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士望

長安。

吳潛由他的孫子吳澤扶着,緩緩走上了長安城北面的戍樓。

由戍樓中看去,可看到城頭上的火炮由氈布蓋着,還靜靜擺在那裡。

前些日子,差一點就要點燃這火炮,以迎擊蒙軍。

長安城外其實並不空曠,北面便是龍首原與唐皇宮的舊址,如今雖無城牆保護,已日漸繁華,很難想像這一炮轟出去會是怎樣的光景。

若非李瑕、張珏把劉整所率的萬餘探馬赤軍殲滅在渭河以北,那不論吳潛如何做,長安附近生靈塗炭顯然是不可避免的。

想到這裡,再回想廉希憲撤出關中一事,方知廉希憲是顧忌着多年治理這片地方的心血……

總之,發生於咸寧三年夏秋接連不斷的戰事讓吳潛想了很多。

關隴確實難守,朝廷不願收復有朝廷的道理,偏偏讓他們這些人守住了。

他們當中,有最堅定抗蒙的南人,也有經歷了喪亂之痛而愈發憐惜民生的北人,以及數不清的只想好好活下去的人。

這羣人形成的風氣,與臨安不同……

吳潛就這樣站在戍樓中,用他那一雙老眼凝望着這片土地,愈看愈是不捨。

許久,一大隊車馬逶迤而來,風捲旌旗,帶着得勝歸來的氣勢。

吳潛領着長安官員迎出城外,只見大纛下策馬而來的李瑕一身戎裝,英姿雄武。

他以往也常見到李瑕,但今日再見,感受愈發不同。

從淺水塬之戰,不免聯想到唐太宗,聯想到劉文靜,於是不免想到劉文靜在唐太宗年少時評價的那一句“非常人也,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其年雖少,乃天縱矣。”

連吳潛都有這種聯想,這一戰對李瑕的威望必然會有更大的影響。

當今之亂世,世人最憧憬的是什麼?

便連李璮舉事,喊的也是“復爲盛唐之主”,王文統則想“繼作玄齡之臣”,如果可以,他吳潛難道就不想當房玄齡嗎?

士民之仰望便是這麼來的吧……

吳潛腦中這些念頭才轉過,李瑕已翻身下馬,扶住了他,笑道:“吳公何必來接?未免太興師動衆了。”

“王師凱旋,便是興師動衆也該迎一迎,以提振人心。”

“好,多謝吳公了。”

李瑕笑應了,待與吳潛並肩而行,卻低聲道:“還不算凱旋,我很擔心河南局勢……晚些再談吧,吳公請看那是何人?”

吳潛轉過頭,目光穿過人羣,待看到李曾伯,不由啞然失笑。

老友相見,他頗爲灑脫,啞然一笑之後擺了擺手,有種“往事不必多談”的意思。

李曾伯反而是情緒複雜,初時還能剋制,等看吳潛這灑脫神情,一個沒忍住,老淚縱橫……

~~

“我聽得你‘離世’之前留下三首《謝世詩》,便知你是爲劉宗申所累,唯不知是否賈似道主使……”

入了城,李曾伯坐在廳上,再談起兩年前他聽說吳潛死訊時的過往,卻是愈說愈激憤。

“‘伶仃七十翁,間關四千裡。縱非煙瘴窟,自無逃生理’,哪怕今日見你還在人世,當時奸黨迫害之烈猶可見一斑!”

李曾伯有憤怒的理由。

他派人到循州查探過,得到的各種蛛絲馬跡直讓他怒髮衝冠。

據說劉宗申到任之後,不止一次對吳潛下殺手,先是遣人在吳潛所住寺院的井中投毒不成,爲了下毒又設宴邀請吳潛,被婉拒之後乾脆強行把宴席設在吳潛住處。

更痛心的,是吳潛的“身後事”。

吳潛是盼着能落葉歸鄉的,詩云“朝廷有至仁,歸骨或可覬。魂兮早還家,毋作異鄉鬼”。

但他是牽扯儲位之爭而被貶謫的,在沒有平反之前,不具備扶柩還鄉安葬的條件。

因此,李曾伯當時探知的是,吳潛的屍體被安葬在相距循州六百里的湖尾山中的荒僻之地。

一代狀元賢相,死後連葬身之地也無,何等悲涼委屈?

“可齋莫再氣了,莫氣了。你已花甲之年,任一方閫帥,豈好哭成這般……我未死,還在人世。”

“毅夫兄,你看看你這輩子!”

