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

風雪雖歇,尚無晴照,御書房裡稍顯黯沉,而隨着天子沉聲冷言那短短六字後,御書房裡一時沉寂,唯有牆角滴漏的脆響,分外顯然。

“衆卿可有異議?”數十息後,天子再問。

先說決意,那就是要乾綱獨斷,於是接下來的這一句話就並非商量,而是讓四位重臣表明態度。

“臣,謹遵聖意。”率先表態的是楚王,在他之後,另三人才齊聲附和,早有心裡準備的幾人,當然不會有任何異議。

天子面色微霽,這才一舉手臂:“衆卿平身,賜坐。”

既要廢儲,當然得立新儲,沒有衛國公府與楚王府的支持,新儲難穩東宮。天子自知時日無多,已經不及等待新興勢力壯大,一定要讓兩府表明態度,要讓他們明白聖意,並堅定不移地輔佐儲君。

“朕登基次年,即冊東宮,轉眼十載,也曾對太子飽懷期望,請名儒賢臣輔佐東宮,允太子問政議政,着力於大隆帝位當賢明爲繼,纔是國安政和之本,歷經數載教導,太子於政事卻顯無爲,又兼生性懦弱……廢太子妃甄氏有失賢德,禍及皇嗣,以至東宮諸妃胎孕不保,後罪行敗露,朕允甄氏請退,幽禁別宮,太子卻執迷不悟,至此醉生夢死,荒廢政務,一國之君怎能執着私情而忘國政民生?太子屢教不改,尚與廢妃暗通私信,竟允諾她將來統御後宮,置君父之令不顧,不賢不孝,此乃一罪。”

“更有朕改革官制復興科舉之政,意在爲國政興旺廣納賢才,太子竟授意中書斷事孔執尚買通禮部閱卷官員張泰舞蔽,授予親党進士功名,枉法循私,又乃一罪。”

“太子無才無德,妄顧禮法國律,雖爲嫡長實非賢明,不堪重任,朕,心灰意冷。”

“父祖千難萬險才創下大隆基業,朕實不能將江山國政交予太子承繼。”

天子於寶座之上,掃了一眼垂眸肅色的四位信臣:“故而,朕決意廢嫡長而立賢明,但此意一旦公詔,必引爭議政鬥,四位愛卿,朕是想聽你們有何見解。”

表明態度尚且不夠,天子是要讓衆人出謀劃策。

幾人私下早有商議,稱令遵奉之餘,自然也提出了廢儲之議當準備萬全後方能說服百官,而爲免儲位空懸,引諸皇子及衆多勢力爭執不下,在廢儲之前,需得擇定新儲。

句句正合聖心。

天子心中雖早有定意,卻也不能直說自己已生偏向,而是贊同先不於朝會公議,暗暗考較幾位皇子,當擇定“賢明”再行廢儲之議。

“衛國公與楚王府是朕親信之臣,此回廢立,朕必須倚仗兩府助力,朝議之前,衆愛卿謹記不可張揚。”

初步目的達到,天子也如釋重負,君臣一心,才能保證廢立能得順利,最大可能避免內亂,引發腥風血雨。

可若是障礙太過堅固,天子當然不會心慈手軟。

最後,天子單獨留下虞渢密談。

“遠揚今日略顯沉默,這時只有我叔侄二人,你有話直說無忌。”

這番親近的姿態,反而讓虞渢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

“你是否並不贊成廢儲。”天子再問。

“下臣以爲,聖上決意廢儲實在聖明。”虞渢起身作答。

天子輕輕一笑,乾脆離了御案寶座,攜了虞渢到隔屏裡的一處爲休憩設置的牀榻,天子先落坐一側,示意虞渢與他隔案而坐:“這時我不當你是臣子,只當你是一貫疼愛的侄兒,遠揚也別當我是君帝,算來……已經有十多年了,你再未稱呼我爲堂叔,今日咱們叔侄不需拘守君臣之禮,這也是聖令。”

話說到這個程度,已經不容虞渢拒絕,只好躬身一禮,笑稱一句“叔父”。

他早準備的那些話,也到了時候與天子坦誠,所以即使要擔揣測聖意的風險,也必須爭取一條後路。

“正如叔父所言,太子溫弱無爲,將來若登帝位,極易被信臣左右而不利國之大計,叔父莫怪侄兒大膽妄測,叔父行官制改革,是爲將來君帝培養新興勢力,壓制舊貴族攬權結黨,這也是有利國政民生之利政,爲開創清明之治打下基礎,不過復興科舉只是首步,決非根本。”

這話讓天子眉心一蹙,眼中卻忽迸光華,眼角微微一咪:“遠揚以爲,什麼纔是根本?”

