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分功宴

濟南西城外,蒙軍大營。

張弘範巡視過戰場,策馬趕回營中,聽親衛稟報了一句“李家郎君來了,正在帳中等候”,他遂連忙趕向大帳。

帳簾一掀,一個年輕人已起身。

“九郎。”

“德卿兄。”張弘範上前,道:“你攻下淄川了?如何?家小可安好?”

“已攻破淄川,救出我的家眷。”李恆笑應道,“淄川已定,趕來增援,就數百人馬,旁人瞧不上,想在九郎這裡下營。”

他年紀在二十六七,面容俊秀,舉止貴氣,穿着一身蒙軍的戎服,算是蒙古將領中最文雅的面貌了。

李恆是西夏王室後裔。

雖說西夏滅國最慘,王族屠戮殆盡、宮殿盡數銷燬、王陵掘地三尺……但也有一隻漏網之魚。

早在夏神宗在位時,西夏一邊受着蒙古劫掠,一邊還依附着蒙古、窮兵黷武地去幫蒙古攻打金國。

當夏神宗命太子李德任統兵打金國,李德任堅持聯金,拒不領兵,夏神宗氣憤,一舉廢掉了李德任的太子之位,把他囚禁在靈州。

後來,蒙軍攻破靈州,李德任不屈就死,當時他兒子李惟忠才七歲,也想追隨父親殉國。

蒙古宗王、鐵木真的弟弟合撒兒見了,收養了李惟忠。

合撒兒死了之後,次子移相哥最爲顯赫,李惟忠也追隨着移相哥立了功勞,被封爲淄川的達魯花赤。

李恆是李惟忠的次子,從小就留在移相哥王府當人質,被王妃當作自己的兒子一般撫養長大。

他年長之後回到山東,去年發現李璮準備舉旗造反,隨李惟忠棄家而逃,到燕京告狀。此番也算是表了忠心、立了功勞。

李璮惱怒李家父子行徑,遂將其滿門押於淄川獄中,李恆這次便是領兵救出家眷,再來圍攻濟南。

此時李恆說完了這些經歷,張弘範也是唏噓。

“德卿兄忠於國事,陛下必不薄待。”

“不談我了。”李恆擺手,把話題轉到張家身上,道:“聽說,你六哥擊敗了宋軍,收回了亳州與河南諸城?可喜可賀。”

“是啊。”張弘範笑道,“六哥一向有大本事,又聽父親話。”

他已在帳中翻了一會,沒找到酒,招過親衛去別處拿一罈來。

“九郎呢?攻城也有數月了,可有斬將奪旗?”

“沒有。”張弘範徑直搖頭,攤開手,道:“一滴血還未沾。”

李恆指了指他,笑罵道:“帳中無酒,我看你未曾懈怠。”

“有酒有酒,你看,這不就來了。”

張弘範大笑,接過親衛找來的酒,坐下,給李恆倒了一杯,道:“德卿兄前陣子在淄川,怕還不知濟南這邊的戰況,我來給你說說。”

“多謝。”

“史帥趕到濟南之後,與合必赤宗王商議,認爲李璮詭計太多,且兵馬精良,不宜強攻濟南城,當圍城困死李璮。所謂‘以歲月斃之’,這是穩操勝券的打法。”

李恆聽得懂。

打李璮與打阿里不哥不同,沒必要損兵折將,因此諸路世侯都想保全實力,這也是爲何需要史天澤來統一指揮。

能保證衆人的利益,才能得到衆人擁護,史天澤懂得這道理。

“穩操勝券。”李恆笑道:“那更重要的就是……看誰能分到功勞了?”

“是,只看誰能分到功勞。”

兩人會心一笑,碰了碰酒杯。

李恆抿了酒,向帳外看了一眼,評價道:“你守的這地方不錯,李璮很可能會從此突圍,少不了你一份功勞。”

“史帥待我不錯。諸路軍中,只有史格那道防線比我更好。”

“史格在哪?”

“西南,扼守歷山一線。”

李恆點點頭,道:“確實是李璮最有可能走的方向。”

“史帥的親兒子嘛。”

張弘範往前稍傾了傾,道:“到了濟南,我才知道父親真是老謀深算……我出戰前,他便告誡我要找‘險地’駐營。”

“哈哈,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李恆大笑。

哪有甚險地?

這裡不是在打仗,是一場分潤功勞的宴席,是諸路世侯把年輕一輩的子弟拉出來亮相的一次機會。

張弘範話鋒一轉,卻道:“這兩個月李璮已開始突圍了。但,他一次都沒有攻擊我的防線。”

“哦?李璮畏懼九郎之名?”

張弘範大笑,頗爲張狂。

然而,他眼裡卻沒有笑意,稍微笑了一會便停下,肅容道:“不鬧了。我還不至於中了這樣淺顯的驕兵之計。李璮欺我年輕,當我不會領兵,以爲一直不來攻,我的士卒一定會心生懈怠。”

李恆道:“我等他來吃個大虧。”

聊到這裡,大雨傾盆而落,帳內的地上也滿是雨水。

張弘範連忙去冒雨去搶修防事。

到了夜裡,便聽士卒說,史格依託河澗修築的防禦工事毀了,木柵全被沖垮了。

張弘範自語一聲“來了”,遂向李恆道:“德卿兄是否到史家大郎處下營?”

