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東江諸人

不過尼堪還是派出了部分船隻和步軍去身彌島將張燾以及大量的明軍家屬救了下來。

楞額禮經此一敗後也不敢在平安道逗留了,在朝鮮境內劫掠一番後便退到了鴨綠江西岸。

東江鎮總兵府。

一大桌宴席,都是些牛羊魚肉之類,沒有半點蔬菜在上面,每人面前一個大碗,放着從大明過來的燒酒。

有着“寧北將軍”職銜的尼堪被推到了上座,尼堪倒是一點也沒有客氣。

酒過三巡之後,尼堪也大致瞭解了座上諸位的品性。

黃龍,典型的大明武人,忠君愛國那是沒的說,不過貪財愛色那也是沒少——沈世奎有一個女兒,先後嫁過毛文龍、劉興祚、劉興治,在尼堪到來之前,沈世奎又將女兒又嫁給了黃龍,暗地裡卻小動作不斷,與黃龍爭奪那總兵之位——對於東江鎮衆將來說,黃龍是外來的,他沈世奎可是跟着毛大帥十幾年的老人。

在上次兵變中,黃龍被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割掉了鼻子耳朵,打斷了雙腿,後來翻盤後殺了耿仲裕,不過一個武將沒了鼻子耳朵,雙腿又行走不便,還能力挽狂瀾,在後來的孔有德叛亂中還能運籌帷幄給叛軍以重大打擊,連尼堪也是佩服萬分。

不過也是因爲這個原因,黃龍與孔有德、耿仲明叛軍有不共戴天之仇。

沈世奎,也是一個圓滑的武人,與黃龍類似,你讓他投降建奴可能性不大,不過登上總兵的大位以至武人的巔峰也是他心中的夢想,故此,這兩人面上都是一團和氣,不過暗地裡卻在較勁兒。

黃龍空降東江鎮後便決定將大本營放在旅順,這次來皮島也是過來視察的,沒想到恰好被建奴圍了,幸好東江鎮大多數軍將在大敵當前時依舊能擁護這位總兵,否則,以楞額禮的實力,以及東江鎮總兵、副將不和的現實,早就破了寨子。

除了黃龍、沈世奎兩位,被尼堪救出來的身彌島副將張燾卻是一位難得的、以軍旅之事爲要的武將。

更爲難的是張燾還是一位精通火炮、火銃等火器的武將。

於是,飯桌上與尼堪聊得起勁的不是總兵黃龍,也不是皮島的土皇帝沈世奎,更不是黃龍、沈世奎身邊最親近、官職也很高的遊擊黃蜚、參將沈志祥,而是這位降將張燾。

按照尼堪的記憶,歷史上張燾確實是在身彌島抵禦建奴,並打退了建奴的進攻,不過那可是在1631年,隨後他便回到了登州,結果在孔有德兵變中被俘,最後不屈而亡。

沒想到第一次皮島海戰推遲了一年,張燾還是來到了這裡。

“將軍,您是登萊副總兵,爲何……”

張燾是明末少有的文武雙全,又師從於大科學家李之藻的武將,尼堪可是眼熱得很。

張燾自己現在卻有些心不在焉。

他在身彌島受傷被俘,雖然被尼堪解救出來了,不過無論怎樣終究是人生的一大污點——畢竟沒有殺身成仁嘛。

故此,桌上的幾位對他都有些嗤之以鼻,特別是那位手握大權的鎮守太監吳直。

吳直職銜的全稱可是“司禮監秉筆、鎮守登萊及遼東諸島糧餉兵馬太監”,從職銜來說,除了登萊巡撫孫元化,就屬他官職最高,何況如今登州已經落在孔有德手裡,孫元化被俘,按說他這位大太監應該是一手遮天才是。

沒想到吳直在黃龍、沈世奎兩人眼裡也只是面子上尊崇,讓他坐在尼堪下首,無論言語還是動作並沒有過多的畏懼。

“武人跋扈的時代來了?”

尼堪心裡暗想。

張燾卻是戰戰兢兢的,不停地給吳直敬酒,因爲身彌島一戰自己作爲副將是沒有資格上達天聽的,但作爲總兵官的黃龍可以,鎮守太監自然也可以,張燾一向與黃龍交好,他肯定會爲自己說話,不過一向愛挑毛病的吳直就不一定了。

至於眼前這位在剛剛過去的大戰事實上最大的功臣,雖然一身大明武將袍服打扮,不過還是一個“邊荒蠻夷”的尼堪,張燾雖然嘴上客氣,心裡並沒有過多接納的想法。

聽到尼堪相詢,他猶豫半晌纔回道:“回稟寧北將軍,末將本來是輸送一批火器到東江鎮來的,沒想到……”

尼堪心裡瞭然,又想到一事,他舉起了酒杯,“將軍,聽說您曾經是從李之藻李大人,向他學習過泰西之學,能否詳細說一說?”

