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打鐵要靠自身硬

濃雲密佈,冬日的清晨如夜晚一般。

高緯宣佈:

“琅琊王高儼領兵謀反,本罪在不赦,但憐太后求情,着琅琊王高儼剝奪王爵,貶爲庶人,終身圈禁琅琊王府,無詔不得外出一步,更不得私見外人,違令,即刻處死。”

“念及年節,不宜過多殺生,從高儼謀逆叛亂者,將校以上,皆斬,族中男丁大於十二歲者皆斬,其餘家人貶斥爲奴,軍中士卒,沒有參與此事的人可得赦免,同上官叛亂者皆斬!”

所有人都動容,不是因爲這個處罰太重了,恰恰相反,這個處罰實在是太輕了。

按照慣例,造反最輕是要夷三族,最高可以滅九族,而今日這叛亂的陣勢,北齊以往從未有之,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勳都已經做好了皇帝清算血流成河的準備,可沒有想到皇帝的解決辦法是隻追究首惡,其餘人等貶斥爲奴,僅此而已。

諸王們也都啞然,即使他們只是一個局外人,但親身經歷過了叛變再到鎮壓的全過程,心驚肉跳!他們明明發現皇帝憤怒已極,將四千人在太極殿前誅殺的乾乾淨淨就是證明,如今卻又爲何輕輕放過,不僅琅琊王可得活命,就連勳臣也沒有禍及家人,這實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由得讓人懷疑,這皇帝還是老高家的孩子嗎?

不過皇帝殺生少終歸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

而勳臣那邊,原來沉默一片的氣氛也開始活躍起來。

很明顯爲高緯的旨意觸動,看起來皇帝沒有打算搞追究牽連。

這讓他們心裡多少舒服了一點,他們原本以爲皇帝一定會趁此機會掃滅勳臣集團,結果卻是這樣的結局。

看來皇帝的心多少還是更加偏向於他們。

不管怎麼樣,這讓他們感動涕零。

然而事實說明他們實在是想多了,因爲接下來高緯又發佈了一道詔令:

“朕經過反思,今日之禍,原因有二,其一,琅琊王蓄謀已久,結黨營私,縱兵爲禍。”

“其二,勳臣養兵自重,無視朝廷法度。朕決定,即日起,各地守軍要兩年一換防,六品以上的武將不得獨領一軍超過六年,滿六年不得再領此軍。”

滿朝譁然。

高緯接着說:“公侯之爵,不得養超過一百的私兵,公侯以下,家中私兵不得超過五十,違者,罰俸奪爵,情節嚴重者,處死。裁撤下來的私兵,送往巡防營,由巡防營統一調度。”

“陛下,敢問第一條,是何意?”唐邕有些摸不着頭腦了。

高緯掃了他一眼,“朕以蘭陵王舉例,蘭陵王駐守北大營,所擁兵馬過萬,很快就要換防一次,由鄴城調往洛陽、朔州、或者是晉陽。”

“反之,他所調換的一支守軍則調換到鄴城,北大營調換完畢,第二年就是西大營的調換,再過一年,北大營的軍隊再次調換,抽取其他地方的隊伍來替代被抽調的北大營。”

“過了一年再如此調換一次,地點不固定,凡大齊版圖上皆可調換。”

“蘭陵王統領北大營滿六年,這隻軍隊就會被樞密院分派分散,重新打亂編排成軍,調往各州,由樞密院再從中抽調一支軍隊給蘭陵王,這樣,你們聽明白了嗎?”

唐邕雖是個書生,可也知兵,仔細一想就明白了高緯的意思,他發現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不僅可以預防主將的權威過大,抹除軍隊中的私人烙印,而且還可以起到練兵的作用,簡直滴水不漏。

只是……

唐邕皺眉,恭聲道:“陛下,此策雖好,但是我大齊各地兵馬實在難以調度,其一,兵馬分佈不均,我朝兵馬大部都聚集在晉陽、洛陽一線,如果按照這樣的調度,勢必會有些地方無兵可調,這樣晉陽方面的兵馬便無法從其他州郡調集完備,晉陽如果兵力不足,恐北周來攻。其二,陛下所說調兵範圍實在太大,如果距離過遠,也會造成城邑短時間內無兵可守的困境,不可不慮呀……”

高緯眼睛明亮,這個唐邕果然是個鬼才,一下子便理解透徹了高緯所說的話,並且舉一反三,這些高緯也曾設想過,如今已經有了答案,本來想之後再交代給樞密院,但是他還是想聽一聽唐邕如何說。

“那麼,依愛卿看,這兵馬該如何完成換防爲妙呀?”

