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仗義執言,誰真誰假

“只是個‘榜眼’?”

皇子脣角彎彎,立在聖座旁邊,似謔似訝地一問,語氣極其溫柔。

一聲輕輕地嗤笑,從人羣裡發出,不知是誰沒忍住緊繃的情緒放鬆後,泄露出來的興災樂禍。

旖景有些同情地看向韋明玉——

這時的她錦衣華服,明媚鮮妍,即使匍匐的姿態,也難掩與生俱來的優雅氣度,又想起上一世長姐臥病在牀,探望時,也見到了韋明玉,原以爲寧舍金閨玉質的身份,甘爲侍妾與心上人相守的女子,宿願得償後應是神彩飛揚,心滿意足,怎能想到短短數載,當初如花似玉,敢於挑戰世俗的女子,卻是一副形容枯槁,心如死灰的模樣。

旖景甚至記得當年長姐的嘆息——都是可憐人罷了。

禍害的根源是癡心錯付,良人無情。

旖景不知道韋明玉似乎後悔過,當初轟轟烈烈地爭取,得到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幸福。

而眼下,三皇子顯然連曇花一現都不願施捨。

“可是‘狀元’已爲人婦,閨閣當中,臣女詩賦已爲翹楚。”韋明玉有些愣怔地解釋,語音輕顫着,微仰了面頰,尚且滿懷期待的看向讓她魂牽夢縈的男子。

“怎麼,今日太后娘娘竟將孫兒當作彩頭,要賜給奪魁的貴女不成?”三皇子目光微微一掃,似乎滿帶委屈地看向太后。

人羣裡越發有了嗤笑之聲,一些勳貴女兒已經毫不掩飾鄙夷的神情了。

韋明玉滿面蒼白,仍是癡癡仰望。

“三郎休得淘氣。”太后有些嗔怪地看了三皇子一眼,輕輕一嘆:“你若不願,也就罷了。”

“是,孫兒最厭惡那些自恃才高,不知輕重的所謂才女。”妖孽尚且不肯善罷甘休,只微側了身,衝太后一揖,神情尚且溫和。

韋明玉顯然被這句話刺穿了希望,兩眼迅速模糊,又再匍匐下去:“臣女對殿下確是早生傾慕,雖知蒲柳之姿,難配金玉之質,可一片赤誠之心……殿下若棄之不顧,臣女再無顏苟活……”

旖景暗歎,韋明玉雖有膽識,也不乏才智,可卻爲心中執念矇蔽了理智,兩次以死相逼,實在是……落了下乘,倘若她清醒些,便知就此罷休,天家也會爲她轉寰,不至淪爲笑柄,大家談論起來,無非就是一樁韻事。

可眼下看來……旖景擡眸打量了一下正座的幾位,除了皇后神色自若,天子與太后多少有些不愉,看向韋明玉的目光已經略帶厭煩了。

“既有自知之明,尚且以死相逼,實在愚不可及,如此德行,還敢奢望皇子妃位?”三皇子這時毫不留情。

別說韋明玉已經癱軟在地,便是韋相父子,也再站不住,遠遠跪地待罪,韋夫人更是如雷轟頂,當年女兒纔剛及笄,說出非三皇子不嫁的話她就狠狠罰了女兒一場,勒令慎言,也曾打算先給明玉定了親事,打消她的妄念,哪知明玉誓死不從,鬧了幾場,當母親的到底心軟,又擔心太過強硬,真害了明玉性命。

原本打算再等幾年,或者三皇子妃位一定,或者明玉隨着年齡增長,自己能打消了妄念,豈知韋記又拜了相。

皇后娘娘召見,又曾問起明玉,韋夫人與韋相一商議,認爲女兒未必沒有希望,也就並不着急……哪知明玉這個傻丫頭,竟然在宮宴上甘冒大不諱行事,三皇子又全不領情!

