學第224章 商議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2章 出兵臺灣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6章 大戰將至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192章 議和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73章 顧惜緣第10章 臨危受命第54章 金門敗軍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50章 炸懵了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192章 議和第168章 女海盜第174章 海盜島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70章 戰前準備第34章 海上激戰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217章 偵查金門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273章 兵臨城下
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156章 推選總指揮第73章 日軍投降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347章 外圍失守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225章 決戰沙俄(一)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140章 新槍實驗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381章 鏖戰鎮南關(二)第71章 引蛇出洞第120章 價格戰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418章 滅清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248章 謠言四起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424章 征服中亞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78章 日本俘虜的用處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37章 送上門來的機會第431章 中南半島和澳洲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82章 戰爭威脅第328章 問計第314章 白塔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34章 生或者死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176章 起航!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314章 白塔第73章 日軍投降第322章 射擊比賽第11章 整頓亂軍(一)第398章 羅剎國犯境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27章 新的危機第93章 惠子入學第224章 商議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2章 出兵臺灣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116章 劉陽奪魁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291章 北上南京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6章 大戰將至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193章 對土着人的政策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192章 議和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61章 激戰荷蘭人(二)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73章 顧惜緣第10章 臨危受命第54章 金門敗軍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51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150章 炸懵了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192章 議和第168章 女海盜第174章 海盜島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70章 戰前準備第34章 海上激戰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122章 兩軍遭遇第149章 土着人,開戰!第217章 偵查金門第239章 北方的神秘戰艦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273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