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0664【大勝!】

“元帥快走,前方潰了!”

完顏闍母和完顏希尹剛出城,還沒來得及組織城外部隊撤退,城牆上的金兵突然集體崩潰。

雙方堵在幾米寬的城牆上廝殺,後方指揮將領陣亡其實影響不大。因爲前排對陣的金兵,極有可能不知道後面誰被打死了,他們只會下意識的列陣作戰。

這種時候,狙殺一線基層軍官,反而比狙殺將領更管用。

金兵此次崩潰,就源於劉積中擊斃一個小軍官。在基層指揮官陣亡的情況下,金兵又遭明軍重步兵推進,陣腳不穩紛紛往後潰退。

接替耶律馬五的前敵將領,同樣是個遼國降將,叫做耶律鐸。

他吸取前面兩位的經驗教訓,始終不敢再露頭,貼着女牆蹲伏隱藏,通過親兵口述感知戰場,又讓傳令兵揮舞旗幟來指揮。

交戰金兵潰敗的時候,耶律鐸還沒做出反應,更後排的預備隊也跟着潰了。

潰了還沒法有效逃走,因爲馬道和更東側城牆,同樣站着大量守城預備隊。潰散的金兵恐慌無比,沒頭沒腦朝着友軍撞去,絕望的情緒似乎能傳染,一隊一隊的金兵跟着轉身潰逃。

這些守城的金兵,來自女真族的很少,主體爲契丹族,還有許多渤海族和奚族。

他們能頂着側面火槍狙殺、正面重步兵推進,一直堅持到現在已經非常強悍勇猛。

即便全部換成女真士兵,恐怕也沒有太大區別。

看着好幾隊金兵潰逃,完顏宗望驚慌上馬,沿東面城牆一直騎馬至北城牆,然後從北城牆的馬道奔往北城門。

“快快打開城門!”

隨着完顏宗望的怒吼聲,北邊甕城的城門和外城門陸續開啓。

完顏宗望帶着親兵直衝出去,然後踩着稿城西北的浮橋過河。

過河之後,沒有再逃,而是在河邊豎起大旗吹號聚兵。

完顏希尹、完顏闍母、完顏撻懶等人,本打算在城外有序撤退。守城金兵提前崩潰,讓他們來不及佈置更多,先讓河北漢軍全部頂上去,隨即帶着金國步騎轉身就走。

那些河北漢軍也不是傻子,早已經發現情況不對勁,礙於金兵威懾硬着頭皮上前。

當看到明軍解除車陣衝出,金國步騎又在撤離,將近兩萬河北漢軍立即潰逃。有不少漢軍將領,甚至帶着直屬部隊,扔掉兵器原地跪降。

但潰散的河北漢軍依舊太多,即便他們的將領已降,但小兵還是下意識的四散逃跑。

無數潰兵阻斷戰場,嚴重干擾明軍追擊。

“殿下,末將請求追殺敵軍!”王彥單膝跪地說。

朱銘還在用望遠鏡觀察:“金國步兵雖然撤得很亂,但金國騎兵卻從容不迫。這些騎兵交替撤退,一旦我軍急追途中失去陣型,金國騎兵必定全力殺回來。傳令各部,步卒不要追擊,派騎兵收降漢人潰兵即可。”

李彥仙親領五千騎衝出,去截殺、分割、招降潰散的河北漢兵。

而已經追出去的明軍步兵,也接到軍令陸陸續續撤回大營。

完顏闍母率本部人馬退至河邊,等了一陣有些急躁,他騎馬奔向完顏撻懶:“朱太子用兵沉穩,我軍兩萬漢兵潰敗,這種時候了他還守營不追。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完顏撻懶說,“讓步騎分批過河,然後拆毀全部浮橋!”

