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捨得

在經濟才能上,章楶不及張方平。但王巨的一些做法,章楶一路來也聽說了,許多百姓爲之雀躍,他們纔不會想那麼多呢,反正是惠民政策,這些平民百姓都會喜歡。

然而爲了這些惠民政策,朝廷得撒不少錢下去的。

而且這兩敗,國庫裡還有多少儲蓄?

調撥糧草與器甲這兩項就會花很多錢的,況且還來一個五百萬貫,五百萬貫不算,這些新邊軍兵餉又會產生一筆龐大的開支。

所以章楶有些擔心。

王巨笑道:“朝廷廣貼露布,免寬剩錢,又拿出四百萬貫錢補貼役錢,張安道公立即從應天府來到京城,先問銀行司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後又戒告我齊商稅小心哪。以爲是廣齊商稅,用此斂財,填補這些寬政所帶來的財政支出。實際非是,即便我這些惠民之策,可能會讓我朝每年減少兩千萬新貫以上的財政收入,但實際非然,即便沒有銀行司,將雲南與交趾兩路去除,我朝一年財政收入也會接近一億五千萬(匹束石貫)。”

雲南兩路與交趾路確實不能計算的。

在雲南路時王巨就提議兩路在六七年之內,朝廷不能指望從這兩路斂財,用於迅速將這兩路百姓人心穩定,融合於大宋。

這個穩定不是代表着輕徭薄斂,稅賦與宋朝內陸相彷彿的,但這個也沒有問題。

交趾路不僅是王巨發起的那次移民,後來陸續地有一些貧困百姓南下,因此移民數量達到了總人口數量的六成以上。要麼就是黃金滿所在的諒山各部,因爲前期是支持宋朝的,宋朝仍給了他們一些權利,繼續羈縻之,或者是七源廣源州等地區,也多是羈縻州,不過有一部分同樣被王巨蠻橫地改土歸流了。其他地區皆可以正式管理,與徵收稅賦了。這些人是從內地來的。只要不額外重稅或者變相地增加苛捐雜稅,皆能接受。

至於雲南路更沒有問題了,想一想原來大理稅有多重吧。

但這些稅賦不僅用於官府支出,餘下的部分。則是用來興修學堂道路水利,以讓這兩路迅速開發出來。不過章楶所在的三年時光裡,起初兩年多時間財政仍很吃緊的,原因就是不停地用兵,只要用兵。就會產生驚人的費用。所以王巨才每年暗中補貼章楶三四百萬財貨。到了今年,南方情況已經轉好了。

然而王巨也沒有想到,南方又開始爆發大戰了,明年春天停下,秋後又來了一次大戰役……

這是預料之外的,因此王巨估猜着,從明年起這兩路都會產生一些財政盈餘,但這個財政盈餘,朝廷不會讓他們上交,而是交給他們繼續開發。因此不在計算之內。

所以現在宋朝的財政收入仍保留了原來的舊收入。兩稅,商稅,五大榷,各種坑礦作坊官田等國有產業,以及一些苛捐雜稅,合在一起大約在一億兩千萬左右。

王安石變法的青苗錢沒有了,市易錢沒有了,寬剩錢沒有了,就連一些宅稅宅租牛租也沒有了,但其他的還繼續存在着。如兩稅,經過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原來是四千多萬,如今變成了五千多萬。生生增加了一千萬。即便戶等下降,最少能保住原來的兩稅數量。

再比如蜀茶又有好幾百萬,王巨沒有動。

免役錢雖減少了,但還有四百多萬貫。還有其他的一些舉措,也有一千多萬的收入,王巨同樣沒有動。或者微動。

至於經王巨之手的,坊場河渡錢仍在,木棉司的收入基本不增漲了,但同樣一年也有好幾百萬貫的收益,現在又着手整頓石炭行業了。還有航海所帶來的收入,直接的是市舶司抽解與內庫的榷香,內庫也是國家收入。間接的則是增加了商稅,隨着齊商稅的執行,這項隱形收入會更多。因此七算八算下來,還能維持在一億五千萬以上。就是這個收入,保障了宋朝支出外,一年還能產生近兩千萬貫的盈餘。

“我朝財政確實是變好了啊。”章楶感慨道。

如果說原來是斂財,現在這些斂財項目一一去除了,還能維持這個盈餘,財政狀況豈不是真正變好了?

