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與移民

寧崎拋出這個方案之後,會議廳內響起了一片交頭接耳的議論聲。在座這些人對於時局都有一定的認識,自然能夠立刻聯想到這種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將會帶來的影響。

就目前海漢與福建官府的合作關係而言,海漢要在福建派駐一定規模的軍隊,並讓當地官府給予一定的便利,甚至是讓福建的明軍配合行動,都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海漢這幾年裡對於福建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不是白給的,以許心素爲首的福建本地勢力對於海漢的信賴度還是相當高的,同時也在通商、移民等方面給予了海漢諸多的優惠條件。但這樣的特殊待遇也僅僅是侷限在福建特別是許心素家族掌權居多的閩南地區,再往北去就比不上在福建所擁有的影響力了。

“寧老師,紙上談兵容易,實際操作起來沒那麼簡單的。就算許心素和福建官府都願意幫忙,這趟差事也是不好出的。”一直沒開口的施耐德終於加入到討論當中:“福建官府向朝廷請命出兵到山東剿匪,在我看來不太實際。按你先前所說的狀況,山東那邊真是拿孔有德沒辦法嗎?他手裡也就一座城,幾千兵,大明真拿他沒辦法的話,後來他爲什麼又要渡海逃亡?他從今年八月起事,一直鬧到第二年下半年才逃往遼東,這麼長的時間大明並不是一點動作都沒有吧?我看受命去圍剿他的,未必願意啃這個硬骨頭。而且當地的官府也不見得歡迎外地的軍隊去剿匪平亂,天知道剿到最後誰是兵誰是匪,別忘了孔有德的人馬就是從遼東過去的客軍!”

施耐德雖然對於明末歷史並不是很瞭解,他的這番見解一半來自當初在駐廣辦接觸大明官員的感受,一半來自聽完寧崎先前講解之後的想法,但卻誤打誤撞地切中了問題的要害之一。

首先,令孔有德部隊發生兵變的原因之一,的確是因爲他這支部隊的外地籍貫所造成的軍中矛盾而導致的補給問題。如果他的部隊不是客軍,也就不會起事之後肆無忌憚地在山東當地燒殺劫掠,橫行無忌。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當地官府和民間對於外來軍隊的進一步排斥,外地軍隊進入山東作戰,很難再得到地方上的配合。

其次當地的局勢遲遲得不到緩解,的確是跟各方面的應對遲緩,畏戰不前有很大的關係。孔有德兵變幾個月之後,朝廷都沒有拿出一個明確的處理方案,直到孔有德在1632年年初拿下登州,朝廷才急急忙忙地任命了徐從治爲山東巡撫,駐守萊州阻斷孔有德西進的路線。

孔有德圍攻萊州的時候,奉命從北京帶兵南下救援的總兵劉同柱到了山東境內卻遲遲不肯參戰,朝中又有大學士周延儒、兵部主事張國臣等人主張招撫。這麼一拖來拖去,孔有德又從遼東皮島招來了原來的部下三千餘人加入叛亂。徐從治等人在萊州苦苦守了幾個月,等來的援兵卻止步於萊州40裡之外,總兵鄧圮、王洪等人就等着朝廷的招撫措施能夠成功。

然而朝廷的招撫政策並沒有起到什麼卵用,倒是執行這個命令去孔有德軍中談判的的副都御史謝璉、萊州知府朱萬年也一併被擒。到明廷意識到談判破裂,招撫無用,必須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時候,山東巡撫和萊州知府都已經死在了戰場上。直到吳三桂的老爹吳襄帶兵打過去,才總算解了萊州之圍。而這時候距離孔有德起事已經過去了近一年的時間。

當時朝廷從周邊各省調兵前去平亂,光是總兵這種高級軍官就有四五個,兵力更是叛軍的數倍之多。然而平亂之戰卻打得一塌糊塗,文官武將在這場大亂中死了一堆,山東東部沿海地區都被打成了廢墟,無數百姓因此而流離失所,損失可謂十分慘重。在這個過程中,外地進入山東平亂的部隊爲數不少,但真正起到作用的卻並不多。海漢民團的戰力固然強悍,但去這麼遠的地方客場作戰,而且很可能得不到友軍的協同和地方上的支持,這就很難保證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寧崎自然是知道這一段歷史的詳情,因此對於施耐德提出的質疑,他倒是也沒有什麼可以辯駁的地方,只能乾咳了一聲道:“其實我也只是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至於可不可行,那還是得看軍方怎麼判斷了。”

顏楚傑擺擺手道:“我剛纔又想了想,這事的確幹不了。剛纔施耐德所說的原因那些先不提,我們軍中絕大部分士兵都是南方人,突然北上幾千裡執行作戰任務,恐怕對當地的食物、氣候都很難快速適應。如果屆時軍中出現大面積的水土不服,那別說打仗了,怎麼安全地撤回來都是一個大問題。”

“你們陸軍幹不了,那爲什麼剛纔還要建議海軍北上?說得好像我們海軍的人就都是北方人一樣。”王湯姆這次抓住了顏楚傑的把柄,立刻咬了一口:“我剛纔都還沒來得及反駁你,就被他們給帶過去了。海軍部隊一直都在南海進行訓練,你一句話就給支到山東去執行任務,要是到那邊折了船隻人手,這個鍋我背還是你背?”

