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趙佶回京

“這個童老賊!”蔡京捱了一下,抓着一個石子同樣扔了出去,扔向了童貫。

次日,張叔夜率領一萬永定軍來到了太康,接收了這最後一批共計四萬人的禁軍,按制度直接均田到了河北路上。

嚴格來說,他們都是叛軍,應該立斬不赦。

但是趙佶只是復政,沒有復辟,一字之差,也救了這羣禁軍的命,畢竟復政的話,還可以藉口,太上皇擔心新帝在汴京戰事不順,建立朝廷的班底,維持運轉。

沒有恢復皇帝尊號,那一切都還有商量的餘地。李綱趕在趙桓的面前,爲趙佶求情,是因爲趙佶沒有把自己作死,他要是真的從新稱帝,那就極爲有趣了。

這個局面,誰都保不住他!

“偏將軍張叔夜,拜見太上皇,太上皇安泰。流匪無數,官家派臣來接太上皇了。”張叔夜的禮數十分周全,怎麼說趙佶也是官家的父親。

趙佶點了點頭,看了眼童貫,對張叔夜說道:“四萬禁軍就交給你了。朕…我的安全也交給你了。”

“請吧。”張叔夜將太上皇請出了驛站。

大慶殿現在已經準備好了禪讓大典,罪己詔在趙佶用過金印以後,已經開始通傳天下。

禪讓詔書,之前已經通傳過一遍了,不必再進行通傳。

趙佶到了汴京城門口,車駕就停了下來,趙佶探出了頭大聲的問道:“怎麼回事?怎麼車駕停了?”

張叔夜跨馬而來,俯首說道:“官家準備了歡迎儀式,汴京民夫都在御街兩旁夾道迎太上皇回京。”

趙佶臉色數變,最後嘆氣說道:“也罷,也罷!唉。”

趙佶在李師師的攙扶下,下了馬車,而童貫夾着一份詔書,扶住了趙佶。說道:“官家,你慢點。”

趙佶下了地,看着恢弘的城門上站着的軍卒,甲兵引而不發,指着車駕。

他有些心虛的對着童貫說道:“看看,朕這個不孝子,居然敢讓兵卒箭在弦,這是要殺了朕嗎?”

童貫搖頭說道:“官家多慮了。太子並無此意,只是防止流民作亂而已。”

“走吧。”

趙佶一步步的進入了汴京的城門,大門深約十餘步,趙佶皺着眉一步步的走進了汴京城,當城門的光亮灑在趙佶臉上的時候,他下意識的擡起手擋住了熾熱的陽光。

等到眼睛適應了強光之後,趙佶看到眼前的場景嚇了一跳。

整個汴京城都是安安靜靜的,所有人都站着看着趙佶,沒有任何人對這個臨陣脫逃的皇帝有一句討論。

甚至一些房頂上都站滿了人,沒有人言語,就這樣靜靜的盯着趙佶。

這目光如同一把把利刃一樣,落在了趙佶的身上。

“那個石匠皇帝回來了?”突然一個童音,在安靜的汴京城中響起,因爲太過安靜,童聲傳了很遠很遠。

童言無忌。但是往往說的話卻最讓人感懷。

“走吧。官家。”童貫扶着已經渾身顫抖的趙佶,一步步的走過了御街,汴京人憎惡他,但是又因爲他是曾經的皇帝,無人言語,無人批評,無人職責。

但是就是這種無聲,讓趙佶如喪考妣一樣落寞,他知道自己這個皇帝做的很失敗。

但是這種無聲的抗議,讓他有種說不出的苦悶。

腳步聲在御街上響起,百姓的目光隨着這位太上皇走進皇宮而停止,趙佶覺得自己的背後都出了一身的冷汗,當走進皇宮的時候,他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那些目光裡,包含着仇恨、不滿和失望,讓趙佶如芒在背一般,他知道自己這一生,怕是很難在踏出皇宮一步了。

今天是親從官和永定軍在街道上負責他的安全,百姓們忌憚於士兵手中的武器,可能沒有動手。

但是若是,獨自出門,怕是要被汴京城的百姓生死活剝了。

宮門洞開,但是汴京的百姓如同炸了鍋一樣,議論紛紛。

喧鬧的汴京城,恢復了往日的秩序,趙佶也一步步的踏進了大慶殿,三百餘名官員端坐在大慶殿的兩側。

而中央一個巨大的銅鼎上,冉冉升起的香菸,縹緲而無序。

“童郡王,你念吧。”趙佶放開了童貫攙扶的手,揮了揮手,讓童貫大聲誦讀罪己詔。

這份罪己詔的字數不多,但是足以平定他的一生。

“朕朕膺昊天眷命,承祖宗恩德,置於士民之上,已經二十餘載。雖兢兢業業,仍過失不斷,實乃稟賦不高之故。”

