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八 袁紹非庸人

袁紹麾下騎兵之前被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給擊潰後,一直沒有辦法解決,而在烏桓等族靠攏之後,袁紹的短板便被解決了。

有了戰馬提供,財大氣粗的袁紹,頓時一下子騰出數千上萬的騎兵。

可以說烏桓是早就投靠了袁紹的,當然了,他們的投靠實際上看起來更像是結盟,那些烏桓人仍然擁有自治權,軍隊方面也不是袁紹能夠隨意就能調動的了的。

鮮卑更不用說了,他們本就沒有完全的選擇投靠袁紹,一部分在幽州鮮于輔、齊周的帶領下,鮮卑聯合劉虞舊部別樹一幟,自己扛起了一面大旗,幽州之內戰火燃燒。

當然,無論是烏桓還是鮮卑,表面上依舊對袁紹表現出了曖昧,這樣一個有實力的大軍閥更適合去利用,而不是惹惱他。

東漢末年,諸郡烏丸部首領各自稱王,位處東北的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的烏丸部落形成同盟關係,故稱之爲三郡烏丸。

三郡烏丸的首領遼西烏丸大王丘力居死後,因爲兒子樓班尚小,由頗有武略的侄子蹋頓代立,總攝三王部。

蹋頓在袁紹與公孫瓚交戰時主動遣使與袁紹和親,並幫助袁紹與公孫瓚作戰。

作爲回報,袁紹不但與烏丸部諸王和親,還遣使詔拜烏丸三王爲單于。

“史書記載: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有漢民合十餘萬戶。袁紹皆立其酋豪爲單于,以家人子爲己女,妻焉。”

爲此,幽州的公孫瓚壓力愈發的沉重起來。

“袁紹匹夫,真是卑鄙無恥啊啊啊!居然還敢和外族聯手,哼!無恥之徒!眼下大漢江山破敗,諸侯割據稱雄,天下必將會陷入長時間的攻伐當中!”

“也許是十年!亦或者是一百年!無論多長時間,死傷的都是漢人而不是那些異族!等到我們漢人最虛弱的時候,這些異族就會像狼羣一樣攻掠中原大地!。”

公孫瓚大聲咆哮着,目光之中滿是憤慨。

當然也有無奈,畢竟,袁紹就已經讓他很難受了,再加上驍勇的烏桓和鮮卑騎兵,如今白馬義從重創的公孫瓚,也是有些無能爲力了。

最終,他決定不得不放棄薊縣,轉而選擇固守另外的堅城易京。

易京距離薊縣並不遠,當初劉虞對公孫瓚很敵視,爲了自保,公孫瓚率領部隊撤出薊縣,在旁邊的易京鑄起牢固的防禦工事。

這一決定後來奏效,幫助公孫瓚扛住了劉虞十萬人的突然襲擊,由此可見,易京的防禦有多麼堅固。

即便如此,公孫瓚也不簡單能夠討好。

畢竟,他的對手袁紹,也不簡單!

滾滾長江,大浪淘沙,歷史之上的袁紹縱然失敗了,但他畢竟強大過,輝煌過,榮耀過。

袁紹,其實並非是一個無能的人。

袁紹早期的想法導致董卓來到京城,這間接導致了一系列血腥事件。

後來袁紹又計劃一舉殲滅曹操,但是他在官渡戰役中被打敗了。

因此,袁紹在民衆中的形象基本上是“英俊而無能”。

事實上,袁紹並非無能。

官渡之戰只是一場戰鬥,失敗了而已。

袁紹仍然強大,曹操遠不能消滅袁紹。官渡之戰就像曹操的赤壁之戰。

雖然敗了,但他們不能否認袁紹和曹操的能力。

古代的行軍和戰鬥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沒有人能保證在每一場戰鬥中獲勝。

曹操一樣強大,但他還是被張繡的長子和典韋將軍毆打致死,差點被呂布殺死,並被周瑜燒死在赤壁。

袁紹只輸掉了官渡之戰。總的來說,他仍然配得上這一代人才和軍事諸侯的稱號。

袁紹出身名門望族,袁氏四代人有五人官居三公,父親袁逢、叔父袁隗、伯父袁成分別擔任司空、司徒、左中郎將。而袁紹自己也是位居三公。

自秦漢以來,人才的徵用都是採用“察舉制”,從最初的當地有名望的的人推選,後來這些人都到這些名門世家做了門人,漸漸到後來推舉的人才就完全控制在這些名門世家手中,而袁氏四世三公,在名門中更是聲名遠揚,所以袁紹在當時的號召力非同凡響。

