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在校生通過星逸半導體考覈,自己願意休學,直接進入星逸半導體工作,學校也管不着。
而且從在校碩士開始,即便休學,碩士畢業證拿不到,至少還是名校本科學歷。
這足夠減少學生的後顧之憂。
實際上,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很多本科生都會放棄考研,直接就業。
畢竟考研的目的,也是爲了就業。
何況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星逸半導體剛開始發展,缺人,門檻低,廣納賢才,本科就行。
等到三年後,他們讀完研,可能星逸半導體就不那麼缺人了,到時候碩士都白搭,需要博士!
如此一來,本科就能夠進的星逸半導體,讀了個研,反而進不來了。
這事很常見。
十年後就是如此。
前世王逸2015年畢業的時候,沒多人考研。
那時候遍地都是機會,濟州這邊的浪潮、重汽、齊魯製藥等優質企業的研發崗,普通本科學歷就可以進。
但等到幾年後,別說普通本科了,普通碩士都不行。
像是齊魯製藥,2015年本科藥學就能進研發崗,2020年985博士進來都得去車間。
於是就有魯大的博士畢業後進了車間,看到曾經的本科同學,已經成了自己高不可攀的上司!
當學歷的提升速度,趕不上學歷的貶值速度,努力往往都會是徒勞。
沒處說理去。
現在的星逸半導體,同樣如此。
現在放棄繼續讀研,進入星逸半導體,也比幾年後研究生畢業,甚至博士生畢業再進來發展得好。
到時候,非頂級985博士,可能連進來的機會都沒有。
沒辦法,星逸半導體這幾年缺人,但不會一直缺人。
更何況,在學校繼續學習,也只是學習那些過時幾十年的落後製程。
Wωω◆ttκΛ n◆c o
但只要進入種子計劃,不僅可以直接成爲星逸半導體長約員工,還能直接接觸先進製程。
退學加入星逸半導體的起點,比學校裡熬到博士的終點都高!
沒辦法,都是些過時的東西,學再多再久,依舊沒用。
進了半導體大廠,該不會還是不會,該重頭學,還得重頭學!
再加上星逸半導體種子計劃的前途輝煌,待遇優厚,起步就超出很多學生的終極預期,估計大多數的在校生都會心動!
根本經不起這樣的誘惑。
若是再通過星逸半導體的考覈,那不用說,大概率直接退學簽約,進入星逸半導體,開啓輝煌人生!
屆時學生自己願意退學,直接進入星逸半導體就業,學校那邊也沒辦法阻止。
何況學校也知道哪一邊發展更好,不會限制學生的未來。
王逸繼續道:“種子計劃招聘迅速啓動,放寬門檻,本科生就行。只要能力強,人靠譜,通過考覈,都可以直接簽約,加入星逸半導體種子計劃。”
“這樣咱們培養個一年左右,就能成爲一級工程師,給資深中級、高級工程師打下手,學習,迅速培養起來!”
這便是王逸的整盤計劃。
考覈篩選優質人才,不管是畢業生,還是在校生,只要願意來,能力強,全部簽下。
培養一年,再通過以老帶新百萬激勵計劃,迅速把優質學霸帶起來,成爲獨當一面的先進製程工程師!
這些二十來歲的名校學霸,正處於人生最巔峰的狀態,腦子聰明,學東西快,精力旺盛,能熬能肝,無疑是搞研發的好苗子。
若是等到三十五、四十歲再培養,要麼成了老滑頭,出工不出力,甚至只想着拉幫結派,那完了,難成大器。
還有的達到四十歲,依舊兢兢業業,踏實肯幹,但熬到這個年紀,身體素質大不如從前,想繼續攻堅都有心無力了。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王逸提出以老帶新百萬激勵計劃,也是給大齡工程師一個新的出路。
像是臺積電,工程師的年齡大都在30-40歲之間。
這個階段,都是骨幹,經驗豐富,也能爆肝攻堅。
可一旦超過40,那就完全不同了。
四十歲以上的大齡工程師年紀大了,身體不如從前,繼續在一線熬夜爆肝技術攻堅,實在是太難了。
但經驗在,能力在,即便不能像二三十歲的時候那麼拼搏,也可以去一些輕鬆點的研發崗,把重心放在培養年輕工程師身上。
畢竟年輕工程師成長起來,老工程師也能拿到百萬多的晉升獎勵。
有人帶和沒人帶,成長速度完全是兩個維度。
這樣的策略,給了大齡工程師更好的出路,也給了年輕工程師更快的發展,也能讓星逸半導體的人才儲備最短時間內膨脹起來。
可以說是三全其美。
而且培養出來的大都是年輕的資深工程師,完全可以爲星逸半導體高效率地攻堅十幾年!
