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三 黑山張燕

所謂的黑山軍,其實說通俗點,就是一夥人多勢衆橫行山脈的山賊。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以後,幾乎天下賊寇亂軍都趁機出現,天下大亂了,有機可乘,自然賊寇叢生。

而黑山軍,又稱黑山賊,於黃巾叛亂時興起,盤踞在太行山和燕山一帶多年。

在黃巾起義被鎮壓後,黃巾軍餘黨大多投靠黑山軍,加上其首領領導有方,黑山軍勢力急劇擴大,兵馬達數十萬之衆。

黑山軍作爲山賊常年出動四處打野,人多勢衆,基本北方勢力沒人敢惹,甚至曾攻佔過北方重鎮鄴城、常山,打的袁紹都害怕。

說實話當時的山賊能達到這個規模不容易,要知道當時的曹操總共也就過萬人馬,劉備更是苦哈哈。

而黑山軍出去打劫一趟據說都是十萬之衆,不知道老曹老劉他們當時會不會臉紅,他們混的還不如人家山賊。

而說到黑山賊,就得說到領頭人物,也正是有了他的存在,纔有黑山亂軍的存在。

他們的首領,叫做張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詳,常山真定人,東漢末黑山軍首領。

說到張燕,大家對他的印象可能僅僅是演義中的一句“黑山賊張燕引軍十萬來降,操封爲平北將軍……”

或是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中寥寥二百字的記載。可能絕大多數人認爲他僅僅是山賊而已。

但其實,張燕也是漢末爭奪天下的英雄之一。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褚燕聚集一幫少年爲強盜,在山水間轉戰出擊,待回到真定時,部衆已經達到一萬多人。

中平二年,當時博陵人張牛角也聚集起一夥人,自稱將軍,與褚燕合兵一處。

褚燕推舉張牛角爲首領,進兵攻打癭陶,張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傷,臨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爲首領。

張牛角死後,衆人一起擁戴褚燕爲首領,於是褚燕改姓張,喚作張燕。

因身輕如燕,又驍勇善戰,所以軍中都稱他爲“飛燕”。

後來張燕的部隊不斷壯大,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叛匪互相聯絡,叛匪中的小頭領孫輕、王當等人,都帶着部衆歸附到張燕麾下,張燕部衆發展到近百萬人,號稱“黑山軍”。

黃河以北的各郡、縣都受到侵擾,朝廷卻無力派兵圍剿。

當時的黑山軍真的是牛,哪裡是山賊,簡直可以稱作是另類的北方霸主了。但是人多也有人多的不好,糧食不夠,分配不均,混不下去了。

張燕也很識時務,他跟張角不一樣,張角要奪天下,他沒有野心,都是賊寇亂匪,宋江想到的,一千多年前的他自然也能想到,張燕也想爲自己和手下人謀個好前程,於是派人到朝廷主動請降,就是宋江說的請求招安。

於是,張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陽,上書朝廷請求歸降。漢靈帝於是任命張燕爲平難中郎將,使他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並派遣計吏到洛陽去彙報。

事實上,他最後也是三國裡面爲數不多的幾個得了善終的黃巾賊領袖。

“太祖將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師,拜平北將軍;率觽詣鄴,封安國亭侯,邑五百戶。燕薨,子方嗣。方薨,子融嗣。”

歷史上的張燕最後可是本人封侯,最終壽終正寢,子孫襲爵的好下場。

不得不說,作爲狡猾,機會主義者,行走於高貴和土匪之間的張燕,總是選擇能帶給自身,最大好處的那條路。

這並不是公孫瓚,和黑山軍的第一次打交道了。

自打董卓禍亂朝廷,天下諸侯討董卓,起張燕也順應時勢,帶着他的部隊與各路諸侯結盟。

轉眼間,天下諸侯自己又打起來了,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張燕這次選擇幫助公孫瓚。

