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切身利益

楊大淵之弟楊大楫駐守在延州城以北的清澗城。許衡此番前來並未事先派人告知,直到他抵達了清澗城,楊大楫才得知此事,連忙派人往塞門寨通知楊大淵來迎。

信馬到塞門寨時,楊大淵已出發去見李瑕。

楊文安聽說有重臣自燕京而來,不再猶豫,點齊心腹精兵便要去襲殺李瑕。而就在楊文安點齊兵馬的這會工夫,許衡竟已得知了楊大淵要去見李瑕之事。

表面上說是副帥楊大楫說的,但楊文安一思量便知楊大楫不太可能主動告知許衡這種事。

想必是軍中有人告訴了許衡,楊大楫見瞞不住了,只好全盤托出。想着這些,楊文安已有些不安起來。他沒有卸甲,直接便披着一身盔甲北向去迎接許衡。

思量着近日發生的事他認爲以忽必烈的氣度,不至於因這點事追咎楊家。萬一真要追咎,楊文安也不介意提着許衡的腦袋去投靠李瑕。

一路上想着這些,他迎到了前方的馬車,見到了許衡。

許衡時年五十四歲,是名滿北地的宿儒。當年廉希憲才任職關中,第一件楊大淵之弟楊大楫駐守在延州城以北的清澗城。許衡此番前來並未事先派人告知,直到他抵達了清澗城,楊大楫才得知此事,連忙派人往塞門寨通知楊大淵來迎。

信馬到塞門寨時,楊大淵已出發去見李瑕。

楊文安聽說有重臣自燕京而來,不再猶豫,點齊心腹精兵便要去襲殺李瑕。而就在楊文安點齊兵馬的這會工夫,許衡竟已得知了楊大淵要去見李瑕之事。

表面上說是副帥楊大楫說的,但楊文

安一思量便知楊大楫不太可能主動告知許衡這種事。

想必是軍中有人告訴了許衡,楊大楫見瞞不住了,只好全盤托出。想着這些,楊文安已有些不安起來。他沒有卸甲,直接便披着一身盔甲北向去迎接許衡。

孤思量着近日發生的事他認爲以忽必烈的氣度,不至於因這點事追咎楊家。萬一真要追咎,楊文安也不介意提着許衡的腦袋去投靠李瑕。

一路上想着這些,他迎到了前方的馬車,見到了許衡。

許衡時年五十四歲,是名滿北地的宿儒。當年廉希憲才任職關中,第一件事便是請許衡爲京兆府提學。後來忽必烈從鄂州北歸,徵召許衡入朝,任他爲太子太保。

雖說大蒙古國任官隨意,不管之前是何職、是何品級,只看大汗的心意,但能被忽必烈授予高官的漢臣,確實個個都有真才實學。

這種破格提拔,每每讓人感激涕零,心生效死之意。

許衡雖是書生,一掀車簾,渾身氣場卻是把周圍將士的殺伐氣都蓋了下來。

因爲他奉忽必烈之命前來。“楊文安特來迎魯齋先生。”

“好,好。”許衡一看楊文安便是目露讚賞,頜頭不已,讚道“好一個少年豪雄,英姿颯爽”

楊文安得了誇讚,不由對許衡大生好感,忙上前以學生之禮相見。“先生當世聖賢,晚輩渴慕已久,惜不能得先生教誨。

“老夫與將軍邊走邊談,如何”“晚輩幸甚,先生喚晚輩表字’泰叔即可。”“

楊文安個很單純的人,他是個將軍,只管打仗,討要功勞。

他不像楊大淵,心中藏滿了不合時宜。這樣的性格,使得楊文安說話做事都很爽快。他的態度很簡單,勝敗乃兵家常事,忽必烈實力還是雄厚,沒必

要因爲這次進兵就去想有的沒的。很快,他也把這層意思表達給許衡,之後道“叔父也是此意,今日去,正是去伏殺李瑕。”

