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大事 下

劉主薄總算聽明白了。

王巨被遷爲參知政事,許多人都知道了,恐怕就連一些普通的百姓也聽說了這道任命。

但這道任命卻讓一些人不高興。

其實在宋朝軍功大,一般很難有什麼好結果。不僅是中後期,包括前期,比如平荊楚的李處耘,貶官了。平巴蜀的王全斌,貶官了。就算他們犯了嚴重錯誤,那麼潘美與李繼隆呢?潘美那麼大功勞,最高官職只是一個宣徽南院使,然後因爲楊業的事,也貶官了。楊業之死,難道比曹彬岐溝關之敗失誤更大嗎?就不要說戰神李繼隆了。狄青則更悲催。

或者說他們是武將,那麼張亢呢?

蔡挺略有軍功,不過是樞密副使,王韶也一樣,後面還是章楶,什麼使也沒撈到。

這個劉主薄倒沒有深想,他只想到王巨得罪了一些大人物。

不高興怎麼辦?

於是有了這個說唱本子。

不要問有什麼作用,且看狄青在京城的下場,正是因爲一些莫明其妙的謠傳,羣臣纔開始有了理由攻訐,最後離開西府,並且因爲心中憋氣,最終氣得背疽發作去世。

再往前面去一段時間,到夏竦,在慶曆新政之前,夏竦表現一直很不錯的,有政績,有才能,還幫助了范仲淹、龐籍與韓琦。缺點不過是過於享受,然而宋朝士大夫有幾個人不貪圖享受的?看看小宋吧,大蘇吧。卻因爲一些人不開心,坊間又有了一些謠傳,人還未到京城呢,就被罷去了宰相。

只要這些唱本子在天下傳揚,隨後而來的無疑是無數上書彈劾王巨的奏章,好了,目標實現!

其實王安石就是這樣被醜化的,但這個劉主薄也沒有多想。

再到依政縣。

之所以肆無忌憚的讓人說唱這段,那是王巨回京的正常路線。從大理到京城的正常路線無外乎是三條。一是王巨家中下人婦孺走的那條道路,從廣南西路翻過靈渠,從湘水到大運河,直達京城。然後則是自烏蠻道。要麼從陸路直插巴蜀,從劍閣回京城,要麼從水路自三峽去京城。無論怎麼選擇,都不會從邛州經過。

然而王巨偏偏從邛州經過,聽到了這個唱本。王巨豈能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便有了現在的故事。

到了這一步,姚知縣沒辦法了,只好擰着腦袋與王鉅作對到底了。

但……但是你只是一個小知縣,上面神仙在開戰,你站隊可以,卻不能直接與神仙開戰哪,這不是連我也要被拖下水?

一個小知縣,居然責問堂堂東府副相,而且這個東府新副相,天下人都知道不是一個好惹的主。一個心狠手辣的主,一想到以前王巨的故事,劉主薄兩個小腿都打顫了。

其實他只想對了一部分。

王巨看着姚畚,差一點氣樂了,道:“你責問我嗎?”

“這是本官管轄內的事,本官必須問清楚。”

“行,某就給你一個交待,方纔某在路上還與家中的傔客在說一件事,秋收即將到來,秋稅也即將開始。可是巴蜀最大的怪政便是巴蜀乃是絲帛主要生產基地。因爲朝廷讓巴蜀百姓用布帛納稅,於是導致了巴蜀境內布帛一直不足,反過來讓商賈不顧山高水險,從荊湖南路將布帛調到巴蜀販賣。某家中的傔客便道。爲何不讓百姓用錢替代布帛納稅,豈不節約了大量的浪費?一便於民,二利於朝廷。”

“對了,他是某從大理募來的傔客,因此對國內的情況不大瞭解。於是某便解釋了原委,想要解決。一是數路調運,但數路調運,頗爲不易,況且巴蜀富足,荊湖路是輸入之路,而非是輸出之路,若是將陝西路與巴蜀調換一下,說不定還能實現。二是我朝一直缺乏交易的貨幣,只好巴蜀的銅幣多調向中原,供中原流通,所以巴蜀多用鐵錢與交子。”

“其實說到底,就是貨幣不足,因此某在陝西爲官時就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單純用交子不行的,必須有相關的硬通貨幣抵押,交子纔能有信譽。那麼何謂相關的硬通貨幣,最好是銅幣,其次就是金銀。”

“王公,下官不才,想問一句,我朝那來充足的金銀?”姚畚譏諷道。

“不錯,我朝每年都向西夏、遼國獻上大量銀子,即便是貿易利於我朝,也不能將這個銀子全部交易回來,至於海路也是如此,因爲海外諸國太貧困,實際海外貿易的結果,反而導致大量銅幣與金銀向海外流失。再加上百姓增加,對金銀器需求也隨之增漲,這纔出現金銀價一直徐徐上揚。不過本官已經開始着手在解決這個問題了。可就是有了充足的銀兩,還有另外一個弊政,我朝一直將金銀當成了商貨,因此進城與場務必須交納稅務。於是又有了一個情況,嶺南一些產銀地,一兩銀子價值只有一千文,在京城卻達到了兩千文以上。兌換比不穩定,如何將它們當成準貨幣與儲備貨幣?爲了回京後說服官家,某便從大理帶回兩千兩銀子,每一個場務都會按照朝廷規訂交納稅務,看看最後到京城時還會剩下多少銀子。”

