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糜竺之謀(下)

“嗯?”聽到糜竺的話,陶謙眼中精光閃動。

自從討董結束之後,關東各諸侯迴歸各自統轄之地,實力小的則自保,實力強的則兼併附近郡縣,以擴大勢力。不過關東衆諸侯之間的戰爭並非完全的混戰,而是以袁紹、袁術兩兄弟爲中心,形成兩大比較鬆散的聯盟來對抗。

河北這邊,袁紹以假途滅虢之計吞韓馥之冀州,勢力大增,又與南方荊州的劉表聯繫,使其牽制淮南袁術,而曹操作爲袁紹少年時的好友,出任兗州牧之後也依附於袁紹。

而另外一邊,袁術討董之後便派手下孫堅入荊州,以圖一統南方。與此同時,袁術又北連與袁紹有仇的公孫瓚,與袁紹形成實際對抗。這等情況下,陶謙的徐州北部與兗州、河北相連,受到袁紹和曹操聯合威脅,因此其果斷地選擇投靠了袁術一方。如此,整個關東地區就形成了兩大鬆散聯盟的對抗。

可惜袁術南圖荊州之時,以勇烈著稱的孫堅折戟襄陽,其更是身死,公孫瓚又於界橋一役大敗,袁術這一邊實力大挫。相對而言,陶謙算是這裡面比較幸運的一邊,損失並不是太嚴重。就在陶謙準備棄袁術而結交袁紹、曹操一邊的時候,卻發生了曹嵩被殺一事,將陶謙原本之謀完全打亂。

曹軍來攻,陶謙只能無奈迎戰,並重新向公孫瓚一邊靠攏。這時候的陶謙可不敢再請袁術,卻是袁術折戟於荊州之後,身居淮南壽春,東進之意不言而喻。陶謙可不敢在此時引狼入室,故此只能向在自己當幽州刺史之時就認識的公孫瓚靠攏。

糜竺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提議陶謙向公孫瓚求援而隻字不提袁術。而現在糜竺建議向公孫瓚和孔融請援兵,這裡面卻是有兩層用意。其一公孫瓚善戰,雖然敗於袁紹之手,但以糜竺看來以公孫瓚之幽燕鐵騎,對付只有步卒的曹操還是綽綽有餘的,加上還有自己的徐州丹陽兵爲助力,這一手乃是硬。而孔融一路,其實兵不會太多,要的乃是孔融之名聲。孔融乃孔子後裔,世人所敬仰之大儒,又其出面勸曹操退兵,曹操怎麼也會給孔融幾分薄面,這一手是軟。如此軟硬兼施,確實乃是退曹軍之良策。

不過退曹軍或許有可能,但教曹操死無葬身之地就有點誇張了,不過曹軍勢大,糜竺此言也有鼓舞士氣的用意,陶謙自然明白。

而糜竺此言一出,廳中陶謙、曹豹等人俱是眉開眼笑,有糜竺此計,想退曹軍應該不難。不過這眉開眼笑的衆人之中,卻不包括陳登。這個徐州第一名士,此時正緊皺眉頭。說起來,糜竺此不失爲好計,孔融一路好請,但如若沒有公孫瓚的大軍,孔融來了也是無用。要知道,現在公孫瓚部下田楷,正在與袁紹爭奪青州,這等重要時刻,豈會分心派兵來救徐州。

對於糜竺之策,陳登心中雖然不以爲然,但還是很識時務地沒有說出來,反而任由糜竺表現。

那邊陶謙見到沒有人出言反對,於是點頭道:“子仲此謀確實是妙計。事不宜遲,就由子仲去北海請孔文舉來助;而元龍就去青州田楷處求援,相信以元龍之才,定能將田楷請至。”說到最後,陶謙卻是飽含深意地瞥了陳登一眼。

見到陶謙這一眼,陳登只能無奈一笑,心中卻是暗歎道:“州牧大人眼光手段確實不錯,如若年輕十年,就算不能爲一方雄主,亦可守住徐州基業,可惜……”暗暗搖頭,陳登繼續想道:“算了,這幾年我陳家畢竟受了他不少恩惠,此次就當報恩吧。”想到這裡,陳登長身而起堅定地應道:“登定不辱命!”

陶謙點頭道:“事不宜遲,子仲、元龍你們立即出發!”

二人齊聲應諾,臨走之時,陳登卻是說道:“主公,曹軍勢大隻宜堅守。如若是不可爲,當可退往郯城以守之。”

聽得此言,陶謙倒是沒有太過在意,只是隨便擺了擺手算了事。陳登見到,臉色不由得一沉,當走出大廳之時卻是暗暗嘆了口氣,心道:“希望主公記好我這話,如若退往下邳就壞了。”

如若曹操和一衆謀士在此聽得陳登之言,必會讚賞。徐州最重要也是最堅固的三座城池分別是彭城、郯城、下邳。其中彭城在最東面,首當其衝面對曹軍,定是前哨無疑。而郯城雖然此時已經不再作爲徐州治所,但畢竟已經當了四百餘年,絕對是三座城池裡面最堅固的。至於下邳,經過陶謙在徐州數年大治之後,已經成爲徐州最發達之地。陳登建議陶謙若彭城不可守則退往郯城而非退往下邳,其一是借郯城堅固的城牆以御曹軍,其二是想將曹軍引去郯城那邊交戰,棄郯城以保最富庶的下邳。

待得糜竺、陳登二人去後,陶謙也總算安心,擺了擺手對剩餘的曹豹等人道:“好了,大家也乏了,且都回去歇息吧。”

見到陶謙的樣子,衆人自不會不識趣留下,紛紛散去。

……

這邊陶謙準備請援兵對付曹操,那邊曹操大帳中,一衆大將、謀士齊集,亦在商討取徐州之計。

曹軍大帳中,主位之上的曹操不住拍着身前的案桌,惋惜道:“可恨那大風,救了陶謙老兒一命,讓我軍不能一戰定徐州!”