攻打明軍營寨的金國部隊,除了已經戰死的,還有那些潰散的漢兵,其餘步騎皆從容有序撤離戰場。

李彥仙率領五千騎,招降俘虜了上萬河北漢軍,繼而開始分兵去接近觀察金兵主力。

完顏撻懶立即派出數千金騎殺來,李彥仙不願接戰,一邊射箭一邊後撤。金國騎兵也不追,再次撤向河岸附近。

金兵主力大概有一半過河時,李彥仙對傳令兵說:“給太子殿下報信。”

傳令兵騎馬奔行一陣,繼而揮舞旗幟。

“全軍出陣!”

朱銘終於下令。

兩萬多明軍陸陸續續出營,只保持基本隊形小跑前進。

當明軍接近那幾處浮橋時,金兵步騎已經超過三分之二過河。

半渡而擊!

完顏希尹等金國將領,讓剩餘騎兵和女真步兵快速過浮橋,分出渤海、奚人、契丹、遼東漢人步兵守橋。

當明軍開始進攻時,足有六千多各族步兵還留在東岸。

“砰砰砰砰!”

將近兩千多火槍手,跳下馬背就自由射擊。

明軍騎兵和步兵弓弩手,也朝着那些金兵射箭。

那六千多金國步兵心驚膽戰,完全沒有作戰勇氣,轉身爭相涌上浮橋逃跑。

“噗通”之聲不絕於耳,金國步兵互相推搡逃命,跟下餃子一樣落入寢水之中。

“毀橋!”

完顏希尹一聲令下,已經過河的金兵,跑去搗毀那十多架浮橋。

劉彥宗、高景山、蕭慶等各族將領,看到自己族人的慘狀,全都臉色陰沉滿腹怨氣。女真兵倒是全撤回來了,可遼東漢兵、渤海兵、契丹兵卻損失慘重。

六千多金國各族步兵,除了被俘虜和斬殺的,剩下一大半都落入河中。

氣溫已低得快下雪了,那些步兵又穿着鎧甲,哪裡還有活命的可能?

城內。

孔彥舟本來率先潰逃,他麾下的一些士卒,甚至在逃跑的時候,伸手去抓籮筐裡的財貨——那些財寶,是完顏宗望用來賞賜守城將士的。

但他們沒逃多遠,就被女真督戰隊截住,而且當場斬殺三十多個潰兵。

孔彥舟戰戰兢兢率兵回來,還未抵達戰場,就遇到守城部隊崩潰,於是嚇得再次轉身潰逃。

明軍重甲侍衛沒法追,取下頭盔靠在城牆上休息。

大量明軍精銳從馬道入城,去打開甕城的城門。發現那裡已經開啓,守衛甕城的金兵全跑了,他們趕緊又打開正門,迎接更多城下友軍進來。

數千明軍跑步追擊,穿過北門和西門,朝那邊的浮橋殺去。

孔彥舟帶着潰兵還想上浮橋,卻見一個奚人將領衝來,而且舉刀就砍。那奚人將領怒罵:“你是什麼狗東西?快快回去禦敵!”“是……是……”

孔彥舟哭喪着臉,眼看着金兵霸佔浮橋過河,自己和麾下士卒卻只能原地待命。

“殺!”

明軍的喊殺聲已近,金國步兵加速逃跑,不時有人被擠得跌落河中。

一隊明軍還在十多步遠,孔彥舟噗通一聲跪下,磕頭大呼:“大明萬歲,官家萬歲,太子萬歲!”

“大明萬歲!”

“官家萬歲!”

“太子萬歲!”

孔彥舟麾下將士,也跟着亂七八糟呼喊。

“滾開,不要擋道!”

帶兵追來的明軍小隊長,舉槍就往這些傢伙身上戳,嚇得孔彥舟連忙翻爬避讓。

這些傢伙戰戰兢兢縮在牆角處,不敢加入任何一方,目視明軍殺往還沒過河的金兵。

“毀橋!”

