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重回上黨

ps:稍後更正

現在看來,魏國方面那是故意爲之的,蜀軍山地作戰能力之強,那是舉世公認的,如果魏國在秦嶺天險上駐兵防禦的話,和善於打山地戰的蜀軍打山地戰,就等於是班門弄斧。

魏軍的長處,就在騎兵,而平原作戰,正是騎兵最爲理想的舞臺,魏軍之所以敢放棄險要,放任蜀軍進入蒼茫的關隴大平原,因爲他們有這個自信,善長於山地作戰的蜀軍進入平原之後,將會變得一無是處,在魏軍強的騎兵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就算他們能攻下幾座城池,搶佔一些地盤,但到頭來在魏軍騎兵的反攻之下,吃下去多少照舊得吐出多少來。

所以蜀國的每一次北伐,前期都進展的十分順利,但結果卻總是虎頭蛇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蜀軍不擅長平原作戰,無法剋制住魏國的騎兵,人們在扼腕垂嘆北伐的功敗垂成時,都覺得諸葛亮和姜維只是少了一點運氣。

但真的只是運氣那麼簡單的事嗎

劉胤之所以能橫掃大半個北方,初了前期有趁虛而入的機會之外,打到後來,那全是實打實的硬仗,不管是和魏晉的軍隊交手,也不管是和鮮卑匈奴人交手,劉胤總有克敵制勝的法寶。

偏廂車的戰術早在諸葛亮時代蜀軍就應用,但效果一直差強人意,劉胤重新改良和設計了偏廂車,才讓偏廂車戰陣成爲了敵人騎兵的噩夢。

這次爲了對付晉國步騎聯合作戰的戰術,劉胤更是首創了楔形戰陣,實戰證明,楔形戰陣在剋制晉國步騎兵的聯合作戰上,有着明顯的優勢,高梁邑大捷就一點也不出人意料了。

當然,劉胤也極爲重視騎兵建設,剋制敵人騎兵最好的武器,就是騎兵,蜀軍成建制的騎兵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與劉胤一直狠抓騎兵建設息息相關,正是擁有着這種先進的理念,才讓蜀軍盡情馳騁於北方大地。

成功從來也不偶然的,劉胤的成功,凝集着他無數的汗水甚至是血淚,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確實是不容易的,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劉胤當然也不會例外。

傅僉暗暗地感嘆,當初如果不是劉胤暗中提醒於他,他很有可能就已經命殞陽安關,從生死千鈞一髮的陽安關戰場上走出來,傅僉都不曾知道,等待他的,是何等精采絕倫的人生。

傅著、高遠、張樂、趙卓等諸將這時紛紛前來報捷,各軍斬獲頗多,人人是笑逐顏開,喜上眉梢,自從去年安國之戰後,蜀軍再次收穫這樣的大勝,所有的蜀軍將士都是歡欣鼓舞的。

去年的安國大捷,穩定了冀州的戰局,讓蜀軍在冀州紮下根來,今年的平陽大捷,則是徹底地解決了蜀軍後勤補給線的危機,同時,也徹底地改變了幷州的戰局,整個黃河以北的形勢,朝着有利於蜀國的方向發展着。

這幾次大戰,都符合劉胤一貫的戰略思想,那就是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爲重,尋機殲滅敵人,集小勝爲大勝。從冀州到幷州,晉軍的戰線拉得太開,這無疑也爲蜀軍創造了各個擊破的好機會,只要不斷地打擊晉國的有生力量,重振漢室必將指日可待。

“文鴦現在逃往了何處”劉胤對各軍報上來的數字不太感興趣,他更關心的,是文鴦的動向。

這一戰爲難將文鴦擒獲,不得不說是一個最大的缺憾,但這場勝利是基於雙方兵力對等的前提條件下的,能夠取得大勝,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當然劉胤也不敢奢望可以全殲晉軍,不使一人漏網,文鴦得幸逃脫,倒也在劉胤的意料之中。

不過這一次文鴦走了好運,下一次恐怕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吧

“啓稟大將軍,文鴦率殘部一萬多人向東而去,在晉將段廣的接應之下,現已經逃回了上黨。”中軍聽劉胤問起來,趕忙答覆道。

劉胤點點頭,文鴦逃回上黨,倒也沒有什麼意外的,北進晉陽的路基本上已經被封死了,南逃洛陽文鴦未必甘心,退守上黨估計也就是文鴦唯一的選擇了,現在上黨一帶尚有晉軍兩萬多人的駐軍,加上文鴦潰退時帶領的一萬多殘兵,合在一起也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更主要的是,上黨與冀州相鄰,文鴦隨時都可以得到冀州方面的增援,很顯然,文鴦還不想放棄此次進攻幷州來之不易的戰果,只要守住上黨,文鴦就不算敗得太徹底,如果連上黨都丟了,那纔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劉胤對奪回上黨並沒有那麼的迫切,相反的,劉胤認爲能利用上黨再做做文章,則是再好也不過了。

一個新的圍城打援的計劃又在劉胤的腦海之中產生了,別看圍城打援的計謀簡單無比,但敵人明知是計,卻偏偏地要往裡面跳,說起來也着實好笑。爲什麼敵人會屢屢中招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在其中,圍城打援,圍城是首要條件,只有真正觸動了敵人的利益,他們纔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前來救援。

