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撤兵

翰離不幾次試探後,實在沒辦法在這個年輕人身上發現破綻,想來想去,唯一的解釋就是:自己又被宋人忽悠了,此人是個冒牌貨,肯定不是什麼親王。堅決要求退貨,換個‘真’親王來做人質。於是用肅王趙樞和駙馬都尉曹晟在二月五日換回了趙構。

這事不能怪翰離不智商低,其實他在女真人中是有名的聰明人,錯在他不瞭解中國國情和帝王文化,正是在帝國詭譎的制度下,趙構的這種表現恰恰可以肯定他就是皇子小說章節。因爲只有這種生在深宮、長在深宮的公子王孫,他們在危險至極的深宮之中只能戰戰兢兢、謹小慎微地活着,見到了太多的陰謀和殺戮,他懂得如何在危險來臨之際,妥善地保存自己的生命。

趙構逃過了一劫,平安的回家了,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皇兄趙桓立即爲這個主動請纓出質金營的九弟封爲太傅。可是劫後餘生的趙構並沒有絲毫的興奮,他已經明白了這個看似忠厚的皇帝哥哥只是把自己當做了棋盤上的一顆棄子。

在自己離開京城爲質時,皇上當時信誓旦旦一定會保證他的安全,儘快將他贖回,但是爲了一次不成功的劫營,趙構險些丟了性命,而回來后皇上卻將責任全部推給了李綱和姚平仲,將他自己洗的白白淨淨。

可是趙構根本不信,自己雖然並不受重視,但好歹也是帝國的親王,外臣們誰還敢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因此敢拿親王做賭注的。只有也只能是帝國真正的掌控者,正是那個失言的皇兄。

頭疼欲裂的趙構似乎在一瞬間想明白了。自己就是個華麗的擺設,皇帝手中隨時可以捨棄的棋子。根本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有些羨慕起‘流放’在外的二哥,起碼他還有自由!

“不甘心,我命不由天!”趙構的在內心中吶喊道…

………

就在趙構回城這一天同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學諸生伏闕上書,軍民不期而至者數萬,要求罷黜李邦彥,複用李綱、种師道,反對割地乞和。此時又傳來金軍再次攻城。城內人人自危,而對欽宗罷免李綱等人,複用李邦彥等人羣情激憤。衆人一齊拼命敲擊登聞鼓,直至將鼓敲得粉碎。而門外軍民越聚越多,足有數十萬衆,一時間各條街巷馳道水泄不通,城內各處呼聲動地,聲傳數十里。如此持續數個時辰,朝內既無人安撫。又無人應答,民衆情緒越來越烈。

軍民的行爲出於義憤的軍民不可能那麼溫良謙恭,打了李邦彥,他主和大臣也遭到詬罵和毆打。殺死內侍數十人,趙恆自知理虧,衆怒難犯。更擔心強敵壓境,內亂再起。只得宣佈李綱、种師道復職,並讓李綱出面安撫請願的學生。平息了這場風波。

經過幾番折騰,宋朝上至天子,下至黎民,可以說都被金軍害苦了。金軍在城外已經將近一個月時間,宋朝上下都盼着金軍塊走好趕快解脫。金軍現在急着趕快拿了銀兩走人,宋朝這邊其實也急,急着趕快湊齊銀兩把瘟神送走。可是答應給金軍的銀兩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要湊齊談何容易。

趙恆便先命把宮中及各個王府、寺廟中能找到的金銀都湊起來,但這和答應給金軍的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實在差的太遠。又下旨命中書侍郎王孝迪專門負責在民間及各處官府收集金銀。

王孝迪命凡是民間和各級官員家中的金銀,必須於兩日內全數上交國庫。如那個人發現別人有藏匿金銀,可到官府告發,告發者可得到查封金銀三分之一作爲獎賞,如果數額特別巨大,甚至可因此做官。

因爲王孝迪說不交金銀,則金軍就會將男的殺盡,女的搶盡,宮室燒盡,金銀取盡,因此百姓給他起了個外號,就叫“四盡中書”。朝廷一邊拼命搜刮城內軍民的金銀,一邊將這些金銀源源不斷地運給金軍。

二月八日,終於傳來好消息,金軍東軍統帥斡離不派使臣來並帶來了辭別書。斡離不在辭別書裡除了客氣一番本來不想攻打宋朝外,還特意准許宋朝把勞軍費用減少黃金一萬鋌,白銀十萬錠,布帛十萬段,另外還附送來人蔘五十稱,其餘戰爭賠款在今年剩餘月份分月交割齊整。

二月九日,刑部侍郎王寓以戰爭威脅已經解除,而且朝中糧食供應困難爲理由,請求皇上解散民間組織起來的臨時守城部隊,只留正規軍。趙桓照準。二月十日,斡離不回書說金國大軍準備在十一日出發。

