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太祖武藝

夕陽西下,這一天趙諶並沒有學到多少武藝,今天他僅僅是聽王德講了一些武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罷了。

“武功分後天、先天!後天武者,全身經脈尚未貫通,內力有限,武功威力自然也有限!進入先天,纔算是真正的一流高手!當今天下,能夠進入先天境界的恐怕也只有百餘人而已!”夕陽餘暉照射下,王德道。

“王將軍,你是否已經進入先天境界?”趙諶道。

“不錯!”王德點了點頭。

“進入先天境界……是否內力源源不斷,不會衰竭?”趙諶道,這些卻是他以前得自武俠小說的“知識”了。

“當然不是如此!即使是先天高手,內力也有衰竭的時候!只是先天高手,內力氣息比起後天要悠長的多!一般的普通先天高手也能戰勝十餘名後天巔峰武者!”王德道。

“王將軍,除了你之外,軍中還有誰是先天高手?”趙諶道。

“禁軍懶散,其中並無多少高手,除了末將之外,似乎再無先天高手。倒是西軍之中,高手衆多,尤其有一人,名曰韓世忠,可以稱得上大宋軍中第一高手!昔日方臘作亂,韓世忠單槍匹馬闖進十萬亂軍之中,活捉方臘!那方臘當時已經是江湖上的一流人物,據傳已經進入先天境界多年,他身旁更是有其他十餘位先天高手保護,包括鄧元覺、石寶等人在內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韓將軍能夠在如此多先天高手的保護下活捉方臘本人,他的武藝當真是高強到了極點!”王德道。

“韓世忠……”這個名字在後世稱得上如雷貫耳了!

後世之中,南宋初年最有名的兩個將軍,一個是岳飛,一個便是韓世忠了!沒有想到韓世忠竟然是現在大宋軍中的第一高手!至於方臘,趙諶也曾經聽過,方臘起義可以算得上是北宋末年有名的農民起義了,沒有想到竟然是韓世忠活捉的方臘!趙諶曾經看過水滸傳,裡面說是魯智深活捉的方臘,看來終究不過是演義之說罷了!

“江湖之中,是否也有有名的先天高手?”過了片刻,趙諶又道。

“這是自然,江湖之中高手輩出!江湖中有一人,人稱不老神仙林靈素,此人據說已經跨入先天巔峰境界!太上皇在位的時候,曾經數次招攬林靈素,敕封林靈素爲通真達靈先生、金門羽客,他當真是了得,乃是武林中的前輩高人!除了林靈素之外,尚有洞微先生王老志,也是天下有名!另外還有少林寺悟情長老,人稱參天古佛,也是武藝極高之輩!”王德道。

趙諶想了想,他似乎聽說過“林靈素”這個名字,此人乃是宋朝有名的道士,沒有想到竟然還是武林高手!那王老志似乎也是宋朝的一個道士,也是有些名氣!至於“悟情長老”,他倒是沒有聽說過,不過少林寺可算是鼎鼎大名了!

“不知道韓世忠將軍比起這林靈素、王老志、悟情長老等人來又如何?”趙諶道。

“這個可不能相比也!林靈素乃是當今正道第一人,武藝恐怕要遠遠勝過韓世忠韓將軍了!王老志、悟情長老,武藝恐怕也要勝過韓將軍!”王德道。

“哦!”趙諶點了點頭。

“太子殿下,我今日已經將修習內功的基本訣竅教給了您!您返回東宮之後,可以仔細閱讀皇天訣,明日您仍舊來聚景園,這裡安靜,又有侍衛保護,您在這裡修習,我在一旁守護。您有任何疑問,我都可以回答您。您看可好?”王德道。

“好!”趙諶點了點頭。

“天色已晚!時間不早,末將就先告退了!”王德道。

趙諶正要放王德離去,突然想起一個問題,道:“王將軍,你且等一等……太祖皇帝既然能夠創下這皇天訣、大正劍法,他是否也是武藝高強之人?”

