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王離的心思

鉅鹿城北,王離大營。

“大將軍,連續數日送來的糧草都不足往日一辦。我軍存糧不多,若是再這樣下去,怕是不妙啊!”

大將軍,即統領邊軍,駐守上郡的王離,身邊的親信都這麼稱呼他。章邯等人稱之爲武城侯,也是爲了便於分別。

一箇中年男子端坐帥位,丰神堅毅,雙目炯炯有神。皮膚顯得略黑,想來是西北邊塞的日曬風沙所致。身材高大魁梧,很符合土生土長西北漢子的特點,此人正是秦國長城邊軍統帥王離。

王離舉手投足間,不自覺地流露出一股威武。一身銀色鎧甲,雖然擦得鋥亮,卻顯得有些破舊。然而在整個大秦帝國無一人敢小覷,對於這件傳承多年的盔甲只有無限的崇敬之情。

只因爲這盔甲來歷不凡,是昔年秦始皇帝嬴政親手賞賜。它曾穿在王翦的身上,王翦先後領軍滅趙、滅燕、滅楚國。後來這件盔甲穿在王賁身上,王賁揮軍攻陷魏都大梁,攻克齊都臨淄,俘虜齊王建。

這件盔甲是一個見證,見證了秦國最偉大的武將世家的榮耀,也昭示了王離名將後裔,出身不凡的身份。王賁死後,這件鎧甲自然而然地交到了王離手中。

王離也算不負祖、父名望,蒙恬死後便接掌了長城邊軍,肩負起鎮守大秦帝國北部邊疆的重任。

此番他接到秦二世照明,率軍沿長城東進,南下趙高,配合滅趙。此前匈奴被蒙恬打的抱頭鼠竄,遷移大漠草原,不敢靠近長城一帶,史書有蒙恬北築長城,卻匈奴七百餘里的記載。

如今由他接管之後,在對抗匈奴一事上,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功績,更談不上超於蒙恬。要知道王氏與蒙氏,在大秦崛起統一過程中,兩大數一數二的功臣世家,彼此之間一直有所競爭。

王家有王翦、王賁父子在滅六國之戰中,功勞顯赫。蒙氏自蒙驁入秦,先後攻陷韓趙魏多出城池,秦國在函谷關外建立了東郡和三川郡,奠定了對外擴張的基礎。其後的蒙武隨王翦滅楚,立下大功。

也許在前兩代,王家父子依靠攻陷滅亡五國的功勞,風頭蓋過了蒙家。但是到了第三代,蒙恬深受始皇帝器重,築長城大匈奴,功勞卓著。其弟蒙毅也官至上卿,蒙家兄弟顯赫一時,反超了王家。

王離作爲王家的第三代傳人,對此一直頗爲鬱悶。奈何自己一直是蒙恬的副手,根本沒有獨擋一面,超越的機會。後來蒙恬死了,蒙家衰敗了,接手邊軍的王離卻不甘心,他知道在大秦將士和百姓心中,蒙氏仍然高出他們王家。

唯一能改變這種現狀的辦法,便是事實說話,在戰功上超過蒙恬。讓所有人看到王家的實力,讓所有人知道王家比蒙氏更強。當然,這並不是一種仇恨,而是名將世家對功勳和榮譽的執着和重視。

想要超越蒙恬,單單是對付匈奴的戰績是不行。就在他爲此遺憾的時候,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東方六國起義風起雲涌。

多好的建功立業的機會啊!王離感嘆的同時,卻因爲自己身份的限制,不可輕舉妄動,只能望匪興嘆。對能夠率軍出擊的少府章邯,更是羨慕無比。

直到那日接到秦二世胡亥的詔書,命他統領大軍沿長城東進,配合章邯將軍合圍趙國。

接到消息時,王離別提有多高興了,終於可以像祖父和父親一樣,滅國平叛,建不是之奇功。巧合的是地點還是在趙國,想當年祖父王翦首先攻克邯鄲,滅亡的第一個國家便是趙。

歷史似乎在重演,王離心中感覺,當年祖父在這邊土地上,開啓了王家榮耀的之路。今日也是在這裡,他要中興王家的聲勢和榮譽。

一想到這,王離總有一種掩飾不住的興奮,因此特意穿起這件,祖父、父親傳下來的御賜鎧甲,出兵鉅鹿。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和決心,不言而喻。

