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太后意動,大不尋常

正月十五上元日,喜慶喧歌的節日氣氛隨着天子駕臨平安門受萬民拜賀達到高潮,天上一輪明月高出雲層,人間萬戶燈火亮如白晝,燈月交輝、遊人如織,平安門一側的飛檐鼓樓燈火輝煌,恍若神宇瓊樓,上頭執戈值守的鐵甲衛士披燈戴月,眉目肅然,威風凜凜有若天兵神將。

平安門前二十餘丈的龍鳳燈栩栩如生,引得往來百姓叩首參拜,祈求此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平安長街與青雀大道交匯處,設有巨大的燈輪,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爲花樹,更是映照得長街通燦。

每隔兩刻,便有披紅帶彩的宮人與羽冠寒甲的禁衛撒落喜錢如雨,恩賞萬民,萬歲稱頌聲衝入九宵雲上,更有教坊樂師奏響笙簫罄瑟慶節,便是在平安門上雕樓高座,耳邊蘊繞的也是這不盡的喜慶與喧歌。

旖景兩世輪迴,還是首回受詔到平安門樓上參加皇室的元宵家宴。

說是家宴,與宴者自然皆爲天潢貴胄,便是普通閒散宗室也未有獲邀,除了皇室諸人,也就只有幾個親王府的家眷得了邀請。

相比曾經參與的大小宮宴,這一次元宵家宴卻並未讓旖景覺得如常枯躁。

倒不是因爲高高在上俯瞰這市井燦爛蔚爲壯觀,也並非因爲這場宴會的歌舞比平時有多絕妙,而是因爲“家宴”的緣故,旖景是與虞渢同案而坐。

雖要體現爲妻的賢良,不斷照顧着身邊人的酒膳湯餚,旖景甚是樂在其中。

家宴並未耗時太長,隨着戌正,帝后陪同太后到門外城樓上觀看今宵第一輪焰火,受萬民參拜,各位妃嬪與宗親都隨駕而出。

天子坐不多時,就起駕去了承天門前千步廊與今日受詔前來的文武朝臣、貴胄世家君臣同樂,在這一日天子考評世家子弟文才也是慣例,才子們無不心思用盡、研精殫思,以期詩詞賦聯能博天子龍口讚譽,自然年年都有幾篇錦繡辭賦面世,以錦屏抄之,立於平安門前受萬民賞評。

皇子們自然隨駕,虞渢也逃不開被天子龍口欽點作爲評審,旖景與衆位女眷仍留在平安門樓陪着太后賞燈。

太后攜同老王妃與大長公主坐在正中一案,這回還專門點了平樂郡主的名兒,讓她與旖景陪同兩側。

平樂郡主頓覺身上像纏了千百條枷鎖一般,如坐鍼氈好不焦灼。

到後來連太后都替她難受了,連連搖頭,這才赦了平樂,讓她自尋痛快。

旖景怎麼看太后都有幾分遺憾的意味,甚覺蹊蹺。

尤其是當太后又忽然問起安然。

一時間旖景甚至驚訝得沒有及時作答。

皇后打趣道:“太后娘娘一貫最疼景兒,這回突地問起安然,景兒的模樣倒像是拈酸吃醋了般。”

貴妃微一挑眉,抿脣而笑,卻聽見秦妃那句更像拈酸吃醋的話——

“皇祖母原該更疼咱們幾個孫媳婦,一直被阿景搶着風頭,這回好了,真是風水輪流轉,活該阿景也嚐嚐酸醋的滋味。”這話若是換成別人來說,自然也當打趣,可偏偏是四皇子妃……

宴席上衆人皆喜笑開顏,唯有秦妃愁眉冷臉,已經惹得太后好幾回蹙眉,看也不往她那處看,陳貴妃暗暗瞪了好幾回眼,卻被秦妃盡數忽略,直到這時,說的像是趣話,也是皮笑肉不笑的神色,更像是諷刺。