公孫瓚跟他一樣都屬於從底層爬上來的人物,不像是袁紹那樣的公族子弟出身,公孫瓚在北方征戰多年,大家也都比較熟悉了,公孫瓚素有實力名望,白馬義從誰人不知。

反而是袁紹公族出身,跟張燕本來不是一個階層,又是客軍來奪冀州,不像公孫瓚在北方多年,張燕自然從心底裡選擇支持跟自己一樣出身逆襲,都在北方,比較熟,又有軍事實力的公孫瓚了。

初平二年,袁紹與公孫瓚第一次爭奪冀州爆發戰鬥的時候,張燕便派部將杜長等人帶兵幫助公孫瓚,只是最終被袁紹擊敗,張燕的手下部衆稍稍散去了一些。

張燕的黑山軍在發展、壯大過程中,與佔據冀州的袁紹集團矛盾尖銳。從獻帝初平年間開始,雙方的衝突不斷,故此被袁紹的謀士沮授視爲心腹大患。

爲了打敗袁紹,張燕在三個方向先後發難。

他不僅在袁紹的腹地冀州挑起戰事,還與幽州的公孫瓚集團聯合,此外還派兵向兗州發展。

而在類似於袁紹版“隆中對”中,也曾提及黑山軍的存在。

從事沮授說紹曰:“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觽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

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觽,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袁紹一生就奉行此策略。