眼下就算聖上不降罪,明玉也會淪爲笑柄。

“臣女有言,聖上、太后與皇后娘娘容稟。”突然又有一把清亮的嗓音。

秦子若從人羣裡行出,恭謹一福身,兩眼明亮。

“今日才女們倒是活躍,這中秋宮宴越發有趣了。”天子微微收斂了情緒,說出一句打趣的話來。

太后也是頷首:“子若說吧。”

貴女們無不興奮,難道又出來一個坦承心跡的不成?秦夫人心驚膽顫,暗悔看熱鬧看得太投入,沒注意自家女兒的異狀,竟來不及阻止她,子若這是要鬧哪出?

“臣女是覺韋七娘不顧女子矝持,坦承心意,確爲對三殿下仰慕之情已難自抑,雖有違禮法,可一片真心,也讓人動容,三殿下不該出言污辱。韋七娘出身名門望族,若論身份,足配皇子正妃,韋相又爲國之重臣,三殿下身爲皇子,也應有所禮讓,這般當衆折辱,實爲將韋七娘逼至絕境,女子聲名何等重要,殿下此行,實在是……有些過份。”

竟是爲韋明玉不平,言下之意,似乎也有逼迫三皇子“負責”的意思。

秦子若當真一鳴驚人!

韋記雖是臣子,到底位及中樞,爲大隆丞相,即使實權有限,可天家也多少會顧及韋家顏面,韋明玉心裡明白這點,纔會挑在中秋宮宴時坦承心意,以閨閣之身,懇請太后賜婚,不過她沒想到三皇子會當衆折辱,心神大亂下,言行舉止越發荒謬,情勢眼看已經僵持,卻有秦子若“仗義執言”“拔刀相助”。

在場諸人,雖不敢貿然議論,不過都暗暗興奮起來。

四皇子瞄着三皇子,忍不住輕揚脣角,被秦相孫女兒這麼一逼,聖上或許會賜婚也不一定,老三這回只圖口上暢快,眼看就要娶個笑柄回去了。

皇后原本有意韋七娘爲三皇子妃——韋記這個丞相雖遠遠不及金榕中當年威勢,不過他既然與衛國公府交好,當然有利用之處,就算沒有太大作用,三皇子也並非她親生,依靠不得妻族,也只好和太子榮辱與共。

總之,皇后是樂見其成。

陳貴妃更是巴不得三皇子夫婦不合,最好就爲這事與聖上生隙。

旖景看了一眼“光明磊落”的秦子若,微微蹙眉。

這姑娘是何用意?

毫不諱言韋七娘“有違禮法”,婉轉點明經此一遭,韋明玉會落得個“聲名狼藉”,這究竟是“拔刀相助”還是“火上澆油”?三皇子分明表示了對韋明玉的厭惡,秦子若卻跳出來指責他“存心折辱”,是將韋七娘逼至絕境,一副正義同情的面孔,逼迫三皇子妥協。

三皇子豈是這麼容易妥協的人?

子若姑娘似乎是要挑唆生事的用意呀,就算聖上爲顧全韋相顏面,彰顯天家寬容,當衆賜婚,說不定三皇子也會拒絕,韋明玉一再遭拒,又有“聲名狼藉”的暗示,只怕悲痛欲絕下,真會以死明志,韋相身爲人父,就算明面上不敢如何,私心裡豈能不對三皇子心存抱怨?一旦太子儲位不保,三皇子與四皇子奪儲之爭拉開序幕……

韋記就算無足重輕,可逼死朝臣之女的惡名,也能讓三皇子飽受詬病。

何況韋記終究身任丞相,韋家也屬望族,爲此與三皇子敵對,對四皇子也算有利。

更有“絕妙”之處,秦子若不過豆蔻少女,誰也不疑她會有這麼深沉的心機,不過以爲是同情韋明玉,方纔仗義執言罷了。

三皇子應當也不在意得罪韋家。

可憐可惜的,只有韋明玉。

旖景雖想明白了這點,但她立場尷尬,也不好在這場合多言——被封郡主時,已經鬧了一遭救命之恩,後來又鬧出清平庵遇襲一事,當時大多數貴族都以爲她是三皇子妃的不二人選,雖聖上賜婚,平息流言,又因衛國公府與楚王府聲威赫赫,旁人不敢再有蜚語,倘若這時她牽涉進這樁……只怕沒人相信她是爲了韋明玉,且以爲與三皇子依然糾纏不清。

