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 山西之爭(二)

開什麼玩笑,段祺瑞和王士珍不管是被逼的還是自願的,但是王英楷讓他們南下和張之洞以及端方拼個你死我活,趙東雲也是樂於看見的,畢竟北方這點地盤,實在是養不起四家軍閥,如今趙東雲佔了東北,王英楷佔了直隸,而王汝賢和張懷芝也不是善茬,想要他們把山東和河南讓出來也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這段祺瑞和王士珍南下搶地盤是必然的。

只是這兩江和湖廣是誘惑大但是風險也大的話,段祺瑞和王士珍表面上得到了一個湖廣總督和兩江總督的位置,但是要打下來還不知道得猴年馬月,要死傷多少部下呢。

然而山西那邊卻是不同,王英楷也說了,山西那邊恩壽手下的能打的新軍頂多就一個標,就算趙東雲說他這兩個月新招了不少新兵,但是戰鬥力也好不到那裡去,依照老北洋部隊的戰鬥力,這別說派一個鎮過去,就算是隨便去一個混成協,也是能夠把山西穩穩妥妥的拿下來。

這不用費多少力氣就能夠拿下的山西就是典型的肥肉!

而且這還沒算山西的戰略地位呢,只要掌控着山西,就能夠隨時威脅直隸、河南,如果讓趙東雲掌控了山西,他都不打算和王英楷搞什麼談判了,直接兩軍夾擊,先把直隸給搶了再說。

相反,如果是王英楷掌控了山西,那麼直隸、山西聯合起來,他就能夠迅速擴張自己的直接管轄勢力範圍,然後也能夠進一步拉攏河南的王汝賢以及山東的張懷芝,進而徹底奠定四省聯盟,屆時王英楷就是名副其實的北洋老大了。

然而這種情況趙東雲會讓他發生嗎?不可能的事!

王英楷聽到趙東雲反對,雖然已經所有預料,但還是免不了皺眉:“哦,那以子楊你的意思是?”

趙東雲道:“第七師力有不逮,第一師要駐防京畿,第四師和第六師、第五師和第八師都是要南下作戰的,第二師要駐防熱河,第三師要駐防錦州,第九師要駐防奉天,而其他幾個混成旅也是新成沒什麼戰力,我看還是讓第十師過去,那山西也就能拿下來了!”

趙東雲這說的幾句話裡頭,前面的都是廢話,後面的那句纔是重點,這第十師是誰的部隊?就是原來的奉天第二鎮,他趙東雲的嫡系部隊。

面對山西這麼一塊肥肉,誰不想吃啊,他王英楷想要,但是他趙東雲同樣想要!

果然,聽趙東雲這麼直白的說要山西,王英楷也是臉色略變:“東三省那邊日俄重兵任在,這沒有重兵駐防,我等實在是不放心,我看第十師還是要回東北駐防好!”

趙東雲聽罷沒有立即反駁,而是不開口說話,反正沒他首肯,他王英楷是絕對不敢私底下就派王佔元的第七師去山西的,因爲他要是敢在趙東雲反對的情況下這麼做,第二天他趙東雲就敢發兵京師,端他王英楷的老巢。

這山西的議題一時半會是得不出答案的了,而眼見外頭已經天黑,這衆人都已經談了一天了,所以段祺瑞提議先休會,大家回去休息一晚,第二天接着談!

於是乎,衆人就是先散了,等回到利順德飯店後,趙東雲叫來了李三:“楊德彪那邊情況如何了?和吳鳳嶺談的怎麼樣了?”

李三道:“早上剛收到他的電報,說是吳鳳嶺雖然語氣和善,但是還是沒有接受!”