王德一愣,有些奇怪的看着趙諶,他想不到趙諶連這些“常識”都不知道!不過轉念一想,他隱隱聽說太子失憶,看來太子是忘了這些事情了!

“我朝太祖皇帝與亂世之中得到江山,自然武藝高強到了極點!當年太祖皇帝本是江湖出身,他與楊光義、石守信等其餘九位好漢結拜,人稱義社十兄弟!之後太祖皇帝帶着十兄弟參軍,南征北戰,所向披靡,他靠着一根棍棒打遍九州無敵手,不知多少猛將死在了他的拳下、棍下!至今民間仍說‘一根棍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自古帝王,若是單論武藝,沒有一人能夠比得上我大宋的太祖皇帝!世間武學分九品,一品最高,太祖皇帝所創皇天訣、大正劍法都是一品武學,舉世聞名!除了皇天訣、大正劍法之外,太祖皇帝尚且留下太祖長拳,這太祖長拳早已傳遍民間,民間多有人修習!據傳,大內所傳太祖長拳異常精妙,和民間太祖長拳大不相同,也不知道是否如此?”王德道。

王德一邊說一邊偷偷地瞥了一眼旁邊的中年太監,那太監點了點頭,冷聲道:“這是自然!民間所傳太祖長拳僅僅只有三十二式,大內太祖長拳乃是太祖皇帝親自留下拳譜,共有一百零八式,比起民間所傳多了許多精妙之處!”

“果然如此!”王德點了點頭。

不過他也只是問問而已,他是不敢奢望學到真正的皇室武學的!皇室武學只有皇家子弟才能夠修習,普通的武將若是修習,那便是大逆不道、罪該萬死!

天色漸黑,王德已經離去,趙諶卻是和那中年太監一起返回東宮。

※※※

“殿下,您乃是儲君,將來要繼承大統,這武學乃是小道,萬萬不可沉迷於此!”中年太監跟在趙諶的身後,道。

“劉公公,既然太祖皇帝當初傳下了皇天訣,又傳下了大正劍法,我乃是太子,爲何以前沒有學過這些武功呢?而且,看樣子,父皇也沒有學過這些武功?”趙諶一邊往前走,一邊好奇問道。

“陛下和殿下何等身份,怎可荒廢精力學習武功?世人學習武功無非是爲了自保罷了,可是陛下和殿下身邊有無數侍衛,其中不知多少高手,難道還需要陛下、殿下親自出手不成?”中年太監劉公公道。

“這話說的也有些道理……這麼說來,我大宋皇室現在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武了?”趙諶道。

“恐怕沒有!”劉公公搖了搖頭。

學習武功異常的辛苦、枯燥!皇室子弟都是金枝玉葉,各個貪圖享樂,誰會下苦功學習武藝?

歷朝歷代,除了開國皇帝、太子、親王會修習武功之外,之後的皇帝、太子、親王大多文弱!尤其是宋朝,揚文抑武,文人地位極高,武者地位極低!整個社會都是如此,皇室子弟自然也受其影響!宋朝的皇室子弟之中,多有文人墨客,多有藝術家、收藏家,但是卻沒有武者!皇室子弟以吟詩作對爲高雅之事,以習練武功爲粗鄙之事!

“大宋江山乃是祖宗用拳頭打下來的,不是靠着讀書、吟詩作對得來的!身爲皇室子弟,怎可不修習武藝?尤其現在乃是亂世,女真蠻夷對我大宋虎視眈眈,學習武藝可以收復江山,若是沒有武藝,將來只怕連自保都不成!這武功我是一定要好好的學一學了!”趙諶突然道。

