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爭執不下

完顏宗輔領着敗軍風餐露宿,一夜三驚,狼狽不堪的逃回燕京城,他羞於見人,閉門不出。完顏希尹收攏了殘軍,叫了半天門才得以接見。

宗輔聽完完顏希尹的報告不由放聲大哭,此戰出援的九個萬人隊近十萬人,涿州一戰就損失了近五萬人,還丟了兩個萬夫長,底下的大小軍官數百人,加上逃散的,回到燕京的只有三萬人,可以說燕京主力整個被打殘了。

“副帥,不要難過了,眼下軍情緊急,還是要以國事爲重!”完顏希尹也是滿臉戚色,嘆了口氣勸道。

“宋軍來勢兇猛,現在我們是兩邊受敵,又遭大敗這燕京如何守得住,我有愧於皇帝的重託啊!”好一會兒,完顏宗輔收住悲聲說道。

“副帥,現在我們還有燕京城,城高壕深,宋軍豈能輕易攻下,再說大帥手中還有雄兵十萬,離我們不過二百里,瞬息可至,而朝中知曉也必會出兵增援!”完顏希尹見宗輔悲觀,急忙開導他。

“哼,大帥…”不提兀朮還罷,現在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我們早在平州失守之時便讓他回兵先平幽燕之敵,可他未發一兵匹馬置幽燕於險境不顧,卻爲立功領兵去打大同,如今宋兵已經兵臨城下,如何指望的上!”

“副帥,大軍出征漂浮不定,也許大帥還未收到消息,幽燕是他的根基如何肯輕易放棄,如今也不是意氣用事之時啊!”完顏希尹知道宗輔對兀朮充滿怨氣,他也對兀朮所爲十分不滿。可現在不是窩裡反的時候,還是好言相勸。“現在我們當務之急,一是再向大帥和朝廷求援;二是加強城防。徵發士卒,囤積糧草,以防宋軍圍城!”

“東路宋軍現在已經到了何處?”宗輔點點頭問道,也知完顏希尹所說不錯。

“副帥,據偵騎查探,宋軍東路軍奪取平州後,馬不停蹄晝夜馳進,現在已經兵至孫侯館,距此五十里。灤州發生內亂,亂民殺死守將獻城;景州守將戰死;漁陽城守軍只有千人,被宋軍攻破,知州自盡,守將不知所蹤,薊州失守;順州守將聞知宋軍到來,自知不敵逃進了燕京城。宋軍所過之處對我朝官員、豪族大肆捕殺,抄沒家產,導致官員百姓紛紛逃亡!”完顏希尹言道。

“那南路的宋軍到了哪裡?”饒是完顏宗輔身經百戰。聽到宋軍這麼快連陷四州,也不禁驚異,顫聲問道。

“他們攻克涿州後,並未歇兵而是一路追殺。直至良鄉才停步休整,想是糧草不濟,等待補充!”完顏希尹的臉抽搐了下低聲說道。

“良鄉至燕京不過六十里。一日便可到達。現在兩路宋軍皆至,攻城想也不會太久了!”完顏宗輔哀嘆一聲說道。自己和兀朮都是太輕敵了,中了趙二的奸計。如果當初得知宋軍在邊境集結便增兵應對。而不是讓士卒解甲歸家忙秋,也不會在宋軍發起攻擊時臨時抽調哥州府的軍隊,使後方兵力空虛也不會被趙二所乘,輕取平州,旬日間便打到燕京城下。

完顏宗輔這時已經意識到燕京所處的危機,如果當初自己不是自信滿滿的出兵意圖擊退南路來敵而是一心固守待援也不會落得現在的下場。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現在也只能打起精神想辦法守住燕京城。於是宗輔下令再次徵調青壯從軍,加固城防,派軍搜刮糧草,同時派出數路信使分別給兀朮和上京送信,請速調援兵增援,解燕京之圍!

………

其實在宗輔向朝廷派出信使的時候,會寧方面早已得知宋軍在營州登陸的消息。榆關是溝通關內、外的要道,也是條商路,宋軍佔領後立刻斷絕了交通,於是那些想入關的商旅即刻將榆關被宋軍佔領的消息傳到了京城。此時主持朝政的宗翰大驚,立刻着人查探,可哪裡進得去,而那邊的消息也無法傳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榆關被宋軍佔領的消息屬實。

щшш. тTk Λn. ℃O

幽燕情況不明,宗翰也不能貿然派出援軍,只能一邊再探,一邊商討如何應對。偏偏這個時候,又有急報送到,錦州、耀州、寧州、復州等沿海州縣都發現南朝水軍,他們炮轟沿海城鎮,並遣兵佔領建安城,似要溯遼河而上,攻取遼陽府。宗翰得報已然確信營州定已陷敵手,宋軍便是從海上得手的。

