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6.第2436章

第2436章

石迪文和曲餘同受限於自身掌握的權力,他們所能動用的對抗措施必然只能侷限於本地,而沒辦法上升到更高的層面。而且所使用的手段還不能過於激進,否則進一步激化矛盾就可能會引發兩國衝突,就算石迪文不怕,曲餘同也未必願意見到那樣的結果。他想要的只是盡力保住自己的官位和財源,但並不希望海漢真的對大明發動戰事。

他們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已經考慮到了各方的利益和顧忌,但考慮得周全並不等於這是一個完美的計劃,正是因爲作出了太多的妥協,所以實施過程中會有很多環節都存在風險和漏洞。陶東來作爲旁觀者,自然更爲清醒地注意到了這些問題,所以並不贊同他們的主意。

曲餘同此時也頗爲沮喪,臉色灰白,無精打采地說道:“難道真要將寧波府拱手讓出?這……唉,本官實在不甘啊!”

陶東來微微搖頭道:“你們不用急着放棄,這事也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兩人一聽陶東來這話,似乎事情尚有轉機,石迪文連忙問道:“陶總,你的意思是,還有別的辦法可以化解這個危機?”

陶東來微微點頭道:“如果你們的對手真是楊嗣昌,那或許事情還有轉機。”

曲餘同當下也顧不得許多,立刻起身深深一揖道:“還請陶大人明示,接下來需要如何行事才能化解眼前危機,本官必定全力配合!”

陶東來擺擺手道:“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什麼都別做,先等消息。”

“等消息?等哪兒的消息?”曲餘同不解地追問道。

陶東來指了指自己鼻子道:“等我的消息。近期我國和大明之間有些事情要商議,屆時應該也會談及到兩國間貿易關係問題,我會找機會提一下寧波這邊的情況。曲大人對兩國貿易極爲重要,我國當然會支持曲大人繼續留任。”

曲餘同聞絃歌而知意:“原來陶大人此次來大明還會與楊嗣昌碰面?”

陶東來口風倒是很嚴,並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見不見他目前還沒定。不過曲大人放心就是了,你遇到的問題,在寧波的確是大事,但放到更大的環境中來看,其實也不是那麼難以解決。退一萬步講,就算寧波知府要換人,曲大人也不用擔心退路,今後如果願來我國發展,不管是繼續走仕途還是經營其他產業,都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曲餘同連忙應道:“陶大人真是過獎,那曲某便在寧波靜候佳音了。”

陶東來對曲餘同還是比較賞識的,此人能在幾年前就果斷與石迪文聯姻,其眼光和膽魄在大明官員中都可算是上乘,而其擔任寧波知府一職已有數年,治理地方的經驗也不差,如果能挖到海漢來當地方官,應該也能很快適應。當然了,要發揮其最大的作用,目前看來還是繼續留在寧波知府的位子上比較好。有他在寧波坐鎮,海漢在江浙地區的貿易狀況也會更有保障一些。

石迪文倒是沒急於詢問,陶東來所說的解決辦法,讓他聯想到了自己掌握的一些消息,不過這些消息並不方便在曲餘同這個外人面前討論。

曲餘同從寧波城大老遠跑一趟也不容易,石迪文自然是要設宴款待。不過考慮到陶東來的行程保密,加之可能還會談及一些敏感話題,所以也沒安排陪客。就連曲餘同的幕僚何肖都沒上桌,石迪文安排手下親信段天成代爲接待了。

曲餘同自然有些好奇陶東來爲何會來到舟山,而且先前聽他口氣似乎還要與大明高層人物會晤,當下便拐彎抹角地打聽消息。不過陶東來仍是口風極嚴,繞來繞去就是不作正面迴應。曲餘同見石迪文也沒有幫腔的意思,大概料到此事有些敏感,便很知趣地沒有再追問下去。

