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冒泡 中

王巨先是寫熙河,不是怎樣經營,而是爲了馬。

保馬法讓老姓養的那個馬能上戰場嗎?

但得到熙河則不同,可以利用王韶那個市易之策,鼓勵蕃人養馬。可朝廷千萬莫要插手,漢人主管,蕃人養馬,必會產生糾紛。不過可以激勵他們養馬,雖然馬的繁殖能力不及牛羊,不過它的價格高昂,養馬比養牛羊還是划算的。然後官員再用蕃人緊缺的物資與之交換,熙河便可以成爲重要的養馬基地。

其次是兵,因爲得到了熙河,等於無形中得到許多牧場,朝廷可以抽調一些禁兵前往輪戍,但輪戍的時間必須要長,專門將他們培養成真正的騎兵,而非是現在花架的禁騎兵。

在這裡王巨又提到了一件事,宋朝最大的敵人還是北方。

然而河北河東承平時久,當然這是好事,可不利的就是軍民不習戰鬥。

不但河東河北姓漸漸不習戰鬥,禁兵戰鬥力同樣變得很差,包括王韶開邊,用的多是沿邊弓箭手與蕃兵,並沒有用多少禁兵。

一旦北方有警,又會象安史之亂那樣,因爲中原姓不習戰鬥,唐朝羽林軍墮落,而精銳的唐軍則在青海與西域,於是將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調來,還是打不過安祿山。

致命的是宋朝都城就在開封,連一個迴旋餘地都沒有。

所以必須及時不停地培養一支精銳禁騎兵。

可能王巨現在說,大夥兒還是不放在心上,但不久契丹看到宋朝大災。又被熙河拖了腿。於是又來敲竹槓了。

因此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不是沒道理的。再看宋朝,遼國大旱,宋真宗刻意讓燕雲地區的災民到宋朝來就食,盛情款待,災後又派專人將這些災民護送回去。

不過遼國還算好的了。

甲午戰爭後,光緒十二年,聽到倭國有災害。大清立即出十萬助賑倭國災。光緒十年,也是中國的災荒年,自己國的姓都吃不飽了,倭國以水災來告,輸江皖浙鄂諸省米糧六十萬石濟之。

這是何等的國際情懷。

倭國難關熬過去了,然後回報的是幾千萬條中國的人命……

然後還繼續之。

而這次敲詐終於使是史上北宋與遼國徹底走向滅亡。

王巨在努力地扭轉着宋朝的命亡,甚至他還做了兩手打算。不過這次敲詐正好是一次讓大夥能聽得進去的機會。

如果禁兵再強大一點,河北河東有一支真正能派上戰場的邊軍,即便金人南下,也不會那麼容易的。只要能拖住。金國又得到了遼國,那麼墮落起來更快。就沒有危害了。

這是第一件事,從馬講到了兵。

第二件事是關於交趾的。

去年四月,知邕州蕭注看到王韶因爲河湟建功,獲得高官,十分羨慕,於是上書說,交趾雖奉朝貢,實包禍心久矣,今不取,必爲後憂。

正好交趾與占城作戰,被占城擊敗,因此趙頊將蕭注召到京城詢問。

畢竟在宋代以前,漢人的傳統勢力一直是東到玉門關,北到長城,包括靈川平原,象秦朝已經正式統治管理南北河套地區了。東北則到平壤,遼南。南面就是交趾。餘下的實力大的時候能達到了伊郎伊拉克,北面則到達貝加爾湖外興安嶺,不過那隻能算是羈縻,不能算是直接治理。因此在宋朝人眼中,交趾甚至比大理更應當收回來。

趙頊問具體的攻取之策,蕭注又答不上。然後擔任廣南西支判官的沈起又上書,言南交小丑,無不可取之理。乃以沈起知桂州,若本有邊事,止申經略司專委處置及具以聞。

王巨在泉州,當然不知道這件事了,即便他有大手指,也不可能一一記清楚所有事情的,就是記得了,因爲他的出現帶來的改變,有的歷史也完全不一樣了。這是他一直呆在地方,若是進入兩府,帶來的變動會更大,直到面目皆非爲止。當然,要的就是面目皆非。