同日吳敏以多個宰相位置現在都已經空缺,國家急需用人爲由,請求皇上恢復李邦彥的太宰職位。趙桓立即照準。於是李邦彥只被罷免了幾日之後,再次坐上丞相寶座。

趙桓拿到回書後,考慮現在只是和東路金軍講和,在情在理也應該派使臣到西路軍粘罕處通知一聲,於是命路允迪出使粘罕處,同時再到太原、中山、河間三府通知當地官員及守軍,朝廷已經將這三處交割給金國,讓他們配合金國交割事宜,不可再生事端。

二月十一日,斡離不率軍開拔北返,种師道接信後立即給皇上上書說這是最好的時機,只要我們在後面追擊,在他們到河邊時與他們接戰,保證要他們全軍覆沒。而如果就這麼放走他們,日後他們定然還會南侵。

李邦彥等主和派聽後,在朝堂上強烈反對,最後趙桓接受李邦彥等的主張,罷种師道爲太一宮使,於是追擊金軍的想法再也無人提起。李邦彥還不放心,過幾日又上奏摺,請求讓姚古、种師道、斟質等領兵護送金軍過河,並在河東、河北樹立大旗,明確各處有擅出兵者一律軍法處置,以防止地方武裝騷擾金軍。

隨着金軍的離開,被圍月餘的開封解圍,大宋也暫時逃過了一劫…(未完待續。。。)

第140章 都在等第265章 另有謀算第456章 無法決斷第31章 財源滾滾第21章 應戰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61章 願打願挨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86章 其人之道第146章 無可挽回第517章 悍勇之將第323章 技高一籌第18章 冷竈第65章 冬雷行動第79章 以命搏命第82章 功成身退第18章 聰明愚魯第131章 又一年第80章 名動京城(一)第70章 萬事俱備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17章 必殺令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356章 埋伏第108章 一戰大河堡第14章 齋戒(一)第258章 ‘強盜’理論第99章 螳螂捕蟬第99章 螳螂捕蟬第375章 威壓第99章 螳螂捕蟬第181章 以靜制動第107章 目的第73章 頂牛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485章 城破第423章 疑兵之計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97章 仇恨第31章 人才第83章 大買賣第515章 以情爲刀第384章 碰撞第304章 截擊第7章 陷阱第157章 推進第58章 思索第29章 陣斬敵將第1章 奉旨回京第141章 虛實第206章 潰不成軍第20章 蔫壞第66章 櫃坊第337章 漫漫西征路(二)第171章 關防重地第135章 難題第13章 丟人了第427章 授首第441章 對策第176章 翁立西和第169章 錢緊啊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8章 關撲(二)第17章 必殺令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386章 炮火顯威第168章 無形兵者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170章 傲慢與偏見第167章 兵阻屈野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19章 暗度陳倉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160章 威嚇第28章 震動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205章 希望仍在第30章 談判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207章 備戰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123章 戰原州(八)第264章 鎩羽第358章 拖字訣第139章 仙難求第178章 欲速則不達第409章 必然第193章 對攻第417章 震動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84章 一念之間第387章 炮灰軍第475章 不平靜的河面第170章 慧眼第98章 齊備第6章 靜夜思
第140章 都在等第265章 另有謀算第456章 無法決斷第31章 財源滾滾第21章 應戰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61章 願打願挨第246章 王爺要出手第86章 其人之道第146章 無可挽回第517章 悍勇之將第323章 技高一籌第18章 冷竈第65章 冬雷行動第79章 以命搏命第82章 功成身退第18章 聰明愚魯第131章 又一年第80章 名動京城(一)第70章 萬事俱備第244章 各施手段第17章 必殺令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356章 埋伏第108章 一戰大河堡第14章 齋戒(一)第258章 ‘強盜’理論第99章 螳螂捕蟬第99章 螳螂捕蟬第375章 威壓第99章 螳螂捕蟬第181章 以靜制動第107章 目的第73章 頂牛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485章 城破第423章 疑兵之計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97章 仇恨第31章 人才第83章 大買賣第515章 以情爲刀第384章 碰撞第304章 截擊第7章 陷阱第157章 推進第58章 思索第29章 陣斬敵將第1章 奉旨回京第141章 虛實第206章 潰不成軍第20章 蔫壞第66章 櫃坊第337章 漫漫西征路(二)第171章 關防重地第135章 難題第13章 丟人了第427章 授首第441章 對策第176章 翁立西和第169章 錢緊啊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8章 關撲(二)第17章 必殺令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386章 炮火顯威第168章 無形兵者第504章 生死一戰第170章 傲慢與偏見第167章 兵阻屈野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19章 暗度陳倉第238章 真假難辨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160章 威嚇第28章 震動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205章 希望仍在第30章 談判第4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207章 備戰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123章 戰原州(八)第264章 鎩羽第358章 拖字訣第139章 仙難求第178章 欲速則不達第409章 必然第193章 對攻第417章 震動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84章 一念之間第387章 炮灰軍第475章 不平靜的河面第170章 慧眼第98章 齊備第6章 靜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