陶東來雖然避而不答,但曲餘同其實多少也能猜到幾分。最近這幾個月清軍肆虐山東,眼見當地大亂之後又將是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難以維持生計,只能外出逃難,而海漢一向垂涎大明的人口,每年想方設法從大明引入移民,豈肯放過這樣的好機會。陶東來此時出現在舟山,或許便是與近期不斷抵達定海港的大批移民有關。

不過這些原因都不重要,只要海漢能夠助自己保住官位,曲餘同可不會在乎有多少人口會從大明流向海漢。說得難聽一些,朝廷肯定沒有足夠的能力賑濟難民,如果沒有海漢接走這些難民,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要麼會死於飢寒交迫,要麼就會爲了生存淪爲匪徒。被海漢接到海外安置,至少能先保住了性命,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幫大明解決了難以處理的隱患。

陶東來倒是主動提及了海漢目前安置難民的一些進展:“近期我國有大量移民要安置到臺灣島,勞動力比較充足,曲大人有沒有興趣在當地再置辦一些產業?”

曲餘同連忙應道:“這發財的買賣,本官當然是卻之不恭了。還是如之前那樣,建種植園如何?”

陶東來道:“經營何種項目,曲大人當然可以自行選擇,具體事務與相關部門聯繫就行。石迪文,你幫忙給安排一下。”

石迪文點點頭道:“沒問題,回頭我就讓商務部的楊運跟何師爺聯繫,都按以前的規矩照做。曲大人有什麼要求,到時候儘管直說就是。”

曲餘同能夠得到海漢充分信任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已經在海漢的統治區投資經營了一些產業,以經濟作物種植園爲主。光是高雄一地,便有面積超過五百畝的種植園,並在當地僱傭了兩百餘人爲其打理這些產業。雖然目前尚未收回經營成本,不過長期收益前景看好,又有海漢保駕護航,所以無需擔心這買賣會虧本。

曲餘同在海漢的產業越多,所能得到的信任自然也會水漲船高。他也明白自己以這種投資的方式參與海漢殖民的開發,可以得到的好處遠遠不只是在經濟方面而已。陶東來先前才說了會設法力保曲餘同的官職,此時提及在臺灣投資種植園的事,曲餘同當然要投桃報李,果斷答應下來再說。

相關的事務一向都是由何肖與舟山管委會的楊運對接,雙方都是熟門熟路,合作方案也都有現成的可用,曲餘同只要將銀子存入海漢銀行,劃撥給海漢商務部,然後相關事務都會有人代辦,他只需派人到當地監工就行了。而種植園開始有了收穫之後,海漢官方會出面收購,貨款也是經過銀行劃撥,結算之後曲餘同在寧波便可提取現銀。整個過程基本上都不用他操心,這麼方便又好賺的買賣,他的確沒有理由拒絕。

這種合作對海漢來說也是收益頗多,只要拿出殖民地的無主土地,便可吸引大明投資人出資開發這些地區,既解決了當地開發所需的資金問題,又給剛剛安置到該地區的移民提供了生計,可謂一舉兩得。而這些種植園栽種的各種經濟作物在收穫之後,海漢官方也會對其進行收購,對其進行深加工之後再出售到市場上,收益也極爲可觀。

而在獲得經濟收益的同時,海漢也會通過這種合作將投資人的利益與自身牢牢捆綁到一起,其中不乏就有曲餘同這樣在大明擔任官員的人物。這些官員經不起誘惑,連家產都已經轉移到了海漢的地盤上,其立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頓飯吃完之後,曲餘同便主動向陶東來和石迪文告辭,準備先行返回寧波,留下何肖在舟山處理後續事務。他之所以如此着急回去,還是因爲最近官場局勢不穩,有人想撬他的位子,就難免有些風言風語傳出,所以他就連這次來舟山也是在夜間悄悄出城,不想讓外界知道他的動向,免得又落下什麼勾結海漢的口實。

曲餘同離開之後,石迪文才向陶東來問起了心中的疑惑:“陶總,你這次北上打算真要跟大明高層會晤?”