“在大理與廣南西路,本官前些年利用手中的職權,下了露布,不得徵收金銀稅務的,因此自雅州時,某纔開始正式納銀子進城稅,兩千兩,到了這裡,還有一千八百二十一兩,嗯,就在那兩個箱子裡。對了,某手中還保留了各個場務徵稅的朱抄。”

姚畚抓住的就是王巨用銀子誘惑幾個胥吏貪心犯事。

在宋朝沒有釣魚執法的說法,但道理差不多吧。

事實也如此。

不過王巨說出了道理,是關係到國家未來,那就不是釣魚執法了。

最少在其他地方,王巨也“露白”了,可一路過來靜悄悄,爲何偏偏在這裡出事了?

姚畚額頭上又冒出汗珠。

當真他硬着脖子,心中沒有壓力?

怎麼辦?怎麼辦?

姚畚想了一會,問:“王公,那爲何你偏偏只讓你從大理募來的傔客答話?”

此時他也急糊塗了。

不錯。問題就在這兒,若不是張難陀上前說話,又是一副傻不嘰嘰的樣子,而是換成其他人。一口中原口音,王巨這一行人鮮衣怒馬,縱然有胥吏貪心,但敢不敢謀財害命?

然而這能問嗎?

王巨冷笑道:“難道大理人就不是人?你身爲蜀官,難道忘記了全師雄?”

王全斌平蜀後胡作非爲。趙匡胤立即派名臣呂餘慶前去成都救火,然後又將蜀國原有的軍隊向京城調發。

這兩條詔令是對頭的,蜀國沒有了這些軍隊,就不會有後來的暴亂。

然而在半路上,因爲官員剋扣降軍糧餉,虐待岐視降軍,於是降軍推舉原蜀國將領全師雄爲首領,反叛宋朝。王全斌便派劉光緒前去招撫,劉光緒卻盡滅全師雄之族,納其愛女乃橐裝。這讓全師雄再無降意,隨後殺死都監李德榮,號興蜀大王,兵發成都,蜀地各方隨之起兵響應,西川十六州兵變開始。

後來儘管平滅了全師雄,卻留下一堆問題,第一宋朝爲了平滅全師雄,只好藉助當地豪強的力量,因此平叛後對當地豪強讓步。任由他們剝削平民百姓,於是巴蜀臭名昭著的旁戶產生,爲後來王小波李順大起義埋下了導火索。

巴蜀多次反叛,宋朝爲了以最小力量解決。向夔峽蠻借兵,然而夔峽蠻未發揮多少作用,反而因爲朝廷的借兵,更加驕橫,因此夔峽蠻地區成了宋朝最暗無天日的所在,始至今天。夔峽地區種種醜陋的行爲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王巨不是說全師雄,也不是說夔峽地區。

他指的是大理新近平定,其實還沒有完全平定呢,戰鬥依然在陸續地進行着,特別是大理的南部與西南部地區。

這個真的很正常,不能與南唐吳越相比,畢竟這兩個地區是現在宋朝文明最發達,財政最富裕的地區,也是百姓相對最溫順的地區。就如南漢吧,細細翻看潘美與王明是如何治理嶺南的,又施了多少仁政,可依然時不時有叛亂,好幾年後才漸漸平定下來。

如果這時候前來巴蜀行商的商人,個個讓胥吏謀財害命了,消息傳回大理,那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這事兒才真正大了!

“姚知縣,你消息還真挺靈通的,人未到,便知道剛纔發生什麼事了。不過某再問你,這個李翁翁,他家離這裡只有二十幾里路,交了過稅與往稅,爲何到了這裡,又要逼他交納過稅與往稅?二十幾里路,便有兩個場務,姚知縣,你還真愛民如子啊。”

“王公,何止是依政縣!”

“好,就算其他縣場務也多如牛毛,某再問你,何謂過稅,何謂往稅?”

“完了,完了,這真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劉主薄心裡想到。

實際也不是所有州縣場務多如牛毛,得看各地地方官員如何治理了。不僅要真正地關心百姓,還要鬥得過這些豪強。

胥吏就是各地豪強裡產生的。

然而不管場務多與少,按照宋朝商稅制度,往稅只能交納一道,然後每過一個場務,再交納一道過稅。

但在依政縣這裡,各個大戶豪強的稅務不敢徵收,至少王巨方纔看到是這樣的,卻拼命地在可憐的中小商賈身上斂財,不僅場務多如牛毛,還不按照朝廷制度徵稅,真正的橫徵暴斂。

哪裡與愛民,顧及民生有關哦。

只要將這條定下來,依政縣的官員全部有失職之過了。

王巨又指着李老漢,說:“他家只有一個獨子,卻被強行拉去做了兵士。這也罷了,某與熊公合力將大理平定,也犧牲了一些兵士,但爲何他未收到多少撫卹?”

