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青山不改

和折家哥倆兒商量好,次日上午,趙檉請李綱、張孝純爲媒前往折家提親,時間倉促也就沒那麼多講究,上午議親,下午就下了聘。趙檉來不及籌辦聘禮,索性開出一張十萬貫的銀票送了去,就算定下了這門親事,等折美鸞出了孝期再議婚。

可是誰跟了王爺都是聚少離多,朱淑真在京中獨守了三年的空房,而趙信和餘里衍過得也是牛郎織女的日子,只能偶爾小聚。現在折美鸞也是這個命,兩人多年未見,剛剛熱乎了一個月,又是天各一方!

八月初十,忠勇軍開拔返回河中,趙檉也踏上了返京的路途。李綱考慮的十分周到,擔心太原百姓攔路請願挽留王爺,便在城南外十里長亭爲王爺送行。

“本王在河東逗留十年,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回,河東百姓就拜託給諸位大人了!”趙檉衝李綱等人深施一禮道,眼睛中淚光閃閃,他以一個弱冠少年執掌河東,在這裡創下了一番基業,打下了一片天地,可以說河東就是他人生的第二個起點,這種感情可想而知。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王爺不要傷感!”李綱一擺手,隨從端上送別酒,“下官等祝王爺回京大展宏圖,再建新功!”

“那就借諸位吉言了!”趙檉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張知府、王將軍,太原乃是中原鎖鑰,就拜託給二位了!”

“王爺放心,我們人在城在,城破人亡。只要有一口氣在,太原城絕不會落入敵手!”張孝純拱手說道。

“在嵐州還存有河中軍省下的五萬石糧草。二位大人要儘快運回以備不測!”趙檉對二人悄聲說道,他知道在金軍二次圍城時。太原軍民靠煮食馬鞍、皮甲、弓弦充飢,最後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依然堅守城池,城破之時軍士們已經餓得拿不動刀槍,否則太原也不會失守,至於那些禁軍趙檉認爲是靠不住的。

“多謝王爺!”二人聽了大喜,金軍圍城時在田中牧馬,導致莊稼絕收,糧食價格飛漲,有錢都買不到。王爺臨行還留給他們這麼多糧食怎麼能不感激,“王爺恩澤河東,下官代百姓敬王爺一杯酒,太原上下定不忘王爺恩情!”

“應該本王敬兩位,沒有兩位的堅守,太原早就落入敵手,金賊牧馬京畿!”趙檉舉杯三人同飲。

“前途艱險,風雲變幻,王爺多多保重!”李綱看時間不早。上前說道。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這青山不改!”趙檉遙指巍巍羣山說道,言罷再飲一杯,拱拱手蹬車離開。踏上了一條未卜的險途!

………

河中軍全部撤出了河東,燕親王也啓程回京了,趙桓滿意了。這時太史局有報說:慧星出現在紫微垣,長數丈。向北拂及帝座,掃過文昌星。預示金人即將衰弱的徵兆,不是中國的兇象。皇上大喜,下詔命令李綱迅速出兵收復代州將女真人徹底驅逐出河東。

李綱當初受命出援太原時,他也曾費了番腦筋琢磨對抗金軍鐵騎的辦法。他認爲,步兵臨陣,抵不上戰車的威力;金人以鐵騎奔衝,非戰車不能制之。他的部下有個叫張行中的,根據這個思路,製作了戰車式樣圖。這種戰車,兩竿雙輪,前面蒙着皮革,在車上使用刀槍很方便,每車用甲士二十五人,執弓駑、槍矛、盾牌,立於兩側與敵格鬥。戰車結陣而行,金軍鐵騎遇之皆逃遁。

李綱見這東西好用,就下令趕造了一千多輛,每日督促軍士演習,已經使用嫺熟,只是太原之圍被燕親王解了,一直沒有用上,這回正好試試。他吸取了宋軍數次救援太原失敗的經驗,認爲他們的失敗就是因爲分道合擊,被女真各個擊破。

合兵一處,即使人多力量不大,但是聚在一處膽子會打些,燕親王順利解圍將金軍打敗就是採用的這種戰術,是有成功的先例的。於是李綱坐鎮中軍,以戰車結陣當先,出忻口寨殺入代州。

車陣是好東西,但是其利守不利攻,李綱卻將其作爲攻敵利器,而代州多山,河流縱橫,齊頭並進的戰車慢慢就變成了縱隊,剛進入崞縣就遭遇金軍騎兵突襲,受地形所限根本無法結陣,而戰車笨拙運動緩慢,迴旋不急,頃刻被金軍分割成幾段,陷入混戰。

趙檉敢於一路攻擊,是因爲他能統御全軍,又有強兵在握。而李綱所領各部形同散沙,各自爲令,一見車陣被毀,範瓊先跑了,他這一跑不要緊,大家都跟着跑開了,李綱喝止不住也被裹挾着向後退去。不但代州沒攻下來,連忻州都給丟了,進了石嶺關纔算剎住了車。李綱又想起趙檉的話,收攏殘兵據守兩關以抗金軍,同時上奏朝廷請罪…