騎馬立於河對岸的完顏宗望,也很快下達同樣的命令。還沒過河的一千多金國步兵,要麼就葬身魚腹,要麼被明軍斬殺。

金人此戰損失慘重,兩萬多河北漢軍全沒了,各族士兵陣亡、被俘過萬,而且還葬送掉四百合扎猛安。

唯一能接受的是,女真族士兵傷亡不大。

稿城內的糧草輜重,全部被明軍繳獲。

寢水西岸大營裡的輜重,金兵不敢全部帶走,拿不走的試圖一把火燒光。

朱銘讓工匠搭建好浮橋,立即帶兵過河,發現金兵大營火光沖天,連忙派兵去搶救裡面的糧草。

李彥仙率領騎兵繼續追擊,但金國騎兵太多,無法有效滯留敵人,金兵主力成功跨過真定東邊的滹沱河。

完顏宗望也帶殘兵來匯合,匆匆趕向真定府城,卻遙見城頭飄揚着“明”字旗。

卻是昨天夜裡,關勝、岳飛、酈瓊、李世輔四將,帶着兩千兵騎馬奔襲真定。

而且,不穿鎧甲。

他們從趙州過河到洨水西岸,一路奔向更西北邊的封龍山麓,繞過欒城避開金兵迅速北上。

至黎明時分,抵達真定府城南郊。

硬扛着冰冷刺骨的河水,趴在馬背上游過滹沱河,繼而放火點燃城外大片民居。

由於金人肆虐、傀儡朝廷殘暴,就連真定府都民生凋敝,三分之一的附郭民居是空的,許多百姓都逃去了大明治下的趙州。

起火之後,明軍齊聲大喊:“金兵敗了,二太子(完顏宗望)已死!”

附郭而居的百姓從夢中驚醒,他們聽到喊聲出門查看,見四處都燃起火光,嚇得連忙繞城往北逃。

留守的少量女真兵,連忙拿起武器守城,又勒令河北漢軍也登城防守。

劉豫父子聽到響動,很快又接到軍令,讓他們趕緊帶兵作戰。

“父親,這如何是好?”劉麟問道。

劉豫也驚恐萬分,嘀咕道:“如果金兵沒敗,咱們逃了肯定被治罪。如果金兵敗了,留下來守城就是死路一條。不管如何,先把小皇帝弄到手!”

統率皇城禁軍的將領,已換成劉豫的侄子劉猊。

父子倆一邊派兵去守城牆,一邊騎馬往皇宮奔跑,讓劉猊領兵“保護”太后和皇帝。

行至半路,城內突然火光大作,而且還不止一處起火。

劉麟驚呼道:“城內有敵軍內應!”

劉豫沒好氣道:“哪有什麼內應?定是不服俺的朝中重臣,派心腹家奴在四處放火。”

就在此時,一隊潰兵奔來。

領頭者看到劉豫,頓時哭喊道:“相公,王善那廝反了,楊進、李貴也跟着造反!”

王善、楊進、李貴皆爲河北賊寇頭子,歷史上他們投了宗澤。這個時空卻是被傀儡僞朝招安,由於名聲不太好,被完顏宗望認爲可信,留他們駐守在真定府。

劉豫聽說三將皆反,頓時嚇得渾身顫抖:“快快帶着太后、陛下出城!”

他們朝着皇宮狂奔,侄子劉猊已做好準備,帶着哭哭啼啼的太后、迷迷糊糊的小皇帝,帶兵出西北門逃往三十多裡外的靈壽縣城。

王善卻是打開東南門,迎接岳飛等人進城。

城門失守,城內城外皆起火,城內漢兵要麼倒戈要麼潰逃,那些留守的金兵驚疑不定,嚇得逃回城內去尋時立愛。

時立愛搞民政有一套,對打仗卻不懂。

眼見城內一片混亂,又得知劉豫帶着太后、皇帝跑了,於是率領這些金兵去追趕劉豫。

“怎麼辦?怎麼辦……”

張邦昌在書房走來走去,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他想留下來投靠大明,又害怕被以前的政敵清算。那裡有好些大臣跟自己有舊怨,去了東京肯定被坑死,而且聽說張家都被舉族流放了,也不知道這個消息是真是假。

繼續跟着金人逃走也不好,那個劉豫太不要臉了!