可是僅靠影響力還不足以召集天下有才之人前來投奔,這需要一個契機。

恰逢東漢末年,宦官專政,以趙忠、張讓等人爲代表的宦官瘋狂迫害士大夫和太學生爲首的“黨人”,這些黨人人人自危,紛紛隱居起來。

但是這個契機的關鍵點來了,黃巾起義的爆發迫使東漢朝廷停止迫害黨人,將黨人大赦於天下,正亦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這些黨人門紛紛想一展宏圖。

又聽聞當時任中軍校尉的袁本初敢誅殺宦官,再加上袁氏本名門望族,天下才德兼備之人紛至沓來。

黃巾起義之前袁紹便與張邈、許攸私交甚好,在此之後更是得大批有才之人鼎力相助!

從此袁本初開始飛黃騰達,可以說在會盟討董到官渡之戰這十五年之間是袁紹的巔峰時期。

在董卓政府的混亂時期,袁紹不同意董卓廢除皇帝,並呼籲對董卓的聯盟發起討伐,這一運動逐漸獲得勢頭。

可以看出,袁紹早期的開拓工作並不比曹操努力,他白手起家的才華也不亞於曹操。

其次,歷史上袁紹擊敗了許多有權勢的諸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孫瓚的滅絕。

要知道最初在北方的時候,公孫瓚的軍隊勇猛而數量衆多,公孫瓚一直想要趁機統一北方。

在這之前公孫瓚就是邊境名將,和大多數諸侯不同,公孫瓚並不是朝廷所封的封疆大吏,而是一個將軍,他的主要任務是防備北方遊牧民族。

這也就決定了公孫瓚的軍事能力比較強,而且公孫瓚也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

不過歷史上於界橋之戰,袁紹以少勝多,打敗了公孫瓚,並且在後來的幾年裡面逐漸蠶食公孫瓚,最終消滅了公孫瓚。

袁紹能夠將其權力擴展到冀、並、青、幽四個州,總之,在東漢末年,很少有無能的人能在歷史書上留下筆墨。

袁紹能夠成爲少數幾個擁有最高權力的人之一,永遠不會成爲一個無能的人。

五百五十五 動亂(八)一百八十三 驅御兇狼的兵種二百三十八 計定 (盟主雲起浮生加更8/10)四百九十八 拖延時間三百零七 公達背計二百五十四 蠱惑人心的發言四百零六郿塢八百七十九 司馬八達一百六十四 教授八十二 飛將呂布三百五十三 坦面下風一百八十二 兇狠戰狼七百七十五 再破磐河三十三 叢林交鋒七百三十五 鞠義七百八十六 還未結束的戰鬥七百四十六 覆滅二十八 陣勢的遏制二百二十九 不動而屈人之兵三百九十二 大夢誰先覺七百一十四 真.一擊破關一百六十七 勤練二百四十一 衝冠一怒爲紅顏(盟主加更9/10)三百四十五 解圍一百四十九 皇陵之物三百零八 脅勢迫壓三百一十一 倔強稚童二百五十七 女將英姿一百四十五 崩解的聯盟八百八十一 討要兵符二百零九 皇帝稚兒八百八十五 宗氏四百四十三 心生警覺二百四十六 黃巾死士(盟主雲起浮生加更10/10)八百二十一 騎兵肆虐四百二十三 黑手三百零四 晦嫉之蝕三百一十八 戰曲八百五十 依舊不弱的白馬義從七百零一 呂布的突破五百五十一 動亂(四)九百九十一 神威天將軍!五百二十九 如火如荼九百一十五 一鬆一馳五百一十二 成王敗寇二百七十六 西子捧心,美人幽怨一百二十四 被坑慘的虎牢關七百五十四 重振旗鼓五百一十七 魔掌六百二十七 依計行事八百八十一 討要兵符二百四十七 黃巾力士 (中秋快樂,舵主加更)三百零二 摯友割袍五百四十六 殺神一百零三 顯象差距五百六十五 董卓的末日(十)八十二 飛將呂布九百 城門被破七百九十七 潛流五百零八 反擊六百二十九 大漢這麼強大嗎?