李曾伯搖了搖頭,愈發激憤。

他一時也不知如何表述這種激憤,只好再念吳潛的“絕命詩”,只覺字字泣血。

“邊馬南來動北風,屢陳長策矢孤忠。羣豺橫暴嘉謀遏,儀鳳高飛事業空……”

唸到最後那句“欲知千載英雄氣,盡在風雷一夜中”,想到吳潛差點便要被一杯毒酒葬送在那個雷電交加的夜裡,李曾伯已憤怒地捶着桌案。

“莫氣了,過去了。”吳潛嘆息不已,道:“三首絕命詩,其中兩首是我本以爲必死,有感而發,一首是爲了造成我已死的假象……總歸是過去了,你莫要偏激,也莫要心生不滿。”

“不滿。”李曾伯道:“我確是不滿!聯絡朝臣逼着賈似道罷了劉宗申的官……唉,但又還能如何偏激?”

說到這裡,他語氣沉重下來,終是又吐出了四個字——

“國事爲重。”

“是啊。”吳潛深以爲然,“國事爲重。”

旁人或理解不了他們,受如此迫害,竟還要稟承國事爲重的觀念。

但,恰是有這份胸懷與意志,才能數十年苦心支撐這搖搖欲墜的家國。

國事之重,沒有這種毅力的人本就扛不住。

故而他們是吳潛、李曾伯。

個人的榮辱與委屈談也談過,哭也哭過,話題便漸漸轉回正事上來。

“沒想到會是李瑕救你,深謀遠慮啊。”

“守垣這個兒子……讓人不知如何說啊。”吳潛喃喃道:“先帝若有這樣的兒子、或榮王若有這樣的兒子,倒是社稷之幸事啊。”

“毅夫兄這話,太大逆不道了。”

“是啊,這話裡第一層意思,對當今官家便尤爲大逆不道。我被貶謫循州,不冤、不冤……”

提到當今官家,李曾伯也是無言。

他揉着額頭,一會想到淺水塬戰場上,李瑕親率騎兵截斷蒙軍的英勇之姿,一會想到在臨安數日聽聞的有關官家那些荒唐之事。

更不提吳潛這一輩子屢次在朝中受到的迫害,再相比起這一年李瑕的對待,更不知說甚纔好。

“唉。”

終是一聲長嘆。

之後,李曾伯道:“我不能謀逆。”

“六十又八矣。”吳潛捻着長鬚嘆道,答非所問,又道:“你小我三歲,亦不年輕了。”

“你這是要我莫再管身後之事啊。”

“不然如何呢?”吳潛反問一句,拍着膝,漫不經心道:“無可奈何了啊。”

“但……”

吳潛擺擺手,笑道:“故友重逢,談談詩詞纔對。當年你我詩詞唱和,我填‘問匈奴未滅,底事菟裘’,你填‘誰爲把中原一戰收?問只今人物,豈無安石’,至今回想你我這些詞句……牢騷太多了。”

他們這兩首詞,一個嘆匈奴未滅卻要隱居了,一個問天下是否還有謝安,轉頭還是說隱居,“隱居”二字雖然都只是說一說,但這種悲觀卻像是刻到了大宋文臣的骨子裡。

說來說去,都是悲觀。

“你我爲何就不能如嶽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你我爲何總是‘人間事,盡悠悠且且,莫莫休休’,爲何總是‘危欄外,渺滄波無極,去去歸休’?”

吳潛話到這裡,往前一傾,問道:“以往連談收復都是欲語還休,但你不覺得近年來振奮了許多嗎?你我垂垂老矣,便只管振奮,有何不可?”

李曾伯感慨不已,“連收復都欲語還休”這幾句,他們對朝廷豈就是毫無不滿。

“毅夫兄你莫非是……”

“不,我每每向李瑕耳提面命,教他忠君報國。可我一介老朽,除此之外,又還能如何?”

“耳提面命,忠君報國?”李曾伯反問一聲,猶覺不安。

“近來常想起一句話啊……”吳潛又道,“如何言之呢,‘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齋以爲呢?”

話不必說透,李曾伯已會意吳潛的意思。

他本該是來遏制李逆之勢,沒想到還沒開始對付李瑕,立場已有了這些的變化。

而李瑕還根本都沒對付過他,確有大氣量。

想到這裡,讓人心中不由又浮起一個評語。

“大度類於漢高,神武同於魏祖。”

~~

李曾伯到長安,既有見見老友這樣的私事,更多的則是爲了在回隴西前瞭解清楚接下來的形勢。

換句話說,才殲滅阿術,他們就馬不停蹄地趕到長安進行軍議了。

入城稍歇了一會之後,李曾伯與吳潛轉到府署大堂上,只見不少文武官員已經到了。

李瑕沒有換掉那一身戎裝,臉色並不是太好。

“先總結今年夏防、秋防……”

一句話,把許多將領帶回了以前年年遭蒙軍入寇的氛圍,又要開始年年防蒙虜入寇了。

“我們連接打了幾場勝仗,殲蒙軍近三萬,但從南陽、黃河、潼關、鞏昌、延安、淺水塬等一場場仗打下來,我軍的傷亡也已逾萬,更有五萬無辜百姓受難……”