夏侯惇和夏侯淵齊聲附和,特別是夏侯惇,差點就能殺掉曹豹,到時徐州軍上下當羣龍無首。此時不住嘆氣道:“將軍所言甚是,那陣風來得實在不合時宜!”

樂進倒是不無擔心地說道:“主公,天降神風而助徐州,恐怕對我軍有所不利。”

樂進此言,也是代表了不少軍中將士的砍伐,其實漢代人對於讖緯是極爲忌諱的,而讖緯最盛之時當屬西漢。雖然此時已經是漢末,古文經學大行其道,使得屬於今文經學的讖緯影響力也削弱,然而這畢竟不是容易消除的,特別是早上那道怪風,實在讓一衆武將以及衆多兵卒忌諱不已。

第21章 郭嬛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274章 華佗看症第503章 掛帥南征第289章 曹彰叫陣第164章 引導流民(下)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137章 趕赴鄄城第20章 女子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121章 準備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324章 呂布,降!第88章 讓徐州(上)第117章 驚聞蝗災第67章 白馬義從第350章 激戰離狐灘(下)第479章 攜美往鄴城第397章 虎豹騎到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339章 防身暗器第122章 依計行事第348章 自以爲是第324章 呂布,降!第104章 車陣戰騎兵第121章 準備第124章 形勢失控第350章 激戰離狐灘(下)第356章 張頜突現白馬城下第380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下)第298章 慶功宴第33章 夜襲彭城·計成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160章 屯田制(下)第148章 《權書》第213章 計成!花開燦爛!第487章 青州核心,曹植的規劃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45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515章 逼退二劉,進軍江東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325章 賈詡再獻毒計第87章 殺機第418章 談條件第290章 呂布青睞第432章 決戰!第64章 平原劉備第133章 冰釋前嫌第438章 對話曹操第70章 燕人張翼德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498章 制定全國發展戰略第418章 談條件第1章 徐州屠城第177章 計策(上)第142章 回家(上)第378章 千里救美(下)第428章 張頜暫退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284章 取字第53章 曹家的處境,時代的悲哀第141章 劫糧渡荒第515章 逼退二劉,進軍江東第71章 劉備退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347章 盡用地利第33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77章 劉備,終於來了!第159章 屯田制(上)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107章 硬氣第222章 自取其辱,一次還不夠?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69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340章 武裝到鞋子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212章 詩才第324章 呂布,降!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105章 樂進VS張遼第44章 天下儒宗鄭玄第434章 火燒烏巢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356章 張頜突現白馬城下第449章 商稅改革第155章 世家試探第224章 打臉!《靈芝篇》的下闋!第316章 收納段煨第209章 袁熙異動第77章 陶謙應對(上)第267章 曹操察覺,以退爲進第88章 讓徐州(上)第318章 袁劉反應第229章 均田制
第21章 郭嬛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274章 華佗看症第503章 掛帥南征第289章 曹彰叫陣第164章 引導流民(下)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137章 趕赴鄄城第20章 女子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121章 準備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324章 呂布,降!第88章 讓徐州(上)第117章 驚聞蝗災第67章 白馬義從第350章 激戰離狐灘(下)第479章 攜美往鄴城第397章 虎豹騎到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339章 防身暗器第122章 依計行事第348章 自以爲是第324章 呂布,降!第104章 車陣戰騎兵第121章 準備第124章 形勢失控第350章 激戰離狐灘(下)第356章 張頜突現白馬城下第380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下)第298章 慶功宴第33章 夜襲彭城·計成第252章 陰謀與陽謀的結合第160章 屯田制(下)第148章 《權書》第213章 計成!花開燦爛!第487章 青州核心,曹植的規劃第404章 前往涼州第407章 馬家有女第45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515章 逼退二劉,進軍江東第321章 書院辯論(下)第174章 文稷效忠第359章 殺出重圍第173章 文稷的決心第325章 賈詡再獻毒計第87章 殺機第418章 談條件第290章 呂布青睞第432章 決戰!第64章 平原劉備第133章 冰釋前嫌第438章 對話曹操第70章 燕人張翼德第413章 馬家兄妹第498章 制定全國發展戰略第418章 談條件第1章 徐州屠城第177章 計策(上)第142章 回家(上)第378章 千里救美(下)第428章 張頜暫退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284章 取字第53章 曹家的處境,時代的悲哀第141章 劫糧渡荒第515章 逼退二劉,進軍江東第71章 劉備退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347章 盡用地利第33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77章 劉備,終於來了!第159章 屯田制(上)第51章 曹操的應對(下)第107章 硬氣第222章 自取其辱,一次還不夠?第197章 出使河北(上)第233章 商業構思(下)第69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340章 武裝到鞋子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212章 詩才第324章 呂布,降!第516章 誰算計誰第105章 樂進VS張遼第44章 天下儒宗鄭玄第434章 火燒烏巢第307章 經濟戰,開始!(上)第356章 張頜突現白馬城下第449章 商稅改革第155章 世家試探第224章 打臉!《靈芝篇》的下闋!第316章 收納段煨第209章 袁熙異動第77章 陶謙應對(上)第267章 曹操察覺,以退爲進第88章 讓徐州(上)第318章 袁劉反應第229章 均田制