不過這次大旱災他是知道的,並且知道還要持續到明年,連同江浙都波及到了。

王巨可以默作王安石掉到泥坑裡,但不能默視那麼多姓被活活餓死,因此做了一些準備。

儘管他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能救多少就是多少吧。

在去年就開始於嶺南備買糧食,然後用商貨到交趾兌換稻米。

熙寧年王巨將幾個門客一起派出去,暗中做了一些事。其中黃良與呂何讓去的便是嶺南,公開的任務是教導姓種植甘蔗,總結甘蔗增加產量與甜的技術,主持蔗糖生產。除了這個任務外,還有兩個暗中任務,一是打聽海外情報,二是打聽交趾的情報。

熙寧四年,王巨慶州,那時他反而感到不妙,不要說他了,從狄青到張亢,再到王韶,一個個立了大功後,可能短時間內能升官,但不久個個被雪藏了。

蔡挺不過混了一個樞密副使,章楶不過混了一個知樞密院事,然後便去世了,否則不久也會遭到王韶那樣的下場。

所以王巨更將視線放到了南方。

然後他用信通知黃呂二人,於瓊州島南部朱崖軍出資建設一個港口。

實際這裡也有一個小港口,供小型商船與漁船停泊的。就在這個港口基礎上進行擴建。

哪裡現在也是天高皇帝遠,出一些錢賄賂一下,再加上王巨還略有一些,當地的官員也不敢阻攔。

於是這個港口成了一箇中轉站。

未來這個港口還有大用途,但這個王巨就未對任何人泄露了。

黃呂二人從廣州出發,冒充普通商人進入交趾。打探敵報嘛。最好自己能看一看。

一邊與交趾人換糧食。一邊注意交趾的情況。

這時交趾反過來真以爲他們是普通商人,派人過來向他們打探口氣。結果兩人裝傻賣愣,交趾探什麼消息未得到,反而讓他們套了一些消息到手。

也就是交趾聽到蕭沈二人的話後,感到很憤怒,藐視我們大越了!

王巨說的就是這件事,對錯他沒有評價,如果將交趾繼續當成暫時割裂出去的領土。宋朝打算收回來,也沒有做錯。如果將交趾當成了一個真正的國家,就略有些爭議。畢竟宋朝只是說,並沒有真正。

王巨便在奏摺上稟報此事,說交趾可能會先發制人。

這不是黃呂打聽來的,而是王巨自己編造的,也不能算是編造吧,交趾確實很快就要先發制人了。

所以建議邕州立即興修城防,加強警戒,訓練土兵。以備不測。

別要經營交趾了,先將自家的事顧好。

看到這裡。趙頊茫然,難道交趾也敢入侵宋朝。那可不是,雖然宋朝大,但在南方兵力一直很少,連儂智高做大南天國皇帝,況且交趾。

而且宋朝買安的措施,無疑也鼓勵着交趾野心膨脹。

第條則是在王巨組織下,將從廣州與泉州發出兩餘艘海船,裝載着餘萬石稻米,麥與豆粟,少量醃製豬肉羊肉,剛剛因功回京擔任知制誥並且領手軍器監的章惇看到這一條時,不由說了一句:“真奢侈啊。”

可能後人對於中國古代航海產生了一些誤解。

最好的航海時代,大家多認爲是明朝,那是錯誤的,航海從唐朝就開始,不過唐朝禁止姓出海,真正參與航海的海商並不多。從是大食人與波斯人。但因爲明先進,雖然唐初唐朝的海船不及大食船與南海船,不過後來居上,漸漸泉州船舶成了最先進的海船,許多大食商人訂購了唐船,用之航海行商。

到了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無疑海船技術達到了,但那是官方行爲,是送銀的。結果鄭和下了七次西洋後,使得明朝經濟負擔沉重,讓一些大臣們氣憤之下,將鄭和寶船圖紙燒掉,隨後禁海。這一禁,導致倭寇產生了。

