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第三師渡江

金陵作爲一個長江沿岸城市,是分爲長江北岸和南岸地區的,不過南岸的城區纔是金陵的主要部分,北岸部分的重要性則是要弱許多。

之前段祺瑞持續堅守北岸城區,主要還是爲了在北岸地區釘下一個釘子,作爲橋頭堡的存在,一方面是吸引、牽制奉軍的主力部隊,另外一方面也是打着以後反攻北伐的時候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出發陣地。

但是現在人家奉軍的第四軍已經到了金陵外圍,如果再投入大量兵力在北岸地區的話,就顯得得不償失了。

於是乎,段祺瑞果斷是把位於北岸的第四師以及兩江第四一師撤了出來。

和奉軍想要度過長江困難無比不同,段祺瑞在戰前就是長江兩岸搜刮了大量的船隻,再加上他們的炮兵部隊都是部署在南岸,不用搬運沉重的火炮過江,只需要把戰鬥兵員運輸過江那麼就能夠順利完成撤退了,所以哪怕是沒有浮橋,也可以輕鬆的把北岸的戰鬥兵員順利撤過來。

當然了這個過程裡,免不了要犧牲一部分的斷後部隊,被犧牲調的斷後部隊自然不可能是第四師第六旅這個主力,而是兩江第一師這支省軍部隊。

說起來兩江第一師也是挺倒黴的,自從和奉軍交戰以來,一直都是擔任斷後部隊,在江北的時候愣是因爲擔任斷後部隊而被打殘,重建後的現在,又是再一次被犧牲,其第二旅因爲斷後而被奉軍第三師全殲。

兩江第一師,最開始組建的時候乃是段祺瑞南下江蘇後收編的大量南方聯邦的降軍,江北一戰後,其兩個旅都是被徹底打殘,江北戰役後殘部退往金陵。爲了恢復兩江第一師的編制,段祺瑞抽調同樣受創不小的江北混成旅編入兩江第一師,該爲兩江第一師第一旅,此外又是通過招募新兵以及江西陸軍第一混成旅爲基礎新建了第二旅。

如此才恢復了兩江第一師的編制,去年江北戰役失敗後,段祺瑞大力整頓軍制,幾乎是撤銷了所有雜牌部隊的番號,什麼江西陸軍,浙江陸軍之類的全部被撤銷,統一整編爲兩江陸軍。所以同時重建的也不止第一師,兩江第二師也是同一時間被重建,兩江第二師先後接受了浙江第一混成旅、浙江第二混成旅的殘部,再加上招募的新兵爲基礎重建,之前駐紮在溧水,皖軍渡江後北上增援金陵,目前和第四師補充旅一起作戰。

雖然從北岸的撤退過程中損失了一整個旅兵力,但是對此段祺瑞並不在乎,在他心中,這些兩江省軍本來就是消耗性的炮灰部隊,關鍵時刻就是用來犧牲的,只要第四師的主力不失,那麼他就還有繼續和奉軍打下去的底氣。

段祺瑞主動撤出了金陵北岸,也就是相當於主動把金陵北岸地區讓給了奉軍,這也就讓奉軍拔掉了蘇北地區皖軍的最後一個釘子,下一步奉軍就能夠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攻克金陵上頭來了。

“現在第十四師已經進軍到金陵外圍地區,已經具備了在金陵西面地區接應第三師過江的能力了!”京師居仁堂,石陽林很快就是向趙東雲提議了最新一輪的作戰計劃。

那就是和第三師也接過江來,然後發動對金陵的全面攻勢。

“直接在金陵西面渡江,難度是否會太大了?”趙東雲對此心中還是有着顧慮的:“我記得金陵那邊可是有着皖軍的好幾艘炮艦啊,渡江的時候如果遭到敵軍炮艦的炮擊,如何保證渡江部隊的安全?”

石陽林則是道:“根據我們情報處的消息,這兩天,停泊在金陵的多艘皖軍炮艦已經沿江南下增援上海了,目前該地只有兩艘或三艘炮艦而已,到時候只需要我軍的野戰炮火掩護足夠,敵軍的炮艦就算有膽量來阻攔,但是我軍的炮兵也有信心把他們攔截下來!”