爲什麼李老漢聽到那個唱本喝彩?

兒子死了,朝廷卻沒有什麼撫卹,他心裡面能不氣憤麼?

但事實是這次朝廷撫卹很厚,與土兵無關,儘管土兵在撫卹是差了一點,可是熊本連破數城,也得到大量財富,一部分留下來,以備戰用與未來治理的費用,一部分就發放出來,當成了獎勵與撫卹。活着將士獎勵是在軍營裡直接發出去了,死去烈士卻是由各地官府發放的。

這部分的撫卹與朝廷撫卹結合起來,實際這次撫卹還是很優厚的。

李老漢家中未收到什麼撫卹,問題只能有三,一是邛州官員剋扣了,二是依政官員剋扣了,三是土兵將領剋扣了。

但不管問題出在哪兒,邛州與依政的官員都有失職之錯。

“不僅橫徵暴斂,而且不顧人命,李翁翁只說了一句話,便將他用力的推搡於地,一下子就受了傷。李翁翁哪裡做錯了?還有,爲了貪圖這些銀子,將銀箱與某的官印、官家的詔書一起剋扣下來,然後喊來廂兵,一上來就要抓捕某等一行,若是抓捕也罷了,直接動用了武器,包括弓箭,幹嘛?想射死某等?”

剛纔的事發生得很快,但確實是這幾十名廂兵先撲過來的,隨後王巨手下的侍衛迎上前,還未反擊呢,弓箭就放了起來。

雖然發生得快,路邊還有許多百姓看到了。

至少現在王巨身邊三名侍衛、三匹馬受了傷。

僅憑藉這一條,這事兒就捅天了。當真在宋朝就實行了齊民?

有真相,有權威,有道理,姚畚無言以對。

“某問你,誰是錢押司!”王巨突然暴喝道。

“錢押司是下官的屬下,而且王公不好干涉。”姚畚繼續強硬。

只是劉主薄眼睛一黑,身體搖搖欲墜,恨不能一頭倒下去……(未完待續。)

第468章 旅 上第三六六章 誣奏第四四九章 非急第一九五章 ** 上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749章 六個禮物 下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455章 存在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704章 殺母 上第630章 條件 下第673章 惡婚 上第620章 威名 下第八十八章 提前第606章 冒泡 中第582章 攔道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七章 路窄第532章 南來風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793章 大捷 下第499章 清洗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十八章 折服第773章 開業第二三六章 不安第674章 惡婚 下第515章 死亡樂章 4第一九八章 遷徙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55章 囚籠 下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578章 和平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三六二章 竊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 上第456章 拿捏 上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二九八章 舅舅們 上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五十六章 苦逼的丁家 上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二八三章 應戰 上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 下第三六一章 很軟很暖和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二〇三章 兩位高人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731章 假像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三五二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上第三四二章 羣龍無首第764章 進京第495章 會戰開始 下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二八八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755章 你不懂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609章 兇狠第一三五章 蠱母第四五〇章 十將;躍馬第一八三章 賽跑第672章 南帝第658章 海戰 中第762章 咬死第二七九章 從龍功第三七七章 平戎策第三一五章 青澀第二八八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621章 膽子大第一七〇章 大功績 下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 中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801章 後手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617章 呵呵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56章 拿捏 上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二五九章 屹立 中第二九三章 一個訪客第六十章 拒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525章 心機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521章 蔣幹第二四三章 虎踞炮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606章 冒泡 中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
第468章 旅 上第三六六章 誣奏第四四九章 非急第一九五章 ** 上第四一一章 第一天第749章 六個禮物 下第二五〇章 九屍迎客 四第二六六章 龍手 上第455章 存在第一七三章 攏心第704章 殺母 上第630章 條件 下第673章 惡婚 上第620章 威名 下第八十八章 提前第606章 冒泡 中第582章 攔道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七章 路窄第532章 南來風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793章 大捷 下第499章 清洗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二七三章 撈好處第十八章 折服第773章 開業第二三六章 不安第674章 惡婚 下第515章 死亡樂章 4第一九八章 遷徙第三二八章 一個門客,一個太監第855章 囚籠 下第三三五章 高利貸第578章 和平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三六二章 竊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 上第456章 拿捏 上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二〇四章 空頭支票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二九八章 舅舅們 上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五十六章 苦逼的丁家 上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二八三章 應戰 上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 下第三六一章 很軟很暖和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二〇三章 兩位高人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731章 假像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三五二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 上第三四二章 羣龍無首第764章 進京第495章 會戰開始 下第三七〇章 楊家將第二八八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755章 你不懂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609章 兇狠第一三五章 蠱母第四五〇章 十將;躍馬第一八三章 賽跑第672章 南帝第658章 海戰 中第762章 咬死第二七九章 從龍功第三七七章 平戎策第三一五章 青澀第二八八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621章 膽子大第一七〇章 大功績 下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 中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801章 後手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617章 呵呵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456章 拿捏 上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二五九章 屹立 中第二九三章 一個訪客第六十章 拒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525章 心機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521章 蔣幹第二四三章 虎踞炮第643章 原來是虎 下第606章 冒泡 中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