因此最好的航海時代是宋朝,雖然不如鄭和那樣的規模,但造福了國家造福了姓。雖然單次規模不如鄭和船隊,可總規模卻不知是明朝的多少倍。後來南海打撈的古代沉船也能證明,分之七十,乃是來自宋朝的沉船,而非是明朝的沉船。

第二便是與蒸汽船舶的比較,未必帆船就會很慢,如果洋流與季風利於航行,實際帆船也是很快的,時速最高能達到二十多節,都要勝過了後世的先進商船船速。因此有商人說從杭州到倭國若是順風順水,快的話天便可到達倭國,不足兩千海里,只要保持二十幾節速,完全可以在天內抵達。

但它有着很大的拘束性,那便要藉助季風,一旦逆風,只好傻眼了。

所以那怕去倭國,來回順利只要十天時間,也只能一年一次航行,到大食則要一年半時間。

航次跟不上來,必然讓更先進的蒸汽船舶代替。

除非用槳櫓載人的輕便船隻,但航海是載貨的,而非是載人賺錢。一艘載滿貨物的海船,得用多少水手划着槳櫓才能逆風行駛?

第便是航海對宋朝的經濟貢獻,如果從賬面上看是微乎其微,北宋市舶司的稅收有時連一萬貫都沒有,南宋時也不過一多萬貫到萬貫之間浮動。

所以著名詩人范成大曾建議,蕃人不可缺少中國之貨(瓷器絲綢茶葉),可中國不需要蕃人之貨(玻璃香料珠玉),而收入又不高,姓又有風險,因此建議關閉明州等市舶司。

古代人嘛,哪裡懂。

可後人又爲什麼說南宋的航海佔據了南宋的六分之一經濟?

這個經濟不是直接歸於市舶司,而是指間接的拉動,這些瓷器絲綢茶葉得種出來。生產出來。就會養活很多人。就會爲南宋提供很多稅賦。

另外就是市舶司力量有限,多數貨船未進港口,便用小船卸走貨物走私漏稅了,如在北宋就看到許多大海商家產動輒幾萬貫,甚至上千萬貫,富可敵國。以宋朝海關的稅率十抽一,又有那麼多海商,這麼抽下來。得有多少關稅?

還有,范成大忽視了一個隱形的收入,那便是內庫對香料的專營,海商運來珠寶玳瑁犀角象牙珊瑚瑪瑙香料,都由市舶司統一收購,價格還可以,不然就會將海商嚇跑掉了,然後交給內庫去銷售,其利潤十分驚人,北宋末年。僅是此項就爲宋朝帶來一千多萬貫收入,只是在內庫。與司無關。南宋初,幾乎一半軍費就是從海商身上擠出來的。但這筆收入,是在市舶司賬面上看不到的。

所以海船到了港口,市舶司一般要擺閱貨宴,招待船上每一個人,包括水手在內,一是鼓勵他們主動交稅抽解,二是替國家帶收入。

而且鼓勵姓將外國商船帶到港口,如果帶來的貨船卸貨總值超過五十萬貫,獎勵其九官職。如果市舶司的官員招商有方,每給國家帶來十萬貫的收入,升官一級。

如果市舶司的官員不按規訂多抽稅或亂統購,將海商嚇跑掉了,則罰銀一貫,降級二等。

還有許多規訂,如宋朝姓經營航海,船貴了,於是許多姓合夥造船,或者合夥租船,市舶司主動將他們登記在冊,一是防止他們爲利在海外相互殘殺,二是規避經濟糾紛。

其實歸根到底,看重的就是這個錢。但對海外有什麼,大家卻是很不關心的。

然而王巨到了泉州後,卻將這個航海迅速推向了。

市舶司的賬面上收入不停地翻番,僅是去年一年,就達到了九十多萬貫。這是賬面,至於內庫因爲香料珠玉玳瑁珊瑚所獲得的盈利,更是無法想像。不僅是泉州,在他的帶動下,包括杭州與廣州的關稅同時也在激增。特別是杭州,同樣翻了一倍多,誰讓章楶是王巨的好朋友呢。