陶東來微微點頭道:“目前是有這個打算,但能不能成,其實還不一定。”

“這怎麼說?”

陶東來解釋道:“跟大明高層的會晤,需要提前幾個月就進行安排。但目前山東大亂,而且北方的局勢比較複雜,大明能派什麼人出來會晤,目前還沒有確定的人選。”

石迪文道:“那豈不是有可能你到了山東之後,還不確定要等上多久,才能見到大明派出的代表?”

陶東來搖搖頭道:“應該不會在山東談,福山縣當地收容了太多難民,環境比較複雜,不太適合安排會談,我準備把見面地點放在金州。”

“金州?”石迪文忍不住眉毛一揚:“那可能就變成三方會談了!”

“說不定是四方。”陶東來應道:“朝鮮肯定也會很關注這次會晤,如果把他們排除在外會有些不妥。我打算讓朝鮮也派使臣過來參與,哪怕沒有他們沒什麼發言權,但起碼會站隊,是吧?”

石迪文聞言笑道:“真還是這個道理!”

其實最早提出高層會晤的並不是海漢,而是滿清。當滿清高層意識到與海漢的戰爭毫無勝算,而且在遼東的對峙局面持續下去會對己方越來越不利,他們便有了停戰議和的打算。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季,滿清在發兵攻打大明的同時,皇太極授命尚可喜,前往金州與陳一鑫展開停戰和談。不過尚可喜的試探並沒有立刻取得皇太極所期望的進展,甚至可以說不是太順利,在他派出的使者面前,陳一鑫並沒有表現出和談的意願,直接開出了割讓整個遼東半島給海漢的天價條件勸退對方。不過在此同時,陳一鑫也將這個令人意外的消息通報了執委會,讓執委會來決定是否利用這個機會謀取更多的好處。

對海漢來說,滿清尋求和談的原因和意圖都不難理解,但其所能拿出的議和條件卻沒有什麼說服力,滿清既不願賠款,又不願割地,只想以瓜分大明爲條件來勸說海漢停戰,這怎麼可能談得攏。

執委會在考慮了當下的國際環境和局勢走向之後,認爲如果利用得當,或許能從和談中謀取到極大的好處,但這好處的來源,卻未必是滿清。

如果海漢與滿清和談,那麼最不願看到這一幕發生的,必然就是大明與朝鮮兩國。這兩國如無海漢協助,都無法獨力應對滿清這個強敵,一旦海漢鬆口,那他們可就要倒大黴了。所以只消讓這兩國知道海漢打算與滿清展開和談的消息,就夠讓他們寢食難安了。

那麼讓大明和朝鮮也加入進來,就會形成一個對海漢極爲有利的局面。撇開國力羸弱的朝鮮先不提,大明與滿清就如同身處蹺蹺板的兩端,誰能給海漢更好的條件,誰纔有機會安安穩穩地踩到地上,而條件開得不夠高的一方,那就只能先在空中懸着,等待命運的抉擇。

而沒有資格與這三個強國平起平坐的朝鮮,就只能死死抱住海漢大腿,因爲三國中唯一能夠保證朝鮮安全的也就只有海漢。就算海漢最終選擇與滿清停戰,朝鮮也還是隻能無條件地貼緊海漢,這樣滿清打狗也得看主人,至少還能保住朝鮮自家安全。至於像大明這種已經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對象,朝鮮就算心有慼慼,但也絕不會在當下這個節骨眼選錯陣營。

舉行四方會晤,無疑能讓海漢有機會在這個亂局中獲得最大化的收益。而這麼大的事情,如果僅由軍方的幾名將領在北方主持,未免還是顯得不夠重視,所以陶東來親自北上,便是爲了主持這次重要的會晤。但爲了保證陶東來的人身安全,海漢並未對外宣佈此事,就連一路行程也全部保密。