“所以我對介甫公不支持之,但也不反對之,若無介甫公打下的底子,這兩場慘敗下來,國家將會民不聊生,現在不但國家經濟沒有因爲這兩次慘敗困窘,反而國庫裡還有許多盈餘。而且正是他打下的基礎,我才能在他後面進行調整。不過想要國泰民安肯定還是不夠的,例如保甲法與保馬法,想要它們成爲良法,而不是弊民之法,同樣要拿出大量錢帛補貼,一些支移等苛捐雜稅,這些也要一一取締的。”

“如果那樣,國家就會真正富強了。”

“那也未必,只要兼併存在着,貧富懸差就會越來越大,那怕國家不徵任何稅賦,未來大宋仍會有許多貧困戶存在着,只能說那樣,與國家關係不大了,而是這些豪強貪婪造成的。”

對這個問題,章楶不能發表任何意見了。

“這是一部分未來的支出,還有,如果想伐夏,僅是這些盈餘是肯定不足的。”

“這倒也是,就是滅掉西夏,不代表着沒有戰爭了,鎮壓叛亂,同時說不定遼國還會出手,即便遼國不出手,那麼必須在河套與陰山佈置一系列的防禦體系,這些都會花費不少錢帛的。”

“正是如此,因此這時齊商稅與銀行司就很重要了。”

“但銀行司想要收益,恐怕要到明年年底了吧。”章楶擔心地說,明年年底也是好的,可王巨所說的這些支持,包括那五百萬,眼下就要陸續撥出來的。即便國庫有盈餘,又能有多少盈餘。

“質夫兄,那你就說錯了,銀行司盈利得分成兩個部分,一是運行,當然它是最最主要的部分,二就是絹交的發行。”

“是了。彼岸帶回大量金銀。”

“哈哈哈,”王巨大笑,這個問題將老王也迷惑住了:“那個金銀不能算,只是用來做爲絹交信譽的擔保金。以及調控金銀市價的,儘管可能會產生少許兌現手續費用,但不是主要的。如果市價過低,就要想辦法庫存,擡高金價銀價。如果市價過高,則放出一部分金銀,打壓金價銀價。但本金的金銀數量不能產生巨大的變動,如果有一些商賈將它們化爲金銀器了,那麼銀行司就要支付絹交給朝廷,朝廷想辦法補充金銀進去,使金銀與絹交的發行比維持在一比一或者七比十之間,但不能低於七比十,否則就危險了。因此它們一直放在銀行司,不能當成真正的貨幣。真正的貨幣還是絹交。”

“那朝廷豈不虧損了?”

“也沒有虧損,它還在銀行司內,如果放在國庫內庫,還要派人看守呢。”

“我懂了,它等於是一個永遠儲蓄的物事,不會增加,不會減少。可是有了它,就有了絹交,朝廷就可以盈利了。”

“前面說對了,後面沒有說對。別看現在銀行司將大量絹交給三司發放薪酬,那也要計入賬冊的,否則那些入股的商賈會樂意麼?”王巨又做了一番詳細說明。

絹交的成本,一是絲料成本。也是最大的成本。

其次是人工成本。

銀行司未開業之前,爲了調色與模具準備了很長時間,這個模具不是一個個有絹交圖案的印章,那樣都不會花那麼長時間調製了。

一共準備了兩百套,何謂套呢,一套共分爲正反兩面二十件模具。每件模具一次可以印染兩百張交底。絹底織好了,它也是成匹的,以長度爲寬度,寬度則變成長度,一匹交底其度度是其絹交寬度的兩百倍。然後分層印染,硃紅色則是硃紅色模具,綠色則是綠色模具,以此類推,就連分層印染間隔的時間也要考究。

