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解除戒嚴,最先狂歡的是媒體。
所謂戒嚴,就是各行各業都要受到管制,報紙身爲輿論喉舌,更是重點關照的對象。如今報禁一開,先有報紙試探性的發表了針對老兵回鄉一事的社論。
發現沒有事。
於是乎,島內輿論像開了閘門的洪水一樣洶涌而至。
有《自立晚報》,更是刊登了一份民意調查結果:其中顯示,認爲民衆前往大陸探親“早就應該開放了”的,佔比達64%.
老兵們羣情沸騰,本想籌劃下個月的行動,但突然中止。
因爲果黨自己招了,相關人員公開表示:“正在進行政策性的研究!”
回大陸探親,不是說說便罷了,得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哪些人可以回?怎麼回?一年回幾次?這些問題都要細緻研究。
而消息一出,無不涕淚橫流,奔走相告,說明回家有望了!
“乾杯!”
“乾杯!”
臺北一家飯館裡,幾十個老兵領袖匯聚一堂,何文德一向最爲激烈,端着一杯酒道:“各位兄弟姐妹!政府公開回復了,我們相信他們一次,可以等一等,但不要掉以輕心,時刻準備繼續鬥爭。
我們現在也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值得慶賀。
他們服軟了,這就是我們團結在一起的力量,我們一定可以回家!”
“回家!”
“幹了!”
呼啦啦共同舉杯痛飲,酒水一箱一箱的往上端,喝到興起處又拍着桌子唱歌,大喊大叫,頗爲粗魯。
反對黨的若干人坐在其中,有的面露嫌棄,他們念過書受過高等教育,還有律師出身的,自詡精英階層,若非短暫同盟,平時是瞧不上這幫丘八的。
有的卻其樂融融,比如楊祖君,正跟一個老兵划拳喝酒。
“楊小姐?楊小姐?”
姜思璋端着酒湊過來,扒拉幾下纔跟她對上話,道:??“您幫了我們大忙,我敬您一杯!”
“客氣客氣!我只是看不慣他們欺負人罷了!”
楊祖君豪爽,拿着酒一仰脖就千了。
姜思璋又道:??“楊小姐,我有個不情之請。我們等政府的消息,暫時可以空下來好好做一張專輯。我們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但我們沒經驗,您是民歌旗手,人脈廣博,我們,呃……”
“請我當老總?”
“不知您願不願意?”
“我當老總沒關係,但你得告訴我那些歌是怎麼來的?以後還有沒有?”
“這個,這個……”
姜思璋爲難,道:??“所謂諾不可負、密不可泄,您就不要難爲我了,我真的不能說。”
“行!那我不問了,我幫人幫到底,先幫你們打理公司。但我說好,我應該不會長期做下去,你們自己也得培養人才。”楊祖君爽快道。
“當然當然,太感謝您了!”姜思璋鬆了口氣。
“公司名字想好了麼?”
“叫望鄉唱片怎麼樣?”
“可以啊,通俗易懂。你們五首歌都不錯,再收幾首水準差一些的,湊十二首就能發專輯了。對了,你們有歌手麼?”
“蘇芮怎麼樣?”
“蘇芮?”
楊祖君愣了一下,想起來了,當年《搭錯車》事件波及了一大批人,事業剛起飛的蘇芮撲通落地,這幾年過的很辛苦。
“她實力確實很棒,還有麼?”
“我們想聯繫一下別的歌手,尤其父輩從大陸過來的,他們之中必定有仁人志士願意相助。如果兩岸真的解凍,大陸市場廣闊,對臺灣歌手也是很大的吸引力,我們公司可以成爲溝通橋樑。”
“噢……”
楊祖君斜着眼睛看他,看的姜思璋躲躲閃閃,然後她拉着長音,肯定了自己的猜測:老兵背後果然有高人,說不定就是大陸那邊的!
如此有規劃的安排,這幫大老粗絕對想不出來。
若按姜思璋所言,還真有這個可能,大陸市場廣闊,臺灣歌手肯定有興趣。如果望鄉公司成爲中介,那權力很大的咧!
………………
“乾杯!”
“乾杯!”
香港這邊也小小慶祝了一下。事關機密,不便張揚,只有陳奇、傅奇、石慧三個人擺了一桌家宴,石慧親自下廚,連傅明憲都轟出去了。
她喝了一大口白酒,顯得很快意,道:
“臺灣戒嚴38年了才解除!我48年來香港,51年加入長城,從那會就跟他們鬥,鬥了也三十多年了。當然敵我要分清的,有些特務、軍頭、右派頑固分子,就要鬥垮他們,老兵能起義的就是好兄弟!”
“這些人雖然談不上起義,但務必牢牢的建立聯繫,鞏固敵後根據地,爲以後做準備,總歸要統一的。”傅奇道。
陳奇聽的撓頭。
也難怪,在當下這個節骨眼上,尼古拉同志的曖昧態度,確實讓很多人產生了一種兩岸一統的期待。誰能想到後面急轉直下呢?
他不掃叔叔阿姨的興,陪着振奮。
石慧道:??“大事要趕緊做,我們年紀也不小了,還想親眼見證歷史呢!”
“是啊!不知不覺在香港30多年,都老嘍。”傅奇嘆道。
“誰說老啊?你們年輕着呢!”
“算了吧!我53歲,你叔叔58歲,再過兩年都退休了。”石慧道。
提起這茬,陳奇道:??“您退休之後,京城還得派一個過來執掌銀都?”
“當然了,銀都又不是我的私產。不過我退休也好啊,休息休息,如今這局面沒啥操心的,有你在,香港不能亂。”傅奇笑道。
“對了小陳,你又立下潑天大功,什麼時候提廳級啊?”石慧逗他。
“廳不廳的我不在乎!我只願爲國討賊立功,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南將軍陳奇之墓’,此其志也。”
“哈哈哈!??”
兩口子大笑,眼淚都出來了。
而傅奇一瞬間冒出個念頭,銀都併入東方公司怎麼樣?統一管理很方便,他不知行不行,但打算在退休前上書試一試。
……
老兵探親有所鬆動,兩岸三地都在等着臺灣政府的正式文件。
陳奇又馬上部署,一是密切跟蹤姜思璋的那個公司,務必要搞好。二是秘密送林清霞去上海拍戲,打開兩岸文化交流的突破口。
他給龔雪寫了封信,龔雪已經拍完《人在紐約》回京城了。
大意是:林清霞即將去上海拍攝《最後的貴族》,姐姐可以去探班,建立建立友情。畢竟還要合作《時時刻刻》的,雖然沒啥對手戲……
他也給王領導寫了份報告,闡述一旦老兵回鄉開放,可能面臨的種種問題。這份報告快馬加鞭的送往京城,迅速掀起了一片喧囂。
各級領導在討論老兵回鄉這件事的同時,也在熱切討論陳奇這個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