而對於蜀軍來說,圍城是手段,打援纔是目的,儘可能全殲敵人的援助兵馬,不但可以重創敵人,還能瓦解守城敵軍的士氣,可謂是一舉兩得。

劉胤立刻將諸將召集起來,共同商量此次上黨圍城打援的具體作戰安排。

諸將依然沉浸在高梁邑大捷的喜悅之中,對下一步的作戰計劃,那是舉雙手贊成的,現在蜀軍圍城打援的戰術已經是相當地熟練了,在上黨陰上文鴦一把,將文鴦徹底地在幷州解決掉,是蜀軍諸將最希望着到的。。

第585章 我是劉胤第859章 再戰界休第1274章 得逞第1137章 直面第305章 嚮導第1035章 三道詔書(四)第758章 驍勇無雙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710章 馬蘭羌和盧水胡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845章 功虧一簣第260章 喬裝潛行第278章 屯田第621章 打柴溝之戰(中)第301章 大雪崩第849章 毒煙彈第729章 鎩羽而歸第1212章 再回冀州第605章 五胡亂華的始作甬者第1251章 高句麗第503章 身世第1198章 三王殞落(一)第526章 又見青兒第426章 準備停當第171章 其心可誅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808章 放棄第927章 變數第811章 這回不逃了第513章 咱不差錢第857章 相見第16章 玉碎第513章 咱不差錢第733章 姑射山第31章 諸葛瞻第622章 打柴溝之戰(下)第1131章 劉禪的堅持第211章 沒瘋第43章 第三工坊第683章 撤離第1333章 莽山之戰(上)第454章 換位第262章 一杯鳩酒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1118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485章 引蛇出洞第836章 忿恨第303章 繼續前進第190章 驚人消息第407章 遊擊校尉第1161章 大戰虎牢關(四)第864章 兵圍晉陽城第934章 八面埋伏(上)第1060章 祭旗第339章 風起隴西第165章 上殿受封第1034章 三道詔書(三)第80章 秘道第1354章 接管天牢第1210章 三年伐吳大計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1025章 馬氏偏廂車第1051章 參軍曹第934章 八面埋伏(上)第1219章 萌生退意第672章 擊沉樓船第46章 扮豬吃虎第351章 大小榆谷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246章 代漢者當塗高也第703章 出使洛陽第979章 堅守平陽(中)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218章 閻宇授首第249章 劉禪的發小第1163章 大戰虎牢關(六)第1321章 重回南中第1062章 諜中諜第97章 製作第1319章 出兵伐吳第223章 喬裝第1043章 賈充的末路(下)第464章 佯攻上庸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997章 騎戰(上)第1360章 尾聲第298章 跨越雪峰(三)第1080章 扣押第1058章 轘轅關第33章 那一抹刀光第31章 諸葛瞻第922章 戰信都第1090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821章 疲於奔命第767章 遭遇戰第295章 谷地內第437章 兵行子午第1211章 渡河北進第600章 回到關中第158章 援兵至
第585章 我是劉胤第859章 再戰界休第1274章 得逞第1137章 直面第305章 嚮導第1035章 三道詔書(四)第758章 驍勇無雙第1015章 封侯追諡第710章 馬蘭羌和盧水胡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845章 功虧一簣第260章 喬裝潛行第278章 屯田第621章 打柴溝之戰(中)第301章 大雪崩第849章 毒煙彈第729章 鎩羽而歸第1212章 再回冀州第605章 五胡亂華的始作甬者第1251章 高句麗第503章 身世第1198章 三王殞落(一)第526章 又見青兒第426章 準備停當第171章 其心可誅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808章 放棄第927章 變數第811章 這回不逃了第513章 咱不差錢第857章 相見第16章 玉碎第513章 咱不差錢第733章 姑射山第31章 諸葛瞻第622章 打柴溝之戰(下)第1131章 劉禪的堅持第211章 沒瘋第43章 第三工坊第683章 撤離第1333章 莽山之戰(上)第454章 換位第262章 一杯鳩酒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1118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485章 引蛇出洞第836章 忿恨第303章 繼續前進第190章 驚人消息第407章 遊擊校尉第1161章 大戰虎牢關(四)第864章 兵圍晉陽城第934章 八面埋伏(上)第1060章 祭旗第339章 風起隴西第165章 上殿受封第1034章 三道詔書(三)第80章 秘道第1354章 接管天牢第1210章 三年伐吳大計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1025章 馬氏偏廂車第1051章 參軍曹第934章 八面埋伏(上)第1219章 萌生退意第672章 擊沉樓船第46章 扮豬吃虎第351章 大小榆谷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246章 代漢者當塗高也第703章 出使洛陽第979章 堅守平陽(中)第591章 站錯隊的代價第218章 閻宇授首第249章 劉禪的發小第1163章 大戰虎牢關(六)第1321章 重回南中第1062章 諜中諜第97章 製作第1319章 出兵伐吳第223章 喬裝第1043章 賈充的末路(下)第464章 佯攻上庸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997章 騎戰(上)第1360章 尾聲第298章 跨越雪峰(三)第1080章 扣押第1058章 轘轅關第33章 那一抹刀光第31章 諸葛瞻第922章 戰信都第1090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821章 疲於奔命第767章 遭遇戰第295章 谷地內第437章 兵行子午第1211章 渡河北進第600章 回到關中第158章 援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