“不了,我只這點人馬,在哪都是一樣的。難得能與九郎並肩作戰,九郎不嫌我分潤你的功勞便好。”

“自是不嫌。那今夜便看史格獨領大功。”

是夜兩人抵足而眠,半夜,果然被動靜驚醒。

“報!李璮夜襲南面史將軍大營了……”

“下棋吧。”

李恆道:“等等戰報,看史格如何應對。”

張弘範打着哈欠,隨口道:“看吧,史格一定又要鬧出些軼事來,顯得他英勇。”

棋下到第三盤,果然,聽得探馬來報,說是史格親自反擊,殺至李璮大纛下,投擲火炬爲號,一舉破敵。

“德卿兄覺得如何?”

“這故事……勉強能在戰報記一筆,博陛下一笑。”

“不錯的亮相……”

天光微亮,王蕘站在濟南城頭上,望着最後一支殘兵退回城中,眼中滿是無奈。

對李璮失望透頂了。

李璮是他姐夫,以前王蕘怎麼看,都覺得姐夫是當世豪傑,心懷大志,武勇絕倫。雖知道李璮不擅謀略,但沒想到是如此不擅謀略……

回想起來,王蕘趕到濟南之時,史天澤還未率軍抵達,當時他便勸李璮放棄濟南,把防線拉到江淮一線,與趙宋聯合防禦。

這是韓祈安讓王蕘轉告的話,既是李瑕的意思,也是王蕘的意思。

局勢很清楚了,王文統一死,李璮根本不可能再直搗燕京,那就只能退。

須知忽必烈還有阿里不哥這個強敵,只要依託於江淮、依託於趙宋,時不時北上襲擾,往後還有機會。

但李璮拒絕了,理由也很充分

“趙宋豈可信任?若趙宋可信,當年我父也不會喪命於趙方、趙葵之手,我絕不重蹈覆轍!我聯絡趙宋,爲的只是得到趙宋的應援而已,豈真有投奔之意?便是有,你真當趙宋君臣敢接納我嗎?!”

王蕘也是一時語塞,想都能想到趙宋朝堂上是怎麼說的“豈不懼重蹈梁武帝接納侯景之覆轍?”

李璮不僅是娶了王文統的女兒,還娶了塔察兒的妹妹,對蒙古局勢十分了解,知道太原路、平陽路,以及河套地區的九原城等地,都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宗室朮赤一系、察合臺一系的封地。

他想要將聲勢鬧大,讓天下人感到忽必烈已岌岌可危,羣起響應。

王蕘跑來相勸時,李瑕還在南陽拖着史天澤,對此,李璮也有自己的看法。

“李瑕之所以能拖住史天澤,實則是因史天澤本就無意來攻山東,藉機觀望罷了。當此時局,天下間無數目光盯着,我豈能退出濟南?!合該堅守下去,待羣起響應……”

“姐夫啊,若有人響應,三十年前就響應了。”

“三十年前豈有這大好機會?如今不同,李瑕若能再拖史天澤一陣子,便是連史天澤也能倒戈。”

“拖不了了,蒙軍不止有一路攻關隴,他何爲要爲姐夫再拖下去?”

“有何拖不了?我守濟南,千辛萬苦尚可支撐。他不過對敵那欲戰不戰的史天澤一路人馬。”

“人家不像姐夫你不管不顧,人家要講策略……”

“傳信於他,只差這最後一步便可驅逐蒙虜,爲山九仞,不可功虧一簣。到時我與他平分天下又有何不可?”

“姐夫!”

“休再多言,你如此相勸,到底是何目的?!”

“……”

王蕘於是明白李璮不信任他了。

因爲他與王文統這父子倆確實起過要投靠忽必烈的心思,也就是如今王文統死了,他纔再次決心抗蒙,不被信任也實屬正常。

既勸不動李璮,王蕘只好去勸外甥李南山早做敗亡的準備。

李南山被說動了,且做了準備……

李璮是有一支水師的。

山東三面環海,李家對海戰十分重視。早在李全在時,便知趙宋利於舟師,於是謀習水戰。重金招募柁工、工匠,大造船隻。

李璮則修葺了舊海城作爲水師基地。

這次舉旗,李璮本打算水陸並進、攻打燕京,然而才攻到濟南就被堵住,如今水師還留在舊海城未動。

因此,李南山趁着史天澤還未領兵抵達,派出心腹,令其將家眷、物資運往舊海城。待局勢有變化,他們便打算強行帶李璮從海上逃亡……

結果,到了九月十八日,王蕘已放棄帶李璮一道離開的想法了。

他再次找到李南山。

……

李南山在昨夜的突圍中受了些傷,正在裹着傷口,見王蕘過來,嘆道:“悔不早聽舅舅之言,如今便是突不出去了。”

“姐夫是如何想的?”

