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琉球的變故

臺南的這個小插曲耽誤了項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明軍通過這件事情也警告了大部分的商人,使得他們在今後如果還想要有類似的想法的話,就要首先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夠承受得了這樣的代價。

此時已經是八月底了,項玉這個時候真在等候琉球方面的回信,在這之前他給尚令回了一封信,尚令就是之前給他寫信的那個南邊的琉球國王,項玉回信表示願意出兵組建聯軍共同抵抗日軍,但是要先了解一下剩下的兩個琉球國的國力之後再說。

項玉之前打算直接屯兵掉剩下的兩個琉球國,但是島津久光這個老狐狸跟德川家綱之間的火花並沒有擦出來,島津這個老狐狸表示願意讓出約十二萬石的封地來換取琉球的統治權,德川家綱其實也不想挑起戰爭,因爲日本皇室這個時候有一點點的變故,他不想將主要精力放在對付薩摩藩身上,況且他還有點擔心薩摩藩會跟其他幾個大名聯合起來組建反抗軍,因此既然島津這老傢伙已經讓步了,他也就也接受了島津的讓步,吞併琉球那什麼鬼地方就讓他去吧,怎麼說也是在爲大和民族開拓土地嘛,天皇陛下的八紘一宇策略就要這樣一點點的慢慢實現!

島津久光解決後顧之憂之後加緊了備戰,其實以薩摩藩的勢力滅掉這兩個小國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由於這個時候是水稻收穫的季節,如果抽掉了太多的士兵用於作戰的話,勢必會影響到糧食的收割,因此島津久光準備稍微等上陣子,反正這兩個國家也跑不了,還不是嘴邊的肉,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薩摩藩的備戰動作自然把兩個國家嚇得夠嗆,他們聯合起來組建了聯軍,拋去了過去恩仇糾葛,想要共同保衛自己的國家,但是兩國都是地少人稀,國家又比較落後,連老式的火炮都沒有,軍隊的裝備完全是冷兵器,不僅如此,聯軍的士兵總數還不到一萬人,又缺乏訓練,哪裡會是薩摩藩的對手。要不是這種情況的話,薩摩藩也不會將他們視爲沒有抵抗之力的肥肉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來自臺灣的援軍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不管這根稻草有沒有用,這個時候也要先攥在手裡再說。

尚令的回信傳到基隆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中旬了,項玉這個時候也知道了日本發生的變故,他一邊下令軍隊們準備開始收集物資,一邊佈置基隆城的後續事情。

張聰這個時候已經回到了基隆,這樣一來這一次項玉其實不用親自隨軍出征,直接派張聰去救可以了,但是項玉是一個穿越人士,對於後世日本的所作所爲懷有深深的仇恨,因此這一次面對日本侵略者,他想自己來打敗他們。

其實薩摩藩雖然是日本的四大大名之一,但是它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大,軍隊的數量不會七萬人,而且因爲要防禦本土,以免遭到其他大名的襲擊,所以項玉估算島津久光不會攜帶很多的軍隊前來攻打琉球,因爲他對這兩個國家是比較瞭解的,對這兩個國家的軍隊實力深入瞭解之後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擔憂,但是薩摩藩的海軍比較強大,項玉估計這一次島津久光會攜帶數量比較多的海軍一起出徵。

不管怎麼樣,這一次明軍都要全力以赴,擊敗了日本南部的這個四大番之一,就等於爲以後進軍日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明軍此時在基隆一共有四千五百人的陸軍,兩千三百人的海軍其中包括五百人的海軍陸戰隊,項玉留下張聰和他的一千人的軍隊駐守在基隆,自己帶着剩餘的五千多的軍隊乘坐海軍的一百多艘戰船,浩浩蕩蕩的奔赴琉球羣島去了。