當然,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印染後蓋上蓋上本交的代號,一張交子就出來了。

這個重要的部分,則在銀行司後面那個作坊完成的。

看似繁瑣,實際這部分人力用得不多,還有一個更大的作坊,是在皇城西側軍營裡。

這部分則分成三部,一部是專門鑄金絲銀絲,一部是製造交底,也就是將絲料織成厚密的絹布,一部則是袞邊,交底織出來後,送到銀行司作坊,印染後再送回來袞邊,也就是將它們裁減後,再將毛邊用針線絞密起來。

怎麼辦呢,落後的工藝時代只能如此了。

最高峰時,銀行司的那個作坊僱傭了三千多名織女工匠,分成兩班制度輪子加班加點印染。但軍營那邊的則更多,最多時曾募擁了十一萬名婦女。爲何這麼多呢,或者爲何放在軍營那邊,豈不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這也是有原因的,京城東南角多是倉儲區,隨着宋朝經濟繁榮,這些倉儲面積也漸漸吃緊了,實在挪不出更多的空地方。

必須另外找更大的地方做爲作坊場地,其他地方皆不大保險,只有軍營了。

而且還有一件事,雖然京城的禁兵戰鬥力越來越差,朝廷每年爲了養活他們還花費了許多錢帛,可他們實際生活過得不如意,雖然一年下來,也有四五十貫的收入,可京城物價貴,樣樣都要花錢買,所以一些軍士一家人活不下去,讓妻子出去做軍妓。特別中間還有一些是烈士家眷,朝廷能撫卹多少,這些人生活纔是真正的困難。

作坊放在軍營裡,讓這些軍士妻子來做工,等於是額外的補貼。

但是京城的禁軍數量很龐大的,那麼只好大面積的僱募,分成四班倒了,大家皆沾一些雨露吧。然而這就導致了第三條開支的增加……

僅是爲了支付這些工匠織女的薪酬,朝廷每個月就得花費近十五萬貫。

其中軍營那邊八成的人工就花在這個袞邊上。

“需要這麼多人工?”

“質夫兄,銀行司最高峰時印染了近五十萬貫交子,達了千萬張以上,你想一想,應當會用多少人工吧。這是用了許多新機械,以及大規模生產節約成本,還有流水線生產方式,否則人力成本會增加五倍!質夫兄,或者你想一想一個羅帕多少錢帛吧,它圖案遠不及絹交精美。所用的絲料也更少。爲何,這些成本就是一點一滴地節約下來的。”王巨自得地說。

如果不是這些新機械節約了大量人力,至少印染十文錢的絹交是必然虧本的,就連二十文絹交也未必能盈利。

“難怪市面上英宗交能值十五文錢。”

“這也是暫時的。隨着絹交數量增加,價格會一一回落。”

除了這兩項支出,還有,第三項,殘次品。一旦出現殘次品,這個交子就沒有用了,特別是在印染時,因爲分成二十層印染,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兩百張交子就全部報廢。如果是英宗交,還好一點,若是太祖交,那才叫肉痛。

而這些士兵家屬有手巧的,有的卻很笨拙。如果是民間織女,手笨的辭退就是了,但這些家屬怎麼辦?不是僱募,而是變相的撫卹,不好選撥,於是手巧度良莠不齊,導致大量次品交子的出現。

也制訂了嚴厲的獎罰制度,但人家就這麼笨,怎的?當然,實在忍無可忍了。只好辭退了。

然後張商英看着這些報廢的交子就在發呆,它們不是原來的交子,報廢了就報廢了,可都是錢哪。因此他就想出一個餿主意,根據交子大小與殘次情況,另蓋印章,當成一文到十文錢使用。

但讓王巨否決了,朝廷鄭重待之,百姓就會鄭重待之。朝廷輕慢待之,百姓則也會輕慢待之。可是這段時間事兒多,王巨也不敢讓張商英銷燬,一起繼續放在銀行司的庫房裡。

張商英又問了一個問題,如果這些交子在流通過程中損毀怎麼辦?

王巨就答道,有意損毀,自己認這個損失了。如果因爲時間長了損毀,以這個厚實的交子,得到那一年,到了那時候,宋朝還在不在了……?

