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

大唐貞觀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高句麗國都平壤城中發生政變,淵氏以巡察軍隊爲名,邀請榮留王和各位大臣,不過榮留王卻早已經接到情報,知道淵氏要對自己不利,不但拒絕前往,而且收縮兵力保密王宮。

源氏見一計不成,立刻果斷的改變策略,糾集大軍開進平壤城中,開始強行圍攻王宮。幸好榮留王早有準備,一看對方勢大,立刻帶着忠於自己的護衛殺出一條血路,逃出了平壤城,不過在亂軍之中,他的家小和身邊大小文臣卻都被淵氏俘獲,然後盡皆被斬於平壤城下。

而逃出的榮留王馬不停蹄,帶着人一邊與躲避淵氏軍隊的追殺,一邊糾集忠於自己的軍隊,隨時準備準備反撲,但可惜的是,忠於他的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與淵氏相比,因此幾次反撲都以失敗告終,最後無奈之下,只得逃到忠於他的安市城中躲避,同時向全國發出王令,號召全國的有識之士集結起來,共同反抗淵氏的暴政。

對於這種情況,淵氏自然不會放任榮留王活在世上,因此以淵蓋蘇文親自帶着數萬大軍攻打安市城,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是,安市城主楊萬春憑藉着險要的地勢和一支極爲精銳的守城部隊,竟然擋住了淵蓋蘇文的攻擊。

攻城失利之下,淵蓋蘇文十分的惱火,正準備增加攻城的部隊,但這時早已經在旁邊虎視眈眈多時的唐軍也忍不住了,不顧遼東苦寒,以幫助高句麗平定內亂的名義下。在十月中旬終於出兵,不過最先動手的卻不是早就準備好的牛進達和李績,而是營州都督張儉。

說起這位張都督,和李愔還是親戚,張儉的母親是李淵的從女。也就是李愔的姑姑,兩人算是表兄弟,不過張儉年紀要大一些,今年都有二十多歲,在大唐的將軍中算是年輕一輩。

另外張儉的領軍才能倒還是其次。關鍵是這傢伙十分陰損,營州周邊多是胡人部落,這次徵遼東時,張儉徵集了契丹、奚、靺鞨等族士卒,無論是攻城還是野戰時,他都命令這些異族士兵衝在前面做炮灰,後面帶着營州和幽州的府兵做監軍。只要前面稍有退縮,後面的府兵立刻就是一陣弓箭,可以說殘忍之極。

不過這個辦法卻是極好,胡人本來就是畏威而不懷德,越是用這種強力殘酷的手段。反而更加能激發異族士兵的戰鬥力,因此張儉這支本來只是試探高句麗反應的先頭部隊,卻是一路高歌,從營州一直打到高句麗重鎮建安城下,並且將出戰的數萬建安城守軍打的大敗,斬首數千餘。這一下不一高句麗震驚,整個大唐也被這位生猛的年輕都督給震了一下。

不過也正是從這件事上,讓大唐看到了高句麗的虛弱。更加堅定了大唐必勝的信心,因此水路的牛進達大將軍和陸路的李績,幾乎不約而同選擇在十月末出兵,兩路大軍一南一西,像只鉗子一般將高句麗這頭病獸給死死鉗住。

戰爭剛一開始,立刻就呈現出一邊倒的形勢。李績這個老陰人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大造聲勢從懷遠鎮出發。但實際卻帶兵出枊城、渡遼水,在十一月十日一舉拿下被高句麗佔領的玄菟,這下整個高句麗更是驚惶失措,幾乎所有城鎮都閉門自守。

而與此同時,做爲李績副手的李道宗也率軍到達新城,只是因爲人少,只得在城下叫罵,想要引出對方,但新城守將卻不敢戰,無奈只能離開,於當月二十二日,與李績大軍匯合於蓋牟城下,此城是高句麗在遼東第二堅城,僅次於號稱遼東第一堅城的遼東城。

