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昭勳閣特製章

最後趙桓給趙光義配的人,是楊業。

趙桓決定給趙光義多配一個楊業,是因爲楊業的功績,也配得上這封殊榮。

楊業爲建雄軍節度使,號無敵,駐守雁門關多次大破契丹,威震契丹,後漢滅亡,他隨太宗北伐契丹,被監軍王侁威逼。

在雍熙北伐中,他毅然從朔州出兵,北擊契丹。

楊業力戰,自日中至暮,手刃數百人,力戰而竭,受創數十處,血流如注,爲遼軍所俘,絕食三天而死。

王侁以語激楊業,又在陳家谷又不聽潘美勸阻擅自帶兵離開谷口。

導致楊業無法撤退,沒有援兵,孤立無援。

因爲宣傳口的一些關係,導致宣傳出現了偏差。

後世人多認爲楊業的死,完全是因爲潘美而死。

潘美作爲行營都部署,忠武軍節度使,最高指揮者,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這毫無疑問。

而王侁、劉文裕、侯莫陳利用作爲行營都監,就和白蓮花一樣乾淨了嗎?

這是一場潘美默許,三名行軍都監的共同執行,一場延續了五代十國到趙宋,晉、樑兩大軍頭集團,互相鬥爭的一出剪影罷了。

當時西路軍出現了軍頭互相鬥爭的戲劇,而東路軍曹彬那裡,也差不多一樣,內耗極爲嚴重。

到最後王侁背鍋,潘美、劉文裕罰酒三杯,侯莫陳利用直接放過而結束。

這樣的處理結果,其實和他們的責任有一定關係,主要和趙光義的親疏遠別有關。

王侁在後周的時候就是樞密使,在宋太祖趙匡胤時爲將。

而潘美,侯莫陳利用是趙光義的親信,劉文裕更是趙光義的親信。

只有楊業是後漢降臣。

犧牲楊業,搞掉王侁是最後的結果。

趙桓曾唯結果陰謀論的推斷,這場陳家谷楊業之死的背後,站着的是趙光義。

但是他沒有證據,他只是懷疑。

楊業的死,是一個悲劇。

趙光義的無能的表現,他無法駕馭手下大將,導致大將內耗,憑白的喪失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

縱觀大宋一百六十年的征戰,處處就四個字,互相掣肘。

把好好的戰局、政局生生搞到崩潰。趙老二一系的人,似乎都喜歡這個調調。

當然,靖康的事,是大宋三傻蠢到令人髮指導致。

趙桓準備把楊業立在趙光義一朝的陶塑,他們的恩怨糾葛,都讓他們去地下弄個清楚吧。

他要建立的昭勳閣,目的是爲了表彰現在大宋的功臣,楊業都有了位子,自然也要給狄青、王安石都給加上。

趙桓將自己梳理的名單交給了李綱和李邦彥,讓他們考慮一下。

“種少保不在太上皇之側?”李邦彥看着名單愣愣的問道。

徽宗的名單裡孤零零的只有一個韓忠彥,韓琦的兒子。

而且李邦彥可是親歷過宋徽宗一朝,韓忠彥兩次被下放知府,其實在朝堂中的時間並不長,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卻終究懷才不遇,鬱鬱而終。

“種少保當然立在朕的廟宇裡,難道還能立在太上皇的廟宇裡?”趙桓不滿的哼了一聲。

其實如果不是蔡京的名聲太臭,貪腐太過嚴重,僅從政績上,蔡京還是夠格的,可是壞就壞在了他貪腐極爲嚴重。

李邦彥也是同理。

李綱幸災樂禍的看了李邦彥一眼,說道:“這是早就定好的,少保配享官家的太廟,畢竟少保在太上皇時,雪藏數年之久。”

“哦,哦。”李邦彥嘆氣,這份名單上沒有自己。

倒是李綱、王稟、李綱都在名單之上。

“當然了,朕這朝的功臣現在不立陶塑。也不祭祀。”

