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戰信都

:稍後更正,大約兩點自知無路可逃,撥劍自殺,五胡之亂的帷幕終於是落了下去。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蜀軍進入到了休整之中,俘虜到了匈奴兵,將會被陸續地押解回關中去屯田,蜀軍各軍的兵員缺額,也在補充之中,籌集糧草,修繕兵甲,這個秋天,蜀軍各軍各營也是忙得不宜樂乎。

劉胤已經是責令各軍加快進程,並派出專人進行監督,之所以如此地急迫,是因爲劉胤很清楚,匈奴雖滅,但也絕不代表天下就會太平,根據青松從洛陽傳回來的情報,司馬炎已經下旨給羊祜,要他即刻發起進攻,收復冀州,一場晉蜀之間的最終對決,已經是悄然地進入了倒計時。

劉胤除了積極地佈防之外,就是密切地關注着晉軍那邊的動向,派出去的斥侯,幾乎要覆蓋到整個的冀州地區,在晉軍的內部,那些蜀軍的密探也積極地活着,探聽着一切的消息。

羊祜顯然沒有遵從司馬炎的旨意,上表陳情,請求司馬炎收回成命。但司馬炎卻是一意孤行,不但沒有同意羊祜的勸諫,反而是撤掉了羊祜的職位,由汝陰王司馬駿代之,而且除了冀州原有的駐軍之外,青州的駐軍也開始向冀州方向移動,一切的跡象表明,晉軍已經是磨刀霍霍,隨時準備開戰了。

劉胤也沒有想到司馬炎竟然是如此地獨斷,羊祜好歹也是立了大功的人,沒有羊祜,到現在匈奴人還在中原大地上肆虐,可就是羊祜稍微地拂逆了他的旨意,便立刻被打入了冷宮。

也許司馬炎是懷疑羊祜和蜀軍有所勾結,但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話,司馬炎此舉豈不是逼着羊祜完全地倒向蜀國嗎

事實上,羊祜根本就沒有同劉胤有過任何的交集,雙方的關係,也僅僅只是相互利用而已,爲了對付共同的敵人,不得不虛於委蛇,暫時地維持着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因爲羊祜很清楚,僅僅依靠晉國的力量,是不足以平滅匈奴叛亂的,而如果此時與蜀國交惡,後果更是雪上加霜。

羊祜是識大體明大局的人,同蜀國保持怎麼樣的關係他清楚的很,但同時爲了防止朝中有用心不良的人惡意地誣陷,羊祜還是很理智地保持着與劉胤的距離,歷次的戰役,最多也是雙方心照不宣的配合,從來沒有進行過事先的溝通,更沒有達成過任何書面上的協定。

但儘管如此,司馬炎最終還是將羊祜調任了,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朝中忌恨羊祜的大有人在,在這個敏感時期,還是很輕易地就可以改變司馬炎的想法。

鍾會的叛亂對司馬炎是一個極爲沉重的打擊,同時也讓司馬炎變得極爲地敏感,任何人一位手擁重兵的封疆大吏都讓司馬炎不得不用心提防,而用司馬駿來代替羊祜,似乎更符合司馬炎重用家族勢力的風格。

司馬駿算得上是老對手,蒲津關一戰,劉胤殺得他是屁滾尿流落花流水,如果不是因爲劉胤顧全大局,不想把和晉國的關係搞僵,司馬駿根本就沒有機會從蒲津關脫身。

吃了敗仗的司馬駿似乎沒有受到什麼懲罰,蟄伏了一年半之後,這回又高調的出場亮相了,從原先的河東都督搖身一變,成爲了討逆大都督,總攬冀青幽並四州的軍權,擁兵三十萬,一時風光無二。

和司馬師司馬昭相比,老七司馬駿無論是能力上還是水平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司馬炎派這樣的人來當大都督統領大軍,劉胤背後應該是笑出了聲纔是,如果一直用羊祜來做大都督,劉胤真有一種頭痛的感覺,畢竟羊祜是那種很難對付的角色。

從表面上來看,羊祜治軍的能力似乎也很平庸,絲毫看不到什麼出奇出彩之處,但就是那種滴水不漏的嚴謹,讓任何的對手都不敢小視羊祜,羊祜治軍,幾乎是無懈可擊,如果真的和晉軍開戰的話,劉胤也覺得想要打敗羊祜,很難很難。

不過換作是司馬駿的話,劉胤就感到輕鬆了許多,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司馬駿的能力長短,劉胤早已見識過了,就連一個小小的蒲津關之戰都打不好,更別說來指揮千軍萬馬了。

倒是司馬駿手下的兩位副都督,讓劉胤還是頗爲重視的。文鴦已經是老熟人了,其悍勇善戰的能力,劉胤早已經領教過了,不過文鴦厲害之處也就是本人驍勇非凡,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但真正論及韜略智謀,卻並非是文鴦的強項。

另一位副都督馬隆,卻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說熟悉,劉胤確實是知曉馬隆這個人的,當年與鮮卑人禿髮樹機能作戰,劉胤就是採用了馬隆的偏廂車戰法,剋制了鮮卑人的騎兵,才取得了涼州大捷。說陌生,劉胤也是第一次和馬隆交手,此前馬隆一直是默默無聞,直到匈奴人進犯青州,馬隆纔有了展露頭角的機會,積功而升至青州刺史,此次更是被司馬炎任命爲討逆副都督,出征冀州。

