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司馬兄弟密談(上)

曹植讓兩個小乞丐在司馬朗府前監視,其實也是臨時起意,他當初見到司馬朗違反歷史出現在此,本能地覺得有些不妥,於是留下尾巴,不想竟然真被他察覺到一些不妥來。只不過曹植雖然知道這消息,但他也做不了什麼,只能暗暗提醒一下自己,小心司馬家。

與此同時,司馬朗府上的書房中,司馬朗與那名少年對坐在一案桌前。此時恐怕也不消多說都清楚,這個少年便是歷史上曹家最大的敵人,有冢虎之稱的司馬朗二弟,河內司馬懿!

見到這個久未見面的二弟,司馬朗顯然十分開心,臉露微笑地問道:“二弟,你緣何來到鄄城了?”

司馬懿神色倒是有些淡然地回道:“小弟這次來,是看望兄長的。”

司馬朗聽到,似笑非笑地望着司馬懿說道:“看望爲兄?可是爲兄本來就準備回家,之所以來鄄城,乃是因爲二弟着人送來的書信。”

司馬懿聽完,也不再拐彎抹角,直接問道:“小弟讓大哥來鄄城,是希望大哥觀察一下曹孟德與其麾下之人如何?”

說到正事,司馬朗臉容一肅,凝聲問道:“觀察曹家,不知道是族中長輩的意思還是二弟你的意思?”對於司馬懿,司馬朗的瞭解還是頗深的,知道他自小聰明,當初自己提議離開河內到黎陽避禍,家族中也只有這個二弟支持自己。不過最終還是未能說服家族中人,而司馬懿當時也太過年幼,司馬朗擔心自己照顧不來他,於是便沒有讓他同行。只不過二人這數年來,一直都有書信來往。

司馬懿略一沉思,便說道:“主要是小弟的意思,族中也有幾位叔父偏向曹孟德,其他的還是看好袁本初。”

司馬朗知道自己這個二弟比較老成,因此對其稱呼的口吻也不太在意,反而皺起了眉頭,凝聲答道:“爲兄暫時未見到曹徵東本人,但是對其麾下倒也頗爲了解。其中荀文若接觸最多,此人乃是曹孟德之張良,確實當得起‘王佐之才’的名聲,爲兄與其相比,遠遠不如。除此之外,程仲德此人雖然剛直,但有戾氣,只不過據爲兄所知,曹孟德亦是一不擇手段之人,程仲德此人有膽,正好替其下手做些見不得光之事。此兩人皆乃曹孟德倚重之人,依爲兄看來,兩人皆當世奇才,除此之外,曹孟德麾下還有荀攸荀公達,爲兄在雒陽爲官之時曾與其打過交道,此人外愚內智,長於戰術,與荀文若一內一外,併爲曹孟德之羽翼,不可小視!”

沉吟了一下,司馬朗繼續分析道:“除此之外,據聞曹孟德麾下還有謀士郭嘉,只不過此人出身寒門,爲兄亦不甚瞭解。不過曹孟德對其亦極爲倚重,不遜於前三人,可見此人之才應該與荀文若等人齊平。而後鄄城內有城門尉滿寵,此人雖爲城門尉,然文武雙全,治軍、民政皆整整有條,加之爲人耿直,足堪大用。”

聽到這裡,司馬懿終於忍不住了,眼中透出驚訝的神色道:“一個小小的城門尉竟然得大哥如此讚賞?那曹孟德麾下豈非人人皆大才?”

司馬朗苦笑着搖頭道:“二弟,曹孟德奉行唯纔是舉,招天下寒門爲己用。如今雖是我豪門的天下,然寒門確實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曹孟德能收爲己用,手下自然能人輩出了。”

司馬懿眉頭一皺道:“族中長輩正是擔心曹孟德唯纔是舉之策,會影響我司馬家。”

司馬朗輕嘆一口氣道:“此事好壞,爲兄亦難以斷定。只不過荀家乃是潁川大族,荀文若和荀公達兩人皆投到曹孟德麾下,可見荀家亦頗爲看好曹孟德。”

司馬懿一聽,卻是提醒道:“大哥勿要忘記,荀諶荀友若,現在袁本初麾下效力。以小弟看來,荀家只不過是兩邊下注罷了,反正哪邊勝出,他們都是贏家。”

聽到司馬懿之言,司馬朗眼前一亮,若有所悟地看着司馬懿。那邊司馬懿見到司馬朗的目光,便知道他明白過來了,輕輕點頭道:“大哥猜得不錯,族中長輩也有意效仿荀家,在兩邊皆下注。”

司馬朗眉頭一皺,說道:“此不失爲一好計,然而我司馬家卻不似荀家,族中年輕一輩,能出仕的只有爲兄。至於二弟你雖有才學,然年歲尚輕,恐怕難以被委以重任。”

司馬懿認同地點了點頭道:“小弟也是如此想,我司馬家確實難以學荀家一般,兩邊下注。大哥這數年皆在黎陽,雖說處於袁本初治下,但與曹孟德所治的兗州也只是一河之隔,對二人應該頗爲了解,故此小弟才秘密來鄄城一趟,希望從大哥你這裡得出答案。”