“沒想到還是個硬骨頭!”趙東雲皺眉,他派人去拉攏吳鳳嶺的時候,南方聯邦帝國還沒有成立了,那時候拉攏吳鳳嶺的理由是爲了一起打王英楷,甚至趙東雲都拋出了未來的陸軍部總長、甚至直隸總督的誘惑。

但是拉攏吳鳳嶺的不僅僅有他趙東雲,王英楷也是沒閒着,而且拿出來的條件也不少,據說王英楷派去的人都是直接帶着黃金去見的吳鳳嶺。

然而吳鳳嶺也是個明白人,知道保存實力的重要性,更加明白只有王英楷和趙東雲相爭的時候,他才能體現出最大的價值,所以面對王趙兩人的拉攏,他倒是好胃口,趙東雲送去的五百條槍被他收下了,王英楷送去的黃金也收下了,但是愣是沒有答應投靠任何一家。

趙東雲此時站了起來,然後走到了牆上臨時掛上的地圖看了起來!

哪怕是不明*事戰略的人都知道,山西的重要性其實是要超過山東甚至河南的,不管是王英楷還是趙東雲,他們誰掌控了山西就代表着誰掌控了未來的主動權,都能夠給對方發起致命一擊,然而這些誰都知道,那麼就代表着誰都不肯相讓。

王英楷手底下的第七師要去山西趙東雲不答應,趙東雲手底下的第十師去山西,他王英楷也不答應!

至於王汝賢和王士珍他們要派人去山西,王英楷和趙東雲都不答應!

但是山西也不能一直空在那裡啊,要是真讓山西的恩壽弄出好幾萬大軍來,到時候可就事情大條了!

沉思了半天后,趙東雲纔到李三道:“給楊德明去電,讓他立即和吳鳳嶺談一談,只要他答應投過來,我保他一個山西總督的位置!”

李三自然不知道趙東雲說出這句話之前,已經是做出了諸多的取捨選擇,既然王英楷和自己都允許對方掌控山西,那麼就的安排其他人去了,而可選的人裡頭,也就吳鳳嶺合適一些。

而且吳鳳嶺一旦去了山西后,那麼熱河就是空了出來,雖然那地方要啥沒啥,但好歹也算一塊地盤不是,到時候和王英楷爭一爭,多少能撈到一些利益。

再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只要吳鳳嶺的第二鎮離開熱河,那麼就代表着趙東雲入關部隊就能夠獲得北方安全,不用和以前那樣,天天得防着吳鳳嶺和王英楷聯合起來切斷自己的後路。

如果能夠掌控熱河的話,趙東雲就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自己將來大舉入關的戰略安全問題!

熱河,也就是當代熱河都統所轄區域爲直隸承德府、內蒙之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位於趙東雲所實際控制的唐山、山海關、錦州一線的西北部地區。

從軍事戰略上來說,從熱河就可以輕易威脅到唐山、山海關以及錦州一線,而掌控了這片地區後對於趙東雲而言,就是代表着可以徹底解決西北方的戰略安全問題。

如果未來趙東雲想要大舉入關的話,那麼熱河是肯定需要掌控的,不然的話入關部隊的戰略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不過熱河實在是太窮,如果把熱河搞到手,就相當於要讓東三省的財政還得再養一個熱河,這對於原本就已經艱難維持的東三省財政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但是很多事情不能只考慮所謂的經濟或者短期利益,趙東雲如果還想要有朝一日入住京師,最好的自然是能夠把山西拿到手裡,只是如果能夠拿下京師,趙東雲的戰略立馬就得發生變化,山西在手的話他還等什麼,直接揮軍京師,兩邊夾擊先把直隸拿下來再說,然後再慢慢和那邊的聯邦死磕。

但是這個戰略方案和白日做夢也差不多,打死王英楷都不會讓趙東雲的部隊越過直隸然後掌控山西的。

其次的話,就是採取逐步爲營的方法,先把熱河拿下來,然後再慢慢圖謀內蒙古、山西、直隸這些地方。

這種情況下,爲了解決山西問題和熱河問題,他推動吳鳳嶺入住山西也就成爲了必然選擇。

熱河承德,吳鳳嶺聽着眼前這個楊德明口若懸河,神情雖然依舊平靜的他內心裡卻是驚喜若狂!