趙東雲想了想後沒有說話,表示了默認。

在金陵方向,奉軍的炮兵力量並不弱,第一重炮營就部署在金陵方向,此外還有第三師、第十四師、第四混成旅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這些火炮也許對於皮厚肉粗的大噸位戰艦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那些只有幾百噸的淺水炮艦威力還是可以的。

那些炮艦普遍裝備的都是一百毫米或者一百二十毫米的艦炮,還有部分三英寸級別的艦炮,雖然說艦炮在射程和射速上都好由於同時代的陸軍野戰炮,但是奉軍的野戰炮數量卻是夠多了。

金陵一線,奉軍能夠彙集起來大約一百多門七十五毫米口徑的火炮,其中還有十六門一百毫米野戰加農炮,而對面的皖軍的炮艦要是來阻攔的話,撐死了也就十幾二十門火炮而已,一對一干不過你,我十打一難道幹不過你。

至於說皖軍的其他野戰炮,基本都是部署在金陵東面,不可能冒險部署到靠近前線的金陵西面地區的,要是冒險靠前部署的話,奉軍就不先渡江了,第十四師和第一混成旅都會直接向前進攻,先把這些炮兵陣地給摧毀了再說。

通盤考慮了片刻後,趙東雲還是在這個作戰計劃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看到趙東雲簽下了名字,石陽林也是鬆了一口氣。

雖然趙東雲很少批駁作戰處提出的各種作戰計劃,但是有時候也是會批駁的,而一旦被批駁後,就代表了作戰處的工作失誤,這對於石陽林來說是很不利的。

作戰處地位特殊,石陽林也相應的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位卑權重的可是被諸多奉軍將領們盯着呢,尤其是那些窺視作戰處處長一職的少`將們,巴不得石陽林出現失誤,然後好自己去接替這個前程遠大的職位。

趙東雲批准了第三師的渡江計劃後,作戰處就是發下了相關的作戰指令!

金陵北岸的徐邦傑接到了作戰命令後,雖然對此心中抱有些許的擔憂,但是也沒敢說直接違背作戰處的命令。

統帥部作戰處的命令,就是奉軍的最高命令,發出來的每一個命令可以說都是代表了趙東雲的直接命令。

不過既然要渡江,他就得和身在南岸的孟恩遠進行聯絡溝通,畢竟第三師的渡江還是需要第十四師大力接應的。

十月十六號,距離第四軍正式渡江八天後,第十四師在金陵西面的長江段開始接應第三師渡江。

和在和州、當塗一線渡江困難重重不同,由於第三師的渡江並不攜帶炮兵等必須把要浮橋才能承載的重武器裝備,反正那些火炮部署在北岸一樣能夠炮擊金陵,所以第三師的輕裝渡江則是主要依靠船隻運輸,而過江後所需的彈藥供應,也有第四軍臨時供應。

至於浮橋的搭建工作,恐怕是要等拿下金陵以後了。

當察覺到了對面的奉軍第三師要渡江後,段祺瑞當即就是命令部隊對金陵西面的奉軍部隊發起了反攻,同時還讓駐防在金陵的三艘淺水炮艦前往炮擊攔截。

對於皖軍的反攻和派出炮艦進行攔截,奉軍也是早有準備,第十四師早已經是設下了堅固的防線,把皖軍的反攻給抵擋了下來,此外奉軍的十多門一百毫米加農炮和大量的七十五毫米炮彈也是朝着那三艘炮艦開始密集的炮擊,阻攔這三艘炮艦的沿江而上。

長江就那麼大一點,那三艘炮艦雖然噸位小,但是好歹也是長寬數十米的大傢伙呢,在狹小的長江根本無法機動,隨着密集的炮彈落下,他們根本就無法進行其有效的規避,雖然奉軍打出的炮彈對於戰艦而言威力都不算大,但關鍵的是人家這三艘炮艦也不是什麼大傢伙啊,防護能力也有限的很。