(本章完)

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第1668章 攻打馬尼拉(十八)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2972.第2972章3330.第3330章第3章 分工合作第2254章3139.第3139章第3495章2463.第2463章2883.第2883章第1131章 舉報者第1236章 集結點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2672.第2672章第343章 強行冤大頭第1136章 無處可逃第387章 南越的防禦手段3252.第3252章3316.第3316章3271.第3271章第七百四十二章 引入移民第七百九十九章 喜憂參半2664.第2664章2794.第2794章第九百四十八章 聯盟雛形3069.第3069章第1409章 以戰代練第2262章2996.第2996章3311.第3311章第344章 第三班 劍指南越2468.第2468章第1956章第1229章 集訓備戰第1843章 新崗位第1538章 金融機構第55章 崖州城(二)第1221章 抵達星島第五百六十四章 苦命的絆腳石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1990章第70章 新兵(一)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內幕第1184章 利益取捨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第2070章第3443章第六百七十三章 變相軟禁3214.第3214章第2125章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3340.第3340章第1960章第1090章 利益衝突2530.第2530章第1768章 利益至上2648.第2648章3228.第3228章2488.第2488章第1161章 主持正義第四百五十八章 吸納移民的套路第234章 來自大陸的新動向第2229章第135章 新任巡檢(二)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3285.第3285章3270.第3270章第274章 再遇冤家第1245章 切斷退路第10章 穿越之前的最後準備2993.第2993章第2066章第379章 攻守之間第85章 換裝第3443章3281.第3281章3244.第3244章3308.第3308章3006.第3006章第1147章 午夜偷襲第2128章第2100章第1799章 九連城2848.第2848章第2089章第1931章第1069章 北上準備第2207章第2218章第1947章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第四百七十四章 造訪巡檢司第1244章 前堵後抄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第1445章 全力一擊第111章 肥皂與火柴第1856章 朝鮮市場第九百二十一章 南下安不納
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第1668章 攻打馬尼拉(十八)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2972.第2972章3330.第3330章第3章 分工合作第2254章3139.第3139章第3495章2463.第2463章2883.第2883章第1131章 舉報者第1236章 集結點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2672.第2672章第343章 強行冤大頭第1136章 無處可逃第387章 南越的防禦手段3252.第3252章3316.第3316章3271.第3271章第七百四十二章 引入移民第七百九十九章 喜憂參半2664.第2664章2794.第2794章第九百四十八章 聯盟雛形3069.第3069章第1409章 以戰代練第2262章2996.第2996章3311.第3311章第344章 第三班 劍指南越2468.第2468章第1956章第1229章 集訓備戰第1843章 新崗位第1538章 金融機構第55章 崖州城(二)第1221章 抵達星島第五百六十四章 苦命的絆腳石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1990章第70章 新兵(一)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內幕第1184章 利益取捨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第2070章第3443章第六百七十三章 變相軟禁3214.第3214章第2125章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3340.第3340章第1960章第1090章 利益衝突2530.第2530章第1768章 利益至上2648.第2648章3228.第3228章2488.第2488章第1161章 主持正義第四百五十八章 吸納移民的套路第234章 來自大陸的新動向第2229章第135章 新任巡檢(二)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3285.第3285章3270.第3270章第274章 再遇冤家第1245章 切斷退路第10章 穿越之前的最後準備2993.第2993章第2066章第379章 攻守之間第85章 換裝第3443章3281.第3281章3244.第3244章3308.第3308章3006.第3006章第1147章 午夜偷襲第2128章第2100章第1799章 九連城2848.第2848章第2089章第1931章第1069章 北上準備第2207章第2218章第1947章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第四百七十四章 造訪巡檢司第1244章 前堵後抄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第1445章 全力一擊第111章 肥皂與火柴第1856章 朝鮮市場第九百二十一章 南下安不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