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下馬

這個人叫鄭俠。

原來他的父親在江寧爲官,他隨父親一道去了江寧讀書,因爲官場上的往來,王安石遇到了鄭俠,曾指點過他的問,因此算是王安石的生。

熙寧五年王安石將鄭俠調到京城爲官,然而鄭俠屢次寫信給王安石,攻擊新法。可能王安石認爲鄭俠是一隻白眼狼,便將鄭俠貶爲東上門的監門小吏,也是官,但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小官。

這時候每天都有許多災民逃向京城就食。

很正常啊。

古代產糧低,一遇到大災不得不逃荒了。況且是這麼大面積這麼長時間的特大旱災。

王安石做得不錯了,至少在不停地救災。

想一想趙頊剛即位那次河北旱災吧,因爲國庫空虛,司馬光直接建議,將這些災民趕回去,由各州官員自行處理,讓他們自生自滅。

那纔多大面積,纔多長時間?

當然,看上去是很慘。

然而鄭俠心中的,這就是王安石變法害的,災民就是證明,大旱就是證明,連老天爺都憤怒了。

好吧,上天若真有好生之德,僅是憤怒一下,就要降下大災嗎,那麼這個上天那來的好生之德?

於是他8寫了一篇奏章,裡面攻擊了變法的種種,然後說,如果陛下廢除新法,蒼天必雨,如果十天不落雨,請將臣腦袋砍了。而且他還將災民的情況繪了一幅長圖,叫《流民圖》。

因爲這幅畫有殘卷流傳於後世,王巨還看到過。確實畫上的流民樣很慘很慘。一個個瘦骨嶙峋。衣不蔽體。

正常途徑各地奏章必須經進奏院審覈,再交給中書,若是重要,才能呈到皇上手中。於是鄭俠聲稱這是密奏,以加急驛馬,送到銀臺司。

然後趙頊看到了,然後高滔滔也知道了……

但不能往深處想的。

首先鄭俠做爲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員,畫圖就畫圖吧。如何攻擊王安石(與圖無關,而是他那道奏摺裡所寫的內容)。當真首相是吃素的,任何人都能捏一把?

就算鄭俠剛直不阿,膽大包天,是宋朝的海瑞,但新的問題,這道奏摺與這幅畫如何送到宮裡的?別說什麼急奏與銀臺司,恐怕就是如今的王巨,如果不是中使下來,想要將奏摺送給趙頊。都沒辦法繞開東西二府,最少得從御史臺走一遭。

而且時機很巧妙。要知道這場旱災乃是從去年七月就開始的,去年秋後並不危急,各地官府州倉裡都有糧食,但到了今年春天,州倉漸空,這纔出現大批流民。

然而現在都是四月份了!

那一個月沒有大量流民涌向京城?

這麼長時間裡,你鄭俠不發難,正好前面司馬光上書,羣臣議論,趙頊有些動搖時,圖來了,書奏來了,這個時間段未免巧合了吧?

並且上書後,立即讓趙頊看到了,而且兩個後也知道了,還刻意討過來看,看後流淚了……這個就更辦法說了。

不過王安石也沒有辦法。

就象楊繪那份口狀,都王巨派蕃人搞的鬼,還有那次萬民書,也懷疑王巨多少派人暗中推動,然而證據呢。

沒有證據,就沒有辦法攻訐王巨。

其實是王安石那句話,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天災與逃荒在新法之前有,在新法被廢后同樣還會有。

兩個後流淚了,趙頊終於動搖。

他找到了王安石,說諸新法議裁損之,酌情罷廢一些危害大的舉措。

王安石沉默,這使得他想到了去年元宵節的下馬案。

元宵節看花燈,皇上也帶着羣臣站在宣德門城樓上與民同慶佳節。王安石便騎着馬直接進入宣德門,守值的大監張茂則喝令王安石下馬,並且還毆打了王安石的從人,又抽傷了王安石的馬。

張茂則是大監,但在宋朝監沒話語權哪,更不要說王安石乃是一國首相。王安石找到趙頊,要求將這些侍衛送交開封府治罪。但開封府尹蔡確不同意,說是這些侍衛忠於職守,無罪。於是十個侍衛杖責了一下,此事不了了之。

