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意外來兵

第二天上午,明軍終於回到了營地,五十多公里的山路可真是不好走。

營地裡面的百姓見到大軍回來了也都十分高興,陳永華帶着許多百姓都遠遠的出營迎接,搞的項玉都一陣臉紅,不過打了勝仗,而且籌集到一些糧食,自然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項玉給軍隊放了兩天假,自己跟陳永華兩人前去營地周邊走上一圈。

這一次得到的一千石糧食足夠士兵和百姓一個月的食用了,還不知道張聰那邊結果怎麼樣,如果他們那邊也能得到這麼多糧食的話,明軍的這個冬天應該是可以順利的度過去了,之前八月末的時候還不是隻有一個月的糧食,後來靠着打獵捕魚加上野菜一直撐到現在。

營地這時候已經初具規模了,之前的板牆這個時候已經換成了一道紅磚砌成的城牆,不過目前只建成了一面,其他三面還是板牆,之所以這樣是因爲眼下明軍並沒有實際上的潛在威脅,而且日後若要築城的話這個地方又顯得稍小,所以先建一道牆大致確定以後建城的方位,然後在根據人口規模及發展的需要慢慢建造,再說眼下的人力若正要建城其實時遠遠不夠的,這一點項玉和陳永華心中都十分明白。

這道牆的左邊是一片新開墾出來的農田,這個時候田地裡面還有許多百姓正在挖建水渠,這裡不遠處有條溪流,水流充足,從溪流裡面挖出一條引水渠道田間來,需要灌溉的時候就可以直接開水渠放水,基隆一帶由於靠近海邊,海水的蒸發量比較大,因此一年之中的降雨量還是比較充足的,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遇到什麼乾旱之類的天氣的時候水渠就會顯得十分重要了。

陳永華好像並不是帶着項玉前來視察或者巡視什麼的,他一路上急匆匆的,像是要帶項玉去什麼地方,項玉幾次相問陳永華都不做聲,項玉也就沒有繼續問下去了,只好緊跟在他的身後,劉陽帶着四五名士兵一路上走在前面保護着他們兩個人的安全。

幾人翻過一座山,之後又爬上一處土坡,陳永華突然停了下來,項玉跟上來一看,前面是一處海灣,有一處比較開闊的海灘,海灘上這個時候密密麻麻駐紮了幾百個帳篷,連綿近兩三公里,粗略估計人數在三千人左右,營地周圍警戒的士兵都穿着黑色盔甲,有的手持火槍有的手持長槍。

再往海面上看過去,海面上停泊着幾百艘戰船,這些戰船的樣式既不像清軍和明軍的福船,又不像洋人的長首船,船都不大,但是數量十分龐大,多到令人吃驚。

項玉的心中緊張起來,開口問道:“這些人來到這裡有多久了?”

“就在昨天下午,哨兵們遠遠的看見東北方向有船隊過來了,於是悄悄的跟到他們的登陸地,這才向我報告的,那個時候軍中主力都在外面作戰,我便將這個消息瞞了下來,以免引起百姓們的恐慌,直到你今天回來我還不敢說,只好帶你來看看。”陳永華看上去也是十分擔心。

這樣一支龐大的船隊,加上海岸上連片的營地,這顯然是一支軍隊絕對不會是一個商隊或者其他的,他們來自東北方向,船身又比較小,這樣一考慮只有可能是來自琉球羣島或者是來自日本版圖,琉球羣島這個時候應該是分裂成了三個國家,國家都不大,人口數量也比較稀少,絕對沒有這麼大規模的水軍部隊,因此基本上可以排除,那麼這支艦隊應該是日本來的了,日本這個時候正處於幕府時代,德川家康與1623年下達了閉關鎖國的命令,只開放長崎一處港口允許和外國人通商。

這個時候已經快要到1661年了,幕府時代開始也已經有六十多年了,距離日本閉關鎖國也快要四十年了,這樣一支龐大的水軍不遠千里跑到臺灣來是想要幹什麼?

