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釋疑解惑

秦風見氣氛讓自己調動了起來,眼裡光芒一閃,大聲道:“諸位忠誠的英雄們,我秦風受陛下所託,以漢人的名義正式邀請諸位迴歸中原王朝。天

籟小說同時,還邀請你們加入大唐軍隊,爲了華夏的榮耀而戰,爲了刷清前朝的恥辱而戰。”\r

“大將軍,要我們加入唐軍?”楚懷忠沉聲而問。他們可是前朝的軍隊,以前朝將士自居,從某種程度上說,和唐朝有不共戴天之仇。\r

“不是要,是請!是請你們加入!”秦風非常真誠的道:“你們能在如此艱苦的情形下,堅守數十年,我欽佩無已。”\r

還有自己的努力得到同胞的認可更感人的麼?楚懷忠眼裡噙着眼淚:“可我們是前朝的軍隊,你們是唐軍。要不是看在你們是熱血男兒的份上,我早就讓你們吃了弩矢。”\r

“隋軍也好,唐軍也罷,都是華夏一脈!我們有共同的敵人,高句麗!”\r

“這……我也不瞞大將軍,我就問一句,陛下,能夠接受我們麼?”楚懷忠盯着秦風,話說很是沉穩,這也是大家所擔心的事情。\r

“當今皇上賢明,他對你們大加讚賞。仇蠻兄得到陛下的接見,這一點你們完全可以問他。而且,我今天也是帶着陛下的聖旨與誠意而來。”\r

玄冰會意,從行囊中拿出黃綢包裹的聖旨,大致的意思是:忠義城的英雄故事足以感天動地,李世民代表大漢民族歡迎他們回家,如果他們願意從軍,可以以獨立的建制加入大唐軍隊,如果他們想回故鄉安居樂業,大唐願意劃出一塊土地給他們,由他們獨立建立一個村落。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李世民對楚懷忠的冊封,以楚懷忠的名字特設的一個官職:懷忠將軍,五品官職。\r

在大家的目光下,楚懷忠站了起來,慷慨道:“臣楚懷忠接旨,秦大將軍!楚某願意投身軍旅,做一小卒,爲我大唐開疆拓土,使我大唐四方來賀,不負陛下之浩蕩聖恩!”楚懷忠彎腰拜了下去。\r

“啪、啪、啪、啪……”\r

“末將拜見大將軍。”\r

“末將拜見大將軍!”\r

……\r

這身份轉變了,就有了地位上的差異,作爲大唐頂級戰將,又是幽州大總管,秦風讓大家頂上了主位,他高高在上,臉上卻一臉無奈。這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其實挺不好受的。\r

“大將軍,末將雖在深山,卻也聽說大將軍在突厥所立之不世功勳,大將軍是今之霍驃騎,吾等心服口服。”他叫侯忠,原是隋軍中的行軍參謀,是一介文士,有着忠君愛國的思想,對於上下級尊卑之別看得很重,他嘆道:“吾等爲了建功立業而投奔東征高句麗大軍,只是……唉,敗了,慘敗。百萬大軍就這樣沒有了,更想不到短短几年,大隋王朝竟如大秦國一樣,二世而亡。”\r

楚懷忠明白侯忠的意思,他苦笑道:“不瞞大將軍,我們都是窮苦百姓出身,大字不識幾個,十多年前,我們只是普通士兵。當初兵敗,漫山遍野都是潰兵,其中就沒一個做主的人,我們迫於無奈迫於生計,不得不出來主事。這些年我們東躲西藏,苟且偷生,自給尚且勉強,對於復仇,確實沒那能耐。大將軍用兵如神,由大將軍來主事,是再好不過了。”\r

“既如此,那我就不客氣,再矯情就顯得虛僞了。”秦風目光一掃,看着這些鬥志昂揚、望眼欲穿的前朝遺民,胸中難免涌現出萬丈雄心,高呼道:“高句麗,殘害我華夏將士百萬有餘,身爲華夏大家族裡的一員,我認爲沒有什麼和解的可能。這些狗東西就是養不飽的白眼狼,在中原王朝強盛時,他們像狗一樣乞憐,當中原沒落時,他們一個個化身爲虎狼,恨不得他們‘天可汗’身上撕下一大塊肥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話半點參不得假,所以,對於包括高句麗在肉的周邊異族,我向來是好感欠奉。從情感上,我是恨不得將看得見的異族人殺個精光,可是從大局上說,我也知道這是萬萬不能的。”\r