這是官方的說法。

但民間還流傳着個說法。

王安石從人也座騎都被打傷了,這個無可否認。王安石見到趙頊,就問首相應當不應當在宣德門下馬,應當下馬,自己是自找的,不應當下馬,這些人必須要重懲。

趙頊便努力回憶,說他做皇時,入朝班序在宰相之後,也是進門才下馬,所以這個進宣德門下馬並沒有藐視皇權的說法。

彥博那時未下去,便插了一句,老臣入宮幾十年,從來都是在門外下馬……意思你們兩個毛孩懂什麼,就是你們沒有下馬,也是一直在犯錯誤,包括皇上你是帶頭犯錯誤。

趙頊與王安石都鬱悶了。

但無妨,王安石便找記錄,記錄上宋仁宗年間所有大臣都在門內下馬。然後王安石便找大才大元馮京,馮京說,我忘了,又說,我隱約記得,曾經在門外下過馬。

王安石無輒,不過他也有耳目,聽到一條消息,說是溫齊古與當天的侍衛聊天,說你們將宰相的馬與從人打傷,罪名不小啊。侍衛說,我們不知道嗎,只是上面逼得緊,無可奈何。溫齊古立即稟報給了王珪。王安石知道要糟,王珪不會坑害他,但絕對不會爲救他而得罪人。因此迅速喊來溫齊古,溫齊古經老王提醒後,也醒悟過來,這個火坑自己怎麼跳進去的,但不敢否認,只能說我記不得是那個侍衛了。王安石想了一想,何苦一個小芝麻官。此事不了了之。

這個說法比較接近真相。士大夫舉止優雅。有幾個人象王巨那麼粗暴呢。

另外兩個說法就比較妖異了,一是說岐王趙顥將王安石半拉半帶進去的,結果發生了抽馬事件。這樣做的後果會是什麼,兩個宰相吵架都能貶出朝堂,況且一個是親王,一個是首相。果然趙顥送到開封府處理,王安石只好請求辭官。

但蔡確根本未過問,趙頊問。蔡確說,陛下,元宵節本來是一個與民同樂的節日,更要讓皇后後開心,友愛,王安石是首相,應帶頭響應,現在僅打傷了幾個從人,就要治親王的罪,後如何樂得起來?

“卿乃敢言安石耶?”趙頊驚喜道。從此信任蔡確。

這個有些扯蛋,去年正月。趙頊還是對王安石很信任的,豈會因爲蔡確說王安石的壞話,不怒反喜?

最後一個說法更操蛋,說王安石進宮,侍衛拿着骨朵喝令王安石下馬。何謂骨朵,就是有長把的小鐵錘,韓德讓就是此物在金殿上將遼國一個皇族腦袋打碎的。王安石不聽,繼續往裡走。

這時張茂則走出來,喝令侍衛用骨朵擊打王安石的從人。侍衛打着打着,轉移了目標,開始打王安石的馬,並說,相公馬有何不可!

張茂則非但沒有阻止,反而說,相公怎麼了,他不是臣嗎?這樣蔑視皇帝,是不是想當王莽。王安石忍着怒氣,去見趙頊,趙頊卻說,打傷了,好,派人去驗傷。

趙頊能說這沒腦的話嗎?

因此王巨聽到這些傳言後,他分析了一下,大約是張茂則聽到兩個後時常念叼王安石的壞話,正好那天他於宣德門當值,王安石騎馬進來,茂則抓住機會,羞侮了王安石。彥博自然會意,當場就搪塞過去。隨後調查,兩個後發話,導致此事不了了之。

不要問一個監有沒有這個膽量,就是這個監,宋仁宗忽然發瘋時,曾大喝過,皇后(曹後)與張茂則謀反。這是瘋話了,但說明了張茂則與曹的關係。

遭此羞侮,王安石並沒有說辭職,爲何,還不是爲了繼續新政。

因此這時王安石終於提出辭職。

但第一次辭職,王安石很不堅決。

他還是趙頊回心轉意。

然而讓他失望,隨後趙頊下詔,命開封體放免行錢,司察市易,司農發常平倉,衙具熙河所用兵,諸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權息追呼,方田保甲並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天后果然落雨。

古代這個未必是,天知道過了多少天才落雨。

然後以訛傳訛,到了清朝的《續資治通鑑》時,變成了是日,果雨。前面頒詔書,後面天就降下大雨……雷!

但未必呂惠卿等人就是笨蛋,沒有一個是省事的。

幾天後,他們知道事情真相,因此進諫。

陛下,你不覺得疑點多了嗎?