這一點非常重要。
一個28歲的五級工程師的價值,遠遠超過一個38歲的七級工程師。
前者很容易在三十三歲前晉升七級工程師,並且在三十八歲左右,達到八級工程師,甚至九級工程師。
而後者想要再晉升幾乎不現實,能夠像胡老一樣,一大把年紀,依舊成果斐然的,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相反大多數四十歲以上的工程師,自己都主動申請離開攻堅研發崗,去普通研發崗,再過幾年,就得居二線了。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到時候,專心帶徒弟,或者去大學當講師,也是個出路。
尤其是幾年後,王逸還準備打造一座星逸大學。
專門培養半導體,AI,智能駕駛等前沿領域的專業核心人才。
沒辦法,這些層面目前高校脫節嚴重,那些教授自己都不會,都不懂,更別說教學生了,只能照本宣科地拿着陳年講義浪費學生的時間。
因此,星逸科技只能自己培養。
只是星逸大學這事,也得徐徐推進。
今年先開始產學結合,同時面向在校生推廣種子計劃,直接簽下優質的在校生,進入星逸半導體利用百萬激勵計劃以老帶新進行培養。
這樣到明年,就會有一大批優秀的一級工程師,二級工程師。
這些學霸本就學習能力強,師父爲了百萬激勵再傾囊相授,一年的時間,很多人都能成長到一級工程師,甚至二級工程師。
而且是接觸到28納米,甚至14納米的先進製程的一級、二級工程師!
這些人在星逸半導體只是初級工程師,放到中芯國際,那都是寶!
沒辦法,中芯國際的工程師,只有少數接觸過28納米制程,至於14納米制程,幾乎沒有。
當然,簽約種子計劃的人,星逸科技都會簽訂長期合約,給予豐厚的報酬和前途無量的培養策略,但也要簽署保密協議,競業協議。
一旦違約離職,需要支付鉅額的賠償費和違約金。
培養無價!
更何況星逸半導體用先進製程的資深工程師,進行全方位培養,傳授他們28納米,14納米,甚至10納米的工藝理論體系。
這些都是無價。
一旦違約離職,都要賠付巨資。
王逸可不會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砸錢投入巨大精力,人力,物力,培養起來的先進製程工程師轉身投奔敵營,成了競爭對手。
這樣的事,沒人答應。
說白了,種子計劃的合約就是一份10年到15年的長期賣身契。
一旦簽訂,星逸半導體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都給予最好的培養,高報酬,輝煌的成長前景和平臺,讓員工後半生無憂。
但員工也被徹底鎖死,想要跳槽都難,天價違約金可不是說說而已。
至於說部分進入種子計劃的人,直接躺平,擺爛,這樣很難。
在星逸半導體內部,工程師分爲一到九級,每一級都有明確的劃分和考覈標準,以及對等的待遇。
種子計劃的員工成長快,每通過一級考覈,對應的待遇也會不斷提高。
若是成長的慢,那同批次其他人都成了五級工程師,拿到五級工程師的待遇,那他依舊卡在一級工程師,只能拿一級工程師的待遇。
沒辦法,自己不爭氣,通不過二級考覈,怨不得誰。
會議結束之後,整個星逸半導體都開始了迅速變動。
胡老更是第一時間安排人,推進以老帶新百萬激勵計劃。
四百位先進製程資深工程師,一人帶一位低級工程師,一位實習工程師。
原本都要自己親力親爲的工作,如今完全可以交給低級工程師和實習工程師,讓他們去做。
不僅效率提高了,還能帶着低級工程師和實習工程師成長,後續徒弟晉升,還能額外拿百萬獎金。
之前還藏着掖着,只讓徒弟基礎打雜的資深工程師,如今也都開始傾囊相授,甚至恨鐵不成鋼,嚴厲要求徒弟。
恨不得徒弟儘快晉升,自己也能拿百萬獎勵。
如此一來,整個星逸半導體都爆發出新的氣氛,以老帶新,欣欣向榮。
沒讓王逸失望的是,北航這邊直接通過了星逸班產研結合的模式,就等着上面批准擴招的事。
同樣,魯大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對於星逸班產研結合,魯大也都全面支持。
宋思凝電話裡的聲音,滿是雀躍:“董事長,幸不辱命。”
“魯大全面支持星逸班,今年就可以招生,並且已經申請擴招計劃。如果能擴招自然好,如果擴招不了,魯大會把原有的半導體招生名額,直接分一半給星逸班!”