“大將軍說到我們心坎裡去了。”楚懷忠感慨道:“眼見以前的仇人逍遙快活,我們恨不得與他們同歸於盡。可是,不行啊。我們死了不打緊,數萬老弱病殘怎麼辦?誰來照顧?”\r

“我理解大家的苦衷。這活着,比死去更加需要勇氣。”秦風這句話,讓這些流落在外的同胞們心裡暖洋洋的。\r

“理解萬歲”這四個字,或許是大家共同的心聲吧。\r

“還有一句話,想必諸位也是深有感觸。”\r

衆人聽罷,仔細的聆聽了起來。只聽秦風繼續道:“理想是美好,現實是殘酷的,理想與現實衝突時,人們不得不屈服於現實,而放棄自己的理想。”\r

衆人默默點頭,他們的情況就是這樣子,正如楚懷忠剛纔說的一樣,他們不得不屈從於現實,而放棄了復仇的理想。\r

“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同樣如此。個人有個人的無奈,國家也有國家的苦衷。”這句話是秦風要說明的重點,其他一切不過是鋪墊罷了。\r

楚懷忠等人心裡確實有疙瘩:高句麗一分爲二,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大唐爲何不抓住這個千古良機?他們不理解。\r

所以,秦風就讓他們理解,不然,就無法做到精誠合作。誤會解開了就不復存在,人與人、兄與弟、夫與妻往往就是因爲一個小小的誤會,最終弄得不可開交。既然楚懷忠等人心有疙瘩,如不去開解,很不利未來的行事,故而,秦風才未雨綢繆。\r

聽到秦風這般說,楚懷忠等人若有所悟,似乎也理解秦風所以表示的是什麼意思了。\r

秦風道:“滅高句麗,爲百萬同胞復仇,眼下是千古良機,這是朝中的共識,大唐現在也確實有實力覆滅高句麗,陛下與朝中衆臣也知道以後要殲滅一個統一的高句麗的代價比今天高出無數倍,可爲何沒有興兵呢?是大唐王朝不想爲前朝將士復仇嗎?還是大唐王朝太過仁慈?”\r

兩個問題:毫無疑問的問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去了。\r

是啊?這是爲何?\r

楚懷忠、侯忠等人均是直愣愣的盯着秦風,等着他去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r

“都不是!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爾!我說一組數目,大家就會明白陛下的苦衷了。據史書記載,大業五年,全國戶數1ooo萬左右,每戶五口計,總人口56oo-58oo萬左右。大唐統一天下之初,經統計,現經過亂世的巨大消耗,全國僅爲2oo多萬戶,每戶五口計,總人口1ooo萬左右。”\r

“我的老天!”\r

“五千多萬人吶,沒這麼沒了。”\r

……\r

一陣倒抽寒氣的聲音過後,平靜的議事廳裡頓時騷亂了起來。\r

秦風不理會大家,繼續道:“打仗打的是什麼?是人口、是錢財、是糧食。沒有人口就沒有士兵,沒有錢糧,就無法供養軍隊。”\r

“現在世人謾罵楊廣,將楊廣貶的一文不值。但其實只要我們仔細理清他的每項政令即可知道:這楊廣並非一無是處。他能力不差,只是沒有看清天下的本質。前朝經過大亂之後,民心思定。文帝楊堅極擅斂財,國庫雖然充裕,卻是典型的國富民弱。面對如此局面,作爲一國之君,要做的是讓百姓也跟着富裕起來。可偏偏楊廣野心太大,雄心太廣,直接給自己的年號定爲‘大業’,意圖成就一番大業。可惜好高騖遠,不但沒有好好的治理國家,讓百姓富裕起來。反而連續不斷的壓榨民力,悍然動大規模的戰爭,這也直接導致了大隋王朝的滅亡。”\r