唐邕略微沉思了一下,道:“臣以爲,這兵馬調換可行,不過要區分開來調換,軍鎮重地與另一個比鄰的軍鎮重地調換,其他州郡與另外一個比鄰的州郡調換,而且要分期限,臣以爲兩年一調換還是太過倉促了,而且靡費也不小,不如延長一些時日,軍鎮重地三年一調換,其他州郡六年一調換,或許可行。”

這廂斛律羨也不甘寂寞了,開口道:“臣以爲此計甚好,但還有一點,各地兵馬不可抽調過多,按照比例,分批抽調,一年抽調一批,以晉陽爲例,晉陽擁我朝大軍二十餘萬,我們把晉陽軍隊分爲三批抽調換防,再將這一批分爲多批,分散換防到其他軍鎮,其他軍鎮再按恰好合適的比例抽調出兵馬換防,統一抽調到晉陽。不過就像唐尚書說的,要注意區域性,距離太過遙遠的話,則不宜相互換防。按照這樣的設想,周圍其他州郡的兵馬,照樣可以換防到重鎮中去,而重鎮也將不用怕兵力變少,面臨無兵可調的情況……”

高緯心中的讚賞之色幾乎要控制不住流露出來。忍不住擊節稱讚道:“此言大善!”

“就依兩位愛卿所奏,二位回去之後,再斟酌一下,共同草擬一份具體的章程給朕。”

高緯又看向唐邕,道:“依朕看唐卿在治軍方面的才華要比治政更加出衆一些,愛卿可願跳槽到樞密院去做副樞密?”

“……”唐邕勉強聽懂高緯是讓他去做副樞密,可是跳槽是什麼鬼?

“哦,跳槽,就是換個工作的部門,怎麼樣,愛卿可願意做副樞密?”

唐邕歡喜的謝恩道:“固所願也。”

不光是勳貴,諸王則面面相覷,這個方案不光是針對勳貴坐大了,他們還隱隱聞到了一些其他的味道……

軍隊換防,而且是全國軍隊換防,那不就是說他們的封地內也會面臨軍隊抽調嗎?

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雖然領土不大,軍隊不多,可也是一方土皇帝,軍政大權一把抓,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也是說一不二的主兒。

這軍隊一旦換防,從前的部隊不歸他們管了,新來的肯不肯聽他們的話還是另外一回事。

這樣自己這封地裡不就有看不服從他們的勢力嗎?

陛下這是何意?

難不成是要削藩?

他們心中犯起了嘀咕。

要是從前他們一定會反對,努力保障自己的權力,可是今日發生的事情太多,受到的衝擊太大,陛下剛剛鎮壓了一場叛亂,如今正在氣頭上,這時候出頭說這個,誰知道陛下暴怒之下會不會直接將人拉下去斬了。

他們看着彼此,都希望有人先站出來反對,但是等了半天,沒有……

高緯又看向趙彥深,問道:“朕上個月交代的事辦理的如何?”

趙彥深出列,嚴肅的回答道:“啓稟陛下,一應錢糧物資已經籌措完備。即可就可以開始按計劃賑災,上個月我們已經撥付出去一批,將災民分散了,接下來,可以開始下一步了……”

高緯點點頭,說:“好,內閣一定要盯好這件事。這對於我們大齊來說十分重要。”

“遵旨。”

高緯很看重這件事,能不能這今年之內徹底將旱災、澇災等等造成的饑荒問題解決,這決定着北齊能不能恢復元氣,全心全意的攻略北周、南陳。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國家機器內部出現了問題,破壞力再如何強大都沒有用。因爲它隨時會因爲供能不足而停止遠轉。

他要儘快將北齊內在的短板給彌補上去!

北周拿下了巴蜀,糧草根本不用擔心。而他們北齊呢?這方面就遠遠不如北周了。這是最主要的。

北齊的軍隊很能打,可是每次都受糧草的限制而不能進一步擴大戰果,這很無奈,但就是北齊如今的現實。

現在高緯要爲北齊這個餓的發虛的巨人慢慢的補足營養,拼湊血肉。

指望穿越者虎軀一震就逆轉一個國家積累已久的頹勢,那完全是癡人說夢!

