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爸爸每走一家必定回頭對他說:“看到了吧!這就是人情冷暖,自古以來,歷來如此,所以人家看不起你。
借錢有多難,雖然你也算是是做生意或者幹什麼正當的事情,但你是失敗者,也就沒了昂起頭的資格。
想想他們也不至於這樣,對吧,但這就是事實,連帶着我也是擡不起頭啊。
當然他們也是爲了你好,恨鐵不成鋼。
爸爸我是這樣,作爲長輩的他們也是這樣,明白嗎?
以後再也不要這樣,做任何事都要謹慎一點,小心一點,否則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平白讓人瞧不起!”
林爸爸每借來幾百幾千必定要林炫數上幾遍,然後才讓他放入包中,而且還讓他自己保管這筆錢。
每次外出讓林炫拎着的小包沉甸甸的,不僅僅是小包而且是心也沉甸甸的,再然後的一次次碰壁,更是讓他的心沉的如同揪住了般痛。
林爸爸不止一次對林炫講述自己年輕時候到現在有多麼艱辛,爲了工作,爲了兒女,爲了掙錢養家,爲了自己老夫妻能老有所養,有多麼的拼命掙錢。
從他年輕時踏入社會的第一天以及他日後一次次苦難似的經歷,無不告訴林炫一條,掙錢辛苦有多麼不容易,手頭有錢要省着點花。
林爸爸的話就是,咱是打工的命,不是百萬億萬的富翁,幾個錢不精打細算,怎麼過日子,更別提養家活口了。
什麼老有所依,老有所靠,真的想要靠兒女麼?
不是!
能夠不伸手問兒女要錢,能夠不給兒女招惹麻煩就是最好的老有所依。
而今,本可以輕鬆面對自己早已經規劃好了的下半生,這突然的變故,卻一下子擊碎了原本已經構建了多年的預想框架。
這次之後,又將回到努力奮鬥的解放前,爲他們的養老金犯愁。
又要不知道奮鬥多少年,問題是自己還有那麼多的力量嗎?
還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嗎?
歲月蹉跎催人老,已經有心無力。
哪一個人不希望自己老了的時候過得開心,屆時能夠無憂無慮也許是他這種人最奢望的。
因爲他很清楚那時候的自己是否能夠負擔自己生活的所有支出。
不需要向小輩伸手,不成爲社會的負擔,就是幸福,就是安享晚年。
要求並不高,但是前提卻是自己必須有一個提供這些東西的基礎,而不是依靠兒女,更不是依靠社會。
但是事實上的隱憂確實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老人也想要過得好一點,但是那一點點錢面對如今瘋狂上漲的物價的確不能不讓他有此擔憂,不能不讓他爲此留下後手。
林爸爸做了一件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領着林炫到銀行取出積蓄湊成十五萬八千,他把這麼多的錢換成全都是十元面額的鈔票。
這樣一來讓林炫大惑不解,但是隨後卻是震驚加傻眼。
因爲此刻林爸爸要求他在家數鈔票,讓他一張一張的數,而且要求他做到一張一張的正反面對齊碼平。
老人不厭其煩的在一旁敦促,要求必須仔仔細細的做好,同時輕聲唸叨。
“看看,當初老爸一天的工錢纔有多少錢,一個月也就那樣,省吃儉用啊,多少個日日夜夜,除去日常開銷,到後來給你哥娶妻,一輩子就剩這麼多了,本來啊,打算給你也討個老婆後留下一點也就夠我們過日子的了,現在卻偏偏要送給別人去化。”
“這回 你可算看到了,錢啊!好好摸摸,好好看看錢長什麼樣子,等這往後,給我老實做人,不要想着天上掉餡餅!”
“哎!不是我多嘴,不爲我好,也要爲你自己,我可不希望有一天你也學我擺一堆小錢在你兒子面前數落他,這麼大個人了,快了,也該明白事理了,懂嗎?”
林炫豁然發現林爸爸蒼老了許多,或許是自己明白了又或許是自己在這樣的教訓下突然間長大了,總之在這一刻感到羞愧無地自容。
手中一張張鈔票,雖然那是父親的一張張心血,但是與他而言還是沒什麼概念,也許是時代的不同,於錢的認識不同。
沒有經歷過,永遠不會知道它的重要性。
有些東西必須在得與失之後才能明白的。
但是面對如此多的錢,想到原本應該屬於自己,而今卻要雙手奉給陌生人,而且很清楚是設計陷害自己的人,心中雖然是不甘但似乎又無路可走,可謂是五味雜陳。
連續幾天,林爸爸就是讓林炫在自己的房間內面對那一大堆錢反思,沒有斥罵喝打,只有輕聲的絮絮叨叨,講述他年輕時的爲生活拼搏大半輩子的足跡印記,一次次猶如苦難一般的經歷,感嘆這來錢的不易,掙錢的艱辛。
林炫並沒有發現,林爸爸那一次次垂垂老矣的開講,渾濁的目光下時不時閃爍的精光,悄悄注意着在他眼中不爭氣的兒子的反應。
於人與教,如何教?
林爸爸自有他的一套方式方法,他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兒子,當然他只有他的一套,他所認爲應該做的,他所認爲做的對的。
他的人生理解和人生經驗,在許多人看來是欠缺不全的,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他教不了兒子成爲百萬億萬富翁的方法,他只有一套努力掙錢養活自己的方法。
雖然在外人看來晚了一點,遲了一點,但是他認爲兒子還年輕,有着大把的人生路,而這些東西是要在特殊情況下才能深刻體會到的,然而他知道在,只要懂了,那麼一生都將不再迷茫。
林爸爸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甚至根本不明白何爲教育,更不知道有多少種方式方法,唯一知道的就是吸取教訓。
當然了經歷瞭如此多年社會的風風雨雨的鞭撻,見得多了,經歷的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他只知道一步步努力拼命,用正當的合法的方式手段讓自己能夠獨立生存在弱肉強食的叢林,纔有資格設想更高更好。
教兒子的方法的孰優孰劣無從評判,俗語說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
合適的時間,合適的話,就是最好的,道理很簡單,試想連自己都搞不明白爲什麼的事情,又如何去教別人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