趙頊省悟,除了方田均稅法暫罷外,餘下諸法又恢復了。

至於鄭俠……愚人者,只能被智人所馭!

王巨如果沒有這些金手指,多半同樣也要被這些妖孽所馭。

不過這時王安石已經心灰意冷,連上四書,請求辭職。趙頊不得已說,那麼就以師或傅之官留之京師。

王安石不同意。

趙頊只好讓王安石重新知江寧府。

但讓司馬光失望的是,王安石下了,然而韓絳與呂惠卿上來了。呂惠卿哪,那可不會象王安石那麼雅的……

…………

“快到了,”陶青舉着望遠鏡說道。

王巨送來的糧食一共分成兩批,一批是潤州。其實到杭州,利於船隻停泊,裝卸,不過那樣速就慢了。現在直接將船從長江隨漲潮駛入潤州,朝廷也方便將大大小小的河船立即從長江各地調集過來。然後裝卸到各條河船上,利用汴水漕運運向北方各地。

其實這是長江在縮窄,否則象唐朝那樣,王巨將船隻駛入揚州(唐朝長江口更寬,因此唐朝後期。許多海船是直接駛入到揚州。但在宋朝就不行了)。

然而在潤州有一條不大方便。非是購貨,船卸了糧食,還要帶貨物走,不能放空船離開,那無疑加大的成本。

這個問題不大,因爲這批船會採購一些貨物,去倭國或高麗換糧食回來。雖然不合規矩(指必須在市舶司處買賣),然而這是義舉。官府不會爲難,處處放綠燈。

但最大的不便之處,就是潤州不能停泊這麼多船。

特別這時對港口要求很挑剔,畢竟船隻一年只能來回航運一次,大多數時間是停泊在港口的,所以港口必須能容納許多船隻停泊。潤州顯然沒有這條件,那麼必須卸好貨過後,立即採辦貨物,迅速離開。讓後面的船靠上。

所以潤州的船隻數量不多,而且是分批到達。

主要的大部隊是在密州。

密州的知州是蘇東坡。今年春天剛到。

但總的來說,這一年密州災情不重。否則大蘇不會義意氣風發地寫下那首豪邁的《江城.密州出獵》。

然而從密州將糧食再調到各處,損耗不提了,官吏再伸手撈一點,可能只有一半糧食到了災民手中。

王安石那時還未下去,大便商議決定,讓災民前去密州就食。

這一來,大蘇悲催了。

那麼多災民到來,得派人維護治安,還有搭災棚,粥棚。

並且要將災民打亂,否則一旦來了幾十萬災民,天氣漸漸熱了,萬一有一個瘧疾的什麼傳染病,正好變法派對他恨之入骨,那麼等着倒黴吧。

因此王巨接到消息後,寫了一封信給大蘇,意思勞煩你了。

就不知道大蘇會不會給他面,儘管他暗中替大蘇將他所有債務一起償還了,與小蘇關係一直不錯,不時地相互書信往來。但在這時候,戾氣沖天,大夥講的不是中國古典式的知恩圖報,而是革式的“大義滅親”。

與這批糧食無關,因爲接下來還要做一件事。

船隊徐徐以駛向密州港,港口不是後世的青島,而是雲河入海口處的板橋鎮(膠縣)唐家灣,因爲這裡有膠州灣之隔,平時風浪較小,水面寬廣,足以停泊許多船隻。而且水深,那麼就能讓較大的海船進來,反觀幾個黃河入海口處就不行了,那怕是出了大海,因爲泥沙淤積,稍大的船隻因爲吃水深便會擱淺。

它的背後又是山東各州縣,再往前去又可以利用濟水五丈河,或者黃河各條支流與京城或河北各州府溝通。

因此趙頊接受了王巨提議後,這個港口迅速繁榮起來。不僅與高麗倭國來往,還有一些南方船隻直接航行到這裡,互通有無,甚至一些廣州的船隻也航行到這裡,將嶺南的貨物帶來,再將河北山東的貨物帶到嶺南,專門就在國內跑。