只好暫時坐視不管,事後想辦法通過韋十一娘,勸解韋明玉放開心懷。

世間多異事,今日尤其多,三皇子也沒想到會突然蹦達出一個才女當面指責他“逼人尋死”,一時不及反應,倒也有些愣怔。

卻忽然又有一人出席。

卻是衛國公府六娘旖風。

“聖上、太后,臣女並不認同秦七娘之言。”

“風兒!”隨着旖風話音才落,今日一直安安靜靜坐在公候夫人席列的黃氏大驚失色,忍不住站了起來阻止,頗有些怨怪的掃了一眼旖辰與旖景,似乎責怪她們沒有阻止妹妹。

旖辰與旖景也是面面相覷——六妹妹一貫不理閒事、寡言少語,兩人根本沒想到她會貿然執言。

天子喜怒不形於面,只微微咪了眼角,沉聲說道:“風兒有什麼見解?”

黃氏見此情景,知道阻止不得,無奈歸座,額上已是一層冷汗,她看不分明秦子若的用意,卻曉得韋明玉今日只怕落不得好,身爲閨閣女兒,竟以死相逼求姻緣事,哪還有什麼閨譽可言,簡直就是自取其辱,就算天子顧及韋家賜了婚,以三皇子的心狠手辣……只怕韋明玉也會落得個“無福薄命”,正覺得秦子若狂妄自大,居然敢公然挑釁三皇子,實在找死,哪知自家女兒也無端端地牽涉進來。

哪怕黃氏一慣謹小慎微,焦急之下,也忍不住對旖辰姐妹露出怨怪之色。

旖風卻不能體會黃氏滿腹焦心,大大方方一福,磊磊落落說道:“秦七娘稱韋七娘‘有違禮法’,臣女不以爲然,禮法只規定婚姻一事當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規定男女不得私相授受,應發乎情止乎禮,卻未規定人不可生傾慕景仰之心,否則也不會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說,無論前朝抑或本朝,也多有郎君或者路遇佳人,或者宴會相見,以詩詞、琴瑟傳達心意之事,世人多以爲雅,並不覺有傷風俗。男子若對女子傾心,不乏上稟父母請媒提親之事,更有深受聖眷之臣子,求天恩賜婚的舊例,可見禮法並無約束真意之說。”

“這話倒有些意思。”天子脣角帶笑。

秦子若卻以爲蘇六娘存心與她作對,這時輕輕一笑:“六娘此言雖也有理,不過韋七娘到底身爲女子。”

旖景一揚脣角,默默垂眸——被六妹妹這麼一岔,子若姑娘歪樓了,從指責三皇子的立場搖身變爲指責韋明玉。

又聽旖風反駁:“我卻不知,原來禮法不是規束德行而是規束性別,敢問七娘,可有哪條禮法規定身爲女子不該有景仰君子之心,韋七娘今日言行,的確不合世俗認知,但卻無傷德行,更於禮法無出。”

秦子若這時也清醒過來,不該執着韋明玉的是非對錯,立即恢復貞靜,只垂眸不語。

天子卻覺得越發有趣:“依風兒所見,世俗認知並非應遵之禮?”