另外就是顏料的成本,有的顏色價格同樣很高昂的,最後就是機械的成本。

還有,各庫房與行務庫房的成本,各行務的官吏薪酬,但那隻能算在銀行司運行上,與發行交子無關。

按理第一年成本會更高些,爲何呢,工人不熟悉,速度慢增加了人力成本,有的人手笨拙,增加了殘次品,但是今年出現了一個意外。

絲料來源地是五個地區。

用料最多的無疑是廣絲,非是棉花對廣絲產生了衝擊,相反,王巨在廣南時,就有意教導許多蠻人與漢人,在丘陵上廣植桑樹,推廣養蠶業。第一是廣南西路丘陵地形多,棉花收入再高,能載到丘陵上?載了也沒有什麼產量!其次棉花因爲種植面積越來越多,它的價格同樣也會猛烈下跌。第三,那時彼岸航海規模已經很大了,可以順着鬱水各個支流,將絲帛運到廣州,由船隊帶到海外銷售。

桑樹一般三年後就可以正式收穫了,現在已經收穫了,許多百姓還刻意稱呼它爲少保桑,用此紀念王巨的功德。

但離京城太遠了,當地各個有聲望的商人又不大清楚這個銀行究竟是什麼,不僅讓他們買絲料,還要讓他們出金子銀子,因此不是很樂意,外地的商賈又不熟悉當地情況,所以在這一片地區絲料收購很不理想。

再到蜀絲,蜀絲同樣錯過了時季,多織成布匹交納稅賦了,有,有許多是從荊湖南路運來的成品布帛。

不過其他三種絲料要稍稍好一點,雖然朔絲與膠絲更加錯過了時季,離京城近哪,而且用量也不大。

王巨面對這情況,最後做了修改,太祖交與太宗交各自是一千六百萬貫,真宗交是五十萬貫,仁宗交是八十萬貫,英宗交是五十萬貫。可能這個數量還會做最後的修改,不過大約就是這樣了。

以大交爲主,無疑會產生大量盈利,雖然今年磕磕碰碰的,僅是發行這五千萬貫交子,就可以盈利在一千五百萬貫以上。

到明年,發行數量達到一億五千萬貫,可能近盈利達到近四千萬貫,就是將私人的分紅拿去,朝廷獲利也不止三千萬貫。

所以呢,王巨大把地撒着錢,不會給朝廷的財政帶來嚴重的透支。

只是張方平連王巨的好心都拒絕了,王巨就不會對張方平講這個內幕了。

然而也不能說王巨賺了這些交子錢,難道那些金銀沒有利息了?或者說,將這種絹交由私人制造,可能成本會遠在面值之上。

有了這個隱形收入,王巨抽出一千萬貫用於涇原路備戰,還能出現什麼問題嗎?但還真出現問題了,因爲南方已經在開火……

現在王巨還不知道,所以又說:“至於後年那場會戰,後年銀行司已經正式運行了,商稅也會激增了,又何必擔心財政問題?”

“這樣就沒有問題了……不過這個絹交之盈利,也要分給那些私商?”

“朝廷說以一億兩銀子爲本金,其中相當於兩千萬兩的金銀由私人募出,但實際呢,即便六年後,朝廷也未必能湊出相當於八千萬兩銀子的金銀,除非彼岸出現奇蹟,但彼岸商賈們當真不顧彼岸百姓的死活?況且還要撥出一些金銀,打壓囤積居奇的商賈。因此六年後,彼岸的,與朝廷的,能湊出相當於七千兩銀子的金銀,就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朝廷出得少,而且出得慢。私人出得多,又出得快。雖然說私人是沾了朝廷的便宜,至少朝廷的權利與信譽與國家機器的運轉就是一個無形的巨大成本,不過如果分得不公,他們也不開心。”

王巨還有一句沒有說,這些商賈不是真的商賈,有許多就是權貴,甚至許多權貴不派出代理人,直接就自己出面了,還找到王巨詢問詳細,分得不公,他們服氣嗎?就更不用說起到拉攏分化的作用了。

因此銀行司將交子印製出來,除了發放絲料成本,工人成本,以及其他的成本,餘下的一起調往三司,發放薪酬了。但這個賬面得做出來,該是銀行司所賺的,必須算個清楚,銀行司賺的,由三司支配了,屬於個人那部分分紅,得留下來進行分紅。