不但市舶司的抽解激增,這是買回來的,還有賣出去的,這些進出港口前後,還要陸續地徵稅,由是帶動着商稅收益也在迅速增長。

但中間也出現了新的糾紛,那便是姓的。

在王巨推動下,航海的人多了,規模大了,得有海外基地,因此王巨鼓勵姓遷徙到海外。這些海商出的條件也不錯,當然,搭船需要船費的,以戶計算,一戶人家一貫錢,十年償還,但到了海外如果做工,保障每年有一貫以上的收入,若是種地,則給一頃耕地,十年內免徵任何稅賦,若是放牧,同樣會撥出大量牧場,並且還會貸款貸糧貸牲畜給姓,利息是年息一分。

可最最讓姓動心的是,除了這些免十年賦稅的地與牧場,或者是高薪收入,以及風險賠償金外,同時還有一個承諾,如果去了當地後,一年內不者,可以讓姓回來,並且不收任何船費與吃喝費用。若出意外,照樣賠償。

但定居年後,想回來探親,一來一回則必須交一貫錢,畢竟這時候海船成本高,上還要付其吃喝。上了船,又在大海上,什麼都貴。

而且這些條件在登船前,可以先去官府雙方寫下契約。

也就是對岸確實條件很好,否則不會有這樣的條件。

這個便讓朝中諸大佬好奇了,趙頊寫詔書詢問,王巨答覆是海外有許多無主之地,面積之廣,難以想像。之所以海商這麼做,是一旦姓遷徙多了,朝廷要不要派人管理,海商們不敢預料,真派人管理,那隻能交給朝廷。所以只承諾免掉十年賦稅。

管理到海外?

大家一起冒冷汗了,就算朝廷有這個心,那個官員願意去啊?那還不如去嶺南做官呢。

於是趙頊又回了一封詔令,若此,請吩咐那些商賈善待姓。而且海上風險,不可不防。

王巨也回了一奏,說請放心,雖然海上有風險,不過海商皆在摸各條航線。儘量地避開颶風時季。同時也在改進海船技術。實際出事率未必比長江之船高。

而且在王巨戒勸下,海商也與遷徙姓簽訂了協議,若是出了事故,每戶人家可向留守在內地的親人賠償一貫。又規訂到了當地安定下來,立即讓他們寫信,再由海船帶回國。而且王巨又戒告姓,各自在遷徙前與親屬暗中說好了,在信上做一個記號。以防海商出事後派人假冒親人寫信回來。

還有另一個靈活的規訂,海商帶回來的香料珠玉,若是走私那沒有辦法,如果不走私進入港口,則必由內庫榷買過去。

內庫不是支付銅幣的,而是多以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或金銀與海商兌換。

因此姓如果在海外有所收穫,則在內庫支付香料的絲綢金銀時,海商從中抽出一部分發放給其家屬親人。

爲何海商以戶計算,只要是一戶人家。無論是一人還是十人,都是支付一貫船票費。

這是有意鼓勵全家遷徙。

但終是海外。除了那些真正活下不去的姓,餘下姓那個願意一家老小全部去海外?

因此多數人有家人與家屬呆在內地。

然後到了第二年,真的有許多姓寫信回來了,並且有的人開始有大量收穫,海商們也沒有侵吞其所得,一一用內庫支付的絲帛與金銀,派人送到其家屬手中。

不過也僥倖實施了郵驛改革,使得普通姓得以通信,而且一開始實施主要是爲了木棉司的,福建實施的情況最好,否則各戶姓也很難以聯繫。

王巨在奏摺後面還附帶了遞上一些從民間集回來的家書,用它們來做證明,姓雖去了海外,但確實過得不錯,甚至比木棉司徙民的待遇還好上數倍。

不過這時爭議開始。

這樣一推動,無疑很多貧困的姓,紛紛逃向海外。

一是影響了木棉司的遷民,二是影響了當地的寺院與豪強租佃,有些人上書彈劾王巨。

王巨又回了一封奏章。

他先說了人口密,象環慶二州包括蕃人在內,不會超過六萬戶,然而僅是建州福州與泉州戶數就達到了六十多萬戶,其密幾乎相當於環慶二州的七到八倍!