“無妨,哪怕楊元帥是去與李瑕談談,又能如何呢”許衡撫須道“老夫很想知道,李瑕能給他什麼..~~延河邊。

遠處的黃土塬上也無草木,但相比川蜀的山,這裡的草木總顯得稀薄,露出下面的黃土,顯得潮溼。黃色是蒼涼的顏色。

有兵士策馬趕到,只見兩岸各有兵士列陣,卻並非劍拔弩張的場面。楊大淵回過頭,問道“何事”

信馬下後低聲道“將軍,燕京有高官來了。”“這麼突然”

楊大淵似嘆了口氣,擡眼望向對岸,眼神中帶着些擔憂。

楊大淵毫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因爲李瑕若殺他,得不償失。

李瑕眼下要做的關鍵是爭取北地的人心,每爭到一分,他就強一分,忽必烈就弱一分。

這種時候,若殺楊大淵,只會毀掉信譽,《往後很難再有北人相信李瑕。且殺了也沒用,楊家還有楊文仲、楊大楫、楊文安等將才,還有楊文仲之子楊文粲。

因此,楊大淵坦然到了對岸,走進宋軍士兵之中來見李瑕。

李瑕遂邀他到塬上的小亭子裡談話,一起用了午飯。

談話尹始,楊大淵問的都是川蜀如何了。

他聽說各個山城的軍民又被遷下來,很是感慨,漸漸還紅了眼眶。“這輩子,歷任蓬州、利州、閬州、夔州…走遍了整個川蜀,你方纔所言每個山城,每個地方,我都曾去過……”楊大淵仰了仰頭,想到蜀中軍民返鄉安居樂業,自己卻在這西北吃風沙,只覺造化弄人。

他也不爲自己推脫,頓足長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李瑕看得出,楊大淵說這些都是出自於真心。這個蜀中老將是真的對大宋、對川蜀、對川蜀山水與百姓有感情。“還有回頭路。”李瑕道。

今日的談話,楊大淵分明是一副恨不能馬上就歸降李瑕迴歸川蜀的樣子,而且不是演的。

但談到關鍵問題(一他卻沉默了。李瑕有耐心,不急着催,等了許久,才又聽楊文仲開口。

“老夫很羞愧啊,食大宋米祿,卻屈膝投降,辜負天子厚望,毀家兄忠烈之名。”

楊大淵沒說自己愧對百姓,他保全了滿城百姓性命。

他坐在亭邊,撫着自己的膝蓋,想了想,又道“若有可能,老夫確實是想回川蜀…”

這句話,或許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天下的形勢。以楊大淵的資歷,他投降之後,迅速讓所有降將都圍繞在他周圍,在蒙古又形成一個軍閥勢力。當年他一降,幾乎是帶着除了釣魚城之外的蜀中諸城一起投降。現在,他若肯降李瑕。重要的不是他之後能爲李瑕做什麼,這件事本身就能讓無數人對忽必烈失去信心。李瑕很謹慎,聽了楊大淵的表態之後,想了想,緩緩問道“楊老將軍有何想要的”

他稱“老將軍”,而不是“都元帥”,這是否認蒙古給楊文仲的帥職。

這一句話之後,楊文仲表情似乎激烈了一些,繼續拍着膝蓋,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啊。”隱隱的,已沒有剛纔那麼真誠了。李瑕笑了笑。

他知道,楊大淵和劉白馬還有些不同。劉白馬是被打敗了,不得不降楊大淵卻還有選擇的餘地,而且明白現在這局勢他正好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這種時候,不該給些足夠的條件。但李瑕還是道“楊老將軍也知道,蒙古如今待武將雖寬,往後卻未必。”

“在蒙古……都元帥之職可承襲下來。”楊文仲緩緩道。大亭子外安靜了一會。

先前真摯的情感發自於楊大淵的肺腑,他已雙目通紅,像是已決心反正。但,實在話現在才說出來。切身利益。這只是楊大淵的第一個條件。後面必然還有別的。

當然,李瑕若不答應這個條件,後面李瑕卻是答非所問,談起了別的事。“這次忽必烈齊集大軍來犯,最後卻無功而返,楊老將軍是如何看待往後的局勢,可看清了”