“言路壅蔽,導諛日聞,恩幸持權,貪饕得志。搢紳賢能,陷於黨籍;政事興廢,拘於紀年。”

“賦斂竭生民之財,戍役困軍伍之力;多作無益,侈靡成風。利源酤榷已盡,而謀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

“災異已適見而朕不悟,衆庶怨懟而朕不知,追惟己愆,直至今日,悔之何及!”【注1】

“昔者帝堯禪位虞舜,舜亦以命禹。”

“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羣凶肆逆,宇內顛覆。”

“惟太子聖哲欽明,榮鏡區宇,仁育羣生,義徵不譓,聲代遠洎,荒服無虞,殊類同規。是以五色來儀於軒庭,九穗會芳於郊牧。象緯昭徹,布新之符已顯,圖讖彪煥,受終之義既彰,靈祗乃眷,兆庶引領。”

“應受上帝之命,協皇極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爾位,歷數實在爾躬。”

“於戲!王其欽順天命,率循訓典,底綏四國,用保天休!理當敬遵典訓,副率土之嘉願,恢洪業於無窮,時膺休祐,以答三靈眷望。”【注2】

“靖康元年蘭月十一日,道君皇帝佶,撰!廣陽郡王童貫,宣!皇太子桓,奉!”

童貫的聲音非常洪亮,整個大慶殿前的百官們聽得極爲清楚,衆多官員大聲呼喊道:“唯服聖闕!”

童貫收了聖旨,從新攙扶趙佶,走向了宗祠,他宣詔,後面還有很多的程序要走,祭祀祖宗是一方面,還要到大慶殿去見新天子趙桓。

趙英給官家端了一碗冰鎮梅子湯,說道:“官家,太上皇已經到了宗祠了,官家換身衣服,在大慶殿接見太上皇?”

“你這個梅子湯不錯,味道正好不說,消暑佳品啊。怎麼做的?”趙桓嚐了兩口,酸甜涼,這大夏天味道不錯。

“老臣忙活了一早上,味道應該是很正宗的。”

“把烏梅、山楂、甘草沖洗乾淨,泡了半個時辰之後,撈出洗淨,然後大火燒沸,小火煎熬小半個時辰,放入冰糖一刻鐘左右,起鍋。”

“冷鍋以後,在宣紙上濾過。放到冰煎裡冷藏了快一個時辰才端出來,味道正正好,官家喜歡,臣這就去給官家端幾碗去。”趙英笑着說道,官家高興,那就是最大的喜事。

“算了,換朝服吧。朕既不殺他,也裝不出孝子狀來,但是見一面總是可以的。”趙桓放下了碗,站起來,換了身衣服,走進了大慶殿。

百官也從殿外走到殿內,等着太上皇祭祀完祖宗,然後轉回大慶殿朝拜官家,這擅長大典,就算是完了。

至於三推而不就的戲碼,趙桓是在是懶得跟趙佶扯皮,就取消了。

有那個功夫,批兩份札子,也比和趙佶磨牙要強。

趙桓走了半截,突然駐足對着趙英說道:“艮嶽宮那準備停當了吧。宮女多點,在讓陳家多弄點瘦馬過來,伺候太上皇。”

“老臣知道了。”趙英點頭又搖頭,這無頭無腦的,怎麼突然問起了艮嶽宮的事?