“舅舅何不自去問父親。”

“他不信我。”王蕘那大嘴一咧,既是苦笑,又是無奈。

李南山嘆息一聲,道:“父親還想着殺回益都,重振事業,卻不知益都陷落了沒有。”

“聽我說。”

王蕘湊上前,低聲道:“拖得太久了,如今兵馬已不可能突圍而出,你我趁亂帶着家小逃吧……”

“何意?”李南山大訝,“舅舅這是要我棄父兄於不顧,苟且偷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李南山很堅決,道:“我絕不背棄父親。”

王蕘拍了拍額頭,搖頭不已。

“舅舅,你也不必過於憂慮。”李南山只好勸他,道:“未必就不能突圍,父親有辦法。”

“是嗎?”王蕘漫不經心地應着。

他心裡清楚李璮那所謂的辦法是什麼。

無非是欺張弘範年輕,打算從張弘範的防線突圍。

對此王蕘不抱期望。

但他手裡倒是還有一枚張五郎給的信物,只看能否趁亂帶走一些人了。

至於李璮,想必只能放棄了……

第938章 附庸第1078章 刻薄第1145章 疏不間親第865章 懷疑第1036章 庇佑者第266章 作法第886章 西使記第454章 峽谷第676章 麥苗第739章 誘敵第844章 孱第946章 古戰城南第212章 迎擊第585章 君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7/21)第779章 涼州第691章 反賊第734章 鄧州第144章 榮王第484章 節度使第44章 證據第488章 小官第1292章 叛臣第1072章 預則立第325章 意料之外第986章 祖譜第589章 盡力第1193章 放權第646章 劍指秦川(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1242章 急轉直下第966章 曆法第800章 黃河龍騰(爲盟主“太原公子褐裘而來”加更)第293章 烏撒部第235章 功虧一簣第325章 意料之外第254章 挑釁第192章 潛師而躍第1226章 不重視第1089章 兵痞第388章 雁丘詞第1334章 寄望第146章 領悟第1049章 禮賢下士第1320章 雌了男兒第303章 流年不利番外篇·福將(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第570章 消磨(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2/21)第591章 信息差(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9/21)第584章 期待第700章 擔當第414章 雛第1126章 先回防第430章 川西第103章 歸籠第54章 弘道苑第891章 汗國之秉權者第268章 神秘感第1038章 御口親征第183章 劫道第839章 後盾第1218章 衆叛第1300章 借魄第1288章 信徒第81章 動手第920章 敬畏第83章 伏殺第1124章 忠勇第762章 斷腿第1225章 換俘第69章 反骨第240章 葫蘆囊第388章 雁丘詞第312章 箭毒木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581章 規矩第766章 快錯過的機會第595章 清君側第990章 不宣而戰第19章 說客第118章 出路(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2/10)第781章 拖延第1263章 汴京第383章 反對第217章 夜襲第819章 撐(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1/10)第1316章 召見第1252章 民夫第433章 衝鋒第409章 新年第1210章 先與後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677章 馬車第1221章 黨羽第523章 危而復安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1200章 矛盾第88章 亡國奴第660章 反制第839章 後盾第109章 信任第727章 功臣
第938章 附庸第1078章 刻薄第1145章 疏不間親第865章 懷疑第1036章 庇佑者第266章 作法第886章 西使記第454章 峽谷第676章 麥苗第739章 誘敵第844章 孱第946章 古戰城南第212章 迎擊第585章 君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7/21)第779章 涼州第691章 反賊第734章 鄧州第144章 榮王第484章 節度使第44章 證據第488章 小官第1292章 叛臣第1072章 預則立第325章 意料之外第986章 祖譜第589章 盡力第1193章 放權第646章 劍指秦川(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1242章 急轉直下第966章 曆法第800章 黃河龍騰(爲盟主“太原公子褐裘而來”加更)第293章 烏撒部第235章 功虧一簣第325章 意料之外第254章 挑釁第192章 潛師而躍第1226章 不重視第1089章 兵痞第388章 雁丘詞第1334章 寄望第146章 領悟第1049章 禮賢下士第1320章 雌了男兒第303章 流年不利番外篇·福將(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第570章 消磨(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2/21)第591章 信息差(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9/21)第584章 期待第700章 擔當第414章 雛第1126章 先回防第430章 川西第103章 歸籠第54章 弘道苑第891章 汗國之秉權者第268章 神秘感第1038章 御口親征第183章 劫道第839章 後盾第1218章 衆叛第1300章 借魄第1288章 信徒第81章 動手第920章 敬畏第83章 伏殺第1124章 忠勇第762章 斷腿第1225章 換俘第69章 反骨第240章 葫蘆囊第388章 雁丘詞第312章 箭毒木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581章 規矩第766章 快錯過的機會第595章 清君側第990章 不宣而戰第19章 說客第118章 出路(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2/10)第781章 拖延第1263章 汴京第383章 反對第217章 夜襲第819章 撐(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1/10)第1316章 召見第1252章 民夫第433章 衝鋒第409章 新年第1210章 先與後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677章 馬車第1221章 黨羽第523章 危而復安第422章 九斿白纛第1200章 矛盾第88章 亡國奴第660章 反制第839章 後盾第109章 信任第727章 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