“你說的這些當真?趙司令真的願意支持我進山西?”吳鳳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趙東雲要支持自己去山西,這完全是天下掉餡餅的事啊,這也能讓自己遇上?

說實話,這兩個月來吳鳳嶺混的比較悲劇,當初從山海關遁走不願意參加北洋內戰,看似避開了風暴中心在邊上看戲,但實際上這種行爲卻是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那就是邊緣化!

兩個月過去後,世人說起北洋只知王英楷和趙東雲,偶爾也會說起段祺瑞和王士珍,但是誰還知道他吳鳳嶺和張懷芝啊,再加上熱河這鬼地方也許對於趙東雲而言具有極大的軍事戰略價值,但是對於吳鳳嶺來說,這地方一毛不值。

從擴張戰略而言,東邊和南邊是趙東雲的東三省和直隸唐山一帶,西南邊是王英楷的直隸、他吳鳳嶺要擴張只能是跑到草原上去和蒙古人幹架了……

而且更關鍵的是,熱河這地方窮啊,過去兩個月裡頭趙東雲等幾個人個個都是在擴軍,就連山東和張懷芝和河南的王汝賢都在擴軍,唯獨他吳鳳嶺非但沒有擴軍,而且連養現在的一個第二師都勉強的很。

前清時代還好,北洋軍的軍費都是朝廷給了大頭,然後剩下的是袁世凱到處湊錢解決,但是如今清廷都完蛋了,北洋也分裂了,不管是王英楷還是趙東雲又或者是吳鳳嶺,他們都得自己自力更生解決軍費了。

趙東雲有東三省的地盤,自然是能養着好幾個師的部隊,山東和河南也不差,王英楷有直隸,而且王英楷還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把京師給翻了地底朝天,一個個腰包裡都是裝滿了錢,所以你別看現在段祺瑞和王士珍沒有實際地盤,但是人家現在不缺錢,手裡頭至少有幾百萬兩銀子備着,說起這錢,比趙東雲有底氣多了。

唯獨吳鳳嶺,別說幾百萬了,現在他連部隊下個月的餉銀都拿不出來!

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去山西並搶下來當地盤,別說養現在的第二師了,估計還能再擴軍幾個師呢。

想到這裡,吳鳳嶺的眼光就開始發亮了:“趙司令真的願意支持我?”

楊德明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道:“我家司令的爲人吳大帥你也是知道的,向來是說一不二,說出去的承諾就沒拉下過!他說保你一個山西總督的前程,自然就會保你一個山西總督的前程!”

聽到這句肯定的答覆,吳鳳嶺就道:“好,只要你家司令所到做到,我老吳這條命賣給他又何妨?”