這剛冒險向上行駛了幾公里,爲首的一艘炮艦就已經是被命中了十餘發炮彈,雖然不至於被擊沉之類的,但是上層建築也是傷痕累累,而更關鍵的是水兵死傷慘重。

率隊的皖系海軍軍官見機不妙,當即就是率領這支小艦隊退了回去。

打退了皖軍炮艦的進攻後,就可以讓第三師毫無危險的渡江了。

隨着各式各樣的船隻來回運輸,第三師的一萬多人作戰人員終於是持續抵達了長江南岸,和第十四師成功匯合。

之所以渡江這麼順利,這還是和第三師並沒有攜帶火炮、騎兵以及大量輜重渡江有關,他們只是把步兵等戰鬥人員運輸過江而容易,如此自然就減輕了渡江的難度。

第三師總數一萬六千人,實際上渡江的只有一萬人左右,絕大部分炮兵、騎兵、工程、輜重等部隊實際上還在北岸呢。

然而這渡江的一萬人,絕大部分都是步兵等一線戰鬥人員,因此得到第三師的增援後,奉軍在長江南岸的一線戰鬥人員數量增援還是頗爲可觀的。

等第三師剛渡江結束,奉軍就是開始對金陵正式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

他們意圖一舉南下金陵這個政治、軍事重鎮,從而奠定整個江南戰略的成功基礎。

不過奉軍一心要攻,人家的皖軍也不會傻傻的等着奉軍殺上門來然後繳槍投降,段祺瑞以第四師爲主力,再拉上兩江第一師等皖軍省軍部隊,和奉軍的第三師、第十四師、第一混成旅等部隊廝殺到了一起。

而這麼一場參戰兵力總數高達十萬人以上的大規模戰役,如果不出現什麼奇蹟的話自然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結束的,他們會圍繞着金陵一系列外圍戰術要點進行爭奪,對於奉軍來說,只要先拿下了這些外圍戰術要點,最後才能正式進攻金陵城區。

雖然這些外圍的戰鬥也激烈非常,但是持續的時間較長,而且多爲小規模的戰鬥,從表面上看來彷佛金陵奉皖兩軍的交戰陷入了一種膠着階段。

無獨有偶,金陵方向如此,安慶和蕪湖以及當塗方向也同樣如此,雖然奉皖兩軍的交戰還在持續,但是大體上已經歸於平靜,爆發的都是小規模但是非常激戰的戰鬥,並沒有出現說之前那種大規模迂迴進攻,甚至出現全殲敵軍一個師的情況出現了。

這種情況已經趨向於一種消耗戰,比拼的就是雙方的士氣和組織更好,比拼的是雙方的後勤供應更好,比的是雙方的軍費更多。

所以前線陷入了這種消耗戰,整體上戰局呈現一種比較平靜的時候時,奉皖雙軍的後勤部門卻是忙綠異常,尤其是補給線長達上千公里的奉軍,爲了維持前線部隊的作戰所需,從唐山到金陵前線,幾乎有高達數十萬的民夫忙綠着,肩挑手推,一點一點的把彈藥從北方運輸到南方前線,而這對於軍需部總長洪浦濤來說,面臨的壓力無疑是極大的。