“功臣名單還有很長,朕打算隨時添加功臣名錄。但是昭勳閣特製章,還是要給的。”趙桓說道。

活人立陶塑銅像,那是咒人死的。

趙桓給自己留了地方,但是並不打算立像。

昭勳閣特製章纔是趙桓此次的終極目的。

授勳,總得拿出點東西來,這昭勳閣特製章就是告訴王稟,他必然名垂青史。

而且昭勳閣特製章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免死,除謀反叛國外,皆可特赦。

可世襲茵福子孫後世。

當然了,只能用一次就是了。

趙桓不覺得過分,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長驅數千裡,使得中原免遭生靈塗炭之苦的功績,當得此賞賜。

其實昭勳閣特製章,並非趙桓獨創,這是漢高祖劉邦搞出來的一套特赦制度。

丹書鐵券。

帝王賜給功臣、忠臣的一種特殊憑證,隨着時代的發展,丹書鐵券也從丹書,變成了金書,名稱也變成了金書鐵券。

皇帝和各大臣一分爲二,具體從哪裡截開,就看皇帝的心意了。

保證了獨一無二,不可被仿造之外,金書鐵券的免死次數一般都在三次及三次以上。

大宋也有類似的制度,趙匡胤當初黃袍加身之後,賜給了柴家丹書鐵券,這份丹書鐵券的效力要比歷朝歷代都要大得多,柴氏後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也正因爲如此,趙桓只能繞一個大圈,先建一個昭勳閣,數一數歷代功勳的功過,然後在昭勳閣的基礎上,加一個昭勳閣特製章來。

否則直接賞下去丹書鐵券,後患太多了,大宋這個丹書鐵券效力實在是大的過分。

丹書鐵券,傳於無窮,故曰世券。

世代流傳的免死令,趙桓當然還是慎重了些,只能免死一次。

李邦彥依舊是那副不太聰明的樣子,愣愣的看着名單出神,看着昭勳閣特製章的授予方式。

“官家,臣就不用了吧。”李綱看着名單上還有自己,而且還要被授予特製章,嚇了一跳,趕緊拒絕。

君恩難受啊,李綱剛說了王稟,就輪到自己了。

免死金牌是誰發的?那是皇帝發的!

皇帝說有用,那就有用,皇帝說沒用,那就沒用。

畢竟拿着丹書鐵券的柴家嫡系,連太祖朝都沒活過,就沒得乾乾淨淨了,被殺還是自然死亡,是誰動的手,其實都不重要,反正是直系都死透了。

直到仁宗朝的時候,仁宗皇帝纔想起來還有個柴家,弄了兩個有名無實連俸祿都極低的公爵。

這倆公爵還不是柴榮的後人。

那丹書鐵券在哪裡?

沒人知道,反正沒在柴家人手裡就對了。

种師道的功勳自然值一塊昭勳閣特製章,他也沒有後人繼承。

王稟的軍功拿這枚特製章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你老趙家不認是你老趙家的事,我王稟拿是我的事,這是我應得的。

李綱就不一樣了。

他做的文政,很多政策都還沒有發揮什麼實際效果,甚至還有改革帶來的陣痛,讓李綱的名譽在民間,不是那麼的友善。

這會兒這昭勳閣特製章,拿着太燙手了。

趙桓搖頭,他已經想到了李綱會拒絕,他倒是蠻想按着李綱收下,最後想了想說道:“那就劃去吧,以後加就是。”

趙桓饒了一大圈,先立閣,再授勳,目的就是爲了保證自己授勳的昭勳閣特製章有效力。

趙匡胤倒是在太廟偏室搞了一塊太祖誓碑出來,誓碑高七、八尺,闊四尺餘,平日裡,用銷金黃幔遮蔽,門鑰封閉甚嚴。太祖遺訓,唯太廟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時方可啓封,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

上刻誓詞三行:一爲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一爲不得擅上書言事人;

