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

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

建郡。

所牽涉的利益極爲龐大,可不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兩千石郡守流官,而是至少一個列侯國!

漢廷的列侯有多香,前面已經講述很多,只要不作死謀逆,起碼能保證一個家族百年以上的頂級榮華富貴,相比較普通流官,實在是金飯碗。

大漢的流封建制度從草創到逐漸完善的過程中,配套的封侯制度漸漸形成了規矩,從邦週上卿制度之中化用而出,在朝廷直屬的郡以及諸侯王國中,形成了上郡(國)三侯,中郡(國)二侯,下郡(國)一侯的郡(王)侯分治制度。

雖然皇帝沒有說分封列侯的事,但有郡必有國,這是目前的政治鐵律,除非皇帝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打破這個鐵律,這種完全沒好處的事情,皇帝一定不會做。

皇帝的聖旨一下來,當時殿中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天下不會再平靜,光是圍繞要不要建郡就會有極大的爭論,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大的魄力和眼光的。

公孫弘帶着聖旨到了丞相府中,丞相的權力極大,皇帝的聖旨需要經過丞相的用印才能夠發往各郡國,若是丞相不同意,甚至能直接將皇帝的聖旨駁回,不過一般這麼做的丞相,一旦碰到強勢的皇帝,距離下臺或者死就不遠了。

不過皇帝若是真的下了亂命,還將丞相逼死的話。

這個被洛氏影響過的世界的風氣,可能會有人直接刺殺皇帝,以正天下視聽。

雖然目前還沒有皇帝被刺殺,但是過去被刺殺而死的列侯、郡守、諸侯王,五十年之內,整整七十三個!

這是一個極爲恐怖的數字,平均下來每年就有一個半高級貴族死於刺殺。

這種行爲當然是大罪,基本上等同於謀逆,只要抓到,至少死一家,甚至罪名大的時候,會連帶上全族流放套餐。

但這個時候,恐怖的事情就來了。

這七十三人之中,朝廷只追究了三十三件刺殺案,另外四十件被查清真相之後,只能說一句死的活該,完全符合以直報怨,誅殺獨夫的道德風尚,最終沒有追究。

這些人之中,身份最高的是劉徹的一個弟弟,因爲殘暴的對待屬下,多次肆意的辱罵,在郡國之間是出了名的,結果被屬下殺死,這種弒君之事,劉徹暴怒自然想要懲治。

但是這件事實在是太符合儒家的君臣義利觀,結果被以賈誼爲首的人強硬的把人保了下來,不僅僅如此,還要給諸侯王上惡諡,爲殺人者表彰,記錄在典籍之中。

這讓劉徹怎麼能接受?

他自然駁回了賈誼的建議。

然後劉徹在面見賈誼時,就見到賈誼有些難以置信的望着自己,似乎是不理解自己爲什麼會偏袒諸侯王。

劉徹當時就明白了,自己不是在和丞相賈誼對抗,而是和天下之間的一種觀念在對抗。

最後劉徹沒有再說什麼,只是下旨讓諸侯王注意自己的德行。

賈誼最後以身體不適爲由辭職,但是這件事造成的影響卻實在是太大了。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風尚。

這就是劉徹拖着不設置丞相的緣由,但是他也快拖不下去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相,這是研究素王經典得出的結論。

公孫弘用印之後向着四方郡國發去,郡國有的很是偏遠,比如江東和嶺南那些地方,起碼都要一個月才能接到聖旨。

但是長安城幾乎是立刻就被這道聖旨所吸引,作爲大漢無可爭議的政治中心,這裡有天下四分之一的列侯,還有三公九卿,無數的兩千石、千石級別官員,還有前來長安述職的兩千石郡守,還有許多雖然沒有官職,卻都是各個郡國舉薦而來的賢良方正之士,還有太上學宮之中的各個學派老大,形形色色的人都在這裡。

這道聖旨就像是一顆巨石砸在湖面,瞬間激起了巨浪。

首先就是關於建郡的問題,雖然和列侯不能比,但兩千石的職位還是非常誘人的,尤其是思維敏銳的人,都意識到朝廷接下來肯定是要大力發展馬政的,那麼這兩個建立在河南地的郡就非常的關鍵。

而且那可是馬政啊,現在的馬政規模這麼小,就已經是最有油水和權力的部門之一,若是能夠在河南地建立大規模的馬場,那兩個新建立的郡的郡守權力和油水會直線上升。

普通的官員想着一個郡的建立能得到多少好處,最頂級的一批人則在思考這兩個郡的列侯皇帝準備怎麼辦?

還有這兩個郡的人口怎麼辦?