若非衆目睽睽,貴妃險些忍不住喝斥出口。

心裡越發記恨,當年“虧得”皇后一番苦心,才讓兒子攤着這麼個荒誕狹隘的媳婦,簡直是丟世家貴女的臉,那心胸甚至比不得落魄寒門的女子。

旖景渾不介意,就着秦妃的話真撒起嬌:“太后娘娘今日對平樂姐姐噓寒問暖,妾身就窩了滿腹酸醋,好不容易盼着平樂姐姐離席,還沒討好幾句,太后娘娘倒又想起了二妹妹……”引得貴人們皆笑了起來,緩和了因爲秦妃那句“打趣”略有僵持的氣氛,旖景這纔回稟了安然因未獲詔,這時留在長安街的綵棚裡賞燈的話。

安然與安瑾是庶女,兩人今日皆未獲詔,往年大小宮宴她們雖也有參加的時候,可太后卻從未關注,旖景只覺今日太不尋常。

“想來哀家也有好些年不曾見過安然,都說她性情沉靜,果然如此,芳林宴時也不曾見她上前湊興。”太后笑着說了一句,就囑咐下去,讓如姑姑親自走一趟,帶安然來“湊興”。

安然還沒到場,又有內侍呈上幾篇賦作,卻是受了聖命,拿來給太后皇后與嬪妃們賞評。

太后問得今日評審以禮部衛侍郎爲首,又似漫不經心地提了一句:“青州衛家是第一世家,想來衛侍郎才學也是首屈一指,景兒,聽說衛侍郎兩個女兒也隨同到京?”

來了,看來那日的預感果然不錯,旖景心下又是一重,這回卻沒浮於表面,笑着說了聲是。

太后便又問起兩個少女年歲品性。

旖景留意到皇后十分關注。

“大表妹已經及笄,這回隨同舅母來京都,原是因爲定在天津衛的親事。”旖景先將衛昀定親的事“無意”提了一句,自是又回稟了衛昭的情況,恰到好處的讚揚了表妹幾句。

雖明白太后有所意動,但旖景自然不能因此“詆譭”衛昭。

太后卻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滿意地點了點頭,就將話題岔開。

旖景心裡極爲忐忑。

她早前就這事與虞渢商量,皆認爲太后原是有意衛昀——即使天子有了易儲之心,太后仍重嫡庶,旖景上回與太后說起甄家的事,便感覺到太后偏向於甄六娘。

雖甄蓮因爲手段狠辣,不得太后心意,可太后依然贊成太子妃人選最好仍在甄、邢兩家,甄夫人教女無方,其本身也是陰毒之輩,以致太后對邢家家教質疑,故而當知甄夫人陷害侄女一事,纔會勃然大怒,意會甄家處置邢氏。

可甄六娘傳出那樣的醜聞,天家即使寬恕,也再不會考慮其他。

太后是動了替太子另擇名門閨秀的心思,青州衛家既是首屈一指的世家,又與楚王府是姻親,眼下衛舅舅入仕,雖只是侍郎並非禮部尚書,提拔上去也是時間問題,將來複行科舉,禮部官員職權日重,衛家遲早躋身權貴,無疑可爲儲君助力。

太后或許是想讓衛昀爲太子妃,而衛昭,也許是想指給三皇子。

如此一來,太子與三皇子就更加“齊心協力”。

不過衛昀已經定親,這讓太后多少有些失望。

衛昭尚未及笄,雖大隆律法並未規定女子十五才能婚配,世俗人情卻大多奉行這條。

若這時就冊衛昭爲太子妃,顯得天家“功利”太過,有傷皇室尊譽。

但儲君無後,太子妃位空懸實在不是好事。

太后這時考慮着,倘若等衛昭及笄再行賜婚,那三皇子妃應當考慮哪家閨秀。

心裡存着兩個孫子的姻緣大事,太后的注意力壓根沒在手中的幾篇辭賦上,哪知一旁內侍卻以爲太后極爲賞識手裡握着時間稍長這篇,笑着稟道:“娘娘,這篇卻並非世家子弟所作。”