一爲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然後呢,趙匡胤都還活着,柴家直系就死的乾乾淨淨了。

趙桓專門作出個世人都能看的昭勳閣出來,目的就是爲了昭勳閣特製章有真正的效力,真正的用於激勵民心。

跟着朕幹,虛名實利,全都有。

李綱顯然明白了趙桓此舉的目的,但是他還是拒絕了自己。

“那就下詔讓王稟歸京吧。”趙桓對着趙鼎說道,讓他擬旨。

第八百二十九章 擅長給人下套的李綱第四百七十九章 這步棋走的很妙第七百三十九章 鷹嘴兜鍪第五百五十四章 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經死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物皆有道,其道亦可名!第六百章 朕要再次御駕親征!第五百章 德先生和賽先生第三百五十章 帝王技——聖心難測第六百七十六章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的是聽調不聽宣啊!第六百六十四章 當年交的買命錢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大家欲往江南第六十五章 小黑屋,關禁閉第三百八十三章 身體髮膚不是不能剪第一百一十四章 從諫如流是明君的必備技能第四百五十九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第五百二十一章 混不出模樣,就回來繼承家業!第二百七十四章 趙佶回京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不能忘本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貫自縊第五百七十一章 還請魏提督,囚禁高麗王吧!第九百零一章 焦慮不安的官家第四百七十五章 煙花攻勢第二百二十二章 論用一個孩子換榆關的可能性第九十四章 將門有將,相門無相,真正的大宋格局!第三百五十九章 沖喜成功第五百四十四章 世界這麼大,臣想去看看第四百二十三章 沒有辦法孫少宰第六百二十四章 留辮不留頭第六百三十章 兩個臭弟弟第八十一章 不好,完顏宗望要跑第四百零二章 改名換姓王宗幹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構爲何把皇位傳給太祖一系?第五十五章 戰爭還未結束!第五百三十四章 會變色的月亮第五百一十四章 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一百一十四章 從諫如流是明君的必備技能第九百零二章 再走天下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破陣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八百三十五章 無恥之尤第四十八章 一個普通人的解決方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三百六十章 二十五萬萬貫第五百四十四章 世界這麼大,臣想去看看第五百零二章 膽怯的好姑娘第六百二十五章 要勝!就全勝!第八十章 財大氣粗的皇帝第六百八十一章 韓昉的義無反顧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進如風第二百三十一章 折家獻府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四百零五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第五百八十一章 沒有絲綢的羅馬貴族還是羅馬貴族嗎!第二百二十章 位面之子剪斷臍帶了(5/5)第六十九章 躲過了初一,還躲過了十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論用一個孩子換榆關的可能性第一百五十一章 這誰頂得住啊,一死幾千萬第五百二十四章 舔狗,舔到最後應有盡有第三百九十三章 那便一去不返!第一百章 來自九百年前的普通刑罰手段第七百九十章 站得高,見得多第四百七十三章 岳飛差點翻了車第二百一十一二章 看他搞內訌(3/5)第四百二十九章 縣學的花費有點大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麼能不立遺囑?第八百五十四章 汴京十日談第四十一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二百八十四章 得給岳飛換個綽號第三十一章 武庫裡的箭頭,又尖又扁第四百一十五章 趙桓三問第六百八十七章 內帑和國帑第九十章 從前有個太監很厲害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抽屜的嬪妃第二百九十五章 擱置爭議,奸臣必死第七百九十三章 開京亂象頻生第八百七十章 惠民藥局第八百五十二章 《經稷考》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原三災第八百四十七章 胡元的怒吼第七百七十四章 完美的解決方案第三百零六章 趙構的求援信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了*子還要立牌坊第一百三十二章 種大忽悠再出手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承佑換王稟,成不?第一百一十三章 鄰家有女極爲聰盈第九百一十章 關於生存第六百七十八章 岳飛蒙冤的真相第四百零二章 改名換姓王宗幹第三百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只欠趙構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們在搞什麼?第七百三十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百三十章 軍功爵制度出現了些許的瑕疵第四百六十一章 來了!他們來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宋的官家越來越像個皇帝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他們是納稅的合法商賈!第四百八十七章 羊毛妮製品熱銷第三十二章 發現了發家致富的好方法!第六百三十一章 肅王府的中廳,有些可怕第五百四十章 嫣然一笑,可傾國傾城