衆人認真的聽着,這議事廳裡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楊廣時代出生的人,他們比秦風更加知道楊廣的政令,故而,一些老誠之人,對於秦風的這番話是極爲贊同。\r

平心而論楊廣確實有着凡尋常的智力和膽略,以他乾的每一件事拿出來說,都是無可挑剔。\r

等大家平靜過後,秦風接着說道:“數千年來,大亂之後,必要大治,唯有如此,才能讓一個國家國運昌隆。恆古以來,莫不如此。秦末大亂,漢文帝、漢景帝免除戰火,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這一片強盛的文景之治,造就了強盛的大漢王朝;王莽亂政,海內分崩,天下大亂。漢光武帝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展生產,才奠定了後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隋朝初年,也不外如是。對內以治。對外以德,使得番邦臣服,天下大治。再看楊廣,他擁有文帝楊堅遺留下來的如此財富,卻因爲窮兵黷武而成就千古罵名。如今天下方定,在與東突厥一戰,雖以大唐大勝而告終,可事實上,大唐也打得國庫空虛。諸位,如果連連動兵,就會出現強徵青壯入伍、增加賦稅、不重生產……種種亂世前的徵兆。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啊。現在之所以對放棄大好時機,如此費心費力遊走於高建武、淵氏之間,實是因爲天下思定,我大唐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大規模的動兵會傷及國體。有楊廣的前車之鑑,我大唐不幹也不能幹這蠢事。等我大唐差不多休養好了,高句麗就算強大起來又如何?我大唐在虛弱時都能殲滅強大的東突厥,強大起來後,千瘡百孔的高句麗又算什麼玩意兒?”\r

“滿朝文武認爲天下初經大戰,眼下需要的是治理,需要的是鞏固,而不是過量的野望。陛下智勇兼備,處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據,既有漢武時刻,也有文景治世之能,故而,陛下認爲強行動戰爭的話,大唐有可能會成爲第二個秦朝、第二個隋朝,二世而滅。這才避而不談出兵之事宜。”\r

秦風這番話可謂鏘鏘有力,擲地有聲,一字一句,說的是有理有據。\r

只將楚懷忠等人說得啞口無言。\r

“諸位將軍,因爲楊廣不體恤民心,不從百姓之所望,最終,使我華夏民族元氣大傷,一下子就損失了五千多萬人口,如果再來一次隋末大亂,我們華夏將會面臨着滅種的下場啊。這個險,哪怕是陛下也不敢冒啊。”\r