眼下的座位佈置是,尼堪位居正中,他的左側是吳直,右側是黃龍,吳直的左側是沈世奎,黃龍的右側是張燾,兩個小輩黃蜚、沈志祥坐在下首。

尼堪不顧身邊的吳直和黃龍,直接同張燾說話,早就惹得兩人不滿,不過中間隔着的是黃龍,他雖然貪財好色,心裡卻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對救了自己一命的尼堪更是敬重有加,不過吳直卻不同了。

“哼!”

只見吳直重重哼了一聲。

尼堪一見,趕緊舉着杯子說道:“吳大人,來,本汗再敬你一杯!”

與其他人不同,來自後世的尼堪並沒有絲毫瞧不起太監的意思,反而由於熟知歷史,他對這些鎮守太監的好感還遠遠多過那些個士大夫,故此,他並沒有說什麼“吳公公”之類的。

雖然“公公”是皇宮以外的人對大小太監的尊稱,不過在吳直心裡,終究是“大人”來的暢快一些。

吳直立馬眉開眼笑。

他以前在大同做過監軍,深知時下明軍的戰力。皮島一戰,至少拿下了三千個“真韃子”的首級,這在大明的歷史上可是破天荒頭一遭,說是“驚天巨功”也不爲過,但眼下明擺着最大的功臣就是眼前這位“蠻夷”。

吳直已經在鎮守太監的位子上做膩了,在外邊做鎮守太監,雖然威風,又有大把的錢財可撈,終究還是有些擔驚受怕,何況還是在這遠離大明的東江鎮。

嘿嘿,有了這三千貨真價實的建奴首級,自己至少有“襄贊籌劃之功”,若是眼下這位蠻夷同意的話,還能添上幾筆“身先士卒,親斬韃奴數人”,此後再運作一番,皇上龍顏大悅之下沒準能將自己調回京城坐上真正的司禮監秉筆,抑或能提督東廠、九門、京營戎政之一。

那纔是太監的頂峰。

“吳大人,在下平素喜好火器,正好張將軍也是個中之人,您看……”

他這是在給張燾說話,吳直心裡也明白,眼前此人曾經多次大敗建奴,雖然名義上是大明的寧北將軍、奴兒干都司都指揮使,實際上是一個完全不亞於建奴、韃奴的存在,若是惹惱了他,與建奴、韃奴合流,大明便是雪上加霜了。

故此,吳直可以不搭理黃龍、沈世奎,更是可以不給身爲降將的張燾好臉色看,不過對於這位戰力強橫的索倫人大汗卻不敢有絲毫怠慢。

他正在琢磨尼堪的用意,沒想到尼堪卻繼續說道:“諸位,此次大敗建奴,奴兒干都司雖有些微末功勞,不過終究還是東江鎮諸位大人居功至偉”

吳直、黃龍、沈世奎心裡一凜,他們幾個今晚的重頭戲便是與尼堪商議首級的事,沒想到他自己卻先說開了。

“呵呵,本汗在建奴、韃奴之北,原本與各位不搭槓,不過在大明邊境附近以及捕魚兒海附近,本汗先後與建奴、韃奴兩次大戰之後,建奴元氣大傷,出於補充丁口的考慮,皇太極已經將長白山以東的水韃韃捕捉一空,本汗正好趁虛而入”

“如此一來,就與諸位隔着朝鮮相望了”

“恰好碰到東江鎮遭受建奴攻擊,本汗乃大明奴兒干都司都指揮使,見到同仁受難豈有不援救的,至於首級什麼的本汗着實不放在心上,不過……”

三人趕緊都豎起了耳朵,三千首級,至少有兩千五百多是由眼前這位的部下殺死的。

“本汗有兩個請求”

“其一,本汗瞭解過,身彌島除了張燾將軍身邊的一千五百火銃兵,全部是東江鎮官軍的家屬,建奴又出其不意,不幸落入敵手完全情有可原,如今將軍重回大明實乃可喜可賀,本汗便向吳大人、黃總鎮求個情,能否將這一節略過?”

尼堪的意思是清楚的,你二位上書時能否高擡貴手,將張燾被俘說成“兵敗逃走”、“重傷被俘”,或者乾脆就不說此島的事情。

黃龍倒是無所謂,他正好要用此事來收買人心,而張燾恰好是一位難得的大將。

而吳直卻在盤算着,“自己隱瞞此事倒是小事一樁,不過身爲皇上的眼線,今後若是被人揭發出來,自己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吳大人,您若是同意的話,本汗的功勞六成都歸到您的頭上,您看……”

又看着黃龍,“剩餘的四成,自然是黃總鎮的了”

黃龍一聽大喜,四成,那就是一千多個人頭,還有一千多個雖然歸到吳直頭上,不過宮裡的、兵部的人也不是傻子,他吳直手下有幾個兵?仔細一想還不都是東江鎮士卒的功勞?

