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動心

“何事?”

“陛下,臣自慶州離開時,已初具模樣,然而楚建中去慶州後,一切又還了原。範公雖愛護百姓,仍不及臣離開之時。”王巨說。

該表功時還得表。

王巨纔不象張亢那樣呢,別人讓他消失,他自己兒配合着主動消失……

趙頊微微有些嘆息。

“慶州是軍事重州,非是商業重州,只要百姓安靜,諸堡砦不失,不讓夏人過來抄掠,便算是有功了。然而泉州不同,許多海商就是泉州本地人,或者周邊各州軍人氏,所以海外貿易皆隨着泉州在轉動。建設困難,拆毀容易。最怕的就是蘇緘楚建中這樣的官員,他們本心是愛國愛民的,卻正因爲如此,反而更加貽害。臣在泉州又只有四年多時光,一切方興未艾,所以臣懇請陛下,如果臣真的調往嶺南,請讓葛少華替代之,並且從現在起就下詔,讓葛少華擔任泉州通判,以便提前熟悉泉州事務。”

“葛少華?”

“就是我家原來那個傔客,”王巨索性挑明瞭說,他不說以後也會有人挑出來,不如提前放在臺面上,將理由說出:“陛下應當記得吧?一開始時是由內庫名義經營木棉,那時正是葛少華與內侍蘇利涉在主持木棉事宜。後來介甫公收爲三司經營,置木棉司,由是讓章子厚主管木棉司。章子厚在京城遙控指揮,嶺南還有一批官員在配合,或在下面指揮,也包括葛少華。不過章子厚離開木棉司後,葛少華又調到武仙縣作爲知縣。”

知縣也不錯了,畢竟葛少華只是一個舉子出身。不過武仙縣乃是象州一個小縣。戶冊上的戶數連一千戶都不到,甚至現在趙頊都不知道武仙縣在哪兒。

不說葛少華的功勞,就說這麼多年的苦勞。這次調遷也是屈了的。

王巨繼續說:“後來章子厚調到三司,重新將葛少華調回木棉司。雖然木棉司經營盈利與葛少華無關,然而他在兩廣主持了移民的安置,木棉的種植與技術改進,各種圍田建設,並且還參與了兩廣與荊湖南路江南西路五條道路的開拓,以及靈渠的重建,同時還兼顧了蔗糖作坊的一些事務。至少木棉司逐年擴張,移民又沒有出現重大事故。葛少華功不可沒。當然,如果只憑借科舉的名次,年齡資歷,而非是政績選官,臣什麼都不說了。”

這怎麼可能呢,也要看政績的。

不過現在泉州太重要了,不僅是內庫榷香的海量收入,本州的商稅同樣也在激增,趙頊略有些猶豫不決。

王巨說道:“這是臣唯一的請求。”

不過趙頊也不傻,他不答反問:“海外什麼時候才能安定?”

葛少華去泉州。也許是有這個能力,主要還是配合王巨的政績,以便順利繼續向海外遷民。

那就遷吧。不過遷得多,朝廷也要管理吧。

你就不要模棱兩可回答了,什麼三四百萬百姓,給一個準確時間。

其實是一些大臣提出來的,王巨這麼幹不對,有了礦石,那麼海外肯定在用火藥。上次在密州,一些當地豪強蠱惑災民上船搶糧食,結果船上的水手紛紛提出複合弓與提刀撲出來了。幾下子就將災民逼退,甚至在人羣中根據長相。將這些豪強夾在災民中的家僕一個個射倒在地,捉到船上逼出口供。這說明了海外已經在製造武器。

對於這個。趙頊倒不是很在意。

王巨沒有說,他也不會問,因爲王巨說過,海外有一些兇悍的,都能吃人的不開化土著人,想要開墾,必然會有一些戰鬥,那能缺少武器嗎?

想要高效的開礦,能離開火藥嗎?

而這些技術王巨都會,火藥配方也正是王巨改進的,不僅是火藥,冶鋼與器甲的改進中,王巨同樣功不可沒。

這個能理解,關健後面還一段話,開始百姓不多,這就無所謂了,但現在遷民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泉州遷民數量巨大,手中有糧食,有鐵,有技術,有財富,有武器,遷徙百姓越多,丁壯越多,雖然散落在近千個海商手中,不過王巨在這些海商心中有着巨大的威信,也就是王巨可能遙控地掌握了幾萬幾十萬名丁壯,而這些丁壯隨時能裝備成戰士。