宗翰是一陣頭疼,現在國內看似平靜,其實也是暗流涌動,皇帝吳乞買病情日漸沉重,早就不再臨朝,苟延殘喘就是不咽那口氣。國事便落在了左相宗幹、右相宗翰和內外都統軍宗本身上,可現在是三個人三個心眼。宗幹是一心撲在太子完顏亶身上,準備待吳乞買死後扶太子登基,他正好可以皇帝年幼攝政;宗本對於皇位旁落一直不滿,一心想奪回皇位,藉着能接近皇帝的機會假傳聖旨,大肆擴充自己的實力,對朝政也是橫加干涉。

宗翰在朝中卻是位置愈發尷尬,他手中無兵話語權大受影響,隱隱的對自己當初放棄軍權有些後悔,只能縱容兀朮發展來剋制宗本的勢力。但是兀朮隨着權力的增加也對他的話陰奉陽違,好在皇帝吳乞買還對他十分信任,讓他主持朝政,可宗本對他防範甚嚴,不讓他插手軍隊。

可宗翰不是個安分的人,豈能坐視自己的權力一點點被剝奪,於是他以皇帝改革禮制爲名,大肆提拔降金的契丹人,使用漢臣。又以女真人口減少,兵員補充困難爲藉口組建漢軍,任用漢將,培植自己的親信,藉以抗衡朝中的其他兩股勢力,以便在皇帝歸天后可以在朝中保持不倒…

“諸位,南朝突然出兵佔領營州,封鎖了榆關。並遣兵騷擾遼東沿海州縣,而燕京卻無消息傳來。皇帝讓大家拿出了個章程,以作定奪!”事情緊急。宗翰也不敢怠慢召集朝中幾位重臣議事,在座的除了宗乾和宗本外,還有兩位漢臣,一個是來自遼國的降臣韓企先,另一個是宋朝的宇文虛中。

“粘罕,南朝自營州登陸這消息可靠嗎?”宗幹疑惑的看了宗翰一眼問道。

“斡本,宋軍佔領榆關之事確實,有往來商旅發現後告知官府,當地守將曾經遣兵攻打。都被擊敗,因而向朝中求援!”宗翰笑笑說道,心中卻不大舒服,過去大家都是相互間稱呼‘小名’顯得親熱,如今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了,還如此叫來叫去的,豈不失了身份,他也便還了回去。

“營州和南京近在咫尺,我等都知曉了。兀朮難道會不知嗎?還要朝中出兵支援,豈不是笑話!”宗本驚異地說道,可他的話語中帶着的那種嘲弄的語氣任誰都聽的出來。

“前些日子,南京還有消息說。南朝出兵寇邊騷擾儒州,攻打居庸關,並越過界河進入易州。是不是南朝大舉出兵,兀朮自南京領兵增援。從而被南朝鑽了空子啊!”宗本聽了喝了口茶說道。

“呵呵,幽燕地區有雄兵十數萬。又有天譴險隘,即便南朝突然用兵,也不至於連個消息也送不出,誰知道是不是兀朮又在搗什麼鬼!”宗本乾笑着說道。

“這…”宗幹一時語塞,怒目而視,其實按照常人所想這事情確實反常,但宗本又所言非虛,這兩年兀朮每逢上繳稅賦之時便以邊境有事爲由截留稅賦,平日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無人點破罷了,今天宗本戳破了,讓維護兀朮的宗幹不免尷尬。

“我以爲不是兀朮不報,而是宋軍早有算計,突然出兵奪取營州斷絕了兩地消息,而兀朮領兵在外,恐怕不止營州,且南京也危矣!”這時韓企先突然插言道,且語出驚人,衆人目光皆看向他。

韓企先,遼燕京漢人,生於官宦世家,其九世祖韓知古仕遼爲中書令,徒居柳城,累世顯貴。他於遼乾統年間中進士,金天輔六年自中京降金,被太祖阿骨打委任西路帥府樞密副都承旨,此後任轉運使、署西京留守等職。後劉彥宗死於三次侵宋之中,他代其爲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次年被招至上京會寧入朝,遷尚書左僕射兼侍中。

因韓企先博通經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鹹取折衷”。每爲官擇人,專以培植獎勵後進爲己任,使金政權中“一時臺省多君子”,經常向皇帝吳乞買諫議,拾遺補缺,從而博得女真貴族的敬重與讚揚,世人稱其“賢相”,被封爲楚國公,他的話是很有分量的。

“韓大人所言有理,趙二一向狡詐,借談判之名暗自調兵,佯攻居庸關和易州將南京大軍調離,趁南京兵力空虛之際暗遣水軍自營州登陸,襲取榆關斷絕了消息,使軍情無法傳遞到京城!”宗乾點頭稱是道。

“據韓大人所言,南朝出兵營州意在何爲呢?”宗本有些不服氣地問道,營州與宋界遠隔千里,一支孤軍深入不可能只是去旅遊吧!

“如今南京情況不明,我也不好判斷,但事不過有二!”韓企先沉吟片刻道,“南朝覬覦燕京久矣,佔領營州是爲斷絕關外援兵,然後自河北遣重兵攻取幽燕;再者就是意在遼東,以水軍運兵大舉入侵上京,若上京已失,燕京便成孤地,不攻自破,兩地皆得!”