旁邊的劉公公一愣,心想太子殿下又在胡言亂語了。

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289章 秦檜計謀第193章 各地青年第510章 攻打鹿兒峽第011章 逍遙子第222章 陰陽宗第112章 折家女兒(二)第190章 迅速擊敗第474章 義軍首戰第255章 全殲續第484章 誓師伐金第296章 銀州第288章 長安城中第084章 退去第384章 守關第106章 彈劾李綱(二)第329章 寧武關第226章 再次會面第613章 大理城第317章 海上第320章 跳樑小醜(一)第395章 德州城外第155章 離開坤寧宮第203章 富平之戰第467章 錦州被破第009章 緊急應對第361章 洞庭湖(一)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342章 火燒連營第576章 教育科舉(三)第544章 女真出戰第275章 絕境(一)第305章 苗劉兵變(三)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282章 伏擊(二)第464章 遼澤第562章 誅殺逍遙子第461章 登陸第171章 長安第548章 刺離水第359章 制度(二)第234章 白蓮教手段第057章 搶奪功勞第447章 喊殺聲第577章 罷相第595章 再次拜見第099章 照夜玉獅子馬第570章 返回燕京第018章 倚天劍第193章 各地青年第482章 五國城(二)第405章 大軍到來(二)第247章 鹽州第552章 會寧府第588章 送別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235章 平定第497章 怨軍(二)第309章 江州之戰第552章 會寧府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343章 居庸關第147章 練兵(三)第607章 不戰而降(一)第572章 皇族安置第131章 進城第126章 紛紛來賀第495章 榆州城第584章 和談(一)第143章 離開(二)第402章 全部殲滅第145章 練兵(一)第175章 返回第371章 大敗義軍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301章 江陵水師第425章 前往大同第551章 歸降第045章 長安失陷第171章 長安第014章 溫水煮青蛙第349章 驚聞消息(四)第586章 科舉開始第603章 平壤(二)第537章 寧江州第069章 丹藥第074章 命數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483章 北伐計劃第021章 傳國玉璽(一)第444章 天津衛(二)第537章 寧江州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083章 激烈辯論第381章 江南最後安排第006章 金兵南下第488章 北伐首戰第455章 經濟(二)第013章 李綱歸來
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289章 秦檜計謀第193章 各地青年第510章 攻打鹿兒峽第011章 逍遙子第222章 陰陽宗第112章 折家女兒(二)第190章 迅速擊敗第474章 義軍首戰第255章 全殲續第484章 誓師伐金第296章 銀州第288章 長安城中第084章 退去第384章 守關第106章 彈劾李綱(二)第329章 寧武關第226章 再次會面第613章 大理城第317章 海上第320章 跳樑小醜(一)第395章 德州城外第155章 離開坤寧宮第203章 富平之戰第467章 錦州被破第009章 緊急應對第361章 洞庭湖(一)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342章 火燒連營第576章 教育科舉(三)第544章 女真出戰第275章 絕境(一)第305章 苗劉兵變(三)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282章 伏擊(二)第464章 遼澤第562章 誅殺逍遙子第461章 登陸第171章 長安第548章 刺離水第359章 制度(二)第234章 白蓮教手段第057章 搶奪功勞第447章 喊殺聲第577章 罷相第595章 再次拜見第099章 照夜玉獅子馬第570章 返回燕京第018章 倚天劍第193章 各地青年第482章 五國城(二)第405章 大軍到來(二)第247章 鹽州第552章 會寧府第588章 送別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235章 平定第497章 怨軍(二)第309章 江州之戰第552章 會寧府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343章 居庸關第147章 練兵(三)第607章 不戰而降(一)第572章 皇族安置第131章 進城第126章 紛紛來賀第495章 榆州城第584章 和談(一)第143章 離開(二)第402章 全部殲滅第145章 練兵(一)第175章 返回第371章 大敗義軍第376章 離開君山島第301章 江陵水師第425章 前往大同第551章 歸降第045章 長安失陷第171章 長安第014章 溫水煮青蛙第349章 驚聞消息(四)第586章 科舉開始第603章 平壤(二)第537章 寧江州第069章 丹藥第074章 命數第250章 突襲興慶府第483章 北伐計劃第021章 傳國玉璽(一)第444章 天津衛(二)第537章 寧江州第443章 天津衛(一)第427章 西北情形第083章 激烈辯論第381章 江南最後安排第006章 金兵南下第488章 北伐首戰第455章 經濟(二)第013章 李綱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