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王曾去世

范仲淹奏摺上的措辭十分嚴厲,幾乎是將磨勘制批的一文不值,不過憑良心講,磨勘對官員的篩選作用還是很大的,主要是防止官員提拔太快,從而讓人找到漏洞,培植自己的黨羽等等,而且磨勘制也將人事的任免收歸皇帝手中,加強了皇帝對官員的控制,在大宋初立之是時,的確是幫助皇帝穩定了朝堂的局勢。

但這個世界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任何事物如果不適應這種變化,遲早都會被這個世界淘汰掉,而磨勘制正是其中之一,它現在非但無法發揮出本來能功能,反而已經成爲阻礙大宋前進的絆腳石,所以必須把它給搬開。

范仲淹的奏摺一石擊起千層浪,很快就引起朝堂上的又一次大震動,雖然之前審官院併入到吏部時,他們就已經預感到大宋的官場將要迎來一場巨大的變化,只是沒想到這個變化竟然從官員升遷的制度開始,這可是關係到所有官員的前程,所以他們自然比任何人都要關心。

范仲淹對磨勘制的痛斥也很快引起了反彈,許多官員開始怒斥范仲淹大言不慚,更多的官員更是聯名彈劾范仲淹,當然也有不少的官員對范仲淹表示支持,比如之前上書的宋祁、韓琦等人,十分有趣的是,反對范仲淹的大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官員,而支持他的則大都是年輕官員。

相比較而言,年老的官員熬了多年的資歷,品級自然也高一些,官大聲音也就大,所以在剛開始時,反對的聲音也遠比支持的聲音大。

但是趙禎很快力排衆議的表示了對范仲淹的支持,呂夷簡等幾個重臣這時也開始表態,甚至連病榻上的王曾也讓兒子代爲上書,表示支持范仲淹的奏摺,磨勘制也的確是時候變一變了。

隨着呂夷簡與王曾等人的表態,再加上趙禎的支持,於是一道開啓了大宋官場改革的聖旨也隨之發出,這道聖旨是發給范仲淹的,着令他與吏部的官員一同擬定一個新的官員升遷之法,而且官員的升遷以政績、德行爲主,政績與德行突出的官員,可以優先得到提拔,這也讓更多年輕官員有了升遷的希望,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苦苦的熬資歷。

兩個月後,經過多次修改的“考課”制也終於制定完成,所謂考課,其實和磨勘一樣,都是前唐對官員的考覈制度,甚至這兩個名稱本來就是通用的,范仲淹他們在前唐的考課基礎上,又設計出一套更加合理完備的官員考覈制度,其中李璋也貢獻了不少的力量,畢竟他熟知後世的歷史,對官員的考覈也有一定的瞭解。

新的考課制度規定每年都由吏部對各個官員進行考覈,主要是統計官員的政績,以及官員在地方上的聲望、個人的品行、年紀等等方面,最後給出一個綜合的評定,而每三年一次大考,就是綜合三年官員的表現給於任免升遷等等,六年之後還有再考,九年還有通考,如果三次大考有兩次不合格,那麼這個官員就將被撤職。

考課制度一經公佈,也立刻在官場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考課制許多方面參考了磨勘制,但卻加重了對官員政績的評比,政績突出的官員哪怕年輕,但也可以得到優先的提拔,反之如果一個官員十分平庸,想要再像以前那樣混資歷就十分困難了。

隨着考課制度的頒佈,整個官場在經過最初的混亂之後,也很快穩定下來,畢竟有趙禎和呂夷簡等人的強力彈壓,哪怕有人反對也改變不了事實,所以大部分人只能無奈的接受。

不過再好的律法也需要實施下去才能起到效果,所以隨着考課制度頒佈之後,趙禎再次下令恢復御史臺的職權,並且全國各州府設立監察御史一職,主要是監管當地官員,每年都要將官員的政績、品行等登記造冊上報朝廷,再由吏部結合平時官員的表現定級。

大宋以前也有御史,但大都不管本職,御史的權力由門下省給事中、拾遺等官分擔,現在御史臺恢復了職權,原來的給事、拾遺等也轉爲御史。

除了上面這些變化後,趙禎還對人事任免做了一系列的調動,比如韓琦進入樞密院擔任副樞密使,富弼也進到樞密院中任職,杜衍去了尚書省,歐陽修則去了三司等等,這些是趙禎早就安排好的,現在也一切水到渠成。