第一百七十五章 朝局劇變(二)第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五十章 整編舊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斷我財路我就要你小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系初顯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九十九章 第三鎮之擴編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三百九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三百五十章 冬園會第兩百二十一章 軍務會議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四十四章 選址建廠第五章 機槍和鐵絲網第兩百四十七章 進軍唐山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內資本第二十六章 進軍件只村第五十四章 新兵營第一百零六章 資敵賣國第三百二十章 皖軍之應對第七十三章 錦州李家第四十八章 第三協統領第三百三十二章 宿遷戰役(一)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資本大聯合第七十一章 第三混成協的改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四百四十四章 九江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日俄大混戰第兩百四十九章 唐山戰役(二)第四十一章 兵工廠事(二)第兩百四十八章 唐山戰役(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兩百七十六章 孟恩遠的軍令狀第三百八十八章 渡江戰役(二)第兩百七十七章 王佔元的危機感第七十一章 第三混成協的改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六十二章 日俄精銳盡失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兩百二十二章 三大防線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四百五十二章 五大工業區第兩百七十九章 招兵和增援第十二章 新建機槍營督辦(一)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罌粟花第三十章 疑似被貶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資本大聯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兩百一十四章 山西之爭(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四百零四章 雷震春自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陣亡名單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一百零三章 內部派系之爭第四百五十二章 五大工業區第兩百一十九章 入主瀋陽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兩百零九章 天津會談(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各方軍力第八十三章 擴編補充標第兩百七十三章 霸州戰役(二)第三十八章 造槍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渡江作戰方案(二)第九十二章 韓多田的戰爭(一)第一百零六章 資敵賣國第兩百二十一章 軍務會議第兩百三十三章 山西戰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十五師任命第三百六十五章 分搶蛋糕第一百三十五章 陣前反叛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戰役(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各方軍力第四百零九章 海軍在行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白照片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局劇變(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無法停下的步伐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兩百七十四章 誘餌和反包圍第三百六十一章 比利時借款第六章 試辦機槍隊(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兩百三十五章 重炮和炮戰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局劇變(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財政之奉天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一百八十二章 入關(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趙東植之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黃海大海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邊倒賣第四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兩百零九章 天津會談(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三百零二章 京師街頭第兩百一十五章 共和前夕第一百三十章 軍費之困局
第一百七十五章 朝局劇變(二)第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五十章 整編舊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斷我財路我就要你小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蘇系初顯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九十九章 第三鎮之擴編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三百九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三百五十章 冬園會第兩百二十一章 軍務會議第三百六十章 五千萬英鎊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四十四章 選址建廠第五章 機槍和鐵絲網第兩百四十七章 進軍唐山第三百二十三章 國內資本第二十六章 進軍件只村第五十四章 新兵營第一百零六章 資敵賣國第三百二十章 皖軍之應對第七十三章 錦州李家第四十八章 第三協統領第三百三十二章 宿遷戰役(一)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資本大聯合第七十一章 第三混成協的改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四百四十四章 九江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日俄大混戰第兩百四十九章 唐山戰役(二)第四十一章 兵工廠事(二)第兩百四十八章 唐山戰役(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兩百七十六章 孟恩遠的軍令狀第三百八十八章 渡江戰役(二)第兩百七十七章 王佔元的危機感第七十一章 第三混成協的改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六十二章 日俄精銳盡失第三百三十六章 段祺瑞的決斷第兩百六十九章 王佔元北上第兩百二十二章 三大防線第兩百五十八章 視察前線第四百五十二章 五大工業區第兩百七十九章 招兵和增援第十二章 新建機槍營督辦(一)第兩百五十二章 韓河莊血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罌粟花第三十章 疑似被貶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資本大聯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通州之戰(二)第兩百一十四章 山西之爭(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增祺的招攬第四百零四章 雷震春自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陣亡名單第三百五十六章 庚子退款第一百零三章 內部派系之爭第四百五十二章 五大工業區第兩百一十九章 入主瀋陽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一百六十一章 203高地第兩百零九章 天津會談(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各方軍力第八十三章 擴編補充標第兩百七十三章 霸州戰役(二)第三十八章 造槍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渡江作戰方案(二)第九十二章 韓多田的戰爭(一)第一百零六章 資敵賣國第兩百二十一章 軍務會議第兩百三十三章 山西戰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第十五師任命第三百六十五章 分搶蛋糕第一百三十五章 陣前反叛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戰役(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各方軍力第四百零九章 海軍在行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白照片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局劇變(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無法停下的步伐第四百四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兩百七十四章 誘餌和反包圍第三百六十一章 比利時借款第六章 試辦機槍隊(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趙東雲的愛國第兩百三十五章 重炮和炮戰第五十七章 第一批訂單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局劇變(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財政之奉天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戰啓第一百八十二章 入關(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趙東植之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黃海大海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邊倒賣第四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兩百零九章 天津會談(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廷來人第三百零二章 京師街頭第兩百一十五章 共和前夕第一百三十章 軍費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