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鬧劇結束

朱宸濠集結數萬大軍,號稱十萬兵發南京,前鋒部隊也很快到達安慶,只要打下了安慶,那麼南京將無險可守,到時很可能被朱宸濠一舉攻佔,而南京做爲大明的都城之一,又是當年太祖的龍興之地,若是被朱宸濠佔領的話,將會對大明的軍心和民心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這種危險時刻,南京急忙向各地發佈求救信息,特別是寧波與松江兩府,松江府是原來四海總督府的治所,雖然總督府的編制已經被周重撤消,但海軍學校卻還在那裡,另外上海新城也是發展極爲迅速,爲了保證那裡的安全,松江駐紮着一支上萬人的精銳部隊,再加上松江距離南京也不遠,所以是最適合的求救對象。

至於寧波那裡,同時和四海總督府有關,雙嶼港已經與寧波港劃歸爲一個港區,形成大明沿海最大的一個港口,那裡同樣駐紮着不少軍隊,而且寧波新任知府伍文定雖然是進士出身,但卻極有勇力,不但弓馬嫺熟、熟讀兵書,對武事也極爲重視,是文官中少數文武雙全的人才,所以只要寧波與松江肯出兵,那麼寧王就不足爲慮。

接到南京的告急文書後,松江與寧波的官員也是不敢怠慢,畢竟這不是普通的小事,而是藩王造反,若是有人敢在這個時候拖延的話,恐怕日後肯定會被人扣上一個通賊的帽子,這可是滅族之罪,所以松江與寧波也立刻出兵。

其中松江府距離南京最近。所以當地的駐兵立刻趕往安慶協助防守,有了這一萬精兵的加入。再加上安慶又是一座堅城,以寧王集結起來的那些土匪盜賊,恐怕就是全部死在安慶城下,也難以打破這座堅城。

伍文定文武雙全,他接到南京的告急文書後,也料定松江那邊的軍隊肯定會趕往安慶,到時肯定可以保證南京無憂,而他若是也帶着軍隊趕往南京的話。一方面路途遙遠,另一方面也幫不上什麼大忙,甚至他與松江府的軍隊互不統屬,說不定還會鬧出什麼矛盾。

也正是考慮到這些,所以伍文定最後決定不去南京,而是帶領大軍向西,一路向寧王的老巢南昌殺去。因爲朱宸濠把大部分的兵力都帶走攻打南京了,所以南昌的兵力相當薄弱,若是他能夠一舉攻佔南昌的話,那麼對朱宸濠將形成巨大的打擊,甚至說不定還會逼着對方回援,到時他在半路伏擊的話。肯定可以把對方打的大敗。

伍文定兵發南昌,並且一路上十分高調的散播自己要攻打南昌的消息,結果當他們到達南昌時,已經在圍攻安慶的朱宸濠也接到了消息,這讓他是大吃一驚。立刻就準備放棄安慶回援南昌。

但是寧王此舉卻是犯了兵家大忌,既然大兵出動。若是無功而返的話,肯定會給士氣造成嚴重的打擊,再加上他們又是在造反,若是在剛開始時就沒能攻克大明的一兩座重鎮,肯定會讓士氣再加低垂,所以寧王身邊的李士實和劉養正都是拼命勸阻寧王,告訴他士氣可鼓不可泄,若是這時撤兵,恐怕不但救不了南昌,還會讓大軍疲於奔命,到時大明只要在半路伏擊,那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可惜朱宸濠不是他的祖先朱權,雖然他長於權謀,但是對帶兵卻是一竅不通,更沒有一個統帥的決斷,所以他根本不聽手下謀士的勸阻,最後執意帶着大軍撤回南昌,這也使得安慶之圍立刻被解。

朱宸濠不聽勸阻,就已經爲他的敗亡埋下了禍根,當他的大軍還在半路之時,就已經接到了南昌陷落的消息,這讓朱宸濠大驚失色,急忙停下大軍,考慮自己是該繼續去救南昌,還是再回過身去殺向安慶?

可惜大明的軍隊卻沒有給朱宸濠考慮的時間,就在他的大軍剛剛停下來沒多久,本來援助安慶的松江軍隊忽然從朱宸濠大軍的背後殺來,而且還是採用晚上偷襲的方式,結果把朱宸濠的大軍殺的大敗。

正所謂禍不單行,伍文定在攻克南昌後,也接到了朱宸濠回援的消息,於是就帶兵準備在半路上伏擊對方,沒想到剛好遇到朱宸濠的敗兵,這讓也是大喜過望,立刻命令全軍出擊,在後方的松江兵前後夾擊,最終使得叛軍崩潰。

朱宸濠看到大勢已去,當下讓人把自己的妃嬪全都殺死,本來他還想殺死自己的兒子,但是沒等他的親兵動手,就被伍文定親自帶領着軍隊把他給圍了起來,最後自朱宸濠以下,諸位王世子,以及李士實、劉養正等人全部被擒。

朱宸濠等人被擒,也標誌着寧王之亂的結束,而且從寧王起兵到覆滅,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但一個月的時間雖短,但卻給江西等地的百姓造成沉重的災難,特別是寧王軍隊大都是一些土匪盜賊,所以他們大軍所過之處,幾乎是十室幾空,不但百姓的錢財被掠奪一空,甚至不少百姓還被挾裹爲賊,更有不少百姓爲此家破人亡。

就在伍文定等人平定了寧王叛亂之時,遠在京城的周重也在這件事苦惱,他倒不是擔心寧王造反這件事,南方的軍隊足夠把這次造反鎮壓下去,但是剛剛準備從草原回來的正德聽到寧王的造反的消息後,立刻加速趕了回來,現在人已經到了宣府,而且正德還派人給周重送信,讓他不要急着剿滅寧王,他要親自帶兵去平定,而且他還要親自問一問寧王,自己並沒有任何虧待他的地方,爲何他還要造反?