馬隆不但驍勇,而且智謀出衆,更是一位技術革新的高手,歷史上,晉軍在涼州是屢戰屢敗,接連地戰死了四位刺史,馬隆臨危受命,率着自己新招募來的三千五百勇卒,使用改進後的偏廂車,長途進軍數千裡,徹底地擊垮了禿髮樹機能,平定了涼州之地。

馬隆在平西之戰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極爲地耀眼,堪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將。。

第733章 姑射山第745章 夜奪五寨(三)第279章 繼續撕逼第316章 赤梟第915章 收穫之秋第616章 偏廂車第862章 正名之戰第304章 住在草地邊緣的人第121章 以退爲進第1174章 背後一刀第650章 不得其門而入第689章 討賊檄文第247章 莫衷一是第357章 集結號第1090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746章 夜奪五寨(四)第1256章 遼水之戰(下)第1355章 抗旨不遵第1255章 遼水之戰(中)第46章 扮豬吃虎第1132章 啓駕出宮第185章 血書第150章 最後的底牌第88章 又見雪舞第1308章 弒君(下)第752章 緊追不捨第1344章 擒二陸第210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47章 一片降幡出石頭第47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53章 你有資格和我談條件嗎第1214章 初戰告捷第149章 激戰(下)第1053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63章 兵臨潼關第836章 忿恨第510章 力排衆議第934章 八面埋伏(上)第339章 風起隴西第709章 渭水之戰(下)第448章 前往閬中第535章第759章 所向披靡第704章 北地胡第608章 討伐叛族之賊第101章 狼煙起第500章 她是一個女人第186章 永安之變(上)第278章 屯田第811章 這回不逃了第797章 攻破涅縣第224章 攻陷第1055章 關東三督第488章 又遇潛逃者第720章 得利的漁翁第659章 再戰武關(下)第15章 百步穿竹第420章 實至名歸的霸陵侯第424章 挖掘地道第205章 遺體第512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18章 險境第290章 人定勝天第138章 先登營第1004章 絕境第1303章 火藥弩第1085章 費禕舊事第1264章 棄城而逃第997章 騎戰(上)第55章 劉胤的腹黑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642章 反客爲主第1003章 落鳥嶺第705章 撒網第961章 掉入陷井第1064章 強渡黃河(二)第122章 各懷鬼胎第225章 應對之策第247章 莫衷一是第910章 迎頭痛擊(下)第1239章 新的思路第499章 青鳥的真實身份第1285章 無情碾壓第29章 羽林郎第1095章 劉禪的心思第570章 審問裴秀第408章 漢軍的軍旗第866章 忻口之戰(上)第251章 斬黃皓(上)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644章 火拼第358章 陪他玩玩第974章 姜鍾會第885章 井陘口第442章 又見陽安關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1336章 回援巴丘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158章 援兵至
第733章 姑射山第745章 夜奪五寨(三)第279章 繼續撕逼第316章 赤梟第915章 收穫之秋第616章 偏廂車第862章 正名之戰第304章 住在草地邊緣的人第121章 以退爲進第1174章 背後一刀第650章 不得其門而入第689章 討賊檄文第247章 莫衷一是第357章 集結號第1090章 兒行千里母擔憂第746章 夜奪五寨(四)第1256章 遼水之戰(下)第1355章 抗旨不遵第1255章 遼水之戰(中)第46章 扮豬吃虎第1132章 啓駕出宮第185章 血書第150章 最後的底牌第88章 又見雪舞第1308章 弒君(下)第752章 緊追不捨第1344章 擒二陸第210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347章 一片降幡出石頭第47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53章 你有資格和我談條件嗎第1214章 初戰告捷第149章 激戰(下)第1053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63章 兵臨潼關第836章 忿恨第510章 力排衆議第934章 八面埋伏(上)第339章 風起隴西第709章 渭水之戰(下)第448章 前往閬中第535章第759章 所向披靡第704章 北地胡第608章 討伐叛族之賊第101章 狼煙起第500章 她是一個女人第186章 永安之變(上)第278章 屯田第811章 這回不逃了第797章 攻破涅縣第224章 攻陷第1055章 關東三督第488章 又遇潛逃者第720章 得利的漁翁第659章 再戰武關(下)第15章 百步穿竹第420章 實至名歸的霸陵侯第424章 挖掘地道第205章 遺體第512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18章 險境第290章 人定勝天第138章 先登營第1004章 絕境第1303章 火藥弩第1085章 費禕舊事第1264章 棄城而逃第997章 騎戰(上)第55章 劉胤的腹黑第1178章 陸抗的決擇第1343章 周處之殞第642章 反客爲主第1003章 落鳥嶺第705章 撒網第961章 掉入陷井第1064章 強渡黃河(二)第122章 各懷鬼胎第225章 應對之策第247章 莫衷一是第910章 迎頭痛擊(下)第1239章 新的思路第499章 青鳥的真實身份第1285章 無情碾壓第29章 羽林郎第1095章 劉禪的心思第570章 審問裴秀第408章 漢軍的軍旗第866章 忻口之戰(上)第251章 斬黃皓(上)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644章 火拼第358章 陪他玩玩第974章 姜鍾會第885章 井陘口第442章 又見陽安關第1301章 初具規模第1336章 回援巴丘第637章 斬草除根第158章 援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