“根本是改革軍制,遏制勳貴權勢,才能使君權真正大統,簡而言之,即是廢除統軍之將世襲,即使要用勳貴鎮守關隘,也當由朝廷統管號令,細化軍職,統軍、調軍兩權分離,將不專軍、軍不私將,最大限度保證君帝控制軍隊,而非眼下……君權多少會受勳貴掣肘。”

天子萬萬沒想到他這一示親近不拘禮制,竟引出虞渢這麼一番肺腑之言,忍不住高挑眉梢:“真沒想到……遠揚可知,一旦施行軍制改革,你的岳家衛國公府也將權勢大減,就連楚王府……沒了世襲舊部武將鞏固權勢,也是聲威削薄。”

“身爲臣子,原應效忠君國,無論楚王府抑或衛國公府,都不會只爲自身權勢而不計君臣之義,前數歷朝歷代,當天下安定,軍權必須爲君帝掌握,才能保證國泰民安,否則勳貴手中太多持仗,在地方自成一勢,若心懷跋扈不仁必定禍國殃民,金逆之亂,即爲現行軍制之禍。”虞渢毫不諱言:“倘若衛國公府與楚王府只因一己之私,而視君國隱患不顧,與金逆何異?更愧爲聖上信重之臣,有負三朝君帝之天恩。”

虞渢說話之時,坦然直視天子,並沒留意皇帝置於膝上的手掌已經牢牢握緊。

十餘息後,天子方纔舉臂,重重拍了兩下虞渢的肩頭:“不愧我虞姓子孫,遠揚……果然不錯。”卻忽而話題一轉:“你既然看得這麼通透,對將來儲君可有見解?”見虞渢想要起身,天子摁牢他的肩頭:“別說那些不敢妄測的虛話,你是宗室子弟,將來大隆帝君離不開你的輔佐,改革軍制不在一朝一夕,這事比官制革新來得更爲艱險,時不待我,將來只能依靠你們。”

虞渢敏銳地察覺到天子語意裡略微的淒冷與遺憾,心中往下一沉,指掌也是一握,隔了數息才說道:“若要改革軍制君權大統,在位帝君必須堅韌果決,既具雷行鐵腕,又懷賢明之志……以侄子看來,三、四兩位皇子皆具帝君之質,不過……四殿下妻族是秦氏,只怕將來……秦家不甘大權旁落。”

“福王爲何不在考慮?”天子神情越發溫和,因爲虞渢剛纔所言,已經點明三皇子更加適合。

“福王心懷寬仁,若已是太平之治,內憂外患皆無,福王可爲守成之君,可要施改政之舉,福王不具果斷堅決。福王從無爲君之心,與世無爭,謀斷也有不足。”

天子輕笑:“倘若是四郎繼位,必會親近外戚,說不定朕的官制改革就會成爲一着廢棋,秦家倒是不會放過打壓勳貴的盤算,可他前朝世家不抑,一昧遏制勳貴,權勢失衡,必引禍亂,四郎走錯了第一步,再難控制局面。”

“叔父聖明。”

“你想得不錯,我更偏重三郎,以他的智計,不會受外戚掣肘。”天子忽然肅色:“遠揚,你心裡可有顧忌?”

虞渢這回毫不猶豫就站了起來,掠袍跪地:“下臣是有顧忌,故,下臣雖有忠心願輔聖上改革軍制,但爲保全家人,斗膽懇求聖上賜一恩旨。”

到底是什麼樣的顧忌,君臣之間心知肚明。

故而天子不問,只說一句:“你但說無妨。”

“下臣懇請恩旨,允楚王府擇時赴藩。”

擇時……天子又是一笑:“好,朕答應你,會先賜一旨,若楚王自請赴藩,必允。”

虞渢心下一鬆:“下臣叩謝天恩。”

卻引來天子一嘆:“三郎那性子,有時也太偏執了些,遠揚,朕允你所請,你也要應朕之令,將來盡心輔佐三郎,助他改革軍制,給我虞姓治下的大隆江山一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清平治世。”

——

從乾明宮的御書房出來,虞渢迎面遇上身披烏錦雪領斗篷,意氣風發的某皇子。

見禮之後,三皇子先是一笑:“遠揚這是面聖出來?”

“殿下是正要面聖?”虞渢不答反問。

一問一答皆是廢話,若不是面聖,誰沒事往乾明宮折騰。

“早朝之後我正要去趟順天府,就得了聖詔。”三皇子握拳於脣邊輕咳一聲,一把拉了虞渢避去一旁:“我心裡七上八下的,遠揚好歹言語一聲,聖上是怒是喜。”

虞渢:……

三皇子摁着眉頭:“莫不是又要逼婚吧……”

虞閣部心裡猛地竄起股子“惡念”,好容易才遏制住:“以我看來,聖上倒沒有怒意,殿下快請吧。”