“魯大這麼場面?”王逸都意外了。
今年就開始招生!
有擴招名額,直接給擴招名額。沒擴招名額把原有名額分一半給星逸班!
這樣的結果,完全出乎王逸的意料,太出人意料了。
魯大的姿態,只能是誠意十足。
“當然,校長說了,王董要做的事,魯大怎麼都支持。而且產學結合符合發展方向,也能倒逼魯大半導體相關學院進行教學理論升級!”宋思凝笑說。
王逸再度意外:“魯大校長場面,就是有點不顧集成電路學院的死活了。不過我喜歡。”
這種直接給星逸班一半學生,倒逼傳統專業進行升級,絕對是逼着那些不懂先進製程的相關專業老教授走人,然後應聘熟悉先進製程的新教授,可以說不顧老教授死活。
但對於魯大的教學體系升級,對於學生的就業和發展,都是大有裨益。
可以說,犧牲了一羣過時的老教授,成就了魯大的半導體和學生!
功德無量!
“替我感謝魯大校長,產學結合就從魯大開始,當做重點試點之一。”
“好的,董事長。”
王逸清楚,北航半導體有航天任務,沒法讓出一半名額,只能擴招。
而魯大半導體沒有,直接讓出一半名額,主動革傳統半導體的命,只能說有魄力。
既然對方有魄力,王逸也會全面支持。
別的不用說,幾年下去,魯大的傳統半導體專業也會突飛猛進,升級先進製程體系。
這一點只要學校立志要改革,不難完成,直接招聘先進製程經驗的工程師當講師當教授,就可以。
尤其是那些四十多歲的工程師,從一線退下,經驗豐富,去大學當老師完全沒問題。
即便是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的老工程師,都欣然願意。
一來,大學教授社會地位高,工作體面。尤其是985、211的教授,那身份加成可不是一般厲害。
二來,傳道受業,桃李滿天下,是很多人的社會抱負,尤其是傑出人才往往有這樣的情懷。
三來,半導體大廠工作多年,已經不差錢了,但身體吃不消。
進入高校當教授,或許待遇一般,但工作輕鬆體面,完全符合這些老工程師退居二線的需求。
第四,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這些企業的競業限制,會限制去其他半導體公司,但不會限制去大學當老師。
但可惜,很多學校明明可以這麼做,但就不願意這麼做。
畢竟一旦這麼做了,那是對校內傳統半導體專業的暴風衝擊,甚至是連根拔起!
這背後動的利益太大。
沒有足夠的魄力,都難以推進。
可魯大這任校長有這樣的魄力,王逸很是欣賞。
同時也給了王逸一個新的思路,從北航等學校入手,有點難。這些院校本就肩負着村裡的半導體任務,沒法革新。
但從魯大這類985入手,那就容易了。
這類985沒有半導體任務,只要學校願意革新,願意求發展,完全可以像魯大一樣,大刀闊斧推進半數改革,打造星逸班,倒逼着剩下一半傳統班也進行革新升級。
如此一來,即便沒有通過審批的事,都能有半數招生名額打造星逸班。
那就穩了。
王逸果斷道:“思凝,接下來在其他985、211院校,也推進這一模式,看一看有沒有其他學校,也像魯大一樣有魄力。”
宋思凝明白了王逸的意思:“好,最頂級的985名校推進改革有點困難,但是其他的985比較容易。我們就從這些入手。”
越是頂級名校,星逸班推進的阻力越大。
但第二三梯隊的985名校,那就容易點。
這些學校的半導體專業,本就不算突出,如今改革起來有希望彎道超車,超越頂級半導體名校,自然願意改革,甚至梭哈。
與此同時,一場激烈的辯論也在某機要之地召開:
“星逸半導體提出的星逸班,可以推進,但是要有序推進,控制節奏和規模。”
“沒錯,一旦推進過快,那傳統的半導體專業、學院,都得崩,都要全部亂套!”