長樂宮中。

劉徹同樣在思考這兩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公孫弘之前暗示的方法,創造出大批的罪犯,然後用流放的名義把他們弄到河南地去放牧戍邊。

但是想要遷徙二十萬人過去,至少要四五個諸侯王參與謀反才行,不得不說這有點難,畢竟現在的諸侯王勢力已經遠遠不能和當初相比。

“現在長安和各個郡國之中罪名達到流放的刑徒不超過兩萬人,這兩萬人先遷徙到河南地去。關鍵還得是各地犯法的豪強,這些豪強的族人動輒數千,再加上那些隱匿的農戶,既然清丈土地查不出來,那就直接讓這些豪強帶走,還有最關鍵的,把一些宗室遷徙過去。”

劉徹在長樂宮中不斷踱步,思考着新建的郡的人員構成,他對河南地的重視遠遠超過嶺南,嶺南只是單純的遷徙刑徒過去,然後冊封了幾個列侯,名義上統治在朝廷的麾下,然後就沒有再多關注。 這實在是再正常不過,嶺南再往北的楚國舊地,即後世的洞庭湖南北,江淮,江東,都還沒有開發。

劉徹的目標是自己這一生能把南陽和漢江開發完畢,將這兩片土地變成熟土,徹底化爲糧倉,達到這樣的目標就算成功,其他的地方就交給後世的皇帝去做。

這種戰略目標下,哪裡有精力去開發嶺南,主要還是南方的蠻夷對中原沒什麼威脅,只能偶爾襲擊一下大漢的郡治和縣治,一旦朝廷的軍馬出動,基本上就要往山中和林中躲。

至於河南地,這是關乎漢廷生死的重要位置,自然要提起十二萬分的小心。

想到這裡,劉徹的眼神開始森寒起來,不再踱步,而是緩緩坐下,提筆緩緩寫着剛剛思考的要點。

“第一,遷徙刑徒,這件事很簡單,不會有人反對。

第二,遷徙豪強,要派人到山東一趟,這些年定然又有豪強坐法,只要拿住把柄再給一條生路,讓他們遷徙不成問題。

第三,分封的列侯,這個還要思慮,不過城池還沒有建好,可以稍後考慮。

第四,宗室要遷徙,但是是以坐法的形勢送過去,還是直接遷徙呢?”

劉徹將這四條列出,前兩條都很是簡單,以漢廷現在的強勢,想要做這些事很是簡單。

這不僅僅是新開發一片地域,還是對地方勢力的削弱,需要考量的事情極多。

“齊。”

思慮了許久,劉徹最終在紙上寫下了一個“齊”字。

齊地的富裕天下皆知,從數百年前,臨淄就是諸夏列國之中最富裕的城池之一,齊國豪富是出了名的,在漢朝建立之後,齊地是朝廷力量最弱的兩個地方之一,另外一個是楚地。

即便是後來在齊地分封了劉氏諸侯王,但實際上這片土地的無冕之王是呂氏,傳承自呂城的臨淄呂氏,是目前唯二的公爵之一,即墨呂氏則是漢朝建國的大股東之一,呂澤的後裔,目前是呂侯的爵位,先祖被追封爲公,以諸侯王的禮儀下葬。

這片土地上呂氏、劉氏的宗王列侯實在是太多。

其他的郡是郡中有國,齊地是列國之中夾雜了朝廷的郡,宛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

這不是形容詞,而是朝廷在這裡真的只有一個郡,其餘的全部都是王國和侯國,一個連着一個,無數的豪強都依附於王國和侯國生存。

劉恆時期就對齊地下過手,呂氏的三個徹侯都因爲持身不正,結果犯下不赦大罪坐法被除國流放。

劉徹早就對齊地的現狀不滿,想要改變一下,至少要讓朝廷的郡縣達到一半的數量,和王國的數量持平,還有齊地列侯的數量,不能讓呂氏在齊地扎堆存在,實在是太可怕了。

“除了臨淄呂氏和即墨呂氏的主支之外,其餘的列侯都要遷徙。”

劉徹很快就定下了遷徙的規模。

隨着時間的推移,當初同出呂城一脈的兄弟們漸漸疏遠。

有的奮勇向前,在如今的局勢中愈發風生水起,有的混吃等死,漸漸敗落,今日削一些戶數,明日削一些戶數,直到國除。

還有的爲非作歹,結果坐法流放,各不相同,但選擇的不同,自然會帶來結果的不同。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世上從來沒有什麼突然發生的禍事,一切都有緣由,劉徹派人到了山東。