三皇子眉開眼笑,似乎真像畏懼嚴父訓斥一般,得知父親心情不錯才如釋重負,拍了拍虞渢的肩頭,這才大步進了宮門。

虞渢走出幾步,頓足,卻不曾回望,眉頭漸漸蹙緊。

直到今日,一切的推測已得證實,可聖上心急如此,竟然未有動作而就替三皇子固勢,再兼着剛纔那句“時不待我”的話,和隱隱的悽哀憾色……他忽然意識到一點,天子既早有偏愛之心,上一世也當如此。

那一世太子遇刺,天子不久即重病難起,世人皆以爲傷痛太過……天子英明果決,既早動廢儲之心,就算因太子之死心懷哀痛,似乎也不該爲此病重。

難道說聖上龍體有危……

虞渢的步伐就沉重下來,他是當真希望“深不可測”的三皇子能着眼大局,不負天子重望,好好當一個賢明鐵腕的治世之君,穩固大隆國政。

可他這時的心情,分明難以安定,甚至前所未有的忐忑。

虞渢不信三皇子直到這時,還絲毫不察聖上的側重與期望……可倘若那一世,聖心一如眼下,何故太子會遇刺身亡?

虞渢忽然想起旖景從前轉述三皇子的話,大位與復仇,他一個不想放棄。

而最痛快的事,無非是親手弒殺太子,卻反而讓皇后竭力輔佐他這個兇手登位。

當大權在握,告之皇后太子死於誰手,看着皇后痛不欲生悔不當初咬牙切齒的模樣……方纔足以解恨。

虞閣部腳下再是一慢,這回轉身看向乾明宮。

三皇子殿下,我能拜託您別再瞎折騰了好麼?

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計劃,點醒祖母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兩百一十三章 迷霧揭開,驚聞真相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誰將作亂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第三百七十七章 劇毒*,偷樑換柱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貪慾顯明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無嫌隙,兩心契合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隨行,愧疚難消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兩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動,欲擲孤注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莊,世外桃源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轉機,柳暗花明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六百五十七章 艱難決斷,依計而行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敵,曖昧難分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
第七百四十一章 “反旗”高舉,開誠佈公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兇,反被氣死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四百七十八章 蠻橫甄母,總算報應第兩百五十八章 朝中風雲,城裡變幻第三百二十九章 早有忌防,更深懷疑第十八章 摁捺不得,人心思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對峙雙方,狡言不斷第六百五十二章 絕決相逼,生死你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更改計劃,點醒祖母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五百三十七章 晴空如洗,惡浪暗來第四百四十章 臉面盡失,勇闖青樓第六百七十七章 家人團聚,王妃歸故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一百五十六章 當衆丟臉,難捺惡意第三百六十九章 猖狂姑姪,“可憐”婢女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奸之爭,世子警言第六百一十七章 旖景含怒,吉玉受辱第兩百一十三章 迷霧揭開,驚聞真相第三百五十六章 改制在即,誰將作亂第六十六章 花簪風波,荷包傳情第三百四十二章 藉機立威,杖責刁奴第五百四十七章 唱唸到位,主角忽改第三百七十七章 劇毒*,偷樑換柱第四百七十六章 得此孝女,正該此報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五十八章 巧用心計,更改姻緣第七百四十六章 藥石無治,預感大限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貪慾顯明第一百七十九章 箇中真相,委實驚心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愛,時日無多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一百六十七章 化險爲夷,漸入死地第七百二十七章 鴻門宴近,鬥志昂揚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三百一十八章 原無嫌隙,兩心契合第兩百二十章 不知不覺,已有行動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七十一章 盛夏一日,再往佛寺第三百七十二章 蛇蠍毒計,宋氏決斷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影隨行,愧疚難消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長輩,登門問罪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五百六十一章 期盼入宮,衛昭之願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七百零二章 兩對父子,一樁驚聞第兩百二十三章 春心萌動,欲擲孤注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十四章 疑惑乍起,變故悄然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一百九十六章 分析案情,忽遇問名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兩百九十一章 “死而復生”,無奈示好第兩百零七章 貴女之間,涇渭不明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發威,王妃駁回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兩百九十章 村落遇險,“一箭中的”第一百九十一章 香河田莊,世外桃源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已出洞,不見悶棍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五百八十章 威逼抉擇,暗潛歸國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六百四十五章 匿名書信,請見王妃第五十九章 甄氏阿茉,董氏阿音第一百六十三章 迷霧漸消,險在眉睫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四百零四章 天子圓場,各人計量第五百五十八章 時日無多,大變在即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四十六章 洞悉人心,竭力爭取第兩百五十一章 再訪喬縣,攻心爲上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兩百七十八章 聲名掃地,暫扣死獄第四百三十八章 忽有轉機,柳暗花明第三百七十八章 至親至疏,一對夫妻第四章 夢時夢醒,愧疚如山第六百五十七章 艱難決斷,依計而行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敵,曖昧難分第一百四十九章 未雨籌謀,實難料定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四十四章 宋輻何人?田阿牛也第五百四十四章 謀劃分府,江月發招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