這句話終於讓趙頊略有些不安。

他將王巨召到京城,一問交趾之戰,二問遷徙的百姓,並且後者在趙頊心中,比王巨想的重要得多。

問題是現在趙頊害怕王巨發毛了,臣這樣賣力替朝廷做事,你又來懷疑我,得,讓臣回家休息吧,那麼馬上就會一地雞毛了。至少傳到那些海客耳中,他們心中是冰冰涼的。

所以趙頊也不大好直接說出來。

王巨不知道這其中的內幕,但知道移民數量到了這一步,朝廷必然會忌憚了。

若是幾千人,那怕幾萬人也就罷了,當數量以十萬人爲單位計算,無論是私自上船,或者僱傭的形式,都必然會驚動朝廷。而那種偷偷摸摸的方式,只會讓朝廷更加忌憚。

而且確實這時候王巨有私心了,只是與那幾個大臣彈劾的不同,王巨並不是想謀反。

他想了想說道:“陛下,這樣吧,等人口稍稍稠密一點……我回去與這些海商們協商一下,五年後,至少那個大陸上的有五處定居點人煙比較密集,朝廷可以嘗試着派官員去管轄。”

五年,時間不算太長。

然而王巨話音一轉說:“陛下,但如何管轄,朝廷也要訂下一個制度,全部劃州那是不可能了,必須置路,最少置五路,再根據情況置州分縣,以及衙役差役胥吏,稅賦制度等等。否則官員貪苛。導致百姓暴亂,朝廷連平叛都難以進行。”

那就管吧,可怎麼管?

別的不說。有那個官員願意去一萬多裡外的海外,去當知州知縣?

趙頊不由地擰眉毛。

不過王巨也頭痛。現在有許多秘密,不便於暴露。

可十幾年過後,這些地方怎麼辦?王巨也想不清楚了。

但必須先將趙頊應付過去,王巨又說道:“其實海商們更希望朝廷派官員前去管理。”

“咦?”

“陛下,且聽臣說,如今海外多是地廣人稀,所以耕種的百姓,往往上田一戶能分到一到兩頃地。中田則是三到四頃地,至於下田根本就沒有,上田都種不過來,哪有心思去種下田。至於畜牧地面積更大,往往能分到十幾頃二十幾頃。並且這些都是永業田。”

“永業田?”

“陛下,以後莫要管,地太廣了,是不是永業田重要嗎?”

趙頊也不由苦笑。

但他再想,這也太奢侈了,這麼多地能種得過來嗎?

不過他也疏忽了。現在種不過來,幾代人繁衍後,實際就不多了。而且衣食無憂情況下。人口增漲起來會更快的。

“然而這是現在,雖然各戶擁有的土地很多,不過多選擇水土優良的地區定居,雖各戶地廣,但百姓是集中在一起的。因此在幾千人,那怕近萬戶的情況下,各個海商能派管事與經濟人先行管理起來。可想要獲得更多的財富,就必須擁有更多的百姓,人口多起來。漸漸分散。而且現在遷徙過去的多是赤貧百姓,他們帶着感恩的心情。容易管理。久了,這種感恩的心情淡化。加上漸漸分散。這些海商們就不易管理了。那時候他們便會渴望藉助朝廷的威名,去管理百姓。而且他們獲財方式,還是兩地的香料珠玉礦產物產的差價,而非是通過斂苛佃農謀財。朝廷管理與他們管理,有何區別?”

“這也是……”趙頊想了想道。

“陛下,再將遼國的地圖拿過來。”

“遼國地圖?”趙頊道,不過他立即吩咐太監將遼國的地圖取來,只是這個地圖不是太標準。

王巨說道:“昔日太宗欲取燕雲,曾派高瓊借舟自滄州出發,從營州登岸。可是這些船隻很小,運過去的兵力有限,而且缺少物資糧草。因此高瓊此次分兵無功而回。但是朝廷若有一千艘木蘭舟呢?”

“木蘭舟?”

“不僅是木蘭舟,這幾年在臣的指導下,海商賺了不少錢帛,因此許多人紛紛製造大型海船,以至這幾年船隻數量激增,不過想要安全,想要利潤高,必須船更大。而且一旦百姓多了,那時候運輸的不僅是香料,包括糧食肉類礦石木材,甚至戰馬。”

“那邊也有馬?”

“那邊也許有,也許沒有,不過臣鼓勵一些海商去了遼東,換回一些馬駒放牧。想要運馬,船必須更大。現在有的海商派工匠在設計更大的木蘭舟。”

也不要以爲有多大,極限不會超過一千五百噸。而且就是這種船隻,必須對現有的船體艙槳櫓帆舵等技術要進行全面改進,否則依然不能投入航運中。

但王巨說的也是實際話,暴利收入終不是長久的,以後運輸的還多是普通的民生物資,那就要以量取勝了,所以船隻必須越來越大。

“如是有千艘這樣的大型船隻,再搭配一些戰船,能載多少兵士戰馬糧草?”王巨隨着用手順着渤海灣畫了一下。

趙頊立即激動了,這意味着宋朝隨時能將二十萬以上的兵力,包括戰馬糧草投放到遼國的後方。

王巨鬆了一口氣。

只要趙頊產生了這個盼頭,以後多半沒有關係了。

“所以朝廷派官員管理,陛下就勿用擔心,海商們不會牴觸的。只是它的意義遠比海商們想的重要。然而若是派官員管理,如果官員苛斂呢?制度又如何立?還有官員願不願意去?再者,海船運輸成本高,朝廷既然管事了,這個賦稅怎麼辦?不可能無償徵用海商的船隻。那樣若是激怒了海商,他們自發地禁航,官員都不能回來了。這些都是頭痛的問題,臣苦思良久,也沒有想出好辦法。不過陛下提出來了,還望陛下與大臣們羣策羣力,在這五年內想出一條穩妥之策。”