其中,把“黑山”列爲與公孫瓚同等的大敵。

況且張燕活動於冀州山區,更是心腹之患。而沒有最終消滅張燕,不失爲歷史上袁紹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爲游擊戰和打了就跑戰術的專家,張燕善於伏擊和欺騙,善於讓自己和自己的士兵們脫離危急情形,尤其是於深山作戰的時候,他手下的精銳,幾乎可以以一當十,不失爲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二百七十八 算計(1/?)一百零九 揚弓(三更)舵主加更八百六十 衝鋒四百三十二 見者皆死 (1/3)二百七十 潰不成軍(1/?)八百五十二 圍困五百二十四 狼騎趕赴四百五十四 王允身死三百八十一 眼線八百二十六 窮寇莫追十八 頹勢已現六百三十五 殺勸五百八十一 混亂長安四百七十五 圍困四百七十四 烏鴉嘴二百六十六 小丫頭(爲長老摸摸頭小姐姐加更3/?)一百六十九 小有所成八百六十四 殺伐三百七十八 小姑娘的心思五十五 十八路諸侯會盟八十二 飛將呂布兩百 煞氣六百零四 人肉盾牌七百五十七 公孫瓚的原則一百七十 氣血與骨骼五百九十一 整頓兵馬除夕快樂(番外一)感謝(摸摸頭)姐的盟主,更新後補三百八十九 貂蟬助董二百一十四 整頓出征六十九 援兵趕至五十七 調兵遣將七百五十 高郅殺麴義六百八十五 反殺四百八十九 徐榮八百七十二 受益匪淺一百九十九 罪惡歸來二百八十四 瘋狂五百零三 知而不爲,亦爲之二百八十八 匈奴虎狼五百二十一 擒帝一百四十一 合圍四百二十九 逼問與不留活口八百一十九 全能呂布三十七 面見劉虞八百六十八 戰結七百一十八 諫言二百五十六 激將五百八十六 探聽消息七百四十七 公孫殺劉虞二百七十八 算計(1/?)三百三十八 熟稔肉身四百零八 馴馬進行中三百五十九 風起兮三百四十三 試探二百二十二 沙場女將四百三十四 異人(3/3爲宗師摸摸頭小姐姐加更)五百二十六 進退維谷五百二十四 狼騎趕赴一百二十八 白馬動,戰亂起六百二十六 計施六百二十三 萬軍之中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一百零七 間隙三百零四 晦嫉之蝕六十三 江東精銳二百一十四 整頓出征二十七 猛將的作用二百五十四 蠱惑人心的發言八十七 培養高手的呂布八百八十九 蠢蠢欲動的外族九十八 殺破左翼四百七十六 中伏一百四十二 陷陣營四百六十九 氣與魂十二 全軍出擊四十四 騎兵十勝二百五十 小曖昧二百一十六 白波楊奉四百五十八 十面埋伏四百九十二 埋沒的人才六百四十八 勉堪一戰八百一十八 搏鬥夏侯七百二十八 氣息七百九十 敵將難擋五百零四 合圍而至八百六十八 戰結二十九 惡戰如斯七百六十一 突如其來的變故四百四十八 軍陣再戰六百四十七 悍勇(來波保底月票唄,親!)七百六十一 突如其來的變故五百八十一 混亂長安四百九十八 拖延時間七百六十九 說服四百零一 楊字小令 (2/?)八百七十九 司馬八達五百三十 拉鋸戰四百一十二 拍案定板(過渡章)三百四十 早宴七百二十六 士別三日二百三十七 不爲謀國,只爲謀己
二百七十八 算計(1/?)一百零九 揚弓(三更)舵主加更八百六十 衝鋒四百三十二 見者皆死 (1/3)二百七十 潰不成軍(1/?)八百五十二 圍困五百二十四 狼騎趕赴四百五十四 王允身死三百八十一 眼線八百二十六 窮寇莫追十八 頹勢已現六百三十五 殺勸五百八十一 混亂長安四百七十五 圍困四百七十四 烏鴉嘴二百六十六 小丫頭(爲長老摸摸頭小姐姐加更3/?)一百六十九 小有所成八百六十四 殺伐三百七十八 小姑娘的心思五十五 十八路諸侯會盟八十二 飛將呂布兩百 煞氣六百零四 人肉盾牌七百五十七 公孫瓚的原則一百七十 氣血與骨骼五百九十一 整頓兵馬除夕快樂(番外一)感謝(摸摸頭)姐的盟主,更新後補三百八十九 貂蟬助董二百一十四 整頓出征六十九 援兵趕至五十七 調兵遣將七百五十 高郅殺麴義六百八十五 反殺四百八十九 徐榮八百七十二 受益匪淺一百九十九 罪惡歸來二百八十四 瘋狂五百零三 知而不爲,亦爲之二百八十八 匈奴虎狼五百二十一 擒帝一百四十一 合圍四百二十九 逼問與不留活口八百一十九 全能呂布三十七 面見劉虞八百六十八 戰結七百一十八 諫言二百五十六 激將五百八十六 探聽消息七百四十七 公孫殺劉虞二百七十八 算計(1/?)三百三十八 熟稔肉身四百零八 馴馬進行中三百五十九 風起兮三百四十三 試探二百二十二 沙場女將四百三十四 異人(3/3爲宗師摸摸頭小姐姐加更)五百二十六 進退維谷五百二十四 狼騎趕赴一百二十八 白馬動,戰亂起六百二十六 計施六百二十三 萬軍之中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一百零七 間隙三百零四 晦嫉之蝕六十三 江東精銳二百一十四 整頓出征二十七 猛將的作用二百五十四 蠱惑人心的發言八十七 培養高手的呂布八百八十九 蠢蠢欲動的外族九十八 殺破左翼四百七十六 中伏一百四十二 陷陣營四百六十九 氣與魂十二 全軍出擊四十四 騎兵十勝二百五十 小曖昧二百一十六 白波楊奉四百五十八 十面埋伏四百九十二 埋沒的人才六百四十八 勉堪一戰八百一十八 搏鬥夏侯七百二十八 氣息七百九十 敵將難擋五百零四 合圍而至八百六十八 戰結二十九 惡戰如斯七百六十一 突如其來的變故四百四十八 軍陣再戰六百四十七 悍勇(來波保底月票唄,親!)七百六十一 突如其來的變故五百八十一 混亂長安四百九十八 拖延時間七百六十九 說服四百零一 楊字小令 (2/?)八百七十九 司馬八達五百三十 拉鋸戰四百一十二 拍案定板(過渡章)三百四十 早宴七百二十六 士別三日二百三十七 不爲謀國,只爲謀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