到了鉅鹿,王離與章邯兵兵分兩處,配合作戰。注意是配合作戰,王離並不附屬於章邯,在指揮權限級別上並非附屬於章邯。

王離駐紮鉅鹿城北,先派大軍將來救援的趙國將軍陳餘,燕齊韓魏國等過,以及一些零星的小股叛軍死死壓制住,讓他們在鉅鹿城北動也不敢動。

緊接着便派出了涉間、蘇角分批進攻鉅鹿城。而章邯卻“樂得逍遙”,南線的進攻並不兇猛,章邯給出的理由是吸援軍來救,圍點打援。在這種戰術問題上,他二人意見略有不同。

至於麾下二十萬長城邊軍的糧秣,則是全部依靠章邯運送。畢竟是長途奔襲,不可能攜帶太多糧草,再者上郡的糧草也是依靠關中運送,要是這樣輾轉,耗費太大。

相比之下,章邯身後不遠就是大河。不管是從關中沿渭水、黃河向河北運糧,還是從敖倉取糧,都方便很多。

敖倉設在滎陽東北的敖山,黃河與濟水分流的地方,聯通鴻溝和中原漕運河流。秦始皇獨具慧眼,統一六國後在此設立糧倉,收集中原之地的糧食存儲於此。

至於敖倉存儲的糧食數量,真真切切有些驚人,反秦三年,楚漢相爭五年,多少大軍從此運糧,卻從未用完。從某些方面看,劉邦之所以能與項羽對峙那麼久,並最終取得勝利,敖倉之糧未嘗不是一個重要臂助。

敖倉的糧食通過鴻溝,大河運送道河北,再運到自己軍中這段有些麻煩。好在章邯還算有先見之明,提前修築好了甬道,以做輸送糧秣之通道,以此供給大軍。

某種程度上,於王離而言,自己纔是鉅鹿之戰的主角。章邯的存在就是爲他守住側翼,擔任運輸大隊長,輸送糧食而已。事實證明,章邯一直幹得不錯!

然而最近兩天,甬道似乎出了些問題,糧草運送數量明顯下滑,下滑的數量還不是一點半點。

若是任由這樣下去,二十萬大軍的糧草供應怕是要出問題了,故而軍需官急匆匆地來見王離,希望能有的明確的處理。

聽到軍需官稟報,王離不禁眉頭一皺,問道:“甬道可是出了什麼耽擱?”

軍需回答道:“回報大將軍,是的,前幾日一支楚軍出現破壞多處甬道,以至於耽誤了運送。似乎剛剛修復之後,又被楚國人破壞了,所以誤了糧草運送。”

“甬道有出了問題?”王離對此頗有怒意。

軍需官是王離親信,故而大膽言道:“大將軍,章上將軍會不會有別的心思?上將軍在鉅鹿城南,除了爲我軍守衛側翼,還有就是維持甬道通暢,輸送軍糧。可是有二十萬大軍啊,難道連一條糧道都看不好,屢次給楚國人可乘之機?”

軍需官之所以敢這麼說,是有原因的。他知道王離對章邯頗有微詞,說到底還是和資歷、地位這些有關係。

章邯原來不過是少府官員,臨危受命率軍出擊,王離對這樣的機會羨慕不已。然而打了幾場勝仗之後,章邯便堂而皇之地成了上將軍,王離的羨慕逐漸轉化成了嫉妒。

秦國軍制,以上將軍爲尊,下來纔是大將軍。也就是說章邯比自己高出一級。這可讓王離有些不爽,蒙氏還能與王家一較長短,章邯又算得了什麼?

不就那幾場勝仗嗎?王離一直認爲,當時若是派自己出戰,指不定局勢比自己好。名將功臣世家的公子,對新崛起大將有些隱約的矛盾。

章邯之所通過趙成轉告秦二世和趙高,請王離來“配合”。之所以守衛鉅鹿城南,唯一做的就是爲王離守禦側翼,輸送糧草。將攻擊鉅鹿和圍困對抗援軍的重任交給王離,未嘗不是將一份天大的功勞贈與王離。

章邯也算得上良苦用心,但也因此忽略了一些問題。特定的情境下,這些問題爆發出來時,會被無限放大,很可能成爲致命傷。或許鉅鹿之戰的伏筆,此時已經埋下。即便如此,王離大將軍似乎還有些不大領情,章邯此舉可謂得不償失。

聽軍需官這麼說,王離沉思一會搖搖頭,說道:“應該不會,章邯即便有心,也不會拿這種事關大秦國運的戰事兒戲!”

王大將軍腦海中理智剛剛佔據了上風,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讓他剛剛篤定的想法有些動搖。

屬下來報:“楚軍項羽所部業已殺來!”