張邦昌似乎有選擇困難症,在書房裡糾結來糾結去,不去迎接明軍進城,也沒有趁着混亂開溜。

自從劉豫向黃潛善發難之後,傀儡朝廷裡的重臣,有一大半是劉豫的心腹。這些傢伙都收拾細軟,舉家跟着劉豫一起逃。

剩下來的中樞重臣裡,就屬張邦昌官職最高,其次就是禮部尚書董提。

張邦昌不出面,董提卻是趁機站出來。

董提派人四處聯絡官員,把一衆官吏叫到自己家,說道:“城內有兩處大火,是俺派人放的,俺早就已歸順大明朝廷了。六品以下官員,立即帶人在城內救火。六品以上官員,隨俺去迎接天兵!”

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238章 0233【太守審案】第157章 0152【教導主任】第233章 0228【捐官別駕】第1010章 1005【武人內訌】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499章 0494【一百個官】第1021章 1016【一個登萊府就吊打高麗】第185章 0180【還是家花香】第286章 0281【發兵決議】第91章 0086【私鹽販子】第1115章 1110【三十斤?】第678章 0673【回京受封】第678章 0673【回京受封】第44章 0042【媒婆來了】第508章 0503【胡安國的學術思想】第519章 0514【白氏之興】第644章 0639【耶律大石再度出手】第2章 0002【今夕何夕?】第989章 0984【軍正監】第360章 0355【觀政三】第173章 0168【賜官賜號賜宅賜錢賜車賜僕】第26章 0025【公私】第525章 0520【党項人也是炎黃子孫】第394章 0389【送送送】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後事】第147章 0142【三綱五常】第948章 0943【此乃漢家故地】第578章 0573【民爲邦本,官民同罪】第968章 0963【我逃走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28章 後記八十四居然帶回了南瓜和番茄第578章 0573【民爲邦本,官民同罪】第640章 0635【蒲家奴】第831章 0826【固守與奔襲】第1180章 後記三十六大長公主的邀請信來了第387章 0382【軍中之戲】第973章 0968【河中府】第460章 0455【三姓家奴】中秋快樂第893章 0888【登聞鼓還是響了】第1021章 1016【一個登萊府就吊打高麗】第494章 0489【該定都哪裡?】第465章 0460【怨軍果然怨】第999章 0994【教育系統也有人】第184章 0179【逛窯子囉】第100章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550章 0545【做勸農官的前朝皇帝】第131章 0126【宋雜劇】第789章 0784【天鵝絨換阿拉伯馬】第570章 0565【治亂之間】第241章 0236【搶班奪權與鐵礦開採】第895章 0890【我劉延年必爲研究荀子的當世第437章 0432【發明和教育】第1258章 後記一百一十四:兒子的名字也能拿來撒狗糧第432章 0427【折姐姐,請不要講H色】第186章 0181【又見楊志】第348章 0343【傳檄天下】第481章 0476【易安居士】第931章 0926【西遼的請求】第1128章 1123【大明侯爺,在日本做太上皇】第892章 0887【本科與專科】第735章 0730【等着抓俘虜做礦工】第484章 0479【大長公主也要迎義軍】第1082章 1077【忠不可言趙先生】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983章 0978【有人做官,有人開荒】第292章 0287【大獲全勝】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還想跑?】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628章 0623【跨海搶掠】第305章 0300【不能戴枷】第813章 0808【人心渙散】第1046章 1041【東羅馬人眼裡的中國】第1087章 1082【直取昆明】第670章 0665【各自打算】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衝突】第619章 0614【神來之筆】第996章 0991【秦檜開擺了】第721章 0716【有種別跑啊】第101章 0096【搬家】第1020章 1015【去了大明,能頓頓吃肉嗎?】第937章 0932【衆叛親離】第695章 0690【五星連珠】第1052章 1047【遭殃的永遠是百姓】第1107章 1102【澳大利亞】第28章 0027【茶藝】第469章 0464【真結盟了】第786章 0781【朕要退位】第842章 0837【還能繼續談】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692章 0687【秦檜愛種菜】第210章 0205【遛狗】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355章 0350【直取中軍】第1108章 1103【熱情的土著】第456章 0451【討金檄文】(爲盟主光芒之影第904章 0899【縫紉機?】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1229章 後記八十五瑪雅人的貨幣可以做巧克力第1233章 後記八十九拉良家下水,勸風塵從良