韓琦這些人都是官場上的少壯派,他們背後也有趙禎的支持,所以他們在進入到大宋的朝堂核心之後,很快也能影響到大宋政策的走向,當然現在還不是用到他們的時候,對於韓琦這些人來說,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積累經驗,等到日後真正的成長起來後,纔是他們一展才華之時。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場對大宋官場的改革也越來越深入,許多官職被重新劃分職權,也有第一批貪腐的官員被查處,從而依法問罪,另外新擴充的監察御史也開始奔赴各地上任,他們不受地方官員的節制,可以直接上書朝廷彈劾官員,記錄官員的表現等等,而隨着他們的上任,之前的考課制也開始正式施行。

然而就在今年冬天剛剛來臨之時,一個噩耗忽然傳來,久病於牀榻的王曾終於支撐不住,於夜晚悄然離開了人世,不過據說他走的時候頗爲安詳,甚至他的兒女們也以爲他睡着了,直到後來發現不對勁時,王曾已經安靜的離開了。

對於王曾的去世,趙禎也十分的傷痛,特別是他想到當初劉娥權勢滔天,朝堂上除了魯道宗和王曾外,幾乎無人敢爲他發聲,可惜魯道宗早在多年前去世,而王曾今年也走了,這也讓趙禎在悲痛之下親自去了王曾家中弔唁。

李璋在聽說王曾去世時也是長嘆一聲,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是對王曾的去世還是感到十分的遺憾,想當初他與王曾初次相見時,對方已經位列執政,他卻只是個幫劉娥守皇莊的小小外戚,但王曾卻依然對他以禮相待,如果不是時機不對,說不定自己還可能成爲王曾的女婿。

除了上面這些私人感情外,王曾的去世對大宋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特別是以前有王曾的牽制,還能平衡呂夷簡的權勢,而現在王曾一走,再也無人可以制衡呂夷簡,雖然呂夷簡是個聰明人,但他性格上卻有些缺陷,那就是太過霸道,沒有了王曾的牽制,說不定政事堂就要成爲呂夷簡的一言堂了。

王曾的葬禮由朝廷出資,而且趙禎在弔唁過王曾後,也請李璋代自己出席了王曾的葬禮,而王曾死後也被追贈爲侍中,諡號“文正”。

這天趙禎將李璋召到自己的御書房,相比垂拱殿,這裡更加的私密,沒有趙禎的允許,連李太后都進不來,而趙禎讓人退下後,這才皺着眉頭對李璋開口道:“表哥,王相走了,政事堂無人再能牽制呂相,我心中總感覺有些不踏實?”