這支部隊對於明軍和基地的百姓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看他們的樣子應該是還沒有發現明軍和當地人的行蹤,可是由於距離十分靠近,因此一旦這些軍隊派出斥候四面一查看,很容易就能夠發現明軍他們的據點,如果他們真的是懷有惡意,那麼明軍和基地的百姓就十分危險了。

項玉不想把自己的安危交託到別人的手中,他決定等到張聰等人回到營地之後與衆人商量,對這羣不速之客主動襲擊,一舉將他們擊潰以化解目前懸在頭頂上的巨大危機。

項玉留下兩名士兵繼續監視這些人,自己和陳永華則返回了營地,當天傍晚的時候張聰這支軍隊總算也是回來了,他們這邊的戰事沒有項玉他們順利,士兵們也出現了比較重的傷亡,他們遭到了比較激烈的抵抗,不過最終還是順利的攻下了部落人的老巢,繳獲了大量的糧食,收穫頗豐。

得到糧食項玉固然高興,但是眼下這個時候他卻開心不起來,張聰和張三亮幾人見他興致不高還以爲他這邊戰事不順,於是拉着劉陽悄悄詢問,劉陽只告訴他們戰事比較順利其他的就不願意多說了,劉陽在項玉的示意之下出了大營,在外面警戒,以防有人偷聽。

陳永華將發現日本人的軍隊的事情跟他們兩個詳細的說了一遍,兩人聽後都感覺十分吃驚,因爲自從戚繼光在東南沿海一帶平定了倭寇之後,明軍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跟日本人打過交道了,對於這個國家也都是十分陌生。

“將軍您認爲這些日本人來到咱們這裡是來幹什麼的?”張聰覺得這件事情有點蹊蹺,按理說日本這個時候已經閉關鎖國了,爲什麼還要派遣軍隊出海,而且自從中日朝鮮萬曆朝鮮戰爭之後,日本由於戰爭之中水軍戰船及近全軍覆滅,導致幾個大名的實力大減,豐成秀吉家族甚至因此被德川家族取代,這個時候也只有南部的薩摩藩的水軍比較強大,其他大名的水軍力量遠遠沒有恢復到當初的水平。

張聰的疑惑項玉也思考了很久,歷史上好像也沒有關於這方面的介紹,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好像並沒有發生過,因此根部無從揣測日本軍隊到臺灣來的目的,這個時候清軍入關已經十六七年了,南明朝都也已經滅亡了,日本人難道是得到了消息然後想出兵攻佔臺灣嗎?這個推測可能性並不大,畢竟之前鄭成功還在跟日本方面進行貿易,換取日本的糧食,所以日本方面應該是知道臺灣一帶有一個勢力強大的水軍的,因此不會貿然派兵參入進來。

不過眼下不管他們來到臺灣島是來做什麼的,他們都成了項玉的心頭大患,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將這個心頭大患除掉。

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滅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333章 焦灼第10章 臨危受命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56章 軍械所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29章 不堪一擊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314章 白塔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63章 臺中對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92章 興辦教育第50章 金門危局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6章 三桂定策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150章 炸懵了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59章 明軍內亂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84章 戰前佈局第328章 問計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27章 重創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23章 山谷伏擊第198章 對付海盜第22章 接應敗兵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28章 新式火槍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75章 日本公主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86章 籌備貨幣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324章 出兵日本
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148章 華人的村落第352章 江陰海戰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75章 尚之信的覆滅第402章 平定準葛爾(一)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333章 焦灼第10章 臨危受命第197章 戰後政策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407章 僵持階段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374章 大水攔路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56章 軍械所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378章 戰局糜爛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29章 不堪一擊第179章 海戰,拉開序幕!第314章 白塔第52章 消失的荷蘭人第147章 坑爹的項玉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413章 錦州之困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63章 臺中對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92章 興辦教育第50章 金門危局第133章 三面夾擊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6章 三桂定策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241章 大海戰的前奏第150章 炸懵了第315章 價格爭議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390章 遠洋艦隊第59章 明軍內亂第304章 新型戰艦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348章 最後一道防線第256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一)第84章 戰前佈局第328章 問計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138章 去明朝化?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338章 海澄攻防戰(一)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51章 糧食戰略第401章 置身事外第327章 重創第349章 最後一擊第三百一是一章 火炮的演練第23章 山谷伏擊第198章 對付海盜第22章 接應敗兵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306章 皇家海軍遠征隊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28章 新式火槍第279章 百萬勞力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75章 日本公主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359章 濃霧偷襲(二)第86章 籌備貨幣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188章 疏散華人第324章 出兵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