“是啊,這後續影響就大了。相當於對過去一切的全盤否定。之前的那些半導體教授,如何安置?後續如何處理?已經學了一半的學生,後續課程,授課,又該如何調整?這些都是問題。”
“就是,還是穩着點來,否則容易出大亂子!”
秦主任卻是果斷反駁:“穩着點來?穩多久?一年?兩年?”
“如果只是一兩年,那一兩年後再全面改革,到時候還是出大亂子。”
“如果穩四年,直接穩一屆,那的確能穩一些,但四年時間,那麼多學生依舊學習一些過時的落後製程,又有什麼用?”
“到時候不僅是這些學生浪費了四年,我們內地的半導體培養體系,都浪費了四年!”
“這損失更大!”
“這……”衆人一時語塞。
也有人開口:“即便如此,也得穩着來,尤其是王逸還想面對在校生招聘,這影響更大。必須穩着來。”
“穩個屁!都火燒眉毛了,臺積電三星都開始10納米制程的研發競賽了,咱們還穩着學90納米,120納米制程。這不是開玩笑嘛?”
“就是,即便一時混亂,也得全面改革。”
“長痛不如短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聽着衆人的話語,最終還是投票表決。
不過,好在支持改革的居多,以略小優勢勝出。
隨後,秦主任立即把結果告訴王逸:
“好消息,對於星逸半導體的產研結合,給出了新的指示。”
“原則上支持星逸半導體和各大高校進行產學結合,打造星逸班。星逸班的招生數量,不得超過原有的半導體相關專業的招生規劃,不佔原有名額。”
聞言,王逸欣喜不已:“不佔原有名額,重新擴招,擴招名額不得超過原有名額!”
“這太好了啊!”
這意思很簡單,比如北航相關專業,原本招生名額總共6個班200人。
現在可以擴招一批學生,打造星逸班,擴招數量不超過200人。
如此一來,可以一次性擴招六個班。
而且其他高校也是如此,如果和魯大一樣,願意再把傳統半導體的200個名額,分星逸班一半,那就是300人了!
這可是好事。
“秦主任,感謝支持,有這政策,那星逸半導體的發展,將會前途無量啊。”
“呵呵,政策是支持了,但是如何運作,你們得處理好。尤其和高校的合作,你們的師資力量,得跟上。”
“放心,秦主任,我們星逸半導體招募了很多四十歲以上的資深工程師,經驗不是一般的豐富,最適合當講師,傳授先進製程理論。”
之前星逸半導體缺人,一直在大規模招聘。
這些四十多歲的資深老工程師,臺積電三星看不上,覺得肝不動了,都棄之如履。
但星逸半導體缺人啊,只能收下了很多。
奈何這些人的確是年紀大了,和年輕工程師一樣爆肝技術攻堅,真肝不動。
之前只能做普通研發。
如今好了,大可以抽調部分去高校當講師。
剩下的繼續做普通研發,同時帶徒弟,進行以老帶新。
隨後,王逸又讓簡子妍從集團抽到了部分人手,專門對接各大高校,推進產學結合的事。
同時星逸半導體也抽到了部分四十歲以上的資深工程師,準備講義,去高校當老師。
這些人不是400位攻堅小組成員,他們的離開,並不會影響當下星逸半導體的研發工作。
沒辦法,400位攻堅小組成員也都是40歲以下,能爆肝攻堅的存在。
對此,很多學校都積極歡迎。
不僅北航、魯大這邊順利推進,其他很多985/211高校,也迅速推進。
整個過程比王逸預想的都順利。
最主要原因就是部委答應了擴招,不動用原有的名額,保住了原有的半導體專業。
但這依舊對那些傳統半導體專業衝擊很大,很多學校都開始主動改革,也開始着手引入大廠資深工程師當講師,同時解聘那些過時的老教授。
當官方和企業都這般表態,高校方面也看懂了局勢。
而且其他高校都在積極推進改革,引入先進製程教育,而自己不改革,繼續教一些過時製程,學生都不答應,來年想繼續招生都是問題,只能被動改革。
說白了,這種事要麼所有高校都不改革,一旦有些高校改了,其他高校都得跟着改。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對於這樣的局勢發展,王逸都很是意外。
本以爲只是給的擴招名額,沒想到倒逼着高校原有的半導體相關專業也開始了改革。
一時間,先進製程的推進,都成了ZZ正確。
而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那些不受待見,準備裁掉的大齡工程師,也成了高校爭搶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