一百八十五 踏上殺伐的啓始六百五十五 再相會六百零九 感悟與再踏征途三百一十三 世家軍撩五百三十四 狼狽七百八十八 廖化陳兵 (端午安康)四百五十四 王允身死二百五十六 激將四百七十 言傳身教一百五十二 朋友八百六十三 人也堪神五百三十 拉鋸戰六 伍長趙雲八百二十四 曹操的撤棄一百二十三 西門,撤軍六百九十七 戰鬥升級二十九 惡戰如斯五百九十七 血拼七百零五 新的道路——噬魔七百五十八 袁紹非庸人一百五十三 面見董卓六百二十四 奇襲焚糧一百九十四 司徒王允七百六十九 說服七百五十二 擊潰追騎六百四十二 舉步維艱七百四十四 白馬悲歌一百九十八 掖庭二百九十六 救美九百一十六 諾誓二百一十四 整頓出征二百五十九 負隅頑抗的黃巾五百四十三一百二十七 孤身追擊的曹孟德八百八十一 討要兵符一百六十五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五百二十四 狼騎趕赴三百四十三 試探一百五十一 世家,天下
五百五十五 動亂(八)一百八十三 驅御兇狼的兵種二百三十八 計定 (盟主雲起浮生加更8/10)四百九十八 拖延時間三百零七 公達背計二百五十四 蠱惑人心的發言四百零六郿塢八百七十九 司馬八達一百六十四 教授八十二 飛將呂布三百五十三 坦面下風一百八十二 兇狠戰狼七百七十五 再破磐河三十三 叢林交鋒七百三十五 鞠義七百八十六 還未結束的戰鬥七百四十六 覆滅二十八 陣勢的遏制二百二十九 不動而屈人之兵三百九十二 大夢誰先覺七百一十四 真.一擊破關一百六十七 勤練二百四十一 衝冠一怒爲紅顏(盟主加更9/10)三百四十五 解圍一百四十九 皇陵之物三百零八 脅勢迫壓三百一十一 倔強稚童二百五十七 女將英姿一百四十五 崩解的聯盟八百八十一 討要兵符二百零九 皇帝稚兒八百八十五 宗氏四百四十三 心生警覺二百四十六 黃巾死士(盟主雲起浮生加更10/10)八百二十一 騎兵肆虐四百二十三 黑手三百零四 晦嫉之蝕三百一十八 戰曲八百五十 依舊不弱的白馬義從七百零一 呂布的突破五百五十一 動亂(四)九百九十一 神威天將軍!五百二十九 如火如荼九百一十五 一鬆一馳五百一十二 成王敗寇二百七十六 西子捧心,美人幽怨一百二十四 被坑慘的虎牢關七百五十四 重振旗鼓五百一十七 魔掌六百二十七 依計行事八百八十一 討要兵符二百四十七 黃巾力士 (中秋快樂,舵主加更)三百零二 摯友割袍五百四十六 殺神一百零三 顯象差距五百六十五 董卓的末日(十)八十二 飛將呂布九百 城門被破七百九十七 潛流五百零八 反擊六百二十九 大漢這麼強大嗎?一百八十五 踏上殺伐的啓始六百五十五 再相會六百零九 感悟與再踏征途三百一十三 世家軍撩五百三十四 狼狽七百八十八 廖化陳兵 (端午安康)四百五十四 王允身死二百五十六 激將四百七十 言傳身教一百五十二 朋友八百六十三 人也堪神五百三十 拉鋸戰六 伍長趙雲八百二十四 曹操的撤棄一百二十三 西門,撤軍六百九十七 戰鬥升級二十九 惡戰如斯五百九十七 血拼七百零五 新的道路——噬魔七百五十八 袁紹非庸人一百五十三 面見董卓六百二十四 奇襲焚糧一百九十四 司徒王允七百六十九 說服七百五十二 擊潰追騎六百四十二 舉步維艱七百四十四 白馬悲歌一百九十八 掖庭二百九十六 救美九百一十六 諾誓二百一十四 整頓出征二百五十九 負隅頑抗的黃巾五百四十三一百二十七 孤身追擊的曹孟德八百八十一 討要兵符一百六十五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五百二十四 狼騎趕赴三百四十三 試探一百五十一 世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