李瑕對此很不滿意,他不願與蒙古進行這樣的消耗。

因此,他首先明確提出了他往後的戰略傾向。

“我們必須往外打,把敵人堵在家門之外,這是下一個階段的戰略,請諸位都仔細想想如何做到,明日繼續就此商議。現在談形勢……林子,你來說。”

李瑕議事時與臨安完全是兩種作風。

他總結、提出目標,簡明扼要。

而他對情報的重視,也是世間少有人能及。

林子已站起身來,卻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

“據山東、河南方面情報,夏貴已被張弘略擊退、李璮被圍濟南已有敗亡之勢,只怕今冬蒙軍就能抽出手來,轉頭攻川陝了……”

第9章 妙算盤第79章 通敵第387章 題遺山詩第461章 馬軍寨第320章 真相第977章 嚮往第1021章 消耗與搏殺第972章 國書第811章 黃鼠狼行動第168章 客氣第577章 魏紫姚黃第14章 信任第810章 急了第320章 真相第334章 叛將鐫名第167章 冠軍風采第485章 縮影第243章 見聞第864章 拼湊第161章 差別第233章 水戰之失第1224章 輕重緩急第154章 封筆詩第255章 生意人第545章 連夜雨第162章 排斥第718章 後宮第365章 破綻第226章 查清楚第95章 微山第502章 北移第584章 期待第180章 筠連州第1263章 汴京第1341章 興亡第1000章 以己度人第92章 啓程第1039章 主戰派第470章 怯薛軍第863章 轉機第448章 陰謀第546章 舊事重演第928章 人和第932章 前後夾擊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164章 縣尉第540章 誤終生第902章 裂縫第1225章 換俘第439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956章 條件不變第296章 規劃第1050章 規範的皇帝第1088章 局部第539章 提親第86章 承諾第1176章 法與治第485章 縮影第12章 英略社第64章 孤膽第1298章 平北第438章 各有算盤第1122章 雪戰第1225章 換俘第964章 胡俗漢俗第1278章 都城第612章 志向第716章 治家第420章 意外第837章 惡人先告狀第1141章 臨時抱佛腳第204章 白巖苗寨第1182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1302章 船歌第230章 自負第644章 人才第211章 堅壁清野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635章 急襲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502章 北移第804章 敵人的敵人第12章 英略社第540章 誤終生第1027章 移駕第879章 近衛第625章 條件第261章 元宵第513章 稻粱謀(爲盟主“無語之人”加更)第437章 不斬來使第1021章 消耗與搏殺第628章 人心第967章 劃分六路第1008章 造反嗎第17章 選擇第958章 人未歸棋已落第1255章 腐肉第1334章 寄望第617章 年號(爲盟主“暗血小黑麥”加更)第673章 漢臺幕府
第9章 妙算盤第79章 通敵第387章 題遺山詩第461章 馬軍寨第320章 真相第977章 嚮往第1021章 消耗與搏殺第972章 國書第811章 黃鼠狼行動第168章 客氣第577章 魏紫姚黃第14章 信任第810章 急了第320章 真相第334章 叛將鐫名第167章 冠軍風采第485章 縮影第243章 見聞第864章 拼湊第161章 差別第233章 水戰之失第1224章 輕重緩急第154章 封筆詩第255章 生意人第545章 連夜雨第162章 排斥第718章 後宮第365章 破綻第226章 查清楚第95章 微山第502章 北移第584章 期待第180章 筠連州第1263章 汴京第1341章 興亡第1000章 以己度人第92章 啓程第1039章 主戰派第470章 怯薛軍第863章 轉機第448章 陰謀第546章 舊事重演第928章 人和第932章 前後夾擊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164章 縣尉第540章 誤終生第902章 裂縫第1225章 換俘第439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956章 條件不變第296章 規劃第1050章 規範的皇帝第1088章 局部第539章 提親第86章 承諾第1176章 法與治第485章 縮影第12章 英略社第64章 孤膽第1298章 平北第438章 各有算盤第1122章 雪戰第1225章 換俘第964章 胡俗漢俗第1278章 都城第612章 志向第716章 治家第420章 意外第837章 惡人先告狀第1141章 臨時抱佛腳第204章 白巖苗寨第1182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1302章 船歌第230章 自負第644章 人才第211章 堅壁清野第576章 死仇(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4/21)第635章 急襲第673章 漢臺幕府第502章 北移第804章 敵人的敵人第12章 英略社第540章 誤終生第1027章 移駕第879章 近衛第625章 條件第261章 元宵第513章 稻粱謀(爲盟主“無語之人”加更)第437章 不斬來使第1021章 消耗與搏殺第628章 人心第967章 劃分六路第1008章 造反嗎第17章 選擇第958章 人未歸棋已落第1255章 腐肉第1334章 寄望第617章 年號(爲盟主“暗血小黑麥”加更)第673章 漢臺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