“好了好了,說正事,不要偏題。”陶東來看這兩位又要爭起來,趕緊出來滅火:“就事論事,以我們目前的狀況來說,在來年就出兵北方的確有點太着急了。寧崎這方案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軍方提出的實際困難也是客觀存在的,我認爲來年首先還是要保持穩步發展,先求穩,再求發展。往北擴展勢力範圍是我們今後的發展方向,今後一段時期內協助大明維持在大陸的統治也是既定的方針,但沒有必要冒太大的風險去做一些我們目前還力有未逮的事情。”

說到這裡,陶東來轉向寧崎道:“你看有沒有必要進行投票表決?”

執委們都是一邊倒的反對,寧崎此時也沒什麼興致繼續堅持自己的打算了,搖搖頭道:“既然大家都認爲時機不成熟,那就沒必要再投票了。不過引進移民這一條,我覺得還是可以想想辦法的,畢竟這不比出兵打仗,不一定需要我們自己出面去做。只要我們肯出錢,相信一定會有人攬下這活。”

“這我倒是同意。”施耐德這次卻對寧崎的提議表示了贊同:“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跟福建、江浙的商人進行接觸,看看他們有沒有人願意去做。”

“從這麼遠的地方運人回來,花銷可不會是小數目。”顧凱立刻提醒道。

施耐德笑道:“我作爲掌管錢袋子的人,當然第一件事就要考慮費用問題。首先我們有自己的糧食來源,可以用相對比較低的成本來解決運輸過程中的糧食消耗。其次,我們可以用工業品來換移民,誰給我們運來移民,我們就按人口算價,以指定品種的工業品代替金銀來作爲支付方式。”

“各位都知道,我們有很多工業品在大明境內的銷路都非常好,秋交會簽下的訂單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以此爲條件,爭取到更多的海商爲我們從北方轉運難民。”施耐德繼續解釋道:“我舉例說明一下這樣做的好處吧,假設我們要爲一批移民向合作的商人付出一千兩銀子的運輸費用,但如果換成用工業品作爲支付方式,那麼這批工業品對我們而言的實際價值是遠遠低於一千兩的,因爲我們只需要考慮其生產成本。而對於拿到這批工業品的商人來說,其實際市場價值卻是要高於一千兩,只要他們運到大明賣掉這批貨物就行。”

“我們不用擔心庫存的貴金屬消耗得太多,大明的海商也會因爲可以用難民換取到超值的商品而積極地參與到這個計劃中來。這對於雙方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我的理解沒錯吧?”陶東來立刻便領悟了施耐德這個辦法的妙處所在。

“必要的話,我們還可以適當地調低價格,讓難民兌換工業品的交易價稍稍低於我們正常的出售價,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商人加入進來,並且讓他們更積極地去搜羅那些無家可歸的難民。”施耐德繼續侃侃而談道:“我們也無需擔心這樣的降價會對我們的收益產生不利影響,事實上只要海南島的勞動力能夠得到快速地擴充,那麼很多工業品的生產成本也會隨着產能的增加而進一步地下降。”

“如果短期內外來移民大量涌入,我們能夠生產出足夠的糧食養活他們嗎?”顧凱提出了疑問。

“這方面倒是不會存在大的問題。”答話的是農業部的負責人袁秋業。雖然農業部對應的執委席位是他父親袁若修,但袁老爺子隨着歲數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逐漸開始下滑,近期連會議都不太會親自出席了,由袁秋業當代表的時候更多一些。

袁秋業繼續解說道:“我們在統一了海南島之後,在東部和北部沿海地區都有大量的耕地可以用作建設集體農場,推廣糧食種植。就算來年海南島上的人口翻上一番,糧食供應也是跟得上的。你們要知道,我們穿越之前那個時代,海南島的糧食年產量大約是在200萬噸的水平,雖然我們不可能達到那樣的水平,但只要我們保持目前的糧食種植種植面積增加速度,加上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出現,今後要在島上養活一兩百萬人也並不是難事。”

施耐德也補充道:“退一萬步說,如果短期內出現了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我們還有安南和占城這兩個地方可以進口大量的糧食。我們甚至都不用付現錢,只要告訴他們用糧食來換武器,這兩個國家就會爭先恐後地給我們運來糧食了。”

施耐德所說的的確是實情,早兩年安南曾經將人口、土地等等作爲交換條件,向海漢換取軍事支持和軍火出口,後來占城也用類似的形式購入不少海漢武器。以這兩國的國力,很難有足夠的經費來大量購買價格不菲的海漢武器,如果海漢肯鬆口讓他們用糧食換武器,那這兩國的當權者大概寧肯國民捱餓也會先把國內的糧食搜刮出來換一批武器再說。