衆人心中一稟,想不到這位大唐皇帝竟然將問題看的如此透徹,楚懷忠拭了一把冷汗,道:“絕不能步入前朝的後塵。”\r

侯忠也點了點頭道:“陛下的考慮是對的,慚愧啊,我等確實有失周全了。”\r

“對,絕不能步入前朝的後塵。”\r

其他人也紛紛表態,支持起了李世民目前的選擇\r

武將與文官最大的不同就是性子耿直,明白事理,少有勾心鬥角的事情。\r

當秦風把大唐的現實說得通透,但楚懷忠、侯忠等人因爲大唐的虛弱而失望,反而心服口服的接受了這個現實,也更加認可了那位遠在長安的新主公

第313章:賊心不死第370章:給榨乾了第594章:任重道遠第570章:新羅絕境第一百零三章:奴性第222章:勝利通關第165章:買房第395章:毒計第555章:釋疑解惑第442章:西逃第141章:相濡以沫第445章:威懾第239章:虎嘯皇宮第402章:家事第410章:網開一面第099章:輝煌戰役第一百一十一章:總結第008章:孔穎達的看重第511章:天羅地網第549章:再聚幽州第583章:霸王之威第463章:成王敗寇第172章:意外造訪第334章:天罡地煞第532章:娥皇女英第423章:陷阱第507章:侯君集下獄第146章:賭神第350章:異想天開第313章:賊心不死第530:闖禁宮第317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45章:離別在即第253章: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第335章:突利使者第582章:攻城?第511章:天羅地網第203章:告訴你一個秘密第221章:鼎定新婚第096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352章:陪李淵聊家常第098章:襲第029章:詩會、鬧劇第122章:勸學第293章:義妹的關心第509章:侯君集是雙刃劍第228章:奇葩鄭麗琬第434章:傳國玉璽第552章:姐妹花第079章:武人的心思第544章:特赦第359章:存心泄密第025章:天作之合第070章:烏龍事件的後續問題第078章:困龍出局第218章:忽悠第425章:陣前授藝第524章:晉州異女第四百六十五章:爆料第275章:巧遇故人第137章:鬼話第176章:統一思想第205章:再論科舉第218章:忽悠第435章:隋朝至此亡第586章:會晤第064章:孔穎達的神逆轉第580章:虐屍第363章:朱昌第133章:決賽之歸屬第099章:輝煌戰役第200章:放下的智慧第560章:博雜而不精第四百六十五章:爆料第231章:李世民的器重第502章:侯君集 二第052章:魏徵的瘋狂第127章:決賽之賭注第243章:割了吧,無柱王第073章:不負此行第326章:樂極生悲第388章:出征在即第001章:大唐秦風第028章:我不出聲,誰敢詠梅第026章:孔穎達的固執第532章:娥皇女英第506章:柳暗花明第384章:閃電大神第455章:一晌貪歡第049章:地主家沒餘糧第201章:春風得意第593章:一不小心第585章:高建武蛋疼第050章:劍走偏鋒、力挽狂瀾第536章:秦風有後第120章:箭道第237章:險而勝之第130章:決賽之抉擇第340章:死路一條第423章:陷阱
第313章:賊心不死第370章:給榨乾了第594章:任重道遠第570章:新羅絕境第一百零三章:奴性第222章:勝利通關第165章:買房第395章:毒計第555章:釋疑解惑第442章:西逃第141章:相濡以沫第445章:威懾第239章:虎嘯皇宮第402章:家事第410章:網開一面第099章:輝煌戰役第一百一十一章:總結第008章:孔穎達的看重第511章:天羅地網第549章:再聚幽州第583章:霸王之威第463章:成王敗寇第172章:意外造訪第334章:天罡地煞第532章:娥皇女英第423章:陷阱第507章:侯君集下獄第146章:賭神第350章:異想天開第313章:賊心不死第530:闖禁宮第317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45章:離別在即第253章: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第335章:突利使者第582章:攻城?第511章:天羅地網第203章:告訴你一個秘密第221章:鼎定新婚第096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352章:陪李淵聊家常第098章:襲第029章:詩會、鬧劇第122章:勸學第293章:義妹的關心第509章:侯君集是雙刃劍第228章:奇葩鄭麗琬第434章:傳國玉璽第552章:姐妹花第079章:武人的心思第544章:特赦第359章:存心泄密第025章:天作之合第070章:烏龍事件的後續問題第078章:困龍出局第218章:忽悠第425章:陣前授藝第524章:晉州異女第四百六十五章:爆料第275章:巧遇故人第137章:鬼話第176章:統一思想第205章:再論科舉第218章:忽悠第435章:隋朝至此亡第586章:會晤第064章:孔穎達的神逆轉第580章:虐屍第363章:朱昌第133章:決賽之歸屬第099章:輝煌戰役第200章:放下的智慧第560章:博雜而不精第四百六十五章:爆料第231章:李世民的器重第502章:侯君集 二第052章:魏徵的瘋狂第127章:決賽之賭注第243章:割了吧,無柱王第073章:不負此行第326章:樂極生悲第388章:出征在即第001章:大唐秦風第028章:我不出聲,誰敢詠梅第026章:孔穎達的固執第532章:娥皇女英第506章:柳暗花明第384章:閃電大神第455章:一晌貪歡第049章:地主家沒餘糧第201章:春風得意第593章:一不小心第585章:高建武蛋疼第050章:劍走偏鋒、力挽狂瀾第536章:秦風有後第120章:箭道第237章:險而勝之第130章:決賽之抉擇第340章:死路一條第423章: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