“韓大人所言,宋軍有襲取遼東後直取上京之意,那爲何宋軍水軍卻只是派小股人馬登陸騷擾,卻不大舉登陸呢!”宗翰問道,如果宋軍要是突然殺到上京讓人端了老窩,笑話可就大了。

“這便是兵法之奧義,宋軍遲遲不登陸遼東,而是在等我們得知營州失守後,必會遣軍增援,他們好再次乘虛而入,奪占上京!”宗本冷笑着說道,心中卻想着兀朮這傢伙越來越不聽話,讓南朝給他點教訓也好,卻不大相信南朝敢於在遼東發起進攻。

“以我之見卻是攻取遼東是虛,搶佔燕京是實,現在天氣日漸寒冷,海岸封凍,水軍如何靠岸,又如何得到補充,其應是佯攻遼東使我們不敢輕易發兵出援!”宗幹大聲說道,心中冷笑你們哥們兒都沒上過沙場,卻跟自己掉書袋子,談什麼兵法奧義。

“哼,左相不要忘記,叛賊阿疏與南朝多有勾結,現在盤踞在遼西,只要宋軍在遼東登岸,他必會響應!”宗本也漲紅了臉說道…(未完待續……)

第153章 波折第174章 大買賣第358章 拖字訣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71章 ‘真相’第487章 漏網之魚第425章 甕中捉鱉第122章 做好事第6章 倒打一耙第137章 歸京路(三)第431章 尾大不掉第57章 忍不住第122章 做好事第67章 姻緣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233章 善闡城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385章 破堡第228章 意外之‘喜’第170章 傲慢與偏見第139章 歸京路(五)第59章 早有打算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339章 漫漫西征路(四)第401章 等待時機第327章 定論第241章 一諾千斤第393章 另有它意第240章 排兵佈陣第370章 崩潰第110章 孤注一擲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427章 授首第222章 另一場革命第83章 麻煩大了第74章 金使來訪第32章 臘八第129章 神兵天降第263章 誓言第382章 古拉姆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460章 取長春第178章 出海第109章 玩笑第17章 必殺令第5章 虛驚一場第64章 護秋之戰第122章 做好事第163章 偷人第173章 要命的舌頭第409章 必然第76章 責任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15章 齋戒(二)第270章 完勝第296章 困局第205章 意躊躇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355章 神傷第44章 截殺第215章 鄉間高人第460章 取長春第204章 買賣經第91章 因勢利導第41章 討人嫌(二)第32章 臘八第21章 任務第357章 另有目的第206章 冷處理第24章 知府請客第110章 傳詔第242章 攻似雷霆(一)第520章 挑撥離間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43章 驚喜第456章 無法決斷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85章 獵騎兵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17章 威脅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519章 應對之策第243章 地緣政治第226章 悵然若失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120章 戰原州(五)第138章 可敢一戰第325章 執迷不悟第103章 取中山第19章 麻雀第47章 出首第470章 迫近第217章 震驚第229章 嫉恨第369章 拒絕和談第537章 借刀殺人第161章 攻城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5章 善後
第153章 波折第174章 大買賣第358章 拖字訣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71章 ‘真相’第487章 漏網之魚第425章 甕中捉鱉第122章 做好事第6章 倒打一耙第137章 歸京路(三)第431章 尾大不掉第57章 忍不住第122章 做好事第67章 姻緣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233章 善闡城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385章 破堡第228章 意外之‘喜’第170章 傲慢與偏見第139章 歸京路(五)第59章 早有打算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339章 漫漫西征路(四)第401章 等待時機第327章 定論第241章 一諾千斤第393章 另有它意第240章 排兵佈陣第370章 崩潰第110章 孤注一擲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427章 授首第222章 另一場革命第83章 麻煩大了第74章 金使來訪第32章 臘八第129章 神兵天降第263章 誓言第382章 古拉姆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460章 取長春第178章 出海第109章 玩笑第17章 必殺令第5章 虛驚一場第64章 護秋之戰第122章 做好事第163章 偷人第173章 要命的舌頭第409章 必然第76章 責任第453章 沒事找事第15章 齋戒(二)第270章 完勝第296章 困局第205章 意躊躇第153章 將才蠢材第355章 神傷第44章 截殺第215章 鄉間高人第460章 取長春第204章 買賣經第91章 因勢利導第41章 討人嫌(二)第32章 臘八第21章 任務第357章 另有目的第206章 冷處理第24章 知府請客第110章 傳詔第242章 攻似雷霆(一)第520章 挑撥離間第69章 王爺的‘關懷’第143章 驚喜第456章 無法決斷第154章 打破僵局第85章 獵騎兵第445章 兀朮的憂慮第17章 威脅第324章 敲山震虎第519章 應對之策第243章 地緣政治第226章 悵然若失第490章 以水爲兵第120章 戰原州(五)第138章 可敢一戰第325章 執迷不悟第103章 取中山第19章 麻雀第47章 出首第470章 迫近第217章 震驚第229章 嫉恨第369章 拒絕和談第537章 借刀殺人第161章 攻城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5章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