既然掌管錢袋子的財政部和負責糧食供應的農業部都認爲這種做法沒有太大的問題,又無需軍方出面,只要商務部和民政部動手就可以操作這件事,那麼可行性就相當高了。雖說執行這個計劃依然會存在不小的成本,但相較於啓用軍隊的開銷,僱傭外部人員反倒會節省不少。而且廣東最近兩年匪亂逐漸減少,民間也平靜下來,海漢吸納移民的速度已經大不如前,的確是需要其他途徑來快速增加海南島上的勞動人口才行。

對於這個提案的表決,執委會少有地呈現了統一的意見,所有人都認爲這的確是一個可行的移民方案。施耐德很樂觀的估計,如果操作得當,來年僅是通過這種方式從大明引進到海南島的移民,大概就會超過五萬人——這個數字相較於目前海南島上不過二十多萬的總人口來說,比例已經相當可觀了。而提出這個方案的寧崎,也總算是扳回一城,沒有因爲前一個出兵方案被全面否決而太過丟臉。

當然了,要實現這個提案也並不是只是施耐德幾句話說得那麼簡單,就算是有大明海商去北方運了難民過來,也還存在着甄別、檢疫、安置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要解決。如果以施耐德所估計的數字來看,光是安置移民就需要在海南島上再建設大約一百個村落,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引進移民或許只需要商務部和民政部出馬,但安置移民就得要更多部門一起協同配合才行了。

第2276章第2267章第1659章 攻打馬尼拉(九)第2343章2764.第2764章第八百三十七章 誘惑2378.第2378章3369.第3369章第1375章 抵達山東四百一十四章 入職考評第1815張 誰更快第2023章2400.第2400章第1987章2496.第2496章2477.第2477章3397.第3397章2443.第2443章3387.第3387章2652.第2652章2776.第2776章第1212章 治安官的職責第1138章 收穫不小第1529章 真假錦衣衛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內幕第七百六十一章 利益之爭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2649.第2649章2610.第2610章第1134章 激戰磁山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第2033章第274章 再遇冤家第1122章 芝罘灣新貌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第2311章第2242章第2341章第七百零二章 驅虎吞狼第1525章 厲害對頭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手(五)第2225章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第1951章第九百零三章 北上考察(五)第2251章第九百三十七章 衝動消費第九百七十五章 參觀鹽場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手(六)第1044章 菸草貿易3373.第3373章第1167章 緣分使然第1702章 星島新貌第1682章 各施手段第1910章 並不簡單2708.第2708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1691章 壟斷經營3160.第3160章第2224章第2117章第2150章第1737章 暗中操作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1809章 人口輸送第67章 試炮第257章 執委會工作報告第五百一十一章 計劃通3388.第3388章3305.第3305章2699.第2699章2376.第2376章2701.第2701章第1134章 激戰磁山3025.第3025章第1571章 能者爲先3295.第3295章2759.第2759章第1062章 順水推舟2552.第2552章2946.第2946章第1457章 回遷遼東第八百零七章 耐心的獵人2547.第2547章第七百三十二章 攻城戰2625.第2625章第2096章第1114章 計劃變更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2474.第2474章第2236章第1419章 緊鑼密鼓第四百五十五章 考察香港島3027.第3027章第2095章第86章 何夕的本領(一)第200章 駐廣辦成立第1526章 背景深厚第2261章
第2276章第2267章第1659章 攻打馬尼拉(九)第2343章2764.第2764章第八百三十七章 誘惑2378.第2378章3369.第3369章第1375章 抵達山東四百一十四章 入職考評第1815張 誰更快第2023章2400.第2400章第1987章2496.第2496章2477.第2477章3397.第3397章2443.第2443章3387.第3387章2652.第2652章2776.第2776章第1212章 治安官的職責第1138章 收穫不小第1529章 真假錦衣衛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內幕第七百六十一章 利益之爭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2649.第2649章2610.第2610章第1134章 激戰磁山第1746章 想買未必能買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第2033章第274章 再遇冤家第1122章 芝罘灣新貌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第2311章第2242章第2341章第七百零二章 驅虎吞狼第1525章 厲害對頭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手(五)第2225章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第1951章第九百零三章 北上考察(五)第2251章第九百三十七章 衝動消費第九百七十五章 參觀鹽場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手(六)第1044章 菸草貿易3373.第3373章第1167章 緣分使然第1702章 星島新貌第1682章 各施手段第1910章 並不簡單2708.第2708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1691章 壟斷經營3160.第3160章第2224章第2117章第2150章第1737章 暗中操作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1809章 人口輸送第67章 試炮第257章 執委會工作報告第五百一十一章 計劃通3388.第3388章3305.第3305章2699.第2699章2376.第2376章2701.第2701章第1134章 激戰磁山3025.第3025章第1571章 能者爲先3295.第3295章2759.第2759章第1062章 順水推舟2552.第2552章2946.第2946章第1457章 回遷遼東第八百零七章 耐心的獵人2547.第2547章第七百三十二章 攻城戰2625.第2625章第2096章第1114章 計劃變更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2474.第2474章第2236章第1419章 緊鑼密鼓第四百五十五章 考察香港島3027.第3027章第2095章第86章 何夕的本領(一)第200章 駐廣辦成立第1526章 背景深厚第22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