好在,他還有時間……

第三百六十九章天道(上)第二百二十二章佛國第四百一十九章擔當第五十七章天下第一雄城第四十四章南陳來使,左相回京第一百四十二章詭譎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十六章胡太后第一百二十章馮翊王高潤第三百九十三章上巳第三百六十六章國士第三百九十三章上巳第二百一十五章黃雀、送別(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五十五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三)第四百零五章權力真空與難題第一百九十七章左相第三百七十六章廷議第一百一十九章突厥未來的展望第一百五十一章節大破周師(中)第三百三十二章南陽王之死第八十一章宜陽——汾北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左相第一百四十章戰局定第三百九十一章獅子回頭第三百七十章碾輪第三百零八章困獸猶鬥(一)第三百四十八章獵虎(三)第二百零九章鄴城遊(一)第四百零一章決戰(尾聲上)第三百二十四章悲歌(二)第二百零四章變故第二百五十七章決死一戰(完)第四百一十二章禪位(二)第一百六十七章柱石第二百九十五章人人都在惦記高延宗第一百三十二章星野變第四百章決戰(五)第三百五十三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一)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八十五章宜陽——汾北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二章宇文護之死(下)第二百九十五章人人都在惦記高延宗第四百一十九章擔當第七十一章奇葩祖珽第三百零九章困獸猶鬥(二)第一百五十五章議和(二)第五十章出征(上)第一百零六章爲了盛世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一百六十一章巡狩第三百一十六章議和(完)約定好的大章送上!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四百二十九章鉅變(上)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一百一十八章金點子裴世矩第八十一章宜陽——汾北之戰!(二)第四百一十章第四百三十二章算數第二百八十章望長安(三)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三百零一章行路難(一)第一百六十六章晉陽(下)第二百一十一章鄴城遊(三)第二百六十六章梟雄的落幕(上)第一百八十五章高熲第六十六章考官人選第四百一十八章戰與和第六十一章互市第六十四章指點第四十章皇座之爭(下)第四百二十二章樑王第六十章南陳的價碼第二百章坊市(一)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三百五十八章龍戰於野(二)第三百一十八章大同一百零二章醞釀的殺機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二百二十八章子嗣第一百四十六章帝王之術,權衡之道第一百九十章皇帝的後院第二百零六章錦衣密諜第四百三十二章算數第四百章決戰(五)第四百一十七章岷州之戰(續)第一百四十四章退路第三百五十八章龍戰於野(二)第四百零五章權力真空與難題第八十五章宜陽——汾北之戰!(六)第二百一十四章議和(中)第十八章聽候發落第一百七十章冬日小記(二)第四百章決戰(五)第二百七十章難收的網第一百三十五章雙方應對第五十五章使臣第三百七十五章名門佳女,當配吾兒第一百六十章尾聲(三)第三百六十六章國士一百一十二章
第三百六十九章天道(上)第二百二十二章佛國第四百一十九章擔當第五十七章天下第一雄城第四十四章南陳來使,左相回京第一百四十二章詭譎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十六章胡太后第一百二十章馮翊王高潤第三百九十三章上巳第三百六十六章國士第三百九十三章上巳第二百一十五章黃雀、送別(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五十五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三)第四百零五章權力真空與難題第一百九十七章左相第三百七十六章廷議第一百一十九章突厥未來的展望第一百五十一章節大破周師(中)第三百三十二章南陽王之死第八十一章宜陽——汾北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左相第一百四十章戰局定第三百九十一章獅子回頭第三百七十章碾輪第三百零八章困獸猶鬥(一)第三百四十八章獵虎(三)第二百零九章鄴城遊(一)第四百零一章決戰(尾聲上)第三百二十四章悲歌(二)第二百零四章變故第二百五十七章決死一戰(完)第四百一十二章禪位(二)第一百六十七章柱石第二百九十五章人人都在惦記高延宗第一百三十二章星野變第四百章決戰(五)第三百五十三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一)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八十五章宜陽——汾北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二章宇文護之死(下)第二百九十五章人人都在惦記高延宗第四百一十九章擔當第七十一章奇葩祖珽第三百零九章困獸猶鬥(二)第一百五十五章議和(二)第五十章出征(上)第一百零六章爲了盛世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一百六十一章巡狩第三百一十六章議和(完)約定好的大章送上!第一百二十六章淮南方略第四百二十九章鉅變(上)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一百一十八章金點子裴世矩第八十一章宜陽——汾北之戰!(二)第四百一十章第四百三十二章算數第二百八十章望長安(三)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三百零一章行路難(一)第一百六十六章晉陽(下)第二百一十一章鄴城遊(三)第二百六十六章梟雄的落幕(上)第一百八十五章高熲第六十六章考官人選第四百一十八章戰與和第六十一章互市第六十四章指點第四十章皇座之爭(下)第四百二十二章樑王第六十章南陳的價碼第二百章坊市(一)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三百五十八章龍戰於野(二)第三百一十八章大同一百零二章醞釀的殺機第七十四章武平元年第二百二十八章子嗣第一百四十六章帝王之術,權衡之道第一百九十章皇帝的後院第二百零六章錦衣密諜第四百三十二章算數第四百章決戰(五)第四百一十七章岷州之戰(續)第一百四十四章退路第三百五十八章龍戰於野(二)第四百零五章權力真空與難題第八十五章宜陽——汾北之戰!(六)第二百一十四章議和(中)第十八章聽候發落第一百七十章冬日小記(二)第四百章決戰(五)第二百七十章難收的網第一百三十五章雙方應對第五十五章使臣第三百七十五章名門佳女,當配吾兒第一百六十章尾聲(三)第三百六十六章國士一百一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