琉球羣島被稱爲海上的脊樑,在日本對中國進行貿易的過程中起到了中專站的作用,因此纔會如此讓薩摩藩垂涎欲滴,因爲這個時候日本與中國的貿易大多數都是由德川幕府掌握着的,而日本國內的唯一通商口岸就設在長崎,商業貿易的巨大利潤都被德川家族分去了,而他島津家族空有大和最強大的海軍,卻不能擁有自己的貿易港口,只能看着別人吃肉,而自己連骨頭渣都吃不到,他的心裡又怎麼能夠甘心。

島津久光是一個對於權力十分執着的人,歷史上他因爲長期掌權不把權力下放,一直到八十多歲的高齡的時候才捨得將權力移交給他的孫子。他認爲島津家族應該取代德川家族的地位,他島津久光纔是應該做日本的幕府將軍,什麼德川家綱,這還只是一個小毛孩子,他有什麼能耐坐在這個位置上面。

所以出兵琉球只是他的第一步,他要控制這個在貿易商有着重要作用的島鏈,然後發展與中國的貿易使得薩摩藩逐漸強大起來,島津久光和荷蘭人經常打交道,他對於荷蘭人的堅船利炮十分感興趣,想要從荷蘭人手中購買戰船的設計圖紙和洋槍洋炮,他的軍隊裡面整個時候大量裝備了老式的火繩槍,在日本被稱爲鐵炮,這玩意操作起來沒有荷蘭人手中的那種不用火繩點火的火槍好用,而且威力更小。至於荷蘭人船上的火炮,他就更是欣羨,那東西炮聲一響簡直地動山搖啊,比起日軍自己的沉重而又老舊的火炮來說實在是先進太多。

島津久光的眼光倒是不錯,他只道荷蘭人手裡面的武器比自己這邊的要好,於是便想盡一切辦法想要購置一些武器過來,西方人都是很講現實利益的,想要武器不是不能,你的拿出錢來買,火炮一萬兩白銀一門,火槍五百兩白銀一杆,至於戰船,看在是“朋友”的份上,打個八折吧,便宜算五十萬兩白銀,另外戰船上面的火炮要自己掏錢。

荷蘭人的報價把島津久光嚇得夠嗆,他的封地才只有七十萬石,哪裡有這麼多錢買得起這樣昂貴的武器,但是他又實在是想要荷蘭人手中的洋槍洋炮,於是只好拿出了二十萬兩白銀,購買了十門火炮兩百條槍,他寄希望於拿回這些武器來自家的工匠們能夠自己仿製,在他心裡面既然中國的唐刀傳到日本來,日本人能夠仿製出來,而且比之唐刀來說更加鋒利耐用,那麼荷蘭人的洋槍洋炮又爲什麼不能呢?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由於工藝的限制,日本工匠根本就仿造不出來荷蘭人的這兩樣武器,耗時耗力不說,還因爲炸膛傷了好幾名工匠,經過一些列的失敗之後,島津久光也終於是死心了,既然仿製不成,那就還是乾脆花錢買吧,但是囊中羞澀實在是拿不出錢來,那怎麼辦?他便想到了要打琉球,跟中國發展貿易,將中國的商品運到日本來賣,在將日本的商品運到中國去賣,商業總是賺錢的,這樣下去至少要比單憑封地裡面的稅收來的快吧。

島津久光的美夢做的很好,但是很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個橫空出世的項玉,而且這個人還事事走在了他的前面,因此註定了島津將要成爲一個悲劇。

明軍和薩摩藩幾乎是同一時間出兵的,項玉率軍先到了南部尚令的這個國家來,這個時候尚令已經將大部分的軍隊派到了北部區抵抗薩摩藩的入侵了,明軍的到來層一度引起了島內的恐慌,他們見到明軍的戰船遮天蔽日,還以爲是薩摩藩的船隊從海上殺了過來,好在明軍及時亮出了身份,明軍升起的旗幟是騰飛的龍旗,並不是日本的太陽旗。

尚令得知前來的是來自臺灣的援軍,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他本以爲臺灣收到和答覆他的話的人只是一小股勢力的首領,並沒有想到項玉的手底下有一支這麼強大的軍隊。