第338章 寒溪夜漲第96章 渡而不渡第364章 納降危機第577章 楚軍撤退第510章 巴蜀琴氏第95章 一把火第428章 安民以強國第484章 先生男者爲後第1章 醒在美女懷第405章 心態變化第130章 亞父教誨第465章 突圍之戰第663章 渴飲匈奴血第363章 詐降之計(下)第656章 了結恩怨第175章 入關否(上)第146章 三千英靈第659章 使謁右賢王第131章 鉅鹿之戰第256章 安抵山陰第599章 依蘭有喜第232章 約見第147章 破釜沉舟第442章 魏國危機第138章 動手第662章 兵鋒直指河朔第431章 兩國使者第419章 死要見屍第136章 誓言殺賊第172章 驚人想法第469章 送他一個人情第182章 亞父觀星第326章 疑竇重重第665章 包抄後路第318章 東甌姒搖第640章 說彭越第275章 利益共同第272章 故人身份第640章 說彭越第446章 無限驚愕第14章 剿匪第642章 輕鬆破城第42章 湖上游船第355章 響徹彭蠡之濱第203章 混亂第217章 分封初計劃第394章 關鍵人物第545章 不省人事第199章 鴻門宴(一)第540章 迎戰第466章 一絲希望第136章 誓言殺賊第285章 冤家路窄第233章 兵家尉繚(上)第606章 蠢蠢欲動第293章 滅頂之災第664章 越軍襲營第361章 閩越歸降第227章 問計第24章 意味深長第354章 裡應外合第413章 突出救兵第325章 糧倉下落第138章 動手第5章 工地鬥毆第599章 依蘭有喜第245章 以火制火第431章 兩國使者第574章 定論第456章 新生命第372章 紅燭帳暖第55章 范增初見劉邦第326章 疑竇重重第43章 虞美人第375章 交付重任第422章 淡然應對第240章 騎兵的重要性第49章 狼煙起第252章 兩封信函第372章 紅燭帳暖第409章 鐵騎衝陣第527章 不懷好意第418章 南歸之路第31章 悲喜交加第472章 楚霸王忍氣吞聲第217章 分封初計劃第597章 兵出子午谷第89章 目標齊國第168章 夜探魏宮第336章 何去何從第608章 報仇雪恨第624章 抓狂的王后第453章 四分天下第538章 如何了結第557章 放出一個訊號第222章 優劣利弊第610章 脣亡齒寒第324章 徐家內亂第343章 給我一個理由第74章 血戰長街
第338章 寒溪夜漲第96章 渡而不渡第364章 納降危機第577章 楚軍撤退第510章 巴蜀琴氏第95章 一把火第428章 安民以強國第484章 先生男者爲後第1章 醒在美女懷第405章 心態變化第130章 亞父教誨第465章 突圍之戰第663章 渴飲匈奴血第363章 詐降之計(下)第656章 了結恩怨第175章 入關否(上)第146章 三千英靈第659章 使謁右賢王第131章 鉅鹿之戰第256章 安抵山陰第599章 依蘭有喜第232章 約見第147章 破釜沉舟第442章 魏國危機第138章 動手第662章 兵鋒直指河朔第431章 兩國使者第419章 死要見屍第136章 誓言殺賊第172章 驚人想法第469章 送他一個人情第182章 亞父觀星第326章 疑竇重重第665章 包抄後路第318章 東甌姒搖第640章 說彭越第275章 利益共同第272章 故人身份第640章 說彭越第446章 無限驚愕第14章 剿匪第642章 輕鬆破城第42章 湖上游船第355章 響徹彭蠡之濱第203章 混亂第217章 分封初計劃第394章 關鍵人物第545章 不省人事第199章 鴻門宴(一)第540章 迎戰第466章 一絲希望第136章 誓言殺賊第285章 冤家路窄第233章 兵家尉繚(上)第606章 蠢蠢欲動第293章 滅頂之災第664章 越軍襲營第361章 閩越歸降第227章 問計第24章 意味深長第354章 裡應外合第413章 突出救兵第325章 糧倉下落第138章 動手第5章 工地鬥毆第599章 依蘭有喜第245章 以火制火第431章 兩國使者第574章 定論第456章 新生命第372章 紅燭帳暖第55章 范增初見劉邦第326章 疑竇重重第43章 虞美人第375章 交付重任第422章 淡然應對第240章 騎兵的重要性第49章 狼煙起第252章 兩封信函第372章 紅燭帳暖第409章 鐵騎衝陣第527章 不懷好意第418章 南歸之路第31章 悲喜交加第472章 楚霸王忍氣吞聲第217章 分封初計劃第597章 兵出子午谷第89章 目標齊國第168章 夜探魏宮第336章 何去何從第608章 報仇雪恨第624章 抓狂的王后第453章 四分天下第538章 如何了結第557章 放出一個訊號第222章 優劣利弊第610章 脣亡齒寒第324章 徐家內亂第343章 給我一個理由第74章 血戰長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