趙桓到這個時候,才下定了決心榮養他趙佶。

所以才提到了艮嶽宮。

“太上皇到。”押班魏承恩,大聲的喊道。

童貫扶着太上皇走進了大慶殿內,一步步的走到了御下。

趙桓饒有興趣的看着趙佶,他這是第二次見到趙佶,第一次的時候,趙佶帶着兩個極爲出息的兒子。

一個是狀元趙楷,這個兒子,是他最得意的兒子。

他趙佶前腳出了汴京城,後腳,這趙楷就發動了東掖門之變。

被沈從一箭給平了。

另外一個是非常勇敢,和李邦彥一道去了金兵大營裡,和金人和談的趙構。

這個就比趙楷要聰明太多了,趁着趙桓騰不出手來,經略江南,準備自立。

趙佶顫顫巍巍的俯首說道:“老拙,拜見陛下。”【注3】

趙桓笑了。

他還記得當時一口一個朕,一副皇帝的模樣的趙佶,皇帝的風範盡顯無餘。

現在自稱老拙。也是怪哉。

“起來吧。”趙桓無所謂的說道。

“童郡王,又見面了。”趙桓看着生着鬍子的童貫,這也是第二次見面,上一次還是趙桓第一次廟算的時候。

趙桓想讓童貫做東京留守兼四壁守禦使,防衛東京。

童貫倒好,直接把兵權一解,魚符一交,溜之大吉了。

“官家冊封了種少保爲廣陽郡王,這郡王一名,早就是過去了,官家折煞我了。”童貫拜了一拜說道。

“朝堂新風,滿是正臣。官家有爲,收燕雲,一平大宋之夙願。老臣爲官家賀!”童貫再拜說道。

趙桓左右看了看,說道:“蔡太傅呢,怎麼沒看到蔡太傅?蔡太傅四起四落,做了十七載的宰相,如此古今第一人物,不知道何在?”

童貫看了眼太上皇的臉色,說道:“蔡太傅年過八十了。腿腳慢了點,官家捎帶,他在後面呢。”

“其他人呢?怎麼就你和蔡太傅跟着太上皇回京了嗎?”趙桓坐正了左右看了看,好奇的問道。

當初金兵剛退,朝堂大員不顧社稷,溜之大吉,如果不是還有些官員,大宋的朝政直接就停擺了。

這羣人呢?朕還打算找他們算賬呢。

趙桓還想抄了他們的家,給內帑添點錢呢。

“都跑了。”童貫悵然的說道。

“老臣和蔡太傅二人愚鈍,就隨着太上皇歸京了。”童貫俯首說道。

趙桓一愣,還能這麼玩?

能同富貴,不能共患難?

趙佶仰仗了一輩子的朝堂大員,跑的就剩下兩個人了?

趙佶臉色愈發難看,相比較自己兒子選的宰相,他的人實在是太丟人了。

八門進京的時候,李綱是怎麼做的?誅國賊,安社稷。

他這回京,走了一個月,人都跑的乾乾淨淨。

“官家,臣來了。”蔡京顫顫巍巍的走進了大殿之內,看到了端坐在龍椅上的趙桓,還看到了自己的兒子,蔡攸。

蔡攸將蔡京擠出了朝堂,繼承了他的位子,他們父子也沒想到,會以此種形式再次見面。

“罪臣蔡京,參見陛下。”蔡京顫抖着想要跪下行禮。

趙桓搖頭,說道:“蔡少師,把你父親扶起來吧。都八十的人了,杖朝之年的人,不用跪了。”

蔡京能夠四起四落,是因爲他擅於磕頭,蒲伏扣頭,在大宋可不多見。

“謝陛下。”

趙桓點了點頭,說道:“既然都到齊了,趙都知,宣旨吧。”

趙英點頭,將早就寫好的詔書拿了起來,抑揚頓挫的唸到:“京天資兇譎,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顓狙伺爲固位計,始終一說,謂當越拘攣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

“上皇亦知其奸,屢罷屢起,且擇與京不合者執政以柅之。京每聞將退免,輒入見祈哀,蒲伏扣頭,無復廉恥。”

“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詩,陽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見利忘義,至於兄弟爲參、商,父子如秦、越。”

“暮年即家爲府,營進之徒,舉集其門,輸貨僮隸得美官,棄紀綱法度爲虛器。患失之心無所不至,根株結盤,牢不可脫。卒致宗社之禍,今黜太傅,謫爲南瓊州團練副使。貶至嶺南。”【注4】

“貫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奔走期會過於制敕。”

“有度量,能疏財。後宮自妃嬪以下皆獻餉結內,左右婦寺譽言日聞。”

“寵煽翕赫,庭戶雜遝成市,嶽牧、輔弼多出其門,廝養、僕圉官諸使者至數百輩。窮奸稔禍,流毒四海,雖菹醢不償責也。”

“黜廣陽郡王,謫爲昭化軍節度副使,配發到英州、吉陽軍。”【注5】

“靖康元年蘭月十一日,入內內侍省都知趙英,宣!昭化軍節度副使童貫,奉!瓊州團練使蔡京,行!”