原來歷史上的正德在平定寧王之亂時,可謂是鬧劇百出,比如王守仁明明已經平定了叛亂,並且抓住了寧王,可是正德在到達南京後,竟然讓人把寧王給放了,然後自己帶兵又把寧王抓了一次,最後又呆在南京遊山玩水,一直賴着不回去,後世的史學家都說正德胡鬧,藉着剿滅寧王的機會在外遊玩,但其實若是從正德的個人感情方面考慮一下,就可以明白正德當時的心情。

之前就已經說過,在孝宗皇帝去世後,寧王就一直充當着正德感情中父兄的角色,對於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長輩,正德對他的感情其實是很深的,本來以正德的精明,也早就應該發覺寧王的異動,只是正德自己一直不願意相信,所以對寧王百般縱容,但沒想到最後寧王還是起兵造反,這給正德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也正是受到寧王這位父兄般長輩的背叛,所以正德才執意要去南京親自平叛,這主要是正德想要親口問一問寧王,他爲何要反叛?至於正德一路上的荒唐行爲,也是正德的一種對痛苦的發泄。

現在周重的穿越雖然改變了大明的歷史,但是他對歷史人物的感情影響卻並不是很大,比如正德對寧王的感情,並沒有因爲他而受到太大的影響,這也使得正德在接到寧王叛亂的消息後,精神也同樣受到很大的打擊,不過他經過軍隊的歷練,心理承受能力比以前強多了,所以他很快振作起來,然後加快速度趕往南京平叛,甚至在路過京城時,他也沒有進京城去見周重和內閣,直接跑到天津乘船向上海趕去。

對於正德的這種舉動,周重和內閣也早就習慣了,只能一邊幫正德善後,一邊命南方的軍隊加快速度平定寧王的叛亂,雖然正德說過要親自平叛,但是叛亂這種事,每耽擱一天就要承受巨大的損失,再加上正德也沒有正式下聖旨,甚至就算是下聖旨,像這種亂命內閣也有權駁回。

幸好伍文定等人平定叛亂十分賣力,在朝廷的命令下達之前,就已經把朱宸濠給抓獲,當這個消息傳到朝廷之時,周重與內閣都是鬆了口氣,他們的確有些擔心在正德到達之後,寧王還沒有被平定,到時萬一正德帶領着大軍頭腦一熱,做出什麼事情的話,到時朝廷也不好收拾。

隨着朱宸濠的叛亂被平定,對於一些朝中與朱宸濠相勾結的人也開始進行清算,比如被朱宸濠買通的錢寧,之前不但向寧王提供情報,同時還把江西的錦衣衛交給寧王,如此做法簡直是膽大妄爲之極,因此在朱宸濠叛亂的同時,錢寧就被抓捕下獄。

另外還有時任吏部尚書的陸完,這個人當年在江西任按察使時,就與寧王勾結在一起,後來進入朝中後,更是爲寧王大開方便之門,甚至江西等地官員的數次彈劾寧王的奏摺,都被陸完給壓了下去,可以說寧王之所以能夠在江西橫行這麼多年,陸完就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除了錢寧和陸完之外,另外還有宮中的一些太監,以及朝中的一些中低層官吏,都與朱宸濠的造反有關聯,結果這些人全都被抓捕下獄,雖然周重覺得有些人只是因爲貪財而爲寧王提供一些情報,算不上太大的罪,但是內閣卻認爲謀反大罪,所有牽連之人都必須重處,結果這些人要麼被殺,要麼被貶官流放,最後共有四百多人被處置,雖然比不上明初時的幾件大案,但在正德朝時卻也是第一大案了。

PS:不好意思,今天有事耽誤了。

第69章 拐賣人口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4章 再無瓜葛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205章 瓦倫船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153章 平妻?第75章 聯手滅門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7章 羅嬸第130章 送行(上)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320章 造反?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234章 望遠鏡第1章 破產之家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95章 背叛第539章 十年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65章 欺人太甚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40章 做廣告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156章 劉謹倒臺的真正原因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24章 旺財、富貴、白球第493章 認錯了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75章 聯手滅門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75章 反悔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51章 變個“戲法”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3章 宋家父子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88章 回家第502章 夜襲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234章 望遠鏡第448章 抵達京城
第69章 拐賣人口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4章 再無瓜葛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205章 瓦倫船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153章 平妻?第75章 聯手滅門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454章 釜底抽薪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7章 羅嬸第130章 送行(上)第193章 周重吐了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320章 造反?第70章 又是債務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234章 望遠鏡第1章 破產之家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95章 背叛第539章 十年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65章 欺人太甚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437章 攔路的老婦人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40章 做廣告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525章 使團歸來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156章 劉謹倒臺的真正原因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24章 旺財、富貴、白球第493章 認錯了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75章 聯手滅門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375章 反悔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51章 變個“戲法”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3章 宋家父子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116章 大家閨秀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88章 回家第502章 夜襲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234章 望遠鏡第448章 抵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