“臣女以爲,世俗認知多有偏見之處,唯以禮法明文規束衡量,才能斷定是非。”旖風平時沉默寡言,眼下當着天子與衆多勳貴世家之面侃侃而談,卻毫不怯場:“如世俗多以爲女子當清閒貞靜,無才爲德,但歷朝皆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傑出女子,不乏馳騁疆場的女將軍,便是太后與聖上,也都鼓勵女子精進四藝,芳林宴與今日中秋宮宴,正是讓女子展現才藝的時機,可見女子無才爲德僅是世俗偏見罷了。”

這時,連大長公主都笑了起來,坦然支持孫女兒之見:“若真以清閒貞靜爲衡量女子的唯一標準,像我這樣的,只怕早不容於世了。”

“姑母是女中豪傑,原爲女子典範。”聖上立即恭維。

旖風繼續發表見解:“以臣女之見,今日韋七娘直抒胸臆、懇求賜婚,雖有衝動貿昧之處,卻無違禮法,因她明求君上與長輩許可,並無私會外男、暗許終身等有傷德行之舉,故而其行雖不合世俗,卻也無傷禮法,論來還屬光明磊落,若聖上太后恩許,自然成就佳話良緣,若不許,也談不上‘身陷絕境’。”

旖景頻頻頷首,暗暗讚許六妹妹這纔是仗義執言,將韋明玉從德行有失開脫出來,今後衆人即使談論這事,也不會傷及韋明玉的品德。

不過六娘卻也沒就此打住,話鋒一轉:“如此,秦七娘對三殿下的指責,臣女更覺不以爲然。”

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願灑脫,無奈世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釋懷,我便心安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一百九十章 要論禍根,無非絕情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滅口,天降救兵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六十八章 兩相之爭,風雨釀成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六百一十八章 無顏自認,當真悲憤第六十一章 拋磚引玉,奇恥大辱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
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一百二十二章 據實相告,哭笑不得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三百八十二章 鬧市刺殺,孤閣纏綿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四百六十一章 確有預感,瀕臨橫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德妃教媳,安瑾訓妾第一百五十五章 厚顏如是,無可奈何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四百六十九章 犧牲小我,顧全大家第六百二十五章 逼君准奏,強請赴藩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四百七十三章 候府闔牆,縱容之禍第六百五十九章 偷襲得手,反被威脅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五十四章 略微挑撥,小小報復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兩百零六章 廖氏阿晴,暗中助力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七百七十八章 黃氏收場,故事未完第一百九十二章 忙時習務,閒來踏歌第一百六十八章 唯願灑脫,無奈世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八十八章 一見傾心,是否冤孽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五百九十六章 暗中舊情,福王審案第一百零二章 你若釋懷,我便心安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若你離開,我已心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甘吃虧,直言分家第七百四十二章 關鍵在於,誰將上位第兩百四十七章 棋局已動,一方尚迷第一百九十章 要論禍根,無非絕情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六百五十四章 迫在眉睫,東風及時第四百四十六章 權勢二字,當用得用第十二章 早生死結,一朝爆發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五百二十一章 公主示好,旖景含酸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六百零五章 慘死秋月,救下夏柯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五百三十五章 正欲滅口,天降救兵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四百零八章 正當得意,貴客駕臨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九十七章 蛇蠍比之,尚有不足第兩百四十二章 喬縣來客,再引覷覦第一百零六章 漸近重陽,途中歸人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六十八章 兩相之爭,風雨釀成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各有謀劃,歪打正着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六百四十八章 聞言察據,剷除禍根第四百二十二章 挑唆示好,大有成效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置屋宅,是爲何因第七十八章 左右爲難,便失姻緣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六百一十章 真失憶了,怎生是好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五百一十六章 太后訓言,秦妃居喪第五百六十九章 奸細入宮,“雲雀”現形第十章 先發制人,小勝一局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三百五十四章 隱伏殺意,真相將明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六百一十八章 無顏自認,當真悲憤第六十一章 拋磚引玉,奇恥大辱第三百六十七章 兩條暗線,完成拼圖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是舊怨,實爲至交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兩百八十九章 身臨其境,決心更堅第五百七十二章 恩怨勾消,清算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陳妃得寵,秦家獲恩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四百八十章 陳年舊案,狹路相逢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