什麼世襲的都元帥、軍民總管,倘若最後蒙古國若沒了,一切也都沒了。楊大淵反問道∶“這次若不是草原出了變亂,關中真的能守得住嗎”“忽必烈攻兩月,未進關中一步,足可見忽必烈外強中乾。”

“阿里不哥爲你解圍了,不是嗎”“不是。”李瑕道。“呵,好吧。

楊大淵笑笑,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再談這個話題。

他這個笑容有些討厭,態度有些輕佻,若換作張珏來勸降,只怕要氣得揚斧頭了。

揚斧頭也沒用,改變不了楊大淵的想法,只會更讓楊大淵看輕。

這場勸降,似乎被李瑕搞砸了。好在楊大淵沒有馬上離開,捻鬚沉吟了許久,自語道“聽說,王堅只進封了清水縣開國伯。

他把這“只”字咬得稍有些重。態度像是在說“若是肯給世侯之權柄,至多也該給個爵位。當然,哪怕你肯給,我也得考慮考慮。”李瑕沉吟不答。

他自己也只是一個郡王,又能答應給楊大淵什麼“這樣吧,往後…”

“往後郡王既自詡擊退了蒙軍,凡事猶待以後楊大淵反問了一句,搖頭嘆道∶“老夫活不了幾年了。”談條件總是繁瑣的。

眼下已涉及到太多問題,甚至包括李瑕名不正、言不順,確實很難給到旁人足夠的信心。

不過今日原本就不會有結果。李瑕不可能馬上就答應楊大淵的任何條件,只需要先知道楊大淵的態度,再做考慮。

楊大淵亦是如此,且他自己考慮還不算,哪怕他決定歸順李瑕了,還須回去與家族商議,說服所有人同意。 兩人就這樣相互試探,直到天色漸暗……

最後,楊大淵走下塬臺,重新上了木筏,撐着篙向延河對岸劃去。

今日與李瑕相見他有些後悔、失望。李瑕沒有如他預想中應允諸多條件,表露出的態度是"我早晚要打敗忽必烈,現在是給你機會。”楊大淵自是不喜。

但心底有個念頭在問他"敢不敢賭這個年輕人能成事”

這念頭並不強烈不也就只有一點,讓他想多試探試探李瑕,再做考慮。

李瑕翻身上馬,掃視了郝天益一眼,再看向楊大淵那撐篙的背影,認爲今天已經有很大收穫了。

無論楊大淵如何選擇,忽必烈與支持他的漢人之間的裂縫將越來越大。

天色暗得很快。

楊大淵劃到河中心時,李瑕只能看到河上的一道剪影。

說來,楊大淵這人,談不上崇高,但人品並不壞;私心有,公心確實也有;會猶豫,但也悲天憫人。

他守過川蜀、保過百姓、投了蒙軍,心裡也後悔,也想要好名聲,終究還是要爲家族考慮。

也許,換成別人到他的處境,會有很多很多人做出與他一樣的選擇。人嘛…“噗。”

黃昏與夜色交替之際,天地之間存着的最後一點光亮中,不知何處有箭矢射出,正中撐着小筏的楊大淵。

“噢通。

那道身影直直地落入水中。蜀中宿將、川陝都元帥,連掙扎都沒掙扎一下,屍體隨波而下。“叔父!

“大帥”

“渡河!給我殺了李瑕!爲叔父報仇……”