第兩百四十三章 段祺瑞的崛起第一百九十章 首戰大捷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兩百七十九章 招兵和增援第二十一章 練軍大敗第五十四章 新兵營第八十六章 張作霖所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重建第八師上架感言第三百四十八章 悲劇的兩江第一旅第十七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六章 試辦機槍隊(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情報處在行動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兩百一十五章 共和前夕第一百八十八章 戰爭的序幕第兩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三十七章 張段聯合第三百五十三章 147高地第三百一十章 王佔元再現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戰術和輕機槍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兩百零三章 抉擇(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旅順總攻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第二十九章 上帝會原諒我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擴協爲鎮(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張段聯合第兩百二十二章 三大防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榆關密議第兩百六十章 進攻(一)第兩百八十六章 石陽林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四百四十二章 工業和土地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斷我財路我就要你小命第十九章 改道趙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無法停下的步伐第七十九章 超編的護衛隊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一百六十三章 奉天決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戰(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王佔元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兩百五十四章 我們撤軍第四百零一章 詭異的平靜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兩百五十七章 反攻第三章 右翼第二營第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三百八十章 渡江作戰方案(一)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四百零七章 英國人的抗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八章 造槍炮第兩百一十章 共和之爭第兩百九十六章 愛國債券第一百零六章 資敵賣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宿遷戰役(一)第兩百一十四章 山西之爭(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債多不愁第兩百二十六章 財政困局第九十五章 第二排的進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兩百八十二章 入主京師第四百一十五章 久戰不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軍隊和銀行第三百九十二章 難纏的兩江第七師第三百一十一章 徐州戰始第三百三十三章 宿遷戰役(二)第一章 辛丑年的曙光第三百二十八章 王士珍的選擇(一)第兩百八十九章 濟南攻堅戰(二)第八十九章 錦州剿匪(二)第二十六章 進軍件只村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兩百一十七章 東北巡閱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吳陳莊激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內部派系之爭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一百四十七章 增祺述職第四百一十七 洪浦濤的提案第三百七十五章 財政之蘇北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三百九十四章 雷震春的謹慎第兩百二十六章 財政困局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斷我財路我就要你小命上架感言第一百零八章 奉天軍事改革第一百零八章 奉天軍事改革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四章 購械擴編
第兩百四十三章 段祺瑞的崛起第一百九十章 首戰大捷第兩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爭第兩百零五章 林亭口之戰(一)第兩百七十九章 招兵和增援第二十一章 練軍大敗第五十四章 新兵營第八十六章 張作霖所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重建第八師上架感言第三百四十八章 悲劇的兩江第一旅第十七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六章 試辦機槍隊(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情報處在行動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兩百二十九章 妥協和人才第兩百一十五章 共和前夕第一百八十八章 戰爭的序幕第兩百六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三十七章 張段聯合第三百五十三章 147高地第三百一十章 王佔元再現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戰術和輕機槍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兩百零三章 抉擇(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旅順總攻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第二十九章 上帝會原諒我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擴協爲鎮(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張段聯合第兩百二十二章 三大防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榆關密議第兩百六十章 進攻(一)第兩百八十六章 石陽林第三百一十九章 增援蘇北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四百四十二章 工業和土地第四百四十一章 扶持工業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斷我財路我就要你小命第十九章 改道趙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無法停下的步伐第七十九章 超編的護衛隊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一百六十三章 奉天決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戰(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王佔元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九十章 呂雙槍(一)第兩百五十四章 我們撤軍第四百零一章 詭異的平靜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第兩百五十七章 反攻第三章 右翼第二營第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三百八十章 渡江作戰方案(一)第三百零七章 日`本干涉第四百零七章 英國人的抗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八章 造槍炮第兩百一十章 共和之爭第兩百九十六章 愛國債券第一百零六章 資敵賣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宿遷戰役(一)第兩百一十四章 山西之爭(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債多不愁第兩百二十六章 財政困局第九十五章 第二排的進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兩百八十二章 入主京師第四百一十五章 久戰不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軍隊和銀行第三百九十二章 難纏的兩江第七師第三百一十一章 徐州戰始第三百三十三章 宿遷戰役(二)第一章 辛丑年的曙光第三百二十八章 王士珍的選擇(一)第兩百八十九章 濟南攻堅戰(二)第八十九章 錦州剿匪(二)第二十六章 進軍件只村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兩百一十七章 東北巡閱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吳陳莊激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內部派系之爭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一百四十七章 增祺述職第四百一十七 洪浦濤的提案第三百七十五章 財政之蘇北第一百八十六章 進駐山海關第三百九十四章 雷震春的謹慎第兩百二十六章 財政困局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遼陽絞肉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斷我財路我就要你小命上架感言第一百零八章 奉天軍事改革第一百零八章 奉天軍事改革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三十四章 購械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