趙英的聲音說完,蔡攸忽然站了出來,說道:“臣願隨父親前往嶺南。望陛下成全。”

“父親年歲已高,路上無人照料,恐有譴死道路之危機。”

而蔡京卻連連擺手說道:“不可,不用,我自己去就行了,你這未到五十,官家英武聖明,你好好跟着官做事,我一把老骨頭,不用管我。”

趙桓搖頭,這父慈子孝的戲碼都出來了。

“蔡少師,你路上好好陪着蔡京,你得去雷州上任了。”趙桓笑着說道:“蔡家一門共計二十三人,分別流放邊遠各地,遇有特赦也不準內遷。”

“蔡京、蔡攸永不放還,臣僚敢有引薦,當正刑章。”

這是在給百姓一個交代,蔡京是大宋六賊,蔡攸是社稷之賊,能得到這種評價,可向他們做的多麼過分。

趙桓之所以一直等到現在,就是在等趙佶回朝。既然回來了,那就可以安排了。

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一百五十四章 躬行仁術 普救衆生第七百四十六章 能動手就動手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場的潛規則第八百六十五章 逼宮第二百二十六章 廢后另立第二百八十一章 鄉紳們的三個小小訴求第一百一十六章 這人間,原來如此苦楚第二百八十七章 儒以禮亂法第六百零四章 妾身願意做一輩子的鄆王妃第三百三十九章 韓世忠治軍第七百零七章 有人想讓自己挪挪地方?第五十一章 流民南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你見過蘭亭集序嗎?第九十二章 忠奸無所謂,重要的是能幹第八百一十五章 過秤第七百五十七章 這天地下,萬事都得講道理第一百六十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三百一十一章 無纔不足以濟奸第八百五十五章 完顏宗族大會的問責第二百四十六章 男人的友誼第三十六章 蓄力之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官家到底在整什麼幺蛾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擱置爭議,奸臣必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煙熏火燎水淹抓耗子第 六百九十六章 取朕甲冑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做間的難餘易第七百三十三章 官家奇怪的習慣第五百七十一章 還請魏提督,囚禁高麗王吧!第七百七十八章 盛怒之後的冷靜第六百七十七章 活着浪費空氣第五百七十七章 略懂,略懂第二十二章 橫在金國咽喉的一根刺第二百九十章 史上第一奸臣上線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定要這樣嗎?第八百四十六章 埋伏在身邊的雙面人第四百零七章 大宋的官家終於高興了第三百八十章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要做吉祥物,誰都攔不住!第六百一十六章 僞·喪屍圍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歷史總是有很多的巧合第八百八十五章 興以單騎入陣第一百六十七章 會獵朔州,敢不敢?第八百九十六章 中國人的想象力第八百六十九章 塘口的大趨勢第八百五十一章 夕陽下的海晏河清第七百九十九章 賊喊捉賊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才喜加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軍卒最終的歸宿第八十四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蔡京病死潭州第八十九章 大宋有救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飛上枝頭變鳳凰第五百零六章 自然之怒,衆生平等第一百二十六章 種大忽悠上線第二百九十六章 悶聲才能發大財第八百三十七章 廣積糧第二章 三個皇帝同臺競技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子進京第六百三十四章 皈依者狂熱第五百一十四章 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八百二十四章 真正的強盜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些人活着就能撐起一片天穹第二百七十四章 趙佶回京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第六百零一章 御駕親征的必要性第二百四十六章 男人的友誼第七百八十二章 胡元觀刑(略高能,慎點)第五百二十一章 混不出模樣,就回來繼承家業!第二十四章 沒有火藥的戰爭是安靜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宋這顆樹,實在是太老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趙英的分析第五百四十五章 岳飛送給官家的禮物第一百七十二章 朕梭哈了,你跟嗎?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四百四十章 耀我軍威第三十五章 我有奧斯卡小金人,你要不?第六百零九章 朕要遷怒!第七百六十二章 奪命追魂鉤第四百八十七章 羊毛妮製品熱銷第五百七十九章 渣男之名,從東到西,無人不曉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一百九十四章 錢?朕有的是啊!(4/5)第七百六十四章 捐軀報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大雨,李綱如嘍囉(四五月打賞結算加更!)第七十九章 工賑監出現了大問題!第八百零一章 父子反目第三百三十九章 韓世忠治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荊湖北路莫名其妙的捷報第五百六十五章 兀格啊,時代變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花言巧語,巧舌如簧第六百五十九章 友誼賽中下遼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丙殿昌儲第二百四十六章 男人的友誼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們在搞什麼?第一百零五章 千秋歲月後,誰知榮與辱?第六十章 今日讓你病,明日要你命第一百二十一章 在皇帝面前展開地圖,怕不是不想活了!第八百九十四章 景教傳播的充分必要條件