不僅這州,包括整個福建兩浙與江南西,人口過稠密,因此姓無法養活更多的女,導致許多父母將自己的親生女活活溺死,也包括章惇差一點就被他父母溺死了,章家在當地還算是條件比較好的人家。但這一條王巨就沒有說了,畢竟得給章惇一點面。並且現在這種情況蔓延到了黃州鄂州。

大地有限,姓繁衍無限,難道陛下你願意這種慘忍的情況繼續發生並擴大嗎?

其實就是遷徙一些姓離開福建,福建人口密也大了,就打算抽掉一半,只要其父親不再活活溺死自己女,要不了十年,又會恢復過來。

但怎麼可能抽掉一半,那得多少戶人家哪?得用多少海船來裝載,得用多少人去安置哪,海商們有這個本領麼?

之所以豪強寺院們反對,是因爲人口密越大,地皮越緊張,他們擁有的地就會升值。而地少人多,給予佃農的待遇便會很差,那麼他們獲利就會更多。至於姓溺死自己女,管他們屁事。

然而經過這兩個方向的遷徙,會出現一個局面,人口密下降了,對耕地渴望也減輕了,耕地價值也會下降,那麼兼併情況就會逐步減少。因爲姓數量減少,但這些大地主大和尚們不可能親自耕種的,爲了能僱傭姓,只好漸漸改善其待遇,以便留下佃農。難道這不是陛下你渴望的嗎?

其實以前王巨就對趙頊說過。

宋朝最大的危機,是積貧積弱,還有一個更大的隱形危機,那就是人口在猛烈膨脹,僅是戶冊統計便有一千四多萬戶,隱戶逃戶流戶與蕃戶還不計入其中。

這纔是導致耕地瘋狂兼併的最根本原因。

象宋初,地價賤得怕人,投資土地回報率低,那麼會有多少人花大代價,或者抹着良心使出各種手段去兼併?

如果這樣繼續發展下去,一旦宋朝戶數再翻一番,不用外族入侵,宋朝也完蛋了。因爲無法養活這麼多人口。這個很快的,如果沒有其他意外,頂多七八十年,宋朝的人口就能翻上一倍。

而且當地豪強的反對,早在木棉司就開始了,因此章惇還刻意與王鉅商討,這才推出郵驛改革。

王巨又刻意重新提醒一下,不錯,當地豪強是反對之,海上雖然不象姓所傳言的那樣可怕,但確實也有風險,即便王巨在泉州這段時間,就聽到好幾艘海船出了事故。可總比讓姓將自己女活活溺死得強吧。

不管怎麼說,姓這種自我的計劃生育,確實慘忍了。

並且章惇以前爲了木棉司,還刻意做了一次調查,福建十戶人家就有五戶人家這麼幹過,這時代除了在婦女安全期上做章外,幾乎沒有什麼科的避孕措施了,就是安全期也未必安全,動不動就懷孕了。所以這慘忍的事兒想少都少不了。

因此章惇說,儘管遷徙到南方,出現了一些死亡,總比這個死亡率少得多吧,難道這些嬰兒就不是人命?

趙頊還說什麼。

但在王巨鼓動下,遷徙姓的數量十分驚人,幾乎有兩萬多戶姓從戶冊上消失,甚至波及到兩浙西。這只是公開的戶數,還有大量的隱戶逃戶,這些人才是真正活不下去的姓,也隨之遷徙出去。不過這些姓就無法統計了。

然而當地官員對王巨有些敬畏,別看王巨到了泉州,但經他一鬧,朝堂上六七個大佬,包括孫固都貶放處理了,陳襄幾乎消失不見了,就連彥博下臺也隱隱與王巨有關。

並且這個遷徙不是從王巨來到泉州纔開始的,在熙寧四年冬天,就有一些商人開始做了。只不過王巨來到泉州後,將它進一步地擴大,以便疏散當地的姓,給大夥更多的一份生機。

確實,兩浙與福建土地更緊張,特別是福建,因爲出海的人多,不僅是航海,還有捕漁,所以信神拜鬼的姓也多,導致大量寺院產生。但這些寺院纔是最貪婪的,他們幾乎佔據了福建四分之一耕地。

