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欽定憲法大綱

“殿下快快請起!”趙哲笑道。

眼前之人正是大理國主段和譽,又可以稱之爲段譽!大理國主便是大理皇帝,在大理國,人們都稱之爲“陛下”,不過現在大理城破,段和譽已經不再是大理國主,而是大宋鎮南王,趙哲於是稱呼他爲殿下!

他將段和譽親自扶了起來,又召喚旁邊的諸人一起起來。

這其中有兩個老邁的僧侶,正是段正明、段正淳兄弟!他們兩人都是一臉的皺紋,雙眼也沒有年輕人那般清亮。

他們兩人看起來似乎十分的憔悴,他們的臉給人一種“苦相”之感。

大理國政權幾十年前就被高氏掌控,四十年前的時候,高氏逼迫大理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之後擁立段正明繼位,改年號爲保定!然而段正明登基只有十年,高氏又逼迫段正明退位出家,禪位與當時的高氏家主高升泰!

高升泰死後,高泰明爲高氏家主,將皇位還與段氏,擁護段正淳爲皇帝!

只是段正淳當皇帝也只有十年時間,高泰明再次逼迫段正淳退位出家爲僧,擁立段正淳之子段和譽爲大理國主!

一國之主,哪怕是大理這樣的小國,那也是無上榮耀、無上權勢,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誰願意從皇帝成爲僧人?大理國曆史上有二十二位國主,其中九位出家,這九位大部分都是高氏掌權之後陸續出家,在高氏之前,大理國主沒有中途出家之人。

段正明、段正淳即使出家,也仍舊被高氏監管,相當於軟禁,幾十年來都過着這樣的生活,他們一臉苦相就不難想象了!

包括段和譽,也給人一種苦相之感!段和譽雖然是大理國主,然而自從登基之後從來都無法離開皇宮!大宋、吐蕃有使臣來到大理,他們也是先去見高氏家主,然後經過高氏家主同意之後才能見到大理國主!

事實上,段和譽還是宋徽宗敕封的“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可惜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虛銜而已。

此刻段和譽站起身來,他擡頭看向天空,突然感覺天空無比的蔚藍,似乎從來都沒有這麼藍過!他已經十多年沒有離開皇宮,沒有來到皇宮門前了!被軟禁了十年,他知道自己這一次是真正的解放了!

一時間,段和譽竟然不由自主的熱淚盈眶!

段正明、段正淳兩人也是感慨不已,兩人的雙眼也漸漸的變得潮溼。

“將軍,不知大宋會如何安置我大理段氏之人?”段正明想了想,道。

“鎮南王要前往燕京拜見陛下,之後鎮南王恐怕要在燕京城呆上很長一段時間!至於兩位,你們可以繼續在天龍寺中爲僧,如果願意的話,你們也可以還俗!今後你們可以如同普通的大理人一樣,到各處去,也可以前往燕京,也就是說,你們徹底自由了!”趙哲笑道。

“當真?”段正明仍舊難以置信。

“自然是真的!不過在此之前你們還有一件事情要做!”趙哲道。

“不知是什麼事情?將軍儘管說來!”段正明道。

“大理一帶夷族衆多,你們要幫助我們安撫這些夷族,讓他們投靠大宋!”趙哲道。

“將軍放心!這是我大理段氏之前就答應大宋的,自然我大宋做到!”段正明道。

“只要你們安安心心做大宋的鎮南王,做大宋的臣子,你們可以永遠榮華富貴!這大理皇宮仍舊是你們的,裡面的財產也是你們的,我們不會拿走。”趙哲笑道。

“多謝將軍!將軍放心,我們絕不會有二心!”段正明苦笑道。

實際上,大理段氏除了一些皇室成員之外,根本沒有任何勢力!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直屬屬下,大理國的文武大臣也沒有一個聽從他們的,否則他們也不會成爲傀儡。

大理段氏受了這麼多的苦楚,現在能夠獲得自由、獲得富貴,他們心中已經非常的滿足了!

“大宋準備如何治理大理?”衆人朝着皇宮裡面而去,段和譽道。

“今後大理將會成爲大宋一省,陛下會在這裡任命官員,這裡的制度將會和大宋其他地方一樣。”趙哲道。

“省?”段和譽好奇道。

“不錯!現在燕京城中,陛下與朝中大臣正在商議此事!大宋幅員廣闊,南北東西各有萬里,陛下來信告訴我要將天下劃分爲諸多行省,用以管理天下。”趙哲道。

他和大理段氏的這些人說着話,然而他的心思卻已經飛到了天邊。

在南方有另一個國家,它的名字叫做安南!