而就在李績一路高進的時候,牛進達的水路大軍也沒閒着,集合幾個州的水軍之後,於萊州渡海,直撲對面的卑沙城,從防守薄弱的西面登陸之後,面對四面都是懸崖絕壁的卑沙城,唐軍終於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登陸之後,大將程名振率大軍從正面攻打,而副總管王大度親自率着一隊死士,冒着箭士雨衝到城牆下,鑿開幾個孔後,一下子塞了三枚用於攻城的爆破筒。結果一下子將西面的城牆炸塌了一個大口子,趁着高句麗人還以爲是天神震怒時,唐軍一舉衝到城中,不過城中的高句麗軍隊也精銳之中的精銳,雖然城破但卻拒不投降,與唐軍展開了巷戰,結果讓唐軍花費了兩天時間,纔將整個卑沙城肅清。

南路唐軍首先運用了火藥,李績的西路軍自然也不甘示弱,面對蓋牟城這座堅城時,他們幾乎完全複製了卑沙城的戰果,炸開城牆後衝進城中。城中的高句麗守軍被炸藥的威力所懾,竟然不敢抵抗,整個城中四萬餘守軍,幾乎完全被唐軍俘虜,另外城中十幾萬石的糧食也被唐軍所得。

毫不費力的取了蓋牟城後,李績幾乎馬不停蹄的衝到遼東城下,雖然這時高句麗已經知道唐軍有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可以炸開城牆,但是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着這座遼東第一堅城落入唐軍的手中,同時城中守軍被殺死萬餘,另外還有幾萬都做了俘虜。

牛進達的大軍也掃蕩了遼東半島,將安市城和烏骨城以南的地方全部佔領。十二月初,李績與牛進達的兩路大軍在安市城下成功會師,而唐軍的前期戰略目標也終於完成。

現在整個遼東幾乎已經完全落到唐軍手中,唯獨除了安市城和烏骨城這條還與高句麗相聯的這一條線。對於安市城,唐軍暫時還不能攻打,因爲當初大唐是以幫助榮留王平定內亂的名義起兵的,而現在榮留王就在安市城中,若這時大唐不分清紅皁白的攻城,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另外這安市城也不是那麼好攻的,本身是一座堅城不說,而且城主也是個十分難纏的對手,聽聞唐軍有破城的武器後,卻極其聰明的想到了破解之法,藉助遼東奇寒無比的天氣,他命人在城牆上不停向下倒水,結果將整個安市城變成一座冰封之城,唐軍就算不計火藥的消費,拼命的炸也不知要炸到什麼時候。而且現在天氣越來越冷,就算是唐軍大部分都裝備了棉花做的棉襖棉被,卻還是不少士兵被凍傷甚至凍死。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牛進達和李績商議過後,決定將大軍分散到臨近的幾個城中駐紮,等過了這個冬天再說,而安市城下只駐紮了一萬精銳騎兵,隨時觀測城中的動向。這個命令傳到長安之後,李世民也是大爲支持。

於是在貞觀十一年的十二月初,這場持續了一月有餘的戰爭終於暫時停止下來,唐軍連戰連勝士氣高昂,等待着來年春天一舉攻下安市城後,再揮軍直撲平壤,到時高句麗這個數百年的古國將再也不復存在。而被唐軍凌厲攻勢打的亂成一團的高句麗也終於有了喘息之機,開始整頓殘餘的力量,一邊加強守衛一邊伺機反撲。

遼東前線的唐軍打的倒是十分痛快,但是後方的各個州縣卻是叫苦不迭,高句麗的提前動亂,不但打亂了自己的陣腳,連大唐的陣腳也給打亂了,大唐的軍隊倒是好準備,兩路大軍十萬人馬根本不是問題,但各州縣都沒想到這場戰爭來的如此突然,因此各種物資的準備嚴重不足,再加上又是十分罕見的冬季用兵,軍中各種物資的消耗更大,別的不說,光糧食的消耗就是一個大問題,爲了供應前線,許多州縣的地方長官連做山賊的心思都有了。

對於這個問題,李愔也是深有體會,登州本來就是離遼東半島最近的地方,因此牛進達的水路大軍物資,幾乎都是從登州裝船,然後運到對面去。而在些給物資中,其中糧食和武器佔了大半,而這些糧食和武器中,有一半都是登州所出,李愔想推都推不掉,因爲這是李世民給他硬攤派的。畢竟經過李愔近一年的發展,登州的稅收不但連增數倍,治下的百姓也比其它州要富裕許多。既然登州如此富裕,自然也要多攤派一些。