然而經過王巨的推動,進一步的疏散,這種狀況漸漸好轉,這也便於治理。

再者因爲王巨的推動,各地官府商稅激增,現在宋朝政績與經濟掛鉤,皇上又不發話,因此從上面的京城諸官,到下面的官員,大家一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可沒有想到,這麼快更大的回報便到了。(未完待續。。)

第805章 授業第486章 買安第851章 雙保險第三九六章 井田第八十六章 鬧大吧 五第二二三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下第704章 殺母 上第636章 仙境第578章 和平第一八五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中第二四五章 王巨心很野第862章 崩第774章 腥氣第四四五章 二王 中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七十八章 不合格第四十五章 奇蹟之戰 二第536章 會戰 1第三七七章 平戎策第591章 良臣第四三二章 宋燦第三二六章 背後的賬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718章 拯救第三四一章 釣魚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一〇九章 三丁刺一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三三二章 水與火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 下第786章 動手了 下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459章 空談嗎?第三八六章 謠傳第一二六章 捉婿第三三三章 決戰時候第739章 裂車 上第635章 抽解第559章 替死鬼 下第754章 養豬第一章 背騾子第四四八章 以牙還牙第三六一章 很軟很暖和第四一九章 剋星第一一二章 省錢第494章 會戰開始 上第456章 拿捏 上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702章 大事 上第455章 存在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 中第726章 微調第三一八章 資格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609章 兇狠第657章 海戰 上第741章 裂車 下第一八一章 神文字第三三七章 白衣女子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556章 生疑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二十章 講道理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一五九章 錢哪 上第741章 裂車 下第二二六章 底氣第851章 雙保險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518章 死亡樂章 7第667章 第二國 上第二四五章 王巨心很野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六十五章 拜節第792章 大捷 上第802章 有了第591章 良臣第601章 保馬第526章 開胃菜 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一六九章 大功績 上第674章 惡婚 下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一〇二章 蛋痛了第二十九章 畫皮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570章 戲耍 下第三一四章 錦袍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二〇五章 禁馬第753章 找骨頭 下
第805章 授業第486章 買安第851章 雙保險第三九六章 井田第八十六章 鬧大吧 五第二二三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下第704章 殺母 上第636章 仙境第578章 和平第一八五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中第二四五章 王巨心很野第862章 崩第774章 腥氣第四四五章 二王 中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七十八章 不合格第四十五章 奇蹟之戰 二第536章 會戰 1第三七七章 平戎策第591章 良臣第四三二章 宋燦第三二六章 背後的賬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718章 拯救第三四一章 釣魚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一〇九章 三丁刺一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三三二章 水與火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 下第786章 動手了 下第四四〇章 天知道呢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459章 空談嗎?第三八六章 謠傳第一二六章 捉婿第三三三章 決戰時候第739章 裂車 上第635章 抽解第559章 替死鬼 下第754章 養豬第一章 背騾子第四四八章 以牙還牙第三六一章 很軟很暖和第四一九章 剋星第一一二章 省錢第494章 會戰開始 上第456章 拿捏 上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702章 大事 上第455章 存在第九十一章 第一躍 一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 中第726章 微調第三一八章 資格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609章 兇狠第657章 海戰 上第741章 裂車 下第一八一章 神文字第三三七章 白衣女子第三一七章 坐臥者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556章 生疑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二十章 講道理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一五九章 錢哪 上第741章 裂車 下第二二六章 底氣第851章 雙保險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518章 死亡樂章 7第667章 第二國 上第二四五章 王巨心很野第二三五章 孩子氣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六十五章 拜節第792章 大捷 上第802章 有了第591章 良臣第601章 保馬第526章 開胃菜 上第828章 青丹谷第一六九章 大功績 上第674章 惡婚 下第737章 最暗黑 下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一〇二章 蛋痛了第二十九章 畫皮第584章 東明縣 上第570章 戲耍 下第三一四章 錦袍第一一九章 三個規則第二五一章 三更地獄 上第四五一章 十將-雪城第二〇五章 禁馬第753章 找骨頭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