司馬朗輕捋短髯點頭道:“袁本初此人,爲兄也見過,其待人豪爽,禮賢下士,有孟嘗之風。而曹孟德被許子將評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爲兄雖然沒有見過他,但管中窺豹,麾下集中了荀文若、荀公達、程仲德此等當世一等一之大才,加之其年輕時能以閹宦之後的身份與袁本初等人爲友,可見有過人之處。兩人皆一世之雄,爲兄一時之間實在難以下決斷。”

其實不要說司馬朗,當世大部分名士,此時大都看好袁紹。而司馬朗和司馬懿能在曹操最爲艱難的時期,還特地跑來鄄城觀察他,可見這司馬兄弟比之當世大部分的名士都要有眼光。只不過袁紹勢力實在太強,自從於界橋大敗公孫瓚之後,完全壓着他來打,明眼人都知道,公孫瓚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要賭上家族的未來,司馬朗和司馬懿都審慎無比,不敢有絲毫大意。

聽完司馬朗對於曹操、袁紹二人的分析,司馬懿沉思了一陣,眼睛忽然一亮,凝聲道:“大哥,不知袁曹兩家的公子如何,父輩旗鼓相當,我等難以斷定,或許可從小輩着手。需知道對後輩的教育,也能側面看出兩人的本事孰高孰低!”

第364章 現身第298章 慶功宴第354章 生擒荀諶第409章 四將風采第468章 司馬懿暗謀第66章 曹劉初戰第392章 孤身往漁陽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東襲淮南第472章 《二十孝》小人書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150章 兄弟(上)第190章 獻奇術(下)第418章 談條件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211章 初見甄宓第358章 大戟士第4章 百姓感恩第16章 郭嘉的重要性第368章 袁尚奪權第290章 呂布青睞第494章 水軍的訓練地點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114章 流民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第42章 曹植相勸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121章 準備第124章 形勢失控第409章 四將風采第53章 曹家的處境,時代的悲哀第166章 印刷術成(上)第113章 包圍第147章 選書第65章 先聲奪人第179章 成平的反應(上)第163章 引導流民(上)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17章 淮南劉子揚第189章 獻奇術(上)第424章 狠辣破營法第508章 入主襄陽第309章 收得關平第365章 先收二將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16章 郭嘉的重要性第5章 對弈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324章 呂布,降!第270章 家變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370章 多疑曹孟德第107章 硬氣第320章 書院辯論(上)第167章 印刷術成(下)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45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126章 戰後(上)第234章 曹植習武之劍客王越第389章 水淹袁軍(上)第274章 華佗看症第223章 《靈芝篇》第458章 海船問題第49章 曹軍退第516章 投石砸騎兵四百第442章 江東孫策第85章 曹植與趙雲(上)第469章 鄒氏玩謀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264章 宛城之變第273章 不能殺?第67章 白馬義從第54章 棲遲巖書院第230章 重建潁川書院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11章 放他離開第431章 戰書第225章 重奪兗州第231章 高手老頭第29章 算術(下)第64章 平原劉備第430章 分兵第398章 取幷州之議第242章 譙縣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250章 曹植之志(下)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306章 形勢又變第454章 徐庶設謀第4章 百姓感恩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211章 初見甄宓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181章 兩面三刀之計第454章 徐庶設謀第133章 冰釋前嫌
第364章 現身第298章 慶功宴第354章 生擒荀諶第409章 四將風采第468章 司馬懿暗謀第66章 曹劉初戰第392章 孤身往漁陽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東襲淮南第472章 《二十孝》小人書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150章 兄弟(上)第190章 獻奇術(下)第418章 談條件第139章 綱紀嚴明第211章 初見甄宓第358章 大戟士第4章 百姓感恩第16章 郭嘉的重要性第368章 袁尚奪權第290章 呂布青睞第494章 水軍的訓練地點第204章 河北正樑第408章 呂布VS馬超第114章 流民第183章 突變!司馬兄弟的異動!第42章 曹植相勸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352章 雙戰文丑第121章 準備第124章 形勢失控第409章 四將風采第53章 曹家的處境,時代的悲哀第166章 印刷術成(上)第113章 包圍第147章 選書第65章 先聲奪人第179章 成平的反應(上)第163章 引導流民(上)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17章 淮南劉子揚第189章 獻奇術(上)第424章 狠辣破營法第508章 入主襄陽第309章 收得關平第365章 先收二將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16章 郭嘉的重要性第5章 對弈第276章 城外狩獵(下)第324章 呂布,降!第270章 家變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235章 曹植習武之刺客之道第370章 多疑曹孟德第107章 硬氣第320章 書院辯論(上)第167章 印刷術成(下)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45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126章 戰後(上)第234章 曹植習武之劍客王越第389章 水淹袁軍(上)第274章 華佗看症第223章 《靈芝篇》第458章 海船問題第49章 曹軍退第516章 投石砸騎兵四百第442章 江東孫策第85章 曹植與趙雲(上)第469章 鄒氏玩謀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264章 宛城之變第273章 不能殺?第67章 白馬義從第54章 棲遲巖書院第230章 重建潁川書院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111章 放他離開第431章 戰書第225章 重奪兗州第231章 高手老頭第29章 算術(下)第64章 平原劉備第430章 分兵第398章 取幷州之議第242章 譙縣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250章 曹植之志(下)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306章 形勢又變第454章 徐庶設謀第4章 百姓感恩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211章 初見甄宓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181章 兩面三刀之計第454章 徐庶設謀第133章 冰釋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