太后方纔回過神來,只聽那內侍繼續說道:“說來也有趣,相府七娘今日竟女扮男裝,跟着幾個兄長去了承天門前,作的這首長詩得到了聖上的點評,一問,相府郎君們不敢隱瞞,這才供認了出來。”

太后笑道:“原來是子若那丫頭,就她精靈古怪。”

秦妃見太后並沒怪罪,反而似有讚賞之意,這才由衷有了些笑容,得意的晃了旖景一眼,笑着說道:“七妹妹心可大,就恨生爲女兒身,好多次與臣妾說起想下考場,經歷一回科舉。”

太后正有意動,心說自從四皇子娶了秦妃,秦相似有蛛絲馬跡的意動,不過秦妃與秦七娘相比無論才智還是氣度實爲不堪,秦相也似乎更重視子若這個孫女。

雖對名門望族,一家姐妹分別嫁給一家兄弟不合禮俗,可天家宗室自然不在此限制。

子若也不失爲太子妃或者三皇子妃的良選。

相府兩個女兒嫁給不同的皇子,也不怕秦相還會涉及儲位之爭,只要他維持中立,對太子就是有益。

太后正考慮着秦七娘與衛昭誰更適合太子妃位,籌謀着還得找個合適的機會,見一見衛昭才能確定。

哪知事涉其中的“主角”就登場了。

三皇子氣宇軒昂地步上城樓,全不在意諸多女眷驚訝的神色,上前予太后、皇后行了禮,毫無顧忌就挨着太后坐下,一番討好賣乖。

旖景正爲衛昭的姻緣忐忑,以她之見,太子堅決不是良配,至於三皇子……

此妖孽遲早得作動,陷太子於不利,若表妹真被天家賜婚於他,衛家豈能獨善其身?

天心難測,就連虞渢這時也拿不準聖意究竟如何,旖景也實不願衛昭這位直率爽朗的表妹陷入這場“大位爭奪”的硝煙裡。

正心不在焉,就聽太后打趣道:“相府七娘一介閨閣,卻女扮男裝與世家子弟一較才華,怎麼三郎是七尺男兒,倒躲來了咱們這羣婦人裡討好賣乖,哀家瞅着你這兩年再不遊手好閒,總算懂得與君父分憂,到底還是懶散。”

三皇子笑道:“真正才華出衆者,纔不會譁衆取寵,一門心思地顯擺肚子裡那點墨水,更休論候府七娘……芳林宴上還沒以詩詞奪魁呢,竟敢在士子面前賣弄,好好一個姑娘家,學得這般沽名釣譽。”

這話一出,太后也就歇了讓三皇子品評子若姑娘那篇辭賦的心思,嗔怪道:“你倒出息,分明是自己躲懶,嘴上倒不留情,秦七娘不過一時興致使然,再怎麼也是閨秀,快休得胡言亂語。”

三皇子語音不高,多數人沒聽見他這番評價,可秦妃緊挨着皇后、貴妃身邊,自是聽在耳裡,臉早就拉了下來,忍不住脫口而出:“正是太后娘娘的話,三哥也太刻薄了些,讓世家子弟賀歲爲賦,可是聖上的御令,怎麼能說衆人都是譁衆取寵、沽名釣譽。”

妖孽纔不理會秦妃的義正言辭,一挑斜長的眼角:“我沒說衆人,單指相府七娘而已,御令是讓士子們展示才華,可沒讓閨閣女扮男裝一較長短,豈非譁衆取寵、沽名釣譽?名門閨秀四藝出衆者不知凡多,也就她不自量力……對了,那篇詩賦可沒得聖上讚譽,品評時就說了,怎麼帶着股脂粉味……一問才知道正是閨閣所作,聖上才一笑置之……四弟妹想想,芳林宴是爲考較閨秀才華,若哪個郎君男扮女裝爲求才名參與進去豈不也貽笑大方?四弟妹休怪,我一貫不知婉轉,尤其是對候府七娘此類心比天高不知輕重的閨秀。”

秦妃被這話噎得面紅耳赤,卻恨恨瞪了一眼實在無辜的旖景,正要反脣相譏,只聽身旁陳貴妃冷言警告:“你若想秦七娘聲譽掃地,不妨鬧得人盡皆知。”

秦妃這才清醒過來,握着拳頭滿面冷霜。

陳貴妃心裡好一番暗罵:真是愚昧透頂,太后顯然是動了讓秦子若成三皇子妃的主意,還好三皇子頑冥固執,否則若真成了事,秦相哪還會對四郎死心踏地,連秦家些微助益都被奪了去,四郎才叫白娶了這麼個蠢婦,不知所謂!