若是攤派其它,李愔倒也不擔心,比如食鹽、罐頭等等,登州出產的就是這東西,要多少是有多少,可是武器和糧食就有點麻煩了,其中武器倒好一些,登州本地的武器作坊也有不少,再加上其它地方買來一些,勉強可以應付,但是糧食可就麻煩了。

登州本來就不是產糧區,本地所用的糧食大部分都要從外面運來,罐頭雖然好,但登州的主要產海鮮罐頭,現在只能做爲一種輔食,想要做主食根本不可能。而且仗一打起來,前線的催糧文書是一封接一封,幸好登州之前就有幾個大糧倉,倒能應付一段時間,不過裡面的存糧也不可能無限供應,最多年前就會用盡,可是現在這場戰爭卻還只進行到一半,過了年還要接着打,而登州的糧價卻已經漲了三倍,民衆也是苦不堪言。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爲了以後登州不再爲糧食發愁,李愔想到一個好辦法,與趙復和燕北、劉仁軌商討過後,他們也都覺得是個善政,因此由他們幾個很條整理出一條政策,並且頒佈下去。

第294章 吞蕃城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85章 華服美人第506章 陷阱第704章 政變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410章 軍校少年班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214章 寧可喜樂由心的少活幾年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194章 黑馬第281章 說服楊暕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556章 西突厥滅亡第289章 醫學院第166章 家中東窗事發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652章 希臘火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304章 第三次離開長安第535章 街頭鬥毆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18章 師徒相見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461章 遷移逃民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36章 文心發火第711章 李世民病重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416章 馮石介的經歷第325章 偷襲泗沘城第345章 種植園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412章 乳名澳洲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73章 煙花絢爛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55章 高句麗潰兵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89章 人渣李愔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290章 解剖學第26章 長安本初子午線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63章 免費冰棍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553章 同意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699章 伊琳娜來了第229章 戰爭要提前第99章 長安局勢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444章 歸來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478章 矮黑聯盟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31章 提升威望第42章 捕鯨船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363章 再見李佑第712章 回長安第49章 天下王氏出太原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326章 遭遇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71章 推廣酒精第285章 暕兒~,是暕兒!
第294章 吞蕃城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85章 華服美人第506章 陷阱第704章 政變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694章 五萬貫的天價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24章 兕子與蒸雞蛋第410章 軍校少年班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214章 寧可喜樂由心的少活幾年第522章 軍政分離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194章 黑馬第281章 說服楊暕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731章 朕是個好皇帝嗎?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230章 武媚娘也要去流求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556章 西突厥滅亡第289章 醫學院第166章 家中東窗事發第680章 封爵的深意第337章 出大事了第652章 希臘火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304章 第三次離開長安第535章 街頭鬥毆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654章 可怕的羅馬貴族第18章 師徒相見第372章 聲東擊西第461章 遷移逃民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36章 文心發火第711章 李世民病重第56章 斥候小隊(上)第649章 羅馬晚宴(下)第416章 馮石介的經歷第325章 偷襲泗沘城第345章 種植園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412章 乳名澳洲第565章 獅城夜景第73章 煙花絢爛第38章 兩頭受堵的李愔第55章 高句麗潰兵第278章 臭氣逼人的化學院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89章 人渣李愔第354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290章 解剖學第26章 長安本初子午線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63章 免費冰棍第21章 文心的背後第553章 同意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246章 澎湖列島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699章 伊琳娜來了第229章 戰爭要提前第99章 長安局勢第530章 馬六甲獅城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444章 歸來第574章 三個任務第478章 矮黑聯盟第723章 兕子與上官庭之第31章 提升威望第42章 捕鯨船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198章 三箭併發第363章 再見李佑第712章 回長安第49章 天下王氏出太原第740章 兕子出嫁(上)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326章 遭遇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71章 推廣酒精第285章 暕兒~,是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