此刻趙哲正在思考安南之事!

安南就是後世的越南!從它的名字就知道它和中國的關係!安南便是取自“安定南方”之意!歷史上,即使北宋建立,宋朝也沒有正式承認過安南的獨立地位!一直到了南宋年間,宋孝宗才“詔賜國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爲安南國王”,而現在這個時代,這樣的事情顯然不可能發生了!中原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認爲安南屬於獨立國家!

從秦朝開始,那裡就是中國的領土!一直到現在,朝代更迭不斷,一千多年了,那裡都屬於中國!五代十國之時,安南突然分裂,宣佈獨立,中原百姓根本不可能承認這樣的事情!

以前大宋兵力不足,無法收復安南,而現在他們擁有足夠的兵力、戰力!

“將軍在想什麼?”看到趙哲有些失神,段和譽不由得道。

“我在想南方的戰事。”趙哲笑了笑,道。

“南方戰事?南方還有戰事?”段和譽驚訝道。

“很快!南方就會有戰事的!”趙哲道。

在趙哲看來,安南的戰事比起高麗戰事都要重要的多!因爲安南和高麗不同,安南本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絕不能失去,高麗則分分合合,某種意義上是真正的獨立國家!屬於自己的東西,一定要收回!

“大哥,不知道燕京城現在的情況如何了?朝廷這一次只怕要進行很大的變革了!”趙武一身戎裝跟在趙哲的身後,道。

“放心吧,一切都會越來越好!”趙哲道。

※※※

燕京城中,這些天趙諶與文武大臣們一直在商議國家根本制度問題。

已經到了正月十五,深夜,外面不斷傳來炮竹煙花聲,而在皇宮理政殿中,衆人仍舊坐在一起商議國事。

外面有侍從將飯菜端了進來,衆人吃過晚飯之後繼續討論。

一直到了子時,終於有《欽定憲法大綱》制定出來!

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爲政務院、國會、最高法庭,政務院掌管政權,國會擁有立法權,最高法庭則擁有最高司法權!三者互相獨立,互不干涉,三者統一向皇帝效忠。

當然現在國會的立法權只是名義上的,許多文武大臣尚未意識到立法權的重要性,包括國會中的議員都未曾認識到立法權的重要性。

皇帝爲國家最高統治者,同時爲軍隊最高統帥,又爲國家最高象徵,政務院首相爲皇帝助手,協助皇帝行使政權,議長、最高法官爲皇帝顧問。

政務院分爲十部,十部權重也各不相同!

首相一屆任期五年,最多連任不能超過兩屆!議長與最高法庭法官也是如此,一屆五年,連任不能超過兩屆!

取消原本的二十三路,天下分爲三十六行省!

三十六行省長官向政務院負責,由政務院任命!

除了皇帝之外,天下藩王、官員、百姓地位相同!官府乃是爲百姓服務,不是坐在百姓身上享福!當然這些在這個時代看來都是一些空話套話,不過趙諶仍舊將這些寫在了欽定憲法大綱裡。

等到了正月十七日之時,首相與各部大臣人選確定!王庶仍舊爲首相,趙鼎、趙光、秦檜、虞允文、胡銓、王十朋等人分別爲十部大臣!

正月二十五日之時,三十六省大臣確定!

三十六省大臣中有四分之一爲曾經的軍機處章京,四分之一來自於軍隊,從軍隊退役,四分之一來自於生產建設兵團,還有四分之一則是曾經的舊臣!