第1050章 規範的皇帝第253章 興昌五年第1253章 督促第684章 青蛙番外篇·草原之主(爲盟主“歌山第一帥”加更)第694章 暖意融融第95章 微山第840章 秦王勸進表第857章 狍子第52章 塔第97章 天淨沙第297章 威寧城第367章 引火燒身第1280章 揚野戰之長第542章 安寧第907章 繼父第307章 俘虜第510章 破防(爲盟主“王二郎二”加更)第302章 升遷第1225章 換俘第181章 巡檢第1179章 傳檄第1220章 未降者第119章 資格第116章 副相(爲盟主“定庸”加更)第199章 逆戰第108章 左相第427章 問罪第19章 說客第1022章 內敵與外寇第594章 宮城圖(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0/22)第126章 面聖(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6/10)第855章 甜棗第363章 史家第1283章 信徒與王子第1303章 佳宴第719章 全才第229章 徵召第1098章 曙光第2章 骨頭刀第104章 新家第1097章 駙馬第965章 人材木材第129章 不誠(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7/10)第590章 逃之夭夭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700章 擔當第878章 歲在甲子第1227章 卑鄙第1048章 從諫如流第1316章 召見第1129章 老將行第231章 銜尾第815章 圍堵第1317章 沙盤推演第1045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148章 督戰第1159章 無名小卒第689章 一網打盡第1321章 死板第1330章 盡忠職守第159章 縣官第914章 合則兩利第707章 順勢而爲第649章 奮勇第582章 仙丹(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6/21)第1132章 歸途第372章 閒王第643章 斡腹(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585章 君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7/21)第804章 敵人的敵人第623章 戰起隴西(爲盟主“項老”加更)第443章 戰果第113章 失望第1271章 怯懦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813章 窮追不捨第1201章 元大都第587章 亂臣賊子第612章 志向第476章 手段第1323章 收藏品第1049章 禮賢下士第678章 會子第1034章 西塞山第841章 報皇恩第1132章 歸途第143章 關押第940章 逼殺第758章 避實就虛第149章 聖心第575章 辜負第442章 陷營第993章 歲幣第590章 逃之夭夭第129章 不誠(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7/10)第940章 逼殺第524章 安家第31章 回馬槍第408章 預留
第1050章 規範的皇帝第253章 興昌五年第1253章 督促第684章 青蛙番外篇·草原之主(爲盟主“歌山第一帥”加更)第694章 暖意融融第95章 微山第840章 秦王勸進表第857章 狍子第52章 塔第97章 天淨沙第297章 威寧城第367章 引火燒身第1280章 揚野戰之長第542章 安寧第907章 繼父第307章 俘虜第510章 破防(爲盟主“王二郎二”加更)第302章 升遷第1225章 換俘第181章 巡檢第1179章 傳檄第1220章 未降者第119章 資格第116章 副相(爲盟主“定庸”加更)第199章 逆戰第108章 左相第427章 問罪第19章 說客第1022章 內敵與外寇第594章 宮城圖(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0/22)第126章 面聖(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6/10)第855章 甜棗第363章 史家第1283章 信徒與王子第1303章 佳宴第719章 全才第229章 徵召第1098章 曙光第2章 骨頭刀第104章 新家第1097章 駙馬第965章 人材木材第129章 不誠(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7/10)第590章 逃之夭夭第559章 閻李丁當第700章 擔當第878章 歲在甲子第1227章 卑鄙第1048章 從諫如流第1316章 召見第1129章 老將行第231章 銜尾第815章 圍堵第1317章 沙盤推演第1045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1148章 督戰第1159章 無名小卒第689章 一網打盡第1321章 死板第1330章 盡忠職守第159章 縣官第914章 合則兩利第707章 順勢而爲第649章 奮勇第582章 仙丹(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6/21)第1132章 歸途第372章 閒王第643章 斡腹(爲盟主“色如多”加更)第585章 君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7/21)第804章 敵人的敵人第623章 戰起隴西(爲盟主“項老”加更)第443章 戰果第113章 失望第1271章 怯懦第814章 庸人自擾第813章 窮追不捨第1201章 元大都第587章 亂臣賊子第612章 志向第476章 手段第1323章 收藏品第1049章 禮賢下士第678章 會子第1034章 西塞山第841章 報皇恩第1132章 歸途第143章 關押第940章 逼殺第758章 避實就虛第149章 聖心第575章 辜負第442章 陷營第993章 歲幣第590章 逃之夭夭第129章 不誠(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7/10)第940章 逼殺第524章 安家第31章 回馬槍第408章 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