“看來官府有了準備。”陶青又說。

看到他們來了,原先停泊的船隻一起讓到另一側,餘下半側空蕩蕩的,專門留給他們停泊,又有一隊衙役在維護着秩序。

陶青又用望遠鏡繼續看着,他看到了許多災民。

餓得受不了,聽聞密州港有糧食,朝廷讓他們前去就食,一下無數飢腸轆轆的災民不由官府組織,就涌向了板橋鎮這裡。

這與陶青張銓之無關,他們負責的只是將糧食卸下來,如何賑災,則交給密州官員去處理。

越來越近,有些偏風。

各艘船上的水手不停地換着側帆,以便校正風向。

但主帆陸續放了下去,船速也變得越來越慢,臨近港口處,各艘船隻開始停泊。船隻停泊,特別是海船在各個海港停泊,那絕對是一門技術,花了很長時間才陸續泊好。不過一多艘大型海船,依次停泊在一起,帆杆林立,看上去是壯觀。

陶青與張銓之也站起身,準備下船,與官府進行交接。突然一大羣災民,向他們這邊跑過來。黑壓壓的一大片,臉上皆露出兇惡興奮的神情……(未完待續。。)

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575章 錦衣晝行 上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二五三章 更上一層樓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三〇二章 永垂不朽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第848章 誘餌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二七六章 威名 下第701章 場務第五章 斬首第一二七章 先帝第一四九章 東華唱名 下第847章 上海務 下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一七六章 新私商 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 下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一二六章 捉婿第三五七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45章 長城 中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二四四章 蕃奸第744章 擔擾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三七四章 奢侈品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二八七章 實話第七十三章 自作孽第四五二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四〇八章 各自找朋友 上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591章 良臣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835章 同意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24章 縮影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767章 控訴第668章 第二國 下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二四〇章 保衛家園第三六六章 誣奏第三〇四章 獻舞 上第570章 戲耍 下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793章 大捷 下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一章 背騾子第662章 破城第二四三章 虎踞炮第一三一章 簡單的妙策第685章 撈人第九十三章 第一躍 三第三九一章 鬥將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 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91章 不滿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 5第715章 犧牲品第727章 鬧劇第一二三章 妹夫生猛第二三五章 秋碩第一〇五章 空穴有風第三六三章 霸道第三第615章 威名 上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504章 放棄第602章 南方第837章 三明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八十七章 鬧大吧 六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下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一七八章 子安第705章 殺母 下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五十八章 苦逼的丁家 下第三〇六章 愛護第649章 海盜 中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525章 心機第三六七章 變化第525章 心機第二八三章 應戰 上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831章 降
第一三二章 章 家之傑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三六五章 鞭屍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三七二章 欣喜若狂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575章 錦衣晝行 上第三〇五章 獻舞 下第二五三章 更上一層樓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三〇二章 永垂不朽第二九一章 一扇窗第848章 誘餌第六十九章 泄密者第四十八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上第二七六章 威名 下第701章 場務第五章 斬首第一二七章 先帝第一四九章 東華唱名 下第847章 上海務 下第三七一章 爲難第一七六章 新私商 下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 下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上第一二六章 捉婿第三五七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645章 長城 中第六十八章 悲催的馬政第三一〇章 愛民如子第二四四章 蕃奸第744章 擔擾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三七四章 奢侈品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二八七章 實話第七十三章 自作孽第四五二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四〇八章 各自找朋友 上第三九三章 攻長避短第591章 良臣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835章 同意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24章 縮影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767章 控訴第668章 第二國 下第一〇一章 見龍在田 下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二四〇章 保衛家園第三六六章 誣奏第三〇四章 獻舞 上第570章 戲耍 下第三一一章 屠刀 上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793章 大捷 下第四五五章 韓公,賜教第一章 背騾子第662章 破城第二四三章 虎踞炮第一三一章 簡單的妙策第685章 撈人第九十三章 第一躍 三第三九一章 鬥將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 上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691章 不滿第四一六章 潑 下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516章 死亡樂章 5第715章 犧牲品第727章 鬧劇第一二三章 妹夫生猛第二三五章 秋碩第一〇五章 空穴有風第三六三章 霸道第三第615章 威名 上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504章 放棄第602章 南方第837章 三明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八十七章 鬧大吧 六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下第一一四章 請教第一七八章 子安第705章 殺母 下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五十八章 苦逼的丁家 下第三〇六章 愛護第649章 海盜 中第三三九章 國賊第525章 心機第三六七章 變化第525章 心機第二八三章 應戰 上第二九〇章 驚豔第831章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