第八百二十九章 擅長給人下套的李綱第四百七十九章 這步棋走的很妙第七百三十九章 鷹嘴兜鍪第五百五十四章 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經死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物皆有道,其道亦可名!第六百章 朕要再次御駕親征!第五百章 德先生和賽先生第三百五十章 帝王技——聖心難測第六百七十六章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的是聽調不聽宣啊!第六百六十四章 當年交的買命錢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大家欲往江南第六十五章 小黑屋,關禁閉第三百八十三章 身體髮膚不是不能剪第一百一十四章 從諫如流是明君的必備技能第四百五十九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第五百二十一章 混不出模樣,就回來繼承家業!第二百七十四章 趙佶回京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不能忘本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貫自縊第五百七十一章 還請魏提督,囚禁高麗王吧!第九百零一章 焦慮不安的官家第四百七十五章 煙花攻勢第二百二十二章 論用一個孩子換榆關的可能性第九十四章 將門有將,相門無相,真正的大宋格局!第三百五十九章 沖喜成功第五百四十四章 世界這麼大,臣想去看看第四百二十三章 沒有辦法孫少宰第六百二十四章 留辮不留頭第六百三十章 兩個臭弟弟第八十一章 不好,完顏宗望要跑第四百零二章 改名換姓王宗幹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構爲何把皇位傳給太祖一系?第五十五章 戰爭還未結束!第五百三十四章 會變色的月亮第五百一十四章 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一百一十四章 從諫如流是明君的必備技能第九百零二章 再走天下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破陣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八百三十五章 無恥之尤第四十八章 一個普通人的解決方案第二百二十八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三百六十章 二十五萬萬貫第五百四十四章 世界這麼大,臣想去看看第五百零二章 膽怯的好姑娘第六百二十五章 要勝!就全勝!第八十章 財大氣粗的皇帝第六百八十一章 韓昉的義無反顧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進如風第二百三十一章 折家獻府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四百零五章 萬里長城永不倒第五百八十一章 沒有絲綢的羅馬貴族還是羅馬貴族嗎!第二百二十章 位面之子剪斷臍帶了(5/5)第六十九章 躲過了初一,還躲過了十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論用一個孩子換榆關的可能性第一百五十一章 這誰頂得住啊,一死幾千萬第五百二十四章 舔狗,舔到最後應有盡有第三百九十三章 那便一去不返!第一百章 來自九百年前的普通刑罰手段第七百九十章 站得高,見得多第四百七十三章 岳飛差點翻了車第二百一十一二章 看他搞內訌(3/5)第四百二十九章 縣學的花費有點大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麼能不立遺囑?第八百五十四章 汴京十日談第四十一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二百八十四章 得給岳飛換個綽號第三十一章 武庫裡的箭頭,又尖又扁第四百一十五章 趙桓三問第六百八十七章 內帑和國帑第九十章 從前有個太監很厲害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抽屜的嬪妃第二百九十五章 擱置爭議,奸臣必死第七百九十三章 開京亂象頻生第八百七十章 惠民藥局第八百五十二章 《經稷考》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原三災第八百四十七章 胡元的怒吼第七百七十四章 完美的解決方案第三百零六章 趙構的求援信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了*子還要立牌坊第一百三十二章 種大忽悠再出手第七百五十二章 趙承佑換王稟,成不?第一百一十三章 鄰家有女極爲聰盈第九百一十章 關於生存第六百七十八章 岳飛蒙冤的真相第四百零二章 改名換姓王宗幹第三百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只欠趙構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們在搞什麼?第七百三十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百三十章 軍功爵制度出現了些許的瑕疵第四百六十一章 來了!他們來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宋的官家越來越像個皇帝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他們是納稅的合法商賈!第四百八十七章 羊毛妮製品熱銷第三十二章 發現了發家致富的好方法!第六百三十一章 肅王府的中廳,有些可怕第五百四十章 嫣然一笑,可傾國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