攻代失敗,金軍再度逼近太原,河東大震,威勝軍、隆德府、汾州、晉州、澤州、絳州的百姓紛紛渡黃河南逃,以上州縣十室九空。?朝廷的回覆很快也下來了:停止進兵,準備議和,召李綱回京,以重病中的种師道爲河東、河北宣撫使。

而朝中宰執大臣們也再次出現嚴重的意見分歧,太宰徐處仁、同知樞密院事許翰主戰,耿南仲主和,少宰吳敏也因爲李綱失利,又兼之看透了趙桓的心思,倒向了主和派。是戰是和,兩派爭論不休。

趙桓也不敢再打下去了,於是堅持主戰的許翰被罷同知樞密院事之職,貶爲地方官,出知亳州。許翰被罷的第二天,徐處仁又與吳敏在趙桓面前發生激烈爭論,徐處仁對吳敏倒向主和派十分憤怒,爭論中言辭行爲失去控制,文鬥變成了武鬥。正被想排擠他們的耿南仲,還有想取而代之唐恪、聶昌可算找到了機會,他們秘密授意御史彈劾這兩個“有傷國體”的宰相。

趙桓把這兩個宰相同時罷免,任命唐恪爲少宰兼中書侍郎,何慄爲中書侍郎,禮部尚書陳過庭爲尚書右丞,開封府尹聶昌同知樞密院事。李綱聞訊,仰天長嘆:“事無可爲矣!”再次上書自請罷職。(未完待續。。)

第216章 遺憾第14章 世態炎涼第65章 尊嚴第359章 面子工程第154章 驚人第14章 齋戒(一)第203章 話中有話第110章 各有算計第169章 截殺第378章 下一個目標第476章 開動腦筋第102章 有詔北來第503章 出其不意第236章 屁事太多第39章 詭異第488章 授首第89章 隱情第32章 擇路第58章 思索第382章 古拉姆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252章 傻了吧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111章 人在城在第126章 張開口袋第448章 故佈疑陣第169章 人性各異第93章 翼騎兵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247章 護短第165章 下一個目標第15章 殺神第195章 單于夜逃遁第91章 情深義重第531章 明攻暗戰第99章 妄言立廢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60章 榜樣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172章 兩手抓第79章 粥第68章 散財第135章 難題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91章 關係第356章 埋伏第533章 旗鼓相當第21章 貴公子第200章 貓捉老鼠第446章 整軍備戰第218章 得失第43章 風暴眼第141章 歸京路(七)第40章 過年(一)第25章 招惹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207章 撤兵第121章 水無常形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133章 天意如此第23章 共商第191章 破敵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25章 藉口第440章 臨危受命第294章 鬧劇第41章 過年(二)第67章 姻緣第38章 拉他一把第188章 力戰或生第151章 大練兵(三)第27章 反擊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128章 空降龍山第179章 履新第486章 不留後患第378章 下一個目標第207章 下一個目標第14章 齋戒(一)第235章 震動第145章 教唆第291章 世風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464章 何去何從第417章 震動第103章 網中魚第291章 世風第96章 大變第34章 御狀第93章 翼騎兵第49章 叵測第457章 糾結不清第219章 步步爲營第36章 心亂第7章 兩難第384章 碰撞第27章 同心
第216章 遺憾第14章 世態炎涼第65章 尊嚴第359章 面子工程第154章 驚人第14章 齋戒(一)第203章 話中有話第110章 各有算計第169章 截殺第378章 下一個目標第476章 開動腦筋第102章 有詔北來第503章 出其不意第236章 屁事太多第39章 詭異第488章 授首第89章 隱情第32章 擇路第58章 思索第382章 古拉姆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252章 傻了吧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111章 人在城在第126章 張開口袋第448章 故佈疑陣第169章 人性各異第93章 翼騎兵第132章 是友非敵第247章 護短第165章 下一個目標第15章 殺神第195章 單于夜逃遁第91章 情深義重第531章 明攻暗戰第99章 妄言立廢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60章 榜樣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172章 兩手抓第79章 粥第68章 散財第135章 難題第511章 攻守異位第91章 關係第356章 埋伏第533章 旗鼓相當第21章 貴公子第200章 貓捉老鼠第446章 整軍備戰第218章 得失第43章 風暴眼第141章 歸京路(七)第40章 過年(一)第25章 招惹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207章 撤兵第121章 水無常形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133章 天意如此第23章 共商第191章 破敵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25章 藉口第440章 臨危受命第294章 鬧劇第41章 過年(二)第67章 姻緣第38章 拉他一把第188章 力戰或生第151章 大練兵(三)第27章 反擊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128章 空降龍山第179章 履新第486章 不留後患第378章 下一個目標第207章 下一個目標第14章 齋戒(一)第235章 震動第145章 教唆第291章 世風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464章 何去何從第417章 震動第103章 網中魚第291章 世風第96章 大變第34章 御狀第93章 翼騎兵第49章 叵測第457章 糾結不清第219章 步步爲營第36章 心亂第7章 兩難第384章 碰撞第27章 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