至此包括政務院、三十六省大臣絕大多數都爲趙諶嫡系,整個國家徹底在趙諶掌控之中!以前天下二十三路宣撫使許多都是舊臣,現在除了少數幾人之外,大部分都是趙諶繼位以來提拔而起的官員。

各省也需要建立省級議會,趙諶給出了五到十年的時間!各省也有省級法庭,省級法庭也相對獨立,不受官府管轄。

第463章 追趕第160章 攻城第385章 退去第232章 義軍第009章 緊急應對第035章 潼關第240章 西夏來使第401章 窮途末路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252章 回援第179章 個人崇拜第057章 搶奪功勞第122章 希望第268章 再次徵召(二)第352章 撤離關陝第407章 包圍河間府第527章 冰雪草原(四)第198章 秦檜第387章 撤離太原第607章 不戰而降(一)第086章 曲端到來第306章 誅殺太監第587章 科舉之日第100章 打獵第198章 秦檜第145章 練兵(一)第007章 太原城破第526章 冰雪草原(三)第398章 土河之戰(二)第235章 平定第294章 出使長安第418章 血洗內城第417章 遭遇契丹人第575章 教育科舉(二)第449章 交談不歡第235章 平定第128章 大散關之變第105章 彈劾李綱(一)第208章 狙擊第177章 減租(一)第103章 木匠皇帝第093章 登基(三)第273章 藏寶地第534章 長春州(一)第498章 大軍到來第459章 雲內州第417章 遭遇契丹人第115章 六禮第226章 再次會面第578章 送行第304章 苗劉兵變(二)第047章 路上第564章 信州第241章 北伐計劃第155章 離開坤寧宮第354章 挺進中原(一)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087章 會面第624章 圍獵第313章 夜遊西湖第090章 登基之前第481章 五國城(一)第403章 中山府中第004章 太祖武藝第167章 戰前第533章 耶律延禧第447章 喊殺聲第285章 遭遇巡查士兵第288章 長安城中第044章 潼關失陷第303章 苗劉兵變(一)第487章 北安州第517章 圍殲第051章 大散關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539章 包圍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400章 土河之戰(四)第400章 土河之戰(四)第561章 一網打盡(三)第218章 說服曲端第496章 怨軍(一)第542章 嫠面第308章 得知消息第283章 梁紅玉第033章 脫離險境第179章 個人崇拜第050章 和尚原第155章 離開坤寧宮第586章 科舉開始第391章 中山河間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340章 逃竄第237章 療傷第246章 一路攻城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365章 聖旨第364章 搶掠第536章 長春州(三)第620章 封侯
第463章 追趕第160章 攻城第385章 退去第232章 義軍第009章 緊急應對第035章 潼關第240章 西夏來使第401章 窮途末路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252章 回援第179章 個人崇拜第057章 搶奪功勞第122章 希望第268章 再次徵召(二)第352章 撤離關陝第407章 包圍河間府第527章 冰雪草原(四)第198章 秦檜第387章 撤離太原第607章 不戰而降(一)第086章 曲端到來第306章 誅殺太監第587章 科舉之日第100章 打獵第198章 秦檜第145章 練兵(一)第007章 太原城破第526章 冰雪草原(三)第398章 土河之戰(二)第235章 平定第294章 出使長安第418章 血洗內城第417章 遭遇契丹人第575章 教育科舉(二)第449章 交談不歡第235章 平定第128章 大散關之變第105章 彈劾李綱(一)第208章 狙擊第177章 減租(一)第103章 木匠皇帝第093章 登基(三)第273章 藏寶地第534章 長春州(一)第498章 大軍到來第459章 雲內州第417章 遭遇契丹人第115章 六禮第226章 再次會面第578章 送行第304章 苗劉兵變(二)第047章 路上第564章 信州第241章 北伐計劃第155章 離開坤寧宮第354章 挺進中原(一)第594章 高麗仁州第087章 會面第624章 圍獵第313章 夜遊西湖第090章 登基之前第481章 五國城(一)第403章 中山府中第004章 太祖武藝第167章 戰前第533章 耶律延禧第447章 喊殺聲第285章 遭遇巡查士兵第288章 長安城中第044章 潼關失陷第303章 苗劉兵變(一)第487章 北安州第517章 圍殲第051章 大散關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539章 包圍第368章 兵分兩路第400章 土河之戰(四)第400章 土河之戰(四)第561章 一網打盡(三)第218章 說服曲端第496章 怨軍(一)第542章 嫠面第308章 得知消息第283章 梁紅玉第033章 脫離險境第179章 個人崇拜第050章 和尚原第155章 離開坤寧宮第586章 科舉開始第391章 中山河間第239章 正月初一第340章 逃竄第237章 療傷第246章 一路攻城第485章 居庸關中第365章 聖旨第364章 搶掠第536章 長春州(三)第620章 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