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一百五十四章 躬行仁術 普救衆生第七百四十六章 能動手就動手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場的潛規則第八百六十五章 逼宮第二百二十六章 廢后另立第二百八十一章 鄉紳們的三個小小訴求第一百一十六章 這人間,原來如此苦楚第二百八十七章 儒以禮亂法第六百零四章 妾身願意做一輩子的鄆王妃第三百三十九章 韓世忠治軍第七百零七章 有人想讓自己挪挪地方?第五十一章 流民南下第七百一十二章 你見過蘭亭集序嗎?第九十二章 忠奸無所謂,重要的是能幹第八百一十五章 過秤第七百五十七章 這天地下,萬事都得講道理第一百六十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三百一十一章 無纔不足以濟奸第八百五十五章 完顏宗族大會的問責第二百四十六章 男人的友誼第三十六章 蓄力之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官家到底在整什麼幺蛾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擱置爭議,奸臣必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煙熏火燎水淹抓耗子第 六百九十六章 取朕甲冑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做間的難餘易第七百三十三章 官家奇怪的習慣第五百七十一章 還請魏提督,囚禁高麗王吧!第七百七十八章 盛怒之後的冷靜第六百七十七章 活着浪費空氣第五百七十七章 略懂,略懂第二十二章 橫在金國咽喉的一根刺第二百九十章 史上第一奸臣上線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定要這樣嗎?第八百四十六章 埋伏在身邊的雙面人第四百零七章 大宋的官家終於高興了第三百八十章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要做吉祥物,誰都攔不住!第六百一十六章 僞·喪屍圍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歷史總是有很多的巧合第八百八十五章 興以單騎入陣第一百六十七章 會獵朔州,敢不敢?第八百九十六章 中國人的想象力第八百六十九章 塘口的大趨勢第八百五十一章 夕陽下的海晏河清第七百九十九章 賊喊捉賊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才喜加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軍卒最終的歸宿第八十四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蔡京病死潭州第八十九章 大宋有救了!第八百二十六章 飛上枝頭變鳳凰第五百零六章 自然之怒,衆生平等第一百二十六章 種大忽悠上線第二百九十六章 悶聲才能發大財第八百三十七章 廣積糧第二章 三個皇帝同臺競技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子進京第六百三十四章 皈依者狂熱第五百一十四章 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八百二十四章 真正的強盜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些人活着就能撐起一片天穹第二百七十四章 趙佶回京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第六百零一章 御駕親征的必要性第二百四十六章 男人的友誼第七百八十二章 胡元觀刑(略高能,慎點)第五百二十一章 混不出模樣,就回來繼承家業!第二十四章 沒有火藥的戰爭是安靜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宋這顆樹,實在是太老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趙英的分析第五百四十五章 岳飛送給官家的禮物第一百七十二章 朕梭哈了,你跟嗎?第三百零四章 報國有門,吾等所幸第四百四十章 耀我軍威第三十五章 我有奧斯卡小金人,你要不?第六百零九章 朕要遷怒!第七百六十二章 奪命追魂鉤第四百八十七章 羊毛妮製品熱銷第五百七十九章 渣男之名,從東到西,無人不曉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一百九十四章 錢?朕有的是啊!(4/5)第七百六十四章 捐軀報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大雨,李綱如嘍囉(四五月打賞結算加更!)第七十九章 工賑監出現了大問題!第八百零一章 父子反目第三百三十九章 韓世忠治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荊湖北路莫名其妙的捷報第五百六十五章 兀格啊,時代變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花言巧語,巧舌如簧第六百五十九章 友誼賽中下遼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丙殿昌儲第二百四十六章 男人的友誼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們在搞什麼?第一百零五章 千秋歲月後,誰知榮與辱?第六十章 今日讓你病,明日要你命第一百二十一章 在皇帝面前展開地圖,怕不是不想活了!第八百九十四章 景教傳播的充分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