“捨得,有舍纔有得,雖然商賈拿走了一部分利潤,但有這些商賈在,與沒有這些商賈在,那是兩樣的。就象現在的絹交發行,未來隨着工匠織女越來越熟練,成本也會越來越低。不過是我與張天覺監督執行着,如果不是我們在,那又說不定演變成什麼了。”

“不過質夫兄,這些就勿要你擔心了,其實西夏不可怕,只要君在,我在,朝廷不那麼掣肘,西夏早晚必平定之。可怕的還是內部……洛陽。”(未完待續。)

第540章 春雷第608章 下馬第659章 海戰 下第689章 待發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三〇八章 心術第九十六章 放榜 上第八十四章 鬧大吧 三第三十章 以直報怨第七十八章 不合格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五一章 弟仇 上第827章 紙老虎 下第三八四章 《感事》詩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四十五章 奇蹟之戰 二第六十五章 拜節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31章 斬第四〇六章 來巧了第四二九章 道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559章 替死鬼 下第838章 願望第480 勸說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三章 伏擊 上第731章 假像第697章 芒種第672章 南帝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762章 咬死第473章 迷宮 下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782章 捨得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三六七章 變化第823章 值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673章 惡婚 上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九十六章 放榜 上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639章 八櫓船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598章 白衣 上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682章 嚇一嚇第805章 授業第三九九章 二王 上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一一八章 舅家第679章 黃雀 上第三八五章 鬱悶唐三少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一二四章 觀燈第559章 替死鬼 下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一五一章 弟仇 上第650章 海盜 下第500章 大殺器第514章 死亡樂章 3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782章 捨得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七十七章 意境第二七〇章 縣學第508章 逆轉 中第854章 囚籠 中第456章 拿捏 上第一九四章 東澗橋 下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 上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二四八章 九屍迎客 二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四三二章 宋燦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499章 清洗第749章 六個禮物 下第一五一章 弟仇 上第771章 軟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三三〇章 餿主意第555章 和平派第二二二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上第三〇六章 愛護第733章 愛國人士 中第三一六章 直臣第515章 死亡樂章 4第530章 跑吧第三六五章 鞭屍
第540章 春雷第608章 下馬第659章 海戰 下第689章 待發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三〇八章 心術第九十六章 放榜 上第八十四章 鬧大吧 三第三十章 以直報怨第七十八章 不合格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五一章 弟仇 上第827章 紙老虎 下第三八四章 《感事》詩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四十五章 奇蹟之戰 二第六十五章 拜節第791章 九丐十儒第531章 斬第四〇六章 來巧了第四二九章 道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559章 替死鬼 下第838章 願望第480 勸說第二五四章 早晨的故事第三章 伏擊 上第731章 假像第697章 芒種第672章 南帝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762章 咬死第473章 迷宮 下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782章 捨得第二九二章 首相第三六七章 變化第823章 值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673章 惡婚 上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九十六章 放榜 上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639章 八櫓船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598章 白衣 上第四四八章 十將;春行第682章 嚇一嚇第805章 授業第三九九章 二王 上第三一三章 後臺第一一八章 舅家第679章 黃雀 上第三八五章 鬱悶唐三少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一二四章 觀燈第559章 替死鬼 下第二十六章 送禮第一五一章 弟仇 上第650章 海盜 下第500章 大殺器第514章 死亡樂章 3第一四八章 東華唱名 中第782章 捨得第二二五章 礦奴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七十七章 意境第二七〇章 縣學第508章 逆轉 中第854章 囚籠 中第456章 拿捏 上第一九四章 東澗橋 下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 上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三一九章 加強版韓琦 上第二四八章 九屍迎客 二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四三三章 默契第四三二章 宋燦第595章 市易市易 上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第499章 清洗第749章 六個禮物 下第一五一章 弟仇 上第771章 軟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三三〇章 餿主意第555章 和平派第二二二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 上第三〇六章 愛護第733章 愛國人士 中第三一六章 直臣第515章 死亡樂章 4第530章 跑吧第三六五章 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