李璋一聽趙禎的話就明白他的意思,看樣子他是想再選一個人牽制呂夷簡,只是這個人選卻是個大問題,所以才找自己來商議。

第六百五十二章 救災(上)第八十六章 一個魔方第七百三十七章 高麗人瘋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女大不中留第七百零六章 殺進港口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津府城中的韓琦第五百五十一章 龍門石窟第五百九十八章 耶律仁先的擔憂第二百五十九章 再吃一遍第十三章 新買賣第五百八十五章 溫泉山(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拓遠寨鐵礦第二百九十四章 題詞第四十六章 羊肉燴麪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封金家第一百二十章 槍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狸兒的婚事第八十一章 地下遇伏第一百六十五章 風雨飄搖第九十九章 退燒第一百七十七章 雷允恭被抓第五百八十四章 妙元來晚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醜娘告狀第六百一十四章 事發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七百四十一章 宋遼夾擊第六百七十五章 野狗的堅持第六百九十五章 畢昇的煩惱第二百七十九章 不值得第三百七十三章 劉家的態度?第一百三十章 移動硬盤盒第四百九十七章 聖二軍(下)第三百九十章 遂城(上)第二百零一章 年號風波第十八章 傳奇皇后(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晏殊拜相第七十六章 賠我的韓公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可以幫你第九章 驗屍第三十章 連租五年(求推薦收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上元佳節(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事情明朗第五百七十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八十章 西平府之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被低估的耶律延壽第一百二十一章 呼延守信第六百一十章 渡河戰(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城破(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燕孃的信第一百五十章 燕娘第五百一十七章 反殺第七百二十章 幹陀利港攻防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皇城門外第七百五十六章 五年第四百七十章 學員畢業第七百一十六章 遼使耶律仁先第六百五十九章 從吏治入手第三百四十六章 尷尬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剿鬼丐第七百四十四章 四面皆敵的遼國第六百七十一章 恐懼第七十五章 韓琦要走第六百三十二章 李元昊西征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六百三十九章 皮室軍造反第三百一十章 少府監第三百四十三章 武后臨朝圖第七百五十五章 普天之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門第二百九十五章 韓琦與永叔兄第一百六十章 土豆(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操練(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豆子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娥要稱帝?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活字印刷作坊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雲大捷第五百八十八章 溫泉宮之變(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尷尬第五百七十七章 納妾第六百八十二章 抓人第七百一十章 周家第三百九十四章 耶律隆緒不行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官場與土地第七百二十八章 京城的讀書人第五百一十章 男人本性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元昊的消息第四百五十八章 怎麼會是她?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娘娘要見你第四百七十一章 楊文廣的請求第六百五十六章 汴河鎮第五十八章 夜幕下的馬車第一百六十九章 上元佳節(上)第七百四十章 統一草原的偉業第一百六十七章 宰相打架第五百六十五章 芒碭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河東地震(上)第二十五章 無憂洞、鬼丐第三百七十三章 劉家的態度?
第六百五十二章 救災(上)第八十六章 一個魔方第七百三十七章 高麗人瘋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女大不中留第七百零六章 殺進港口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津府城中的韓琦第五百五十一章 龍門石窟第五百九十八章 耶律仁先的擔憂第二百五十九章 再吃一遍第十三章 新買賣第五百八十五章 溫泉山(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拓遠寨鐵礦第二百九十四章 題詞第四十六章 羊肉燴麪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封金家第一百二十章 槍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狸兒的婚事第八十一章 地下遇伏第一百六十五章 風雨飄搖第九十九章 退燒第一百七十七章 雷允恭被抓第五百八十四章 妙元來晚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醜娘告狀第六百一十四章 事發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七百四十一章 宋遼夾擊第六百七十五章 野狗的堅持第六百九十五章 畢昇的煩惱第二百七十九章 不值得第三百七十三章 劉家的態度?第一百三十章 移動硬盤盒第四百九十七章 聖二軍(下)第三百九十章 遂城(上)第二百零一章 年號風波第十八章 傳奇皇后(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晏殊拜相第七十六章 賠我的韓公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我可以幫你第九章 驗屍第三十章 連租五年(求推薦收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上元佳節(上)第六百八十一章 事情明朗第五百七十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八十章 西平府之戰(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被低估的耶律延壽第一百二十一章 呼延守信第六百一十章 渡河戰(下)第七百六十四章 城破(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燕孃的信第一百五十章 燕娘第五百一十七章 反殺第七百二十章 幹陀利港攻防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皇城門外第七百五十六章 五年第四百七十章 學員畢業第七百一十六章 遼使耶律仁先第六百五十九章 從吏治入手第三百四十六章 尷尬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剿鬼丐第七百四十四章 四面皆敵的遼國第六百七十一章 恐懼第七十五章 韓琦要走第六百三十二章 李元昊西征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六百三十九章 皮室軍造反第三百一十章 少府監第三百四十三章 武后臨朝圖第七百五十五章 普天之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回門第二百九十五章 韓琦與永叔兄第一百六十章 土豆(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操練(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豆子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娥要稱帝?第四百一十五章 見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活字印刷作坊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雲大捷第五百八十八章 溫泉宮之變(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尷尬第五百七十七章 納妾第六百八十二章 抓人第七百一十章 周家第三百九十四章 耶律隆緒不行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官場與土地第七百二十八章 京城的讀書人第五百一十章 男人本性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元昊的消息第四百五十八章 怎麼會是她?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娘娘要見你第四百七十一章 楊文廣的請求第六百五十六章 汴河鎮第五十八章 夜幕下的馬車第一百六十九章 上元佳節(上)第七百四十章 統一草原的偉業第一百六十七章 宰相打架第五百六十五章 芒碭山第六百四十九章 河東地震(上)第二十五章 無憂洞、鬼丐第三百七十三章 劉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