慢慢去想吧……

趙頊已經隱晦的兩次說了,說明朝廷動心的人很多了。那麼這些困難也要亮出來。

然而王巨眼光也迷茫了。

中國一直是守內虛外的國家,所以對海外的開拓一直不重視。但王巨卻是知道的,後來歐美強大,正是工業時代與殖民。不過相比於歐美那點可憐的人口,以及經濟,就是清朝末年,中國在經濟上仍佔有領先優勢的,就不要說這時候了。因此一旦移民成功,依託着這個龐大的經濟體,未來不可想像。

可這樣繼續發展下去,會產生什麼變化,還有朝廷沒由來忽然改變了想法,居然對這個海外真動了心思。

所以王巨想不清楚了。

看到王巨迷茫的眼神,趙頊更迷茫了。

過了好一會兒,趙頊才大笑:“慢慢來吧,這事兒……”

然後又問道:“王卿,我朝用兵交趾,遼國那邊會不會提出更多的勒索?”

實際本來沈括基本都能談好的,王安石派韓縝換下沈括,好了,宋朝鬆了口,宋朝退,遼國就進,於是又提出了一些更無理的要求。不要說講道理,從開始要求重劃疆界,遼國就沒有打算講過道理。

正是因爲對遼國過於看重,對交趾輕視,在王安石的指揮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誤判……(未完待續)

第859章 落幕第826章 紙老虎 上第三八五章 鬱悶唐三少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五十九章 離去第816章 響第794章 讓 上第二七四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473章 迷宮 下第802章 有了第一一二章 省錢第三二三章 吃柿子第三七五章 交待第508章 逆轉 中第二二六章 底氣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465章 四樣物事 下第710章 山匪第一〇〇章 見龍在田 上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509章 逆轉 下第625章 有過第四〇〇章 二王 下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 下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531章 斬第九十章 好兆頭第827章 紙老虎 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656章 龍臀第613章 虯髯客第578章 和平第二〇二章 不明白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十八章 折服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八十八章 提前第805章 授業第一一六章 四告 下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三七五章 交待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三六八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三三〇章 餿主意第459章 空談嗎?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四三八章 求親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中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486章 買安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718章 拯救第859章 落幕第一〇二章 蛋痛了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696章 第三個 中第465章 四樣物事 下第693章 完了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二七一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640章 前世第八十章 磨練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四五一章 聖斷第623章 自保第753章 找骨頭 下第837章 三明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520章 天上 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667章 第二國 上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四二四章 軍監司第837章 三明第一〇六章 捉他第822章 是他第534章 小孩子第806章 三國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三〇〇章 一箭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503章 大轉移第二二七章 燒酒戰爭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一一三章 侍讀第485章 人樣子
第859章 落幕第826章 紙老虎 上第三八五章 鬱悶唐三少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五十九章 離去第816章 響第794章 讓 上第二七四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473章 迷宮 下第802章 有了第一一二章 省錢第三二三章 吃柿子第三七五章 交待第508章 逆轉 中第二二六章 底氣第八十二章 鬧大吧 一第465章 四樣物事 下第710章 山匪第一〇〇章 見龍在田 上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509章 逆轉 下第625章 有過第四〇〇章 二王 下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749章 六個禮物 下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531章 斬第九十章 好兆頭第827章 紙老虎 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656章 龍臀第613章 虯髯客第578章 和平第二〇二章 不明白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十八章 折服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八十八章 提前第805章 授業第一一六章 四告 下第497章 二十五里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三七五章 交待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四三五章 嚇一跳第三六八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三三〇章 餿主意第459章 空談嗎?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四三八章 求親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中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486章 買安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718章 拯救第859章 落幕第一〇二章 蛋痛了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696章 第三個 中第465章 四樣物事 下第693章 完了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二七一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640章 前世第八十章 磨練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四五一章 聖斷第623章 自保第753章 找骨頭 下第837章 三明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520章 天上 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667章 第二國 上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四二四章 軍監司第837章 三明第一〇六章 捉他第822章 是他第534章 小孩子第806章 三國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三〇〇章 一箭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503章 大轉移第二二七章 燒酒戰爭第二二一章 三次點集 下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一一三章 侍讀第485章 人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