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238章 0233【太守審案】第157章 0152【教導主任】第233章 0228【捐官別駕】第1010章 1005【武人內訌】第907章 0902【斯里蘭卡和南印度】第499章 0494【一百個官】第1021章 1016【一個登萊府就吊打高麗】第185章 0180【還是家花香】第286章 0281【發兵決議】第91章 0086【私鹽販子】第1115章 1110【三十斤?】第678章 0673【回京受封】第678章 0673【回京受封】第44章 0042【媒婆來了】第508章 0503【胡安國的學術思想】第519章 0514【白氏之興】第644章 0639【耶律大石再度出手】第2章 0002【今夕何夕?】第989章 0984【軍正監】第360章 0355【觀政三】第173章 0168【賜官賜號賜宅賜錢賜車賜僕】第26章 0025【公私】第525章 0520【党項人也是炎黃子孫】第394章 0389【送送送】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後事】第147章 0142【三綱五常】第948章 0943【此乃漢家故地】第578章 0573【民爲邦本,官民同罪】第968章 0963【我逃走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28章 後記八十四居然帶回了南瓜和番茄第578章 0573【民爲邦本,官民同罪】第640章 0635【蒲家奴】第831章 0826【固守與奔襲】第1180章 後記三十六大長公主的邀請信來了第387章 0382【軍中之戲】第973章 0968【河中府】第460章 0455【三姓家奴】中秋快樂第893章 0888【登聞鼓還是響了】第1021章 1016【一個登萊府就吊打高麗】第494章 0489【該定都哪裡?】第465章 0460【怨軍果然怨】第999章 0994【教育系統也有人】第184章 0179【逛窯子囉】第100章 0095【朱院長正式收徒】第550章 0545【做勸農官的前朝皇帝】第131章 0126【宋雜劇】第789章 0784【天鵝絨換阿拉伯馬】第570章 0565【治亂之間】第241章 0236【搶班奪權與鐵礦開採】第895章 0890【我劉延年必爲研究荀子的當世第437章 0432【發明和教育】第1258章 後記一百一十四:兒子的名字也能拿來撒狗糧第432章 0427【折姐姐,請不要講H色】第186章 0181【又見楊志】第348章 0343【傳檄天下】第481章 0476【易安居士】第931章 0926【西遼的請求】第1128章 1123【大明侯爺,在日本做太上皇】第892章 0887【本科與專科】第735章 0730【等着抓俘虜做礦工】第484章 0479【大長公主也要迎義軍】第1082章 1077【忠不可言趙先生】第323章 0318【宋江招安】第983章 0978【有人做官,有人開荒】第292章 0287【大獲全勝】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還想跑?】第317章 0312【水性該講物理】第628章 0623【跨海搶掠】第305章 0300【不能戴枷】第813章 0808【人心渙散】第1046章 1041【東羅馬人眼裡的中國】第1087章 1082【直取昆明】第670章 0665【各自打算】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衝突】第619章 0614【神來之筆】第996章 0991【秦檜開擺了】第721章 0716【有種別跑啊】第101章 0096【搬家】第1020章 1015【去了大明,能頓頓吃肉嗎?】第937章 0932【衆叛親離】第695章 0690【五星連珠】第1052章 1047【遭殃的永遠是百姓】第1107章 1102【澳大利亞】第28章 0027【茶藝】第469章 0464【真結盟了】第786章 0781【朕要退位】第842章 0837【還能繼續談】第153章 0148【殿試考“煉丹”】第692章 0687【秦檜愛種菜】第210章 0205【遛狗】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355章 0350【直取中軍】第1108章 1103【熱情的土著】第456章 0451【討金檄文】(爲盟主光芒之影第904章 0899【縫紉機?】第46章 0044【祝主簿的謀劃】第1229章 後記八十五瑪雅人的貨幣可以做巧克力第1233章 後記八十九拉良家下水,勸風塵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