其實明軍並不是軍隊數量很多,只是因爲船隊規模比較大的緣故,看上去顯得聲勢浩大,其實士兵加起來還沒有兩個琉球國家的聯軍的數量多,當然了,要是論質量或者戰鬥力的話,聯軍在明軍的眼中那就是戰鬥力爲五的渣,三下五除二就能被明軍擺平。

這個時候明軍士兵並沒有登島,項玉派人將尚令請到了明軍的戰船上來,帶着他一邊向北邊戰場方向行駛,一邊瞭解目前的局勢。

通過尚令的介紹,項玉這才知道原來薩摩藩的軍隊和自己一樣,也是在九月底出兵的,這個時候差不多也應該到達了聯軍的前線了,聯軍目前一共有一萬兩千人的軍隊,兩個國家都徵集了一批年輕青壯編入軍隊,但是即使這樣,聯軍在人數和規模上仍然遠遠落後於日軍。

島津久光這一次是親自出徵,一共攜帶了超過一萬五千名陸軍士兵,八千名水軍士兵,並且有超過兩百艘戰船和運兵船,因此尚令和中部的琉球國王李陽都感到十分擔憂,因爲很顯然島津久光的目的是要滅亡他們兩個國家,而且以日軍的兵力和戰鬥力來說,聯軍是不可能有絲毫的勝算的,他們甚至已經準備好了船隻要帶着衛隊和金銀財寶出逃了,而出逃的方向真是南方的一個大島,距離南部的琉球羣島並不遠。所以起初在明軍邀請尚令上船的時候,他是有點猶豫的,萬一聯軍打了敗仗,阻止不料日軍的侵略,那他就沒有機會逃跑了,不過在看到明軍的規模之後,他還是上來了。

項玉對這個國王的坦誠感到既好笑又悲哀,一個小國,在強國的面前始終是寢食難安啊。

根據尚令的推測猜想這個島應該是後世的美軍的軍事基地關島,不過目前這還是一個無人島,很快將會變成他項玉的地盤。

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23章 山谷伏擊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20章 塗嶺大戰(三)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72章 海上大火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397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136章 圍困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294章 騷亂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74章 意外之人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56章 對峙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32章 出兵臺灣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6章 攻城困難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87章 新式子彈第71章 引蛇出洞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31章 包圍圈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33章 遭遇風暴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168章 女海盜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8章 梟雄相會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328章 問計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59章 明軍內亂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55章 金門海戰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71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50章 金門危局第65章 糧食危機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53章 拜訪漁村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69章 積極備戰
第114章 北方變故第23章 山谷伏擊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89章 炮擊杭州第101章 樑軍的佈局第20章 塗嶺大戰(三)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72章 海上大火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397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136章 圍困第335章 春季作戰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20章 浮出水面第294章 騷亂第293章 鎮海大營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44章 廈門風雲(三)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74章 意外之人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246章 戰後的巨大影響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356章 對峙第379章 出兵湖南第32章 出兵臺灣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36章 攻城困難第408章 後宮瑣事第405章 平定準葛爾(四)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403章 平定準葛爾(二)第292章 人口掠奪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87章 新式子彈第71章 引蛇出洞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231章 包圍圈第326章 白船事件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33章 遭遇風暴第51章 荷蘭人的援軍第268章 經略南洋第168章 女海盜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203章 追剿海盜第422章 沙俄退軍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8章 梟雄相會第310章 海登的心思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187章 進攻馬尼拉第162章 籌建安北市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84章 廣州激戰第328章 問計第117章 安排李雲聰第59章 明軍內亂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28章 進攻戴帽山第144章 倒黴的島津肆光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88章 府中的意外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172章 發現海盜第55章 金門海戰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71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塗嶺大戰(一)第38章 爆破城牆第399章 雅克薩之戰第247章 鞏固海權第270章 打到荷蘭人的家門口了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160章 千炮齊發第370章 四國鼎立第50章 金門危局第65章 糧食危機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53章 拜訪漁村第71章 引蛇出洞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69章 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