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上場的也是一個使內家拳(內家拳乃著名傳統拳術名,它將道教氣功煉養之旨融於拳法中,具有貴柔尚意的特點,以心息相依、運行勻緩、意到氣到、動靜自如、以柔克剛、靈活婉轉、莫測端倪爲行拳要領。內家拳之爲言者,求以柔勝剛之謂也。得其精妙,則雖赤手空拳,而無剛不摧。敵雖有大力,無不披靡。精研斯術,不僅爲備非常,應急變,更以健身心,益壽年,爲人生切身學問。日久神而之,則存乎其人也。十四禁忌即懶散、遲緩、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軟腿脫肘、戳拳、扭臀、曲腰、開門捉影、雙手齊出。如果說“五字要訣”是內家拳的內核,“十四禁忌”則應是內家拳的外殼。兩者都是實踐的結晶,共同昇華爲理論,成爲內家拳的準則乙)的好手,心如垂楊意隨流水,四肢輕靈、中節作主。
他出拳時神氣佈滿全身,全身靈勁毫無間隙,人發而不能制我,我發而能制人,皆賴神氧滿注之功,且外物不能動其心。元氣充足,無缺損之虞,起居動靜;氣力沛然。遇我這種強悍狂妄之人,不生怖心;心神沉着不亂,舉動得當,氣定神全。和他交手任我用盡各種進攻之勢與恐嚇,他仍木然無所動,一若無與人爭勝者。其心正大光明,其氣整暇不迫,從容得體。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糜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之謂也。心有所守而不移,氣力元塞全身,視白刃而不見,聞炮聲而不憾。外物不撓,獨立不懼,以如斯之心膽,運用所學,若行所無事,大敵當前,亦不見怯返顧,斯真能不動心者也!
“好拳術!”我心中暗暗佩服但是手上卻絲毫不慢,拳路一變,以“空、柔”爲主,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的妙旨,以空柔對他的輕柔,再次奪取了勝利果實——空明拳(空明拳是以“空、柔”爲主的七十二手拳法)。
接下來的一個人所使的是一種專以打穴爲主的古怪拳術,只見他雙拳翻飛,蹦、彈、抓、挑、鑽、擂、拉、劈、抄、砍、截、擺、封、捅、砸各種技巧一一呈現,同時雙腿也展現出了一種強大的技巧,踢、碰、蹬、踹、踩、掛、跪、截、跛層出不窮。時而順步衝拳,時而閃跳截打;一會兒閃跳反砸,一會兒翻拳衝打,深得此拳術的要義——此乃有古拳法之稱的孫臏拳(古拳稱孫臏拳,又因演練時多穿長袖衣,故亦稱「長袖拳」,曾有記載「孫臏留下長袖拳,三百六十手相連,雞腿龍腰潑猴性,鷹眼猿臂象鼻拳」,其拳理要求靜似雄雞、動似龍腰、靈似潑猴、神似鷹眼、鬆肩如長臂猿;其拳型多以「象鼻拳」爲主(即南派之鳳眼拳惟凸出中指);步法多爲「蹣跚步」,蹣跚取意於《孫臏兵法.數陣之法》中「¨¨叛山而退」,叛山即蹣跚,意指撤兵時不走走路,孫臏拳步法亦爲如此,左晃右移,拳譜有云「孫臏拳法世間稀,步踏鬥罡七星奇,氣沈丹田尖點地,蹣跚跛行左右移,前進後退莫換腳,左搖右擺尋真機」。
孫臏拳手法爲打穴爲主,並以蹦、彈、抓、挑、鑽、擂、拉、劈、抄、砍、截、擺、封、捅、砸等爲輔;腿法有踢、碰、蹬、踹、踩、掛、跪、截、跛等。講究擰、絞、纏絲旋勁、拳走曲線、曲中求直、直中求曲,並講究「三出而一主」,即兩臂一腿併發勁。與人交手時主張側身對敵;技法以「圓、角、線、點」爲總則,圓指步法不走直線,角指站立對己有利之角度位置,線指搶佔攻敵最佳路線,以求最時間攻敵之所救,點指儘量減少攻防次數,達到一觸即發,一發就到,一點就勝。戰術有謂「空、誆、虛、實、晃」。孫臏拳特色乃蹲走跛形地走蹣跚步,孫臏拳~三十二手:1.弸拳截踢17.跪膝切打2.弸打彈踢18.上步靠橫3.落步劈掌19.橫掌蹬踹4.繞劈蹬踢20.弸拳彈踢5.屈膝掛打21.壓肘鑽拳6.轉身掛打22.圈打鉤踢7.立步搖砸23.跪膝衝擊8.弓步鑽拳24.立步弸踢9.掛踢鑽拳25.弓步砸拳10.退步劈掌26.挑掛挺擊11.順步衝拳27.退步劈掌12.閃跳反砸28.順步衝拳13.弓步圈打29.閃跳截打14.順勢橫肘30.收步截掌15.弸肘截打31.立步衝拳16.翻拳衝打32.橫掌蹬踹)。
面對對手那種以輕巧爲主的路線,想要破解唯有以力破巧。我出手不凡,一套64招的連環拳招招相連循環往復,被我使來即瀟灑大方勁力,更剛中有柔、柔中帶剛。此拳術實乃武林高手畢生所盼望達到的拳術完美之境,是傳世的最最陽剛霸道的拳法——太祖長拳(“太祖長拳”本身拳招只有64招,每一招都是相互剋制,這道理誰都明白,可是要做到“後發先至”四字,尤其是對敵大高手,若非親眼得見,連想也從未想到過。自古各家各派的功夫,多多少少都和天華派沾得上一些關係。“太祖長拳”中的一招“衝陣斬將”,是“太祖拳法”的精要所在),中國古拳術VS太祖長拳,太祖長拳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