旖景見三皇子與太后說着話,眼光頻頻往她看來,心裡也不自在,好容易盼得安然隨着如姑姑上了城樓,連忙“起身讓賢”,讓安然坐在這“萬衆矚目”的席位,她自己只與旖辰等幾個宗室女眷說話去了。

當到亥初,北風更急,衆人漸漸感覺身上厚氅無法阻擋的冷意,太后這才起駕回宮,旖景也與老王妃、安然還有整晚討好着皇后的小謝氏下了城樓,各自登車前往王府搭的綵棚。

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計施策,天降良緣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兩百三十七章 儲君無能,實爲隱患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醫”出場,氣焰熏天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諸美小聚,惡兆傳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兩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託終身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三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各得其死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六百零一章 留書提醒,事實真相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兩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計劃,點醒祖母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五十一章 畫中因緣,項圈易主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楔子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爲贈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願陌路,不拖不欠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七百七十二章 陳相投誠,名單到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懷妒恨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與豬,各有用處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
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三百四十七章 依計施策,天降良緣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二十六章 賜名之喜,責罰之恨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兩百三十七章 儲君無能,實爲隱患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庭會議,挑破隱密第四百一十六章 “新婚”次日,“婆婆”逞威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三百五十章 爲君之故,怨痛滿懷第兩百五十五章 世子絕斷,直面陰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醫”出場,氣焰熏天第四百三十四章 如意算盤,實在精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兩百七十五章 孟高平冤,殿下“倒戈”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五百一十四章 風波未起,責罰難免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諸美小聚,惡兆傳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五百三十一章 只恨當初,不該遇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是一年,芳林宴開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兩百五十三章 病也及時,死也及時第兩百八十五章 非是良人,怎託終身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第兩百八十一章 婚事在議,不料變故第三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各得其死第六百三十一章 旁觀者清,精明國相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六百七十五章 一樁姻緣,幾環圈套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五百四十三章 良辰吉日,和親西樑第六百零一章 留書提醒,事實真相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五百九十三章 註定撲朔,慶王出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七百五十章 安排“後事”,睚眥必報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再恕一回,轉頭了結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僅泄憤,關係大局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入分析,引蛇出洞第六百零三章 惶懼劫數,再應當年第兩百五十二章 早有安排,美色陋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計劃,點醒祖母第四百三十一章 兄弟反目,爭執爆發第五十一章 畫中因緣,項圈易主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五百七十九章 欲封大君,長留西樑第一百零七章 失而復得,完壁歸趙第二十三章 握手言和,設宴謝師楔子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三百零二章 佳人及笄,玉佩爲贈第七百六十八章 窮途末路,拼死一搏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六百五十三章 只願陌路,不拖不欠第三百二十八章 溫弱兒媳,險惡婆母第六百一十九章 即將出徵,壯志凌雲第七百七十九章 近衛臣服,勝局奠定第七百七十二章 陳相投誠,名單到手第四百一十七章 挑事生非?遠遠不算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兩百七十九章 各生毒計,搶奪先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夫妻之間,小打小鬧第九十八章 三女繪畫,兩副被毀第六百四十章 甘心臣服,不懷妒恨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五百七十一章 掩蓋真相,仍期回頭第三百五十九章 化險爲夷,線索聯成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與豬,各有用處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第兩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喪盡天良第七百章 忐忑被棄,入宮勸諫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總算通信,大勝歸來第五百九十五章 慶王拜訪,陰謀逼近第四十五章 爲尋外援,夜探妓坊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二十七章 姨娘教子,嬤嬤教孫第兩百零八章 各人城府,深淺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