“至於文書如何編寫,您二位仔細商議便是了”

“此其一”

“其二”,尼堪看向了黃龍,“黃總鎮,聽說您的家眷都落到了孔有德的手裡,還遭到了他的屠殺,此仇不能不報”

一提到孔有德,黃龍的眼睛似乎冒出了怒火。

“過幾日,你可抽調三千精銳,由大公子率領就行了,還有一些船隻,本汗親自前往登州,一來解救山東父老於水火之中,二來嘛,自是爲了報黃大人的大仇!”

“還有我的!”

這時張燾站了起來,他來到尼堪面前跪下了,“大人,我的家眷也在登州,也遭到了孔賊的毒手,請帶上末將……”

“且慢!”

吳直卻站了起來,他卻不想讓尼堪的大軍直抵大明的疆域。

尼堪自然知道他想的是什麼,“吳大人,到時候您跟着,只要滅了孔賊,本汗的軍隊立即離開!”

吳直一下傻眼了,這又是一樁驚天的大功啊,孔賊肆掠山東一帶已經快兩年了,朝廷耗費諸多兵馬、錢糧還是沒個了局,若是在自己的“運籌帷幄”下,一舉殲滅了那廝,不要說提督東廠了,就算與曹化淳也能一比高下了!

“這……”

“孫大人如此做,自己渾沒有半點好處……”

“怎麼沒有?本汗正要想與各位商議一事”

“何事?”,吳直、黃龍、沈世奎、張燾四人都將腦袋湊了過來。

第四十二章 行走在安加拉河河面的王承鸞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六十四章 川藏風雲(8)風雲變幻第五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5)第二十四章 煙波浩渺兩茫茫第十一章 西行漫記(十)閃擊伊爾根第十五章 鉅變開始(1)皇甫端與嶽鎮邦第七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下)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七十六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0)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十六章 金自點的“野望”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二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⑩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三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①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七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③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三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中)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二十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上)第二十章 隴右往事之二:和碩特重騎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十三章 摩爾多瓦之戰(下)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三十七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下)第八十一章 川藏決戰(7)瀘州之戰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六十七章 月亮女神聯盟(3)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十三章 一路向東(3)打得一拳開第七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下)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五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3)第二十一章 隴右往事之三:到底誰是黃雀?第八章 東方已曉(二)不可承受之重第七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下)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七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下)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五十一章 尾聲(上)第六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⑥第七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珍珠港鏈(上)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十六章 貝爾湖以南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四十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1)臨行第十六章 一路向東(6)新阿勒泰薩爾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七十章 猶他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六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2)第四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1)地字第十一號房第二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3)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國(5)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九章 東方已曉(三)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上)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五十六章 尾聲(2)移民第二十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4)第七章 霜狼騎兵(3)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七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⑤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二章 大夏監國(2)生與死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五十五章 尾聲(1)收穫第十四章 斗轉星移(上)第三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二:林茂春的救贖(上)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六十九章 川藏決戰(1)意興闌珊
第四十二章 行走在安加拉河河面的王承鸞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六十四章 川藏風雲(8)風雲變幻第五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5)第二十四章 煙波浩渺兩茫茫第十一章 西行漫記(十)閃擊伊爾根第十五章 鉅變開始(1)皇甫端與嶽鎮邦第七十八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下)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七十六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0)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十六章 金自點的“野望”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二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⑩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三十五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①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七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③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三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中)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二十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上)第二十章 隴右往事之二:和碩特重騎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十三章 摩爾多瓦之戰(下)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三十七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下)第八十一章 川藏決戰(7)瀘州之戰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六十七章 月亮女神聯盟(3)第三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5)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十三章 一路向東(3)打得一拳開第七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下)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五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3)第二十一章 隴右往事之三:到底誰是黃雀?第八章 東方已曉(二)不可承受之重第七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下)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七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下)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五十一章 尾聲(上)第六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⑥第七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珍珠港鏈(上)第十六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2)第十六章 貝爾湖以南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二十章 大漠雄心之十:大混戰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四十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1)臨行第十六章 一路向東(6)新阿勒泰薩爾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四十章 卡蘭巴之戰第五十一章 川藏風雲(3)蕭牆(上)第七十章 猶他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六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2)第四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1)地字第十一號房第二十八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3)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國(5)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九章 東方已曉(三)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上)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五十六章 尾聲(2)移民第二十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4)第七章 霜狼騎兵(3)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七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⑤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二章 大夏監國(2)生與死第五十六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Ⅴ第五十五章 尾聲(1)收穫第十四章 斗轉星移(上)第三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二:林茂春的救贖(上)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六十九章 川藏決戰(1)意興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