洛無疾到了霍去病的府中。

晚上還有一章,可能會晚點,可能會十點

第391章 一言退萬敵第345章 罪證第501章 這是我此生最後所能做的!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935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995章 鎮壓第116章 楚國:怎麼又是我?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552章 趙飛燕!第52章 合縱扼楚第906章 青海道(33)第757章 冀州之戰!第377章 洛氏的庇護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26章 斥天子第752章 曹操死兒子了!第595章 公孫瓚白馬展英姿,劉玄德救命約兄第69章 天下公子,盡皆來洛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第25章 新君第256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25章 新君第859章 威震諸夏!(卷末)第266章 稱號功能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139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852章 洛蘇爲家族定調!第920章 死亡之語(不夠3000字,今天會再補第311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334章 還政第812章 手掌江左權!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791章 我不是個聖人啊!第965章 走過一路路,天下將何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531章 雨幕第912章 洛蘇見李氏宗子第316章 禮樂是最鋒利的刀第959章 李洛合一的最後一步第133章 爲盟主大佬帝木鄉之人加更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第785章 天下震動!第907章 洛氏扶龍,煊赫名門!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第234章 項羽的野望第148章 白駒過隙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834章 燕國裂,樑國亂!第218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第464章 帝心莫測第934章 齊國立,扶桑危第144章 儒家兩大法寶:拿來主義和素質教育第263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952章 國無儲君第728章 兄弟再相見!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435章 支線番外:洛無疾開拓西域1第213章 風雨欲來,風雨已來第254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517章 我輸給了洛氏啊!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79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531章 雨幕第246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42章 勸王殺子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279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247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918章 於公如聖,於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454章 重罪令免費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1第580章 貧道洛霄,請大漢赴死!第348章 結束第644章 陰詭第211章 反抗第494章 重判重刑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342章 我言第196章 文化正統之爭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830章 二朝鼎立第78章 吾與良人孰美?第995章 鎮壓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737章 袁紹死!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1000章 聯盟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211章 反抗第68章 公室求書第307章 劉盈昏迷!第58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上)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
第391章 一言退萬敵第345章 罪證第501章 這是我此生最後所能做的!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935章 苟利國家生死以第995章 鎮壓第116章 楚國:怎麼又是我?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552章 趙飛燕!第52章 合縱扼楚第906章 青海道(33)第757章 冀州之戰!第377章 洛氏的庇護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26章 斥天子第752章 曹操死兒子了!第595章 公孫瓚白馬展英姿,劉玄德救命約兄第69章 天下公子,盡皆來洛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第25章 新君第256章 我是楚人的王,諸夏的天子第25章 新君第859章 威震諸夏!(卷末)第266章 稱號功能第273章 我在陰山上第917章 一鯨落而萬物生第139章 大齊和大魏都天下無敵第852章 洛蘇爲家族定調!第920章 死亡之語(不夠3000字,今天會再補第311章 大漢仁宗孝惠皇帝(卷終)第334章 還政第812章 手掌江左權!第689章 關中好王氣!第791章 我不是個聖人啊!第965章 走過一路路,天下將何第720章 怎能不復仇呢?第531章 雨幕第912章 洛蘇見李氏宗子第316章 禮樂是最鋒利的刀第959章 李洛合一的最後一步第133章 爲盟主大佬帝木鄉之人加更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第785章 天下震動!第907章 洛氏扶龍,煊赫名門!第828章 人心有疑誓洛水5黃河之盟第234章 項羽的野望第148章 白駒過隙第747章 劉備的機會第834章 燕國裂,樑國亂!第218章 大秦諸侯王和山東諸侯王第464章 帝心莫測第934章 齊國立,扶桑危第144章 儒家兩大法寶:拿來主義和素質教育第263章 加冕,分封,維天有漢(卷終)第952章 國無儲君第728章 兄弟再相見!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435章 支線番外:洛無疾開拓西域1第213章 風雨欲來,風雨已來第254章 我劉邦要爭一爭天下共主的位置第517章 我輸給了洛氏啊!第186章 秦洛之戰:寧鳴而死!第622章 大廈將傾惡叢生,皇帝昏庸敗社稷第79章 系統小更新 不能拋棄邦周的理由第531章 雨幕第246章 韓信表示聽洛採的第42章 勸王殺子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929章 洛蘇的真正計劃!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279章 呂雉攝政,封侯拜相第247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918章 於公如聖,於私徇情(心情好,加一第430章 軍費從哪裡來?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454章 重罪令免費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1第580章 貧道洛霄,請大漢赴死!第348章 結束第644章 陰詭第211章 反抗第494章 重判重刑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342章 我言第196章 文化正統之爭第96章 宋國下場,籌謀周天子第830章 二朝鼎立第78章 吾與良人孰美?第995章 鎮壓第837章 洛顯之薨,謝道韞死!第737章 袁紹死!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874章 李氏承天!洛氏開帝業的回報!第1000章 聯盟第681章 我